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罪犯构成的概念 罪犯构成是指押犯群体的组成 成分及比例关系即押犯群体是由哪些类型罪犯组成以及各类罪犯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一)服刑初期罪犯的心理特征 不适应心理以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表现:悲观失望苦闷焦虑不安蒙混过关心理 (二)服刑中期罪犯的心理特征 认罪悔恨心理希冀心理形成监狱人格 (三)服刑后期罪犯的心理特征 对前途的向往与忧虑心理自尊与自卑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 犯罪主体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分类(一)犯罪主体的概念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的理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二)犯罪主体的分类从主体的法律性质上分 自然人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主体 自然人主体可以再分为 一般主体 特殊主体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一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 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 自然人 第三节 单位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就是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应当对自己的行为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具体而言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1.犯罪主体是自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1犯罪主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2犯罪主体的分类:A自然人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主体B一般主体 特殊主体二犯罪主体的意义:5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精神)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精神)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未成年精神)1聋哑人盲人2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四醉酒1病理性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由国家保证实施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五)社会法法律部门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必须做必须不做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五)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由国家保证实施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五)社会法法律部门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必须做必须不做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五)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一犯罪社会原因的含义二犯罪社会原因的特性在新中国前40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四次犯罪高峰:(1)1950年刑事立案51万起立案率万分之(2)1961年刑事立案万起立案率万分之(3)1981年刑事立案89万起立案率万分之9(4)1988年刑事立案万起立案率万分之一阶级状况与犯罪一社区因素的意义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环境之一与犯罪的产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三村落环境与犯罪市镇是城乡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的交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 第二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一犯罪的定义二犯罪的基本特征(一)犯罪定义的类型1形式定义仅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涉及犯罪的本质特征2实质定义仅仅从犯罪的本质特征上下定义而不涉及犯罪的法律特征3实质与形式相统一的定义从犯罪的实质和法律两方面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第一节 犯罪概念第二节 犯罪的分类第三节 犯罪构成第一节 犯罪概念一犯罪概念的类型1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或者是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制裁的行为2犯罪的实质概念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3犯罪的混合
3 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节 犯罪的特征141.刑罚处罚是犯罪的必然后果2.刑罚处罚只能加诸犯罪1.在犯罪定义里加以规定(刑法第13条)2.刑法总则的规定3.刑法分则对罪与非罪的区分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