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与代数 第三课时1 突出了复习的整体结构。复习中采用提纲的方式,突出了复习内容的整体结构。这个整体结构不但呈现了复习的全部内容,而且体现了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习的内容更加系统化。提纲还反映了知识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生按照这样的线索进行复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水平。2 突出了学生在整理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前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前置作业来整理“式与方程”的知识。
1 数与代数第一课时1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包括数的意义、数的分类、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数的大小比较等。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部分知识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尽管有些内容的学习时间距离现在较远,但也应该比较容易回想起来。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让学生课前自己复习和整理小学阶段学过的数,课上汇报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再结合每个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练习。2 复习是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
1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意在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的性质,并能根据意义及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质,能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
1 本节课通过复习、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了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进一步掌握了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些特征解决一些问题;进一步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作出正确判断。学生们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良好。2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网络的能力。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了学生现有的整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比如课前组织学生自主整
1 数与代数第二课时1 数的四则运算是数学中很多运算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掌握加、减、乘、除这几种运算的前提下,学生进行混合运算时,首先应注意的就是运算顺序的问题。教师应告诉学生四则混合运算可以分成二级: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2 在小组讨论四则运算法则后,教师应提醒学生牢固掌握混合运算的几项规定。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的练习,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算上出现的问题。运算符号多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
1 数与代数第四课时关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和比例的概念性知识点有很多,而且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联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宜采用联想的方法: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联想,把有关的知识点串联成线。由此,引出比的概念和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引出比例概念,再引出正比例、反比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序地联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因数和倍数及相关知识。 教材第116页第1题和练习二十八第1~4题。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 通过复习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教材115页总复习以及教材118页练习二十八第6~9题。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及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渗透转化
式与方程教材第81~83页。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式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2 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来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问题。3 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4 提高学生抽象、概括
读数 写数教材第36页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题。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进一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2区分“数位”与“位数”,“数位”与“位置”。计数器、小棒、数位表。1从一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从一数到一百的不同数法)①一个一个地数:1、2、3、4、5……100。 ②五个五个地数:5、10、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