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马说》公开课教案 (四)

  《马说》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象征意义,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激发他们积极发现和推荐人才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等比喻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

 教学内容
1. 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古代画像,画中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马,旁边有一群人围观。
    提问:这幅画描绘了什么场景?你觉得画中的主角是什么?
    引入课题《马说》,解释“说”是一种古代议论性的文体。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朗读视频,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分组讨论:文中提到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指代什么?

3.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逐段讲解,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表格形式,梳理文章脉络:
     | 语句 | 解释 |
     |||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伯乐是识马的人,千里马是被伯乐发现的优秀马种。 |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马被驾驭的方法不对,喂养的方式不适合,发出的声音也无法被理解。 |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不认识千里马啊! |

4. 拓展延伸,理论与实践结合
    讨论:如果自己是“千里马”,你会遇到什么样的“食马者”?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伯乐?
    小组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马说》公开课教案(一)

    《马说》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马”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掌握本文的文学特色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中“千里马”、“伯乐”、“槽枥”等比喻的深刻含义。 2. 掌握文章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对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 2. 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全文、插图、相关视频等。 2.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3. 预习作业: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文中提到的“伯乐”、“千里马”、“槽枥”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展示古代绘画作品《伯乐相马》,提问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并引出课题《马说》。 2. 讲述故事:《伯乐相马》传说,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主题。 新课讲授 1. 多媒体展示:播放课文朗读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 2. 自主预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中“千里马”、“伯乐”、“槽枥”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表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表格,探讨为何要写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 拓展延伸:分享古今中外关于人才被埋没的故事,拓宽学生视野。 7.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练习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关于人才被埋没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后作业 1. 搜集更多关于人才被埋没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 分享自己对“伯乐”、“千里马”、“槽枥”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板书设计 | 千里马 | 伯乐 | 槽枥 | | :: | :: | :: | | 文章中的比喻对象 | 发现和使用人才的人 | 不被重视的普通马 | 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千里马”、“伯乐”、“槽枥”等词语的象征意义,并能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发现和使用人才的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 1.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的情感变化。 2.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3. 保证所有使用的多媒体素材均符合版权法规。

  • 《马说》公开课教案(二)

    《马说》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象征意义,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人才的尊重和珍惜,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共鸣。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关于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引入:提问学生对于“伯乐”和“千里马”的理解,引出本文主题——《马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多媒体展示: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圈画生字词。 2. 小组合作:小组内互相纠正读音和解释词语,然后全班交流。 3. 集体朗读: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多媒体展示:展示文中出现的比喻句,并标注其对应的原文。 2.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比喻句进行讨论,分析其比喻意义。 3. 角色扮演:选取部分段落,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 多媒体展示:展示历史上一些被埋没的贤才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和使用人才。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例子,让学生讨论如何识别和培养人才。 3.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推荐人才。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要求写一篇关于如何发现和使用人才的文章。 2. 预习下一课:提前预习《陋室铭》,了解刘禹锡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 贤才 | 伯乐 | 马 | | :: | :: | :: | | 无用 | 发现 | 潜能 | | 被埋没 | 使用 | 发挥 | 多媒体辅助材料 1. 动画视频:《伯乐与千里马》 2. 朗读音频:《马说》 3. 比喻句对照表 4. 历史案例:司马迁被贬后成为著名史学家 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象征意义,并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推荐人才。同时,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马说》公开课教案(三)

    《马说》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伯乐相马”的故事内涵,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伯乐相马”的寓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体会对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愤慨之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关于“伯乐相马”的动画视频。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3. 师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主题——《马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多媒体展示: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词。 2. 分组讨论:小组内交流不认识的字词,并尝试解释意思。 3. 全班交流: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及其意义。 4.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和解释,并补充一些常见易错字词。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多媒体展示: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 2.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伯乐”、“千里马”、“食马者”,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借“马”喻人,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深意? 四、拓展延伸 1. 多媒体展示:展示历史上一些被埋没或被忽视的优秀人才的事例。 2.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例子,编写一个小剧本,模拟“伯乐相马”的场景。 3. 全班表演: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五、总结反思 1. 多媒体展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师生共同总结:从多个角度总结本文的主题思想。 3.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千里马”的看法。 阅读相关,了解历史上更多被埋没的优秀人才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伯乐相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七、多媒体辅助材料 动画视频:《伯乐相马》 朗读音频:课文朗读 历史人物事例:被埋没的优秀人才事迹 八、个性化教学定制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创作。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和背诵练习机会。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深刻理解“伯乐相马”的寓意,并学会发现和珍惜身边的“千里马”。

  • 《马说》公开课教案(五)

    《马说》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马说”的含义,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人才的尊重与发现人才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论认识。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视频,介绍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提问学生: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寻找和选拔人才的?这与现代有何不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音频: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字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的观点。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人读马,一人读伯乐,一人读食马者。 2. 问题探究: 为什么伯乐能发现千里马? 食马者对马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 3. 多媒体展示: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像伯乐一样发现人才。 2.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寻宝”游戏,让学生在校园里寻找“千里马”,并写一篇寻宝报告。 五、总结反思 1. 集体讨论:全班共同探讨本文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2. 板书设计:回顾文章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六、布置作业 1. 写作练习:以“发现人才”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预习任务: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板书设计 | 伯乐 | 发现千里马 | | :: | :: | | 食马者 | 不识千里马 | 多媒体辅助材料 视频: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介绍。 图片:古代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插图。 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知识点讲解视频。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保持教案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相关文档

  • 教案.doc

    《马说》教案义马市二中 李艳芳教学目的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体会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文

  • 教案.doc

    23马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了解及文体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的思想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 1朗

  • 教案.doc

    《马说》教案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黑城中学) 曹英 755200教学目的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4

  • 教案.doc

    《马说》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4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念进行德育教育教学重难点: 1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 1积累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朗读翻译背诵课文教学设计

  • 教案.doc

    #

  • 教案.doc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 ? 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 ? ?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

  • 教案.doc

    28《马说》教案 王小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2)了解及说这种文体特征(3)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所寄予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和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昏庸愚妄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2难点:理解作

  • 教案.doc

    《马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停顿和重音复习本文重要的文言字词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的思想情感3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愚昧无知引导学生思考当今社会下的人才培养二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的思想情感(重点)2品味文中5个也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难点)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品析法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文章

  • 教案.doc

    《马说》教案课题马说课时2课型新授执教人赵淑珍教材分析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

  • 教案.doc

    《马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含的寓意和的思想感情②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社会实际教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寻找自己的伯乐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2难点:理解以马喻人的写法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展示有关马的图片导入新课(二)介绍文体及写作背景说是古代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