《溶液》教学设计授课时间: 月 日 共2课时课 题溶液的形成二次备课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乳化现象3)探究影响溶解的因素能力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记录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2)学习采用分类对比的方法认识问题及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教学设计:缓冲溶液所属学科:理科专业:化学化工制药等课程: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缓冲溶液适用对象:化学及化工制药专业的大一学生[教学背景] 缓冲溶液是无机化学课程中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的一个知识点在此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缓冲溶液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缓冲溶液的概念掌握缓冲原理的作用原理并且熟悉缓冲溶液的应用本节之后将学习缓冲溶液pH的计算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化学组 刘佩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3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4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5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
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溶液单元知识结构一溶液重点难点剖析 1. 溶液 (1)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内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条件不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离(2)组成:溶质溶剂想一想:什么叫溶质溶剂怎样判断溶液中谁是溶质溶剂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这两个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想一想:改变条件二者间可怎样转化改变温度实质上
久置氢氧化钠溶液成分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复习巩固酸碱盐的部分化学性质和学会一些除杂的方法能力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验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1氢氧化钠的变质成因 2离子的鉴定方法 3混合的分离及除杂【难点】科学探究思想
溶液的pH及其计算的教学设计和反思HYPERLINK 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模板(2).doc o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时(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
溶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溶洞的形成过程 2对家乡的溶洞的了解教学重点:1理解溶洞的形成过程 2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教学准备:1有关溶洞的声像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地方要探秘神秘的美景 (播放一些溶洞的图片和视频)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你都是看到了什么呢生:溶洞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科科学学段中年级段年级三年级相关领域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中物体与物质模块下物质的变化内容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科学第2册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6月第三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本质本节
2012年北京市高中化学教学评比活动参评教学设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北京市第55中学 张静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张静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100027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深和发展对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体会化学科学对提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3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饱和溶液的涵义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结晶的方法课前预习一 知识回顾(1)溶液是 溶剂是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