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五)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够区分并正确表示。
    掌握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的方法。
    能够解决简单的涉及正数和负数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难点解析
1. 重点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的方法。

2. 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涉及正数和负数的实际问题。

3. 解决方案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具(如温度计、海拔图等)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正数和负数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正数和负数现象,分享发现。
 实验法:利用温度计、海拔图等实物或多媒体素材进行直观演示。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大家知道什么是正数吗?负数呢?”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计、银行账户余额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存在。

2. 新课讲授(20分钟)
    定义正数和负数:
      正数:大于零的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
    数轴上的表示:
      画一条水平直线,标出原点(0)。
      向右为正方向,向左为负方向。
      举例说明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实验演示(10分钟)
    使用温度计展示不同温度下的读数变化。
    使用海拔图展示不同高度的表示方法。

5. 课堂练习(10分钟)
    练习题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数:3, 0, 5, 7, 2。
    练习题2:解释下列情境中的正数和负数意义:
      银行账户余额增加100元。
      温度从10°C下降到5°C。

6. 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其在数轴上的表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一)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负数的概念:能够解释什么是负数,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 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符号“”表示负数,并能在数轴上正确表示正数和负数。 3. 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思考: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负数的意义。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如数轴上的移动)加深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探索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3. 增强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负数的概念:理解负数的定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 负数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符号“”表示负数,并能在数轴上正确表示正数和负数。 3. 简单的负数运算: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1. 负数的实际意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 负数的运算规则:学生可能在进行负数运算时出现混淆,特别是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解决策略 1. 结合实例讲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 2. 直观演示:利用数轴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3. 分步练习:通过分步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负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负数的理解和发现。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如数轴上的移动)加深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有趣的生活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变化)引出负数的概念。 提问互动: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或听说过负数,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负数的概念:介绍负数的定义,解释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示范表示方法:通过数轴展示如何用符号“”表示负数,并让学生在数轴上标出几个具体的正数和负数。 讲解运算规则:介绍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 3. 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负数运算问题。 个别展示: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或补充。 4. 实践操作(10分钟) 数轴游戏:组织一个数轴上的移动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如银行账户余额的变化),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简单的负数运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五、板书设计 ``` 课题:认识负数 1. 负数的概念 定义:小于0的数 实例:温度、海拔 2. 负数的表示方法 符号:“” 数轴表示: 正数:右方 负数:左方 3. 负数的运算规则 加法: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符号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4. 练习 例题1:... 例题2:... 5. 作业 题目1:... 题目2:...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数轴模型、磁性数字卡片。 2. 多媒体素材:PPT、动画视频。 3. 辅助: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图片、练习题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运算能力。 改进空间:如果发现某些环节学生理解困难,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 评估 表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和评估结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二)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它们。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正负数加减运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的动力。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正负数的读写及在数轴上的表示。 3. 简单的正负数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 理解负数的概念,特别是负数的实际意义。 2. 在数轴上正确表示正负数。 3. 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尤其是涉及负数的情况。 解决策略 1. 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 2. 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数轴,直观演示正负数的位置关系。 3. 设计互动游戏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正负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基本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3. 实验法:利用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负数的应用。 4. 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负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负数吗?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 2. 展示图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负数例子,如温度计显示的零下温度、电梯楼层的地下层等。 3. 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负数的意义,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新课讲授(20分钟) 1. 定义负数:解释负数的概念,说明负数是小于零的数。 2. 数轴表示:展示数轴,讲解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强调零点的重要性,以及正数和负数的位置关系。 3. 实际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温度、海拔高度、银行存款等),说明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正负数加减运算:讲解正负数的加减法则,并通过例题进行示范。 练习(15分钟) 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计算等),要求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2.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正负数接力赛”的游戏,学生需要依次回答正负数加减的问题,完成接力。 3. 练习题:提供一些基础的正负数加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与回顾(5分钟)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负数的概念、数轴表示和加减运算法则。 2. 提问反馈:随机提问几名学生,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并解答疑惑。 3.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 认识负数 一、负数的概念 定义:小于零的数 表示方法:1, 2, 3... 二、数轴表示 数轴:0为零点 正数在右侧,负数在左侧 三、实际应用 温度:零下温度 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 银行存款:欠款 四、正负数加减运算 加法法则 减法法则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数轴模型、温度计、海拔高度图等。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视频片段、动画演示等。 3. 练习题:准备一些基础的正负数加减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 教学反思与评估 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负数的概念理解较好,但在实际应用和加减运算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加减运算时,部分学生容易出错。 2. 评估:通过练习和课后作业,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3. 改进措施: 增加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 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负数的相关知识。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三)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负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解释生活中的负数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2. 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学会用符号“”表示负数,并能正确读写。 3.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能够在数轴上标出正数和负数的位置,并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负数的存在。 2.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负数的性质。 3. 应用练习:通过多种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数学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增强实践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负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负数。 2. 数轴上的正负数表示及大小比较:通过数轴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正负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负数的实际意义: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负数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正负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可能会混淆正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解决策略 1.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温度计、银行账户余额等)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 2.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大小比较。 3. 多角度讲解:从不同角度(如数轴、实际情境等)讲解正负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负数的基本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3. 实验法:通过实物操作(如温度计、数轴模型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负数的应用。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展示生动的例子,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情境导入:展示一张天气预报图,提问:“今天的气温是零下5度,怎么表示?” 2. 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需要用负数来表示。 新课讲授 1. 定义负数: 介绍负数的概念:比0小的数称为负数,用符号“”表示。 举例说明:如5、10等。 2. 负数的表示方法: 讲解如何用符号“”表示负数,并示范书写。 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几个负数。 3. 数轴上的表示: 画出一条数轴,标注0、正数和负数的位置。 讲解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顺序: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4. 正负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数轴直观展示正负数的大小关系。 练习:给出几组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如银行账户、海拔高度等),讨论其实际意义。 2. 分享交流: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疑问。 练习 1. 基础练习: 写出以下数的相反数:5、8、0、3。 在数轴上标出下列数的位置:2、4、6、7。 2. 应用练习: 小明有10元钱,他买了一本书花了15元,现在他还剩多少钱?(用负数表示) 某地海拔高度为100米,另一地海拔高度为50米,哪个地方更低? 小结 1. 回顾重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2.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负数,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 认识负数 一、负数的概念 比0小的数称为负数 用符号“”表示 二、负数的表示方法 例如:5、10 三、数轴上的表示 数轴示意图 5 4 3 2 1 0 1 2 3 4 5 四、正负数的大小比较 左边的数 < 右边的数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温度计、数轴模型、白板和马克笔。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相关视频。 3. 练习题:课本上的练习题和自编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情况,特别是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的表现。 2. 理解程度:通过练习和提问,了解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评估 1. 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 作业反馈: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掌握情况。 3. 后续跟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后续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负数的相关知识。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四)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技能: 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数与负数的区别。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掌握负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加减法)。 2. 学习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负数的性质。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解析 1. 教学重点: 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数与负数的区别及表示方法。 负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加减法)。 2.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负数的运算规则,特别是负数与负数相加、减的运算。 3. 解决方案: 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负数的意义。 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负数的运算过程。 通过分层次的练习,逐步加深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和应用。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系统地介绍负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3. 实验法:通过温度计、海拔高度等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负数的应用。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零下温度吗?我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类似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负数的概念。 2. 讲授新知(15分钟): 教师讲解负数的概念,用温度计作为例子说明正数和负数的区别。 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如银行账户余额、海拔高度等。 讲解负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加减法),并通过例题演示。 3. 互动探究(10分钟): 分组活动: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让学生记录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并计算温度变化。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负数实例,讨论其实际意义和运算方法。 4. 练习巩固(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选择几道典型题目,全班共同讨论解答。 5.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负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教师解答。 6. 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收集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准备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精炼 ``` 【认识负数】 1. 负数的概念 零以下的数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 生活中的负数实例 温度:5°C 海拔高度:100米 银行账户:200元 3. 负数的运算 加法:(3) + (2) = 5 减法:(3) (2) = 1 4. 练习 例题1: ... 例题2: ...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 温度计 海拔高度模型 数字卡片 2. 多媒体素材: PPT课件 视频(如天气预报片段) 动画演示(负数的运算过程) 3. 其他辅助资源: 习题册 实物图片(银行账户、海拔高度图等)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负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2. 评估方法: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 练习反馈: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课后问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3. 持续优化: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补充练习。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练习题.doc

