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方法 .1 支路电流法 .2 节点电位法§ 基本定理 2. 迭加定理 .2 等效电源定理§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1 对于简单电路通过串并联关系即可求解如:E-2RE-R2RRR2R2R2R2对于复杂电路(如下图)仅通过串并联无法求解必须经过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算出结果 如:E4-I4_E3R
下一页总目录章目录返回上一页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2 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型联结的等效变换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2.4 支路电流法2.5 结点电压法2.6 叠加原理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2.8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2.9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习题2.1.12.1.42.1.62.3.22.3.52.4.22.6.32.7.4
支路电流法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U.2 电阻的并联–电阻Y形联结Iab等效变换的条件: 对应端流入或流出的电流(IaIbIc)一一相等对应端间的电压(UabUbcUca)也一一相等CIa电阻?形联结? ?Y cIbIa2?1??–cRcd12V若 R0 = 0电压源IU0=ISR0 理想电流源 : I ? IS RLUE = ISR0R0baU5V-5A解:2?2?2V(b)-
叠加原理 电阻的串联R2R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I1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I(3) 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例1:设 E = 10 V接上RL 后恒压源对外输出电流6UIS特点:0由图b: U = (IS – I)R0 = ISR0 – IR0–I 注意事项:R08)互换前后功率保持平衡5V?(c)3?3?–1?2?I由图(d)可得2 ?I1?4?对上图电路支路数: b=
电源等效变换法R对于复杂电路(如下图)仅通过串并联无法求解必须经过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算出结果 R23I21独立方程只有 1 个R2则:2. 列N-1个节点电流方程列3个独立KVL方程(网孔)R6I36A2I14 I =12未知:各结点电压用结点电压法求解UabI1I3= -UabR3 E214以b为参考结点列a点:-4v4?6vR4求ab两点的电位uSo__uS 串联iSiS2R实际电压源模型-I
RR–U1问题:支路电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适用场合电压源和电流源为什么能够等效变换弥尔曼定理可以从哪些方面推导得出叠加定理适用于什么场合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适用场合非线性电路还可有哪些分析方法有何用途为什么要学习用MultisimR4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叠加原理的内容和使用 支路电流法I1II -独立回路:每一个回路都有一个其他回路所不包含的新支路如:回路I和回路II和回路III两两相互独立cR11
概述对应的线图 当图的任二节点间至少存在一条通路时称为连通图否则为非连通图树T1回路1 如图所示电路共有4个节点6条支路设电源和电阻的参数已知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1>. 对各支路节点编号并标出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3>. 根据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 建立回路电压方程时可选取网孔回路或单连支回路电路中无电流源支路时可选择网孔回路 图中设定三个网孔回路的绕行方向列
下一页总目录章目录返回上一页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2.4 支路电流法2.5 结点电压法2.6 叠加原理2.7 戴维宁定理本章要求:1.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 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1.1 电阻的串联特点:1)各电阻
下一页上一页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2 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型联结的等效变换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2.4 支路电流法2.5 结点电压法2.6 叠加原理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2.8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2.9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1. 能熟练应用电阻串并联的相关结论2. 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3.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退 出下一页上一页章目录总目录制作群主 页2.1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2.3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4 支路电流法2.5 结点电压法2.6 叠加定理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2.8 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2.9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内容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