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种子及其结构特点。 3. 学生能够掌握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并能解释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2.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种子的各个部分(如胚根、胚芽、子叶等)及其作用。 2. 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从吸水膨胀到幼苗生长的整个过程。 3. 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温度、水分、空气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种子结构的复杂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种子内部结构较为抽象,难以直观理解。 2. 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各个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重要性。 3.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缺乏必要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解决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2. 实物展示:通过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种子,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增强感性认识。 3. 实验指导: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操作,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PPT和板书,系统讲解种子的结构、功能及萌发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解释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其重要性。 实验法 设计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规律。 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种子萌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农田,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导入:提出问题:“你知道种子是如何变成一棵大树的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新课讲授 1.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 PPT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种子的图片,介绍种子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实物展示:分发不同类型的种子,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 板书归纳:总结种子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 种子萌发的过程 动画演示: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准备: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3. 种子萌发的条件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解释温度、水分、空气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实验操作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数据。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种子萌发的规律。 小结 回顾重点:通过板书和PPT,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提问巩固:提出几个关键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种子的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种子及其特征。 3. 学生能够掌握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水分、温度、氧气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通过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精神。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种子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别是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的功能。 2. 种子萌发的条件:明确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并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3. 种子萌发的过程:详细讲解种子从吸水膨胀到萌发成幼苗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1. 种子内部结构的理解:由于种子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各部分的功能。 2. 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控制变量的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设置实验条件。 3.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学生可能在记录和分析数据时缺乏条理性和准确性,需要教师引导。 解决策略 使用多媒体展示种子的解剖图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加深理解和记忆。 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指导学生规范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PPT讲解种子的基本知识,包括种子的结构、类型及萌发条件。 结合实例,讲解种子萌发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实验法 设计“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的差异。 小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种子萌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现象和心得体会,促进相互学习。 视频观摩法 播放种子萌发的延时摄影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种子萌发的全过程。 通过视频展示自然界中的种子传播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兴趣。例如:“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变成一棵大树的吗?” 展示一些常见的种子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种子会生长成什么植物。 2. 初步讲解(10分钟) 介绍种子的基本概念,解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种子及其特点,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新课讲授 1. 种子的结构(15分钟) 详细讲解种子的内部结构,使用多媒体展示种子的解剖图。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 种子萌发的条件(15分钟) 介绍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如水分、温度、氧气等。 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 种子萌发的过程(15分钟) 详细讲解种子从吸水膨胀到萌发成幼苗的全过程。 通过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延时摄影,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过程。 实验操作 1. 实验准备(10分钟) 分发实验材料,包括种子、培养皿、土壤、水等。 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种子进行操作。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种子的吸水情况、萌发时间等。 小组讨论 1. 讨论与分享(20分钟)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现象和心得体会,促进相互学习。 小结 1. 总结要点(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萌发的关键知识点。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布置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家中的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数据。 预习下一节关于植物生长的相关内容。 五、板书设计精炼 ``` 种子的力 一、种子的结构 1. 胚根 2. 胚芽 3. 子叶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 水分 2. 温度 3. 氧气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1. 吸水膨胀 2. 胚根突破种皮 3. 胚芽生长 4. 幼苗形成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 种子样本(豆类、玉米、小麦等) 培养皿 土壤 水 放大镜 显微镜(可选) 2. 多媒体素材 PPT课件 种子解剖图 种子萌发动画 种子萌发延时摄影视频 3. 辅助教学资源 实验记录表 数据分析模板 种子萌发手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有效性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表现,评估学生对种子萌发知识的掌握情况。 互动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困惑点。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方法 测验:设计简短的随堂测验,检查学生对种子萌发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小组讨论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设计,旨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种子萌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种子的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能够识别并描述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和胚。 2. 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如何吸收水分、氧气,并开始生长。 3. 认识不同类型的种子及其特点:能够区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并理解它们的区别。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促进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的发展。 3.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种子萌发的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讨论寻找答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科学兴趣:通过有趣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 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学习种子的生命力,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尊重生命:通过观察种子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种子的基本结构: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描述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种子萌发的过程: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种子萌发的具体步骤。 3. 不同类型种子的特点:帮助学生区分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并理解其区别。 难点 1. 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特定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2. 实验操作:部分学生可能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解决方案 1. 多媒体辅助:使用动画或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分步指导:在实验前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并在实验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通过PPT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和萌发过程,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实验法 组织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种子萌发过程的理解。 讨论法 分组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及不同类型种子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观察法 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细致入微的态度。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植物的吗?” 展示一些常见的种子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知(15分钟) 使用PPT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乳、胚),并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详细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吸水膨胀、胚根伸出、胚芽生长等步骤。 介绍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实验操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绿豆种子、棉花、透明杯子等实验材料。 指导学生将种子放在湿润的棉花上,放置在透明杯子中,观察种子的变化。 提醒学生记录种子每天的变化情况,为后续讨论做准备。 分组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种子的特点。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小结与回顾(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种子的基本结构和萌发过程。 回顾实验过程,提醒学生继续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板书设计 ``` 种子的力 一、种子的基本结构 1. 种皮 2. 胚乳 3. 胚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 吸水膨胀 2. 胚根伸出 3. 胚芽生长 三、不同类型种子的特点 1. 单子叶植物种子 2. 