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披尋記》p14971501?2001727?Tape423? NUMPAGES 3- PAGE 1巳六修正四依 (分二科) 午一徵云何菩薩修正四依午二釋 (分二科) 未一辨四相 (分二科) 申一辨 (分四科) 酉一依義謂諸菩薩為求義故從他聽法不為求世藻飾文辭菩薩求義不為求文而聽法時雖遇常流言音說法但依於義恭敬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披尋記》pt.1505 1507? 200181?Tape425? NUMPAGES 4- PAGE 1 PAGE PAGE 1這是能修學這一科分出來十五科第一科慚愧第二科堅力持第三科心無厭倦第四科善知諸論第五科善知世間第六科修正四依第七科修四無礙第八科修菩提資糧第九科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第十科修習止觀第十一科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六》?《披尋記》1521 1524?2001822?Tape429? NUMPAGES 4- PAGE 1PAGE PAGE 1巳十五四種法嗢柁南 (分四科) 午一標復有四種法嗢柁南諸佛菩薩欲令有情清淨故說這是〈瑜伽處菩提分品〉最後一科第十五四種法嗢柁南分四科第一科是標「復有四種法嗢柁南」前邊從慚愧堅力持…到妙陀羅尼所修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七》?《披尋記》p15591561?20011023?Tape443?18- PAGE MERGEFORMAT 1本地分中菩薩地?第二持隨法瑜伽處增上意樂品第三在前面我們講過「持」是堪能的意思堪能隨法就是隨順第一義諦是這個意思「瑜伽處」瑜伽就是修止觀修止觀的境界「增上意樂品」這個「意樂」在這裡有願的意思「增上意樂品」就是很勇猛「增上」是勇猛的意思就是這位菩薩他的菩提願是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披尋記》1516 1519?2001821?Tape428? NUMPAGES 4- PAGE 1PAGE 巳十三所修正願 (分四科) 午一徵云何菩薩所修正願這是「菩提分法」這一大科裡邊一共分十五科十五科裡邊現在是第十三科:所修正願又分四科第一科是徵「云何菩薩所修正願」怎麼叫做菩薩所修行的正願「正」這個字當「良好」講良好的誓願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沒得聖道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披尋記》page744748.19981118.Tape243 PAGE 20 PAGE 20 NUMPAGES 1 PAGE 20第 PAGE 1 頁共 NUMPAGES 4 頁午二善安住(分二科) 未一略標復有五因二十種相之所攝受令於愛盡寂滅涅槃速疾多住心無退轉亦無憂慮謂我我今者為何所在「入聖諦現觀」這一科裡分兩科第一科是「徵」第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披尋記》P15011505.2001728.Tape424. NUMPAGES 4- PAGE 1天二依世俗若諸菩薩隨順無量安立理趣妙智而轉當知名依世俗理趣能於其身住循身觀修習念住這是說大乘佛法修四念住的法門分二科第一科舉身念住又分二科第一科依勝義現在是第二科依世俗「若諸菩薩」這是說修行人「隨順無量安立理趣妙智而轉」這位大菩薩發了無上菩提心「隨順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八》.《披尋記》page16201624.2001127.Tape463.18- PAGE 1巳二應攝受相(分二科) 午一初因緣攝(分二科) 未一無染又於一切應攝受中其心平等不墮偏黨亦不於彼慳吝正法不作師拳不於彼所希求承事恭敬供養彼樂善故自求亦不遮止為欲令其福德資糧得增長故或遇餘時亦於彼所承事供養「又於一切應攝受中其心平等不墮偏黨」這是第二科「應攝受相」前面「攝受因緣」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六》?《披尋記》p15331535?2001103?Tape433? NUMPAGES 4- PAGE MERGEFORMAT 1PAGE 未三順勝分法 (分三科) 申一標又諸菩薩順勝分法當知有五這是第三科順勝分法又分三科第一科是標是「又諸菩薩順勝分法當知有五」又有菩薩應該學習的就是順勝分法就是你這樣學習你能隨順這樣的法門去學習能令你進步所以這是勝分這勝分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四》?《披尋記》1481 1485?2001721?Tape420? NUMPAGES 4- PAGE 1PAGE 玄三三苦復有三苦一苦苦二行苦三壞苦 這是第二科廣悲無量分三科第一科是悲所緣分兩科第一科百一十苦分三科第一科總標第二科是別列分兩科第一科前五十五分十科第一科一苦第二科二苦現在是第三科三苦 「復有三苦」又有三種的苦惱第一個是「苦苦」這個苦苦怎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