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1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1995年5月,IEEE 通过了 IEEE 8023u 规范,这标志着快速以太网时代的到来。 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FE),包括100BASE-X(100BASE-TX、100BASE-FX)和 100BASE-T4。 与10Mbps以太网的比较:传输率快10倍,因而冲突域直径减小约10倍MAC 子层仍采用 CSMA/CD, 但
.h3c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h3c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以太网技术日期: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H3C网络学院v3.0随着IP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太网作为IP的承载网络已经成为局域网用户必须选择的技术之一在众多的局域网协议中以太网已经占据了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5-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专业教研室返回总目录返回章目录第3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3.13.23.33.4 以太网络的相关标准 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 双绞线以太网的组网实践:动手组装简单的以太网本章主要内容1. .以太网的组网类型和传输速度2. 组网所需的器件设备和传输介质3. 单一集线器组网配置规则4. 多集线器组网配置规则5
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网络速度10Mbs100Mbs1000Mb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主要技术标准10BASE510BASE210BASE-T100BASE-TX和100BASE-FX制作:张卫东2. 网卡的主要功能自己的发线要与对方的的收线相连自己的收线要与对方的的发线相连直通UTP电缆的使用环境制作:张卫东(1)适用环境计算机的数量超过单一集线器所能提供的端口数计算机位置比较分散
组建快速以太网 在图 3-14的网络中工作站访问的主要对象是服务器因些交换机到服务器端的连接端口上数据传输非常繁忙而各工作站端口上由于只传输本机数据相对数据传输率要低很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非对称交换机即交换机上有几个100M的端口专门用于连接服务器而其它10M的端口专门用于连接工作站如图3-15所示图 3-15 采用非对称连接的网络 在一些要求网络传输速度非常快的地方可以采用光纤连接的
组建快速以太网 在图 3-14的网络中工作站访问的主要对象是服务器因些交换机到服务器端的连接端口上数据传输非常繁忙而各工作站端口上由于只传输本机数据相对数据传输率要低很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非对称交换机即交换机上有几个100M的端口专门用于连接服务器而其它10M的端口专门用于连接工作站如图3-15所示图 3-15 采用非对称连接的网络 在一些要求网络传输速度非常快的地方可以采用光纤连接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Mlx 2004年秋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3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本章教学重点工作组以太网的主要特点基于工作组以太网的接入存在的问题两种以太接入模式:PPP0E和802.1X以太接入网标准802.3ah概要本章要求掌握以太接入网与工作组以太网的区别以太接入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两种接入控制模式 Mlx 2004年秋第3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接入网技术第3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接入网技术共享信道专用网络主要拓扑与介质总线树形拓扑同轴缆介质星形拓扑(逻辑总线)双绞线介质MAC协议:CSMACD通信方式:半双工MAC只能为LLC提供服务小范围网络适用于大楼办公室主要用于用户互连资源共享 工作组以太网特点 服务器端PPPoE协议虚拟拨号 以太网接入协议模型——IPOEIP (IETF RFC 1042)的接入控制模式
2在IP网络大家庭中以太网作为其中的一员工作在链路层向上提供链路数据传输服务向下需要物理层作为传输数据流的基础在以太网链路层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如下子层:LLC子层MAC子层1973年以太网之父Dr. Robert Metcalfe在Xerox发明了以太网1985年IEEE正式推出标准以太网 10Base-5的标准1988年IEEE正式推出标准以太网a 10Base-2的标准1990年IEEE正式推出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