双子叶植物种子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PPT演示文稿 种子实物模型 绿豆种子、棉花、透明杯子 记录表 多媒体素材 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或视频 种子结构的高清图片 其他辅助资源 种子萌发实验指南 相关科普文章或书籍推荐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在导入新课时,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对种子结构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 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指导完成实验,但有少数学生在操作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讨论环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但有些讨论偏离了主题,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评估 通过提问和实验报告的形式,评估学生对种子基本结构和萌发过程的掌握情况。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收集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种子的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及条件。 3. 理解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升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意识。 3.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种子萌发的过程及条件。 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变化的理解。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解决策略 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在实验环节中,教师提供详细的指导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设计互动性强的小游戏或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PPT讲解种子的基本知识,结合实物展示,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影响因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实验法: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和动画展示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增强视觉效果。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时间:5分钟 内容:通过一段关于种子萌发的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方法:播放视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新知 时间:15分钟 内容: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芽、胚根等)。 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水膨胀、胚根伸出、胚芽生长)。 种子萌发的条件(水分、温度、氧气)。 方法:PPT讲解,实物展示,动画演示。 实验操作 时间:20分钟 内容: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方法: 分组准备实验材料(种子、培养皿、滤纸、水)。 教师示范实验步骤,学生模仿操作。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 时间:10分钟 内容: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其重要性。 方法: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练习巩固 时间:10分钟 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方法: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 时间:5分钟 内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方法:教师总结,学生补充。 五、板书设计精炼 ``` 种子的力 一、种子的基本结构 1. 种皮 2. 胚芽 3. 胚根 4. 胚乳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 吸水膨胀 2. 胚根伸出 3. 胚芽生长 三、种子萌发的条件 1. 水分 2. 温度 3. 氧气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种子样本、培养皿、滤纸、水。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种子萌发动画视频。 3. 其他辅助资源:练习题、实验记录表。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对种子的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不足: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改进措施:在下一次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的示范次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操作。 教学评估 形式:通过表现、实验报告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标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种子的基本结构,解释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实验操作规范且记录详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种子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种子的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吸水、呼吸和生长等阶段。 3. 学生能够掌握种子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水分、氧气、适宜的温度)。 4.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种子,并能描述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种子萌发的过程及所需条件。 3. 不同类型种子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 教学难点 1. 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的变化及其机理。 2. 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的差异及其原因。 解决策略 1. 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地解释种子萌发的复杂机理。 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的差异。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和萌发过程。 2. 实验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种子及其适应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关于种子萌发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种子?它们是怎么长成植物的? 新课讲授(20分钟) 种子的基本结构: 讲解种子的外部结构(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 使用实物模型展示种子的内部结构。 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PPT展示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吸水、呼吸、生长)。 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实验操作(30分钟)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实验材料:大豆、小麦、绿豆种子,培养皿,滤纸,水,标签。 实验步骤: 1. 将种子分别放在湿润的滤纸上。 2. 将培养皿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如常温、低温、黑暗、光照)。 3. 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记录: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 小组讨论(15分钟) 讨论主题:不同类型的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萌发情况及其原因。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种子进行讨论。 汇报: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补充或提问。 小结(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种子的基本结构、萌发过程及所需条件。 强调重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 《种子的力》 一、种子的基本结构 1. 外部结构:种皮、胚芽、胚根、子叶 2. 内部结构:胚乳、胚轴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 吸水 2. 呼吸 3. 生长 三、种子萌发的条件 1. 水分 2. 氧气 3. 适宜的温度 四、实验观察 1. 不同类型的种子 2. 不同环境条件 3. 萌发情况记录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种子模型、培养皿、滤纸、种子样本(大豆、小麦、绿豆)。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种子萌发视频。 3.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4. 参考:相关书籍、网络。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改进空间: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指导。 创新点:引入多媒体素材和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评估 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表,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种子的力》有感《种子的力》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借助种子的力来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以此来启发和鼓舞当时的人们,同时也让我深受启发。读了《种子的力》,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一株任人践踏、无人注意的小草,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掀翻了压在它身上的石块,顽强地钻出地面,表现了不怕险阻、永远乐观的可贵精神。我们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也需要这种精神。只要我们不屈不挠地努力和前进,知识的大门一定能为我们而打开,
课题28种子的力课的类 型新授日期主备人姜燕自我参与程度100 预设目标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2链接时代背景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形成具像领悟课文主旨了解隐喻这一写作手法体会忧国疾呼的爱国情怀3时空拓展引发感受深度领悟本文阅读的时代意义在反复诵读中抒发阅读感受教学重点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了解隐喻这一写作手法教学难点时空拓展引发感受深度领悟本文阅
4《种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学会7个生字认读11个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穴宝盖儿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自读能力3.思品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有关发芽的知识二教学重点课文第三自然段三教学难点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四查阅有关种子发芽的知识种子发芽的过程图片五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六板书设计 4种子 睡 打
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学生能够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并能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3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课前准备: 课前录像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中用到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结果)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一点通教学网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高实验设计能力;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学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体验科
年级:四年级类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种子的萌发【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收获者的发展进行教学而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基于以上理念本课时将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求知欲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互动交流培养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逐步构建种子的各部分结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生物学的情趣进而提高他们生物学素养本节课力求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观察种子实验活动中同时教师要以一名探究者和协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间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播尽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逐
种子的萌发? 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 章节名称种子的萌发计划学时2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课题种子植物 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白志霞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七(1)授课时间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理解种子植物的分类及特点3.概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 1. 运用比较法区别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二组讨论教学重点: 1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种子的结构是本章的关键它阐明了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