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5 NUMPAGES5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统计意识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并进行了简单的应用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很单一认为方差越小越好.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统计课程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统计活动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主要采用实验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
PAGE4 NUMPAGES4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1课时)总体说明:本节课共有两课时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渐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领悟极差方差标准差都是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理解一组数据的稳定性与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数值的大小相关.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平均数中位数等几个刻画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统计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初步的统计思想但学
第六章 数据的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温故知新:1、体育课上测量立定跳远,其中一组六个人的成绩(单位:米)分别是:10, 13, 22, 20, 18, 1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极差分别是( )。17;122、甲、乙两人参加某市组织的省“农运会”铅球项目选拔赛,各投掷6次,记录成绩,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为: , ,,则成绩较稳定的是 _______。(填“甲”或“乙”)。乙学习目标1、进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解:(1)S2 = 2;(2)S2 = 38; 如图是某一天A、B两地的气温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A、B两地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2)A地这一天气温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 B地呢?(3)A、B两地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解:(1)A地的平均气温是2042℃, B地的平均气温是2135℃; (2)A地的极差是95℃,方差是776,B地的极差
第六章 数据的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第1课时)温故知新:甲、乙两支篮球队在一次联赛中,各进行了10次比赛,得分如下:甲队:100,97,99,96,102,103,104,101,101,100;乙队:97,97,99,95,102,100,104,104,103,102两队的平均得分分别为问题是平均得分相同时,该如何判断两个队比赛中哪个队更稳定呢?学习目标1、经历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几个量度的探索
《教材解读》配赠资源 版权所有数据的离散程度(2)学习目标1.进一步加深理解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2.会结合实际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预习案一复习旧知1方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一组数据的方差与这组数据的波动有什么关系2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1)12345 (2)1031029810199二课前导学阅读教材P152预想然后完成下面问题(1)不进行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4 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某外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g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格相同,鸡腿的品质也相近.质检员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甲厂:7574747673767577777474757576737673787772乙厂:75787277747573
数据的离散程度 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和偏离平均数的差异程度2在已有数学经验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什么是数据的离散程度2理解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设计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课本交流发现中两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何进行比较呢(1)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比较——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分组计算并
PAGE3 NUMPAGES3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加深理解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2.会结合实际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学习准备】课前从事下列活动:(1)两人一组在安静的环境中一人估计1min的时间另一人记下实际时间将结果记录下来(2)在吵闹的环境中再做一次这样的实验【学习过程】活动1:根据图表感受数据的稳定性1.射箭时通常新手成
PAGE2 NUMPAGES2课 题3.4数据的离散程度(2)课 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上课时间班 级学生上课教师学习目标1更为全面地理解方差及标准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进一步认识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和影响学习重点更为全面地理解方差及标准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和影响学习难点进一步认识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和影响学法指导启发引导学 习 过 程预习与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