    苏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练习题 得分 一我会填1-10℃读作(      )表示(         )以海平面做0米米读作(      )表示(         )2摄氏度可表示为(   )零下23摄氏度可表示为(   )青藏铁路最高点海拔高度为5072米记作(  )读作(       )3如果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练习题.doc

    苏教版五年级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练习题 得分 一我会填(50分)1-10℃读作(      )表示(         )以海平面做0米米读作(      )表示(         )2摄氏度可表示为(   )零下23摄氏度可表示为(   )青藏铁路最高点海拔高度为5072米记作(  )读作(       )3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_负数认识().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认识负数关于温度计你知道些什么摄氏度华氏度1零上16℃1零下16℃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零下16℃零上16℃-16℃16℃16℃表示零上16℃ -16℃表示零下16℃ 它们表示的是以0℃为基准的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请大家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出来并说说

  •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_2课时.doc

    第一单元 负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教学过

  •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doc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认识负数课型新授第 几课时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 三 维 ) 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2.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 学重 点与难

  •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doc

    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课题认识负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年 级六年级主备教师学习内容教师提供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2例1例2学生提供学习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负数能判断哪些数是负数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负数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并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学 习 过 程学 案导 案独立尝试试一试:1游戏:我们

  •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_负数教学设计.doc

    六下第一单元 负数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教学内容1.负数地初步认识2.数的大小比较二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三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材注

  •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__负数单元教学设计.doc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负数单元分析(一) HYPERLINK t _blank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教材说明和 HYPERLINK t _blank 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

  •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doc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主备人:蒋丽 复备人:黄旭单元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含义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能正确使用正数和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负数(限整数)2使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重点难点:重

  •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doc

    认识负数六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负数”,包含: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课本第2~4页的例题,“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2.教材编写特点: ?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