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酸碱概念的发展19世纪后期近代酸碱理论开始形成A1889年 Arrhenius S. A. 水-离子论20世纪 B Franklin . 溶剂论CBronsted J. N.----Lowry T. M. 质子论DLewis G. N. 电子论EPearson R. G. 软硬酸碱理论Lewis G. N. 电子论 的局限性1)标准不同强度不同2)范围过于广泛不便于区分酸和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 Fourth levelFifth levelXNC CHEM Organic Chemistry主讲:吴鸣虎 教授Email Address:minghuwuhotmailminghuwu163.net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马 太 效 应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赢家通吃的时代细节决定成败成功是成功之母事事领先一步改变游戏规则和游戏场所把握机会秀自己集中优势兵力奋起一搏Retro-aldol 反应Knoevenagel 缩合反应(催化剂为三级胺时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31.中性化合物异裂直接离子化 共价键异裂化合物离解产生碳正离子:在酸或Lewis酸催化下醇醚酰卤可生成碳正离子: ?2.正离子对中性分子加成间接离子化3182023§ 碳正离子中间体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例2:§ 碳正离子中间体§ 碳正离子中间体3182023例:Advanced Organic Chemis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主讲教师: 刘培念1 共振论1.1.形式电荷基本元素的形式电荷如图表1:电正性缺电子性亲电性的区别1电正性或电负性是元素本身的性质与元素的成键方式没有关系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确定的2缺电子性是指原子的价电子没有达到8电子结构时的性质3
Wagner-Meerwein重排(烯烃制备)重排反应历程的研究方法一 交叉实验法--分子内重排和分子间重排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另一种化合物观察产物的变化或者将两种可以发生重排的反应物放在一起分子间重排有交叉产物产生分子内重排无交叉产物产生例如:苯氨基重氮苯在酸作用下重排产物为对氨基偶氮苯如果有?-萘酚存在只得到和?-萘酚的偶联产物证明为分子间重排二 立体化学的研究如果反应物有旋光性可以根据重排
取代基效应 (Substituent Effects)超共轭效应二. 共轭效应 诱导效应(I): 因键的极性变化并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8不同取代基诱导效应的强度比较12Id效应使其离解 如:π - π 共轭5具有插烯效应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上的π电子形成 p- π共轭25电负性越大的原子C 效应越小 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在一个分子中往往是并存的 有时两种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第四课 周环反应1基础知识 A pericyclic reaction is a reaction in which bonds are formed or broken at the termini of one or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1 共振论1.1.形式电荷基本元素的形式电荷如图表1:电正性缺电子性亲电性的区别1电正性或电负性是元素本身的性质与元素的成键方式没有关系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确定的2缺电子性是指原子的价电子没有达到8电子结构时的性质3亲电性: 原子有空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和描述 研究反应机理的目的:是认识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体系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结合位置次序和结合方式上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改变的方式和过程反应进行的途径主要由分子本身的反应性能和进攻试剂的性能以及反应条件等内外因决定 4.1 反应的热力学 当我们研究一个有机反应时最希望了解的是这一反应将向产物方向进行到什么样程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