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 (三)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窗前的树》的主要内容,包括树木的生长过程、环境变化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写作技巧: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3. 提升阅读能力:通过细致的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探索课文背景知识。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优美语言,感受自然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文本内容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变化。
2.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帮助学生识别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1. 情感表达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写作技巧的应用: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强理解和应用。

 解决策略
1.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修辞手法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主要内容: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突出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变化。

 讨论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全班讨论:引导全班学生就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展开讨论,分享个人感受。

 实验法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树木,记录其生长情况,对比课文中的描述,加深理解。

 互动法
 角色扮演:选择课文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者的情感。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树木图片,引出课文《窗前的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讲授新课(20分钟)
 逐段讲解:详细讲解课文的每一部分,重点解释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变化。
 修辞手法分析:通过具体例子,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特定的修辞手法,准备汇报。
 汇报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补充或提问。

 角色扮演(10分钟)
 选定片段: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者的情感。
 表演展示:各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反馈。

 课堂练习(10分钟)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分享交流:挑选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互相点评。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一)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窗前的树》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2. 引导学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3. 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 1. 学生可能难以准确理解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2. 学生在文学创作时可能会缺乏创意和表达能力。 3.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情感和价值观的启示。 解决方案 1.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 2. 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模板,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介绍文章背景、及主要内容。 详细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讨论法 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分享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实验法 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树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美。 进行现场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互动法 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互动。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情境创设(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入主题。 请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树木,并分享其特点。 2. 导入新课(5分钟) 介绍文章《窗前的树》的背景信息,包括简介和创作背景。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 1. 整体感知(10分钟) 朗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细节分析(20分钟) 逐段分析文章,重点讲解每一段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举例说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练习与巩固 1. 写作练习(20分钟)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树”的短文。 提供写作模板和示例,帮助学生构思和写作。 2. 交流分享(10分钟) 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给予反馈和建议。 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小结 1. 总结回顾(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总结学生的表现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布置作业(5分钟) 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树”的完整作文。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进一步体会自然之美。 五、板书设计 ``` 窗前的树 一、背景介绍 :XXX 创作背景:XXXX年 二、主要内容 1. 第一段:XXXX 2. 第二段:XXXX 3. 第三段:XXXX 三、修辞手法 1. 比喻:XXXX 2. 拟人:XXXX 3. 其他:XXXX 四、写作练习 主题:我眼中的树 写作要点: 描述树木的特点 表达个人感受 使用修辞手法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黑板和粉笔 校园内可供观察的树木 多媒体素材 自然风景图片 简介视频 修辞手法讲解PPT 辅助教学资源 《窗前的树》原文打印稿 写作模板和示例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哪些环节表现较好?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评估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练习的质量,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二)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窗前的树》的主要内容,掌握通过树木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2. 分析文学手法: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理解其在表达情感和主题中的作用。 3. 写作能力提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文本,独立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合作学习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文本中的难点和亮点。 3. 实践操作与应用:通过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激发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文本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的情感和主题。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引导学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表达情感和主题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情感的体会与表达: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的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修辞手法的应用:如何让学生不仅能够识别修辞手法,还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解决策略 情感体验: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的情感。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探讨文本中的难点和亮点。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践法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树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树木图片,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导入:提出问题:“你家窗前有树吗?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树木与生活的关系。 讲授与讨论 1.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窗前的树》,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2.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讲解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其在表达情感和主题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本中的难点和亮点,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练习与小结 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窗前的树或身边的自然景物。 2.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和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3.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和应用技巧。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 窗前的树 一、主要内容 1. 文本概述 2. 情感 二、修辞手法 1. 比喻 2. 拟人 3. 排比 三、写作练习 1. 描述窗前的树 2. 运用修辞手法 ``` 板书要点 简洁明了:突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 逻辑清晰:按照教学流程,逐步展开,确保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和PPT。 教材:《窗前的树》原文及相关。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和写作练习。 多媒体素材 图片:美丽的树木图片,创设情境。 视频:关于树木生长和环境的短视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PPT:包含文本内容、修辞手法讲解和写作练习指导。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改进空间: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参与度是否足够等。 评估 学生表现: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发言和写作成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窗前的树》的内容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四)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理解《窗前的树》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把握的情感表达。 2. 掌握写作技巧: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3.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情感共鸣: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热爱。 2. 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3. 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文章结构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的写作思路。 2. 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 1. 情感体验的共鸣: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理解的情感表达。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解决策略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树木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中。 2.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情感共鸣。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理解。 3. 实验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际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章中的描写对象。 4.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树木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你们喜欢树木吗?为什么?”“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窗外的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讲授新课(20分钟) 1.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教师或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概括: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并进行汇报。 2. 重点讲解: 修辞手法: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通过例句分析其效果。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分析的情感变化。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小组讨论: 问题设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讨论该段落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2. 个人练习: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修辞手法,尝试写一段描述自己窗前景物的文字。 小结与反馈(10分钟)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窗前景物的短文,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板书设计精炼 ``` 窗前的树 一、整体感知 1. 主要内容 2. 结构层次 二、重点讲解 1.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2. 情感表达 三、练习与讨论 1. 小组讨论 2. 个人练习 四、小结与反馈 1. 总结回顾 2. 作业布置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准备关于树木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情境导入和辅助教学。 2. 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或模型,如树叶、树枝等,供学生观察和触摸。 3. 辅助材料: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参考,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互动:反思上的互动情况,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增加更多互动环节。 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理解的难点,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加通俗易懂。 持续改进: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在《窗前的树》这一课中,不仅传授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五)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1.1 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窗前的树》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學生能夠正確使用相關詞彙來描述自然景觀及其變化。 1.2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如何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升审美情趣。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重难点解析 2.1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理解: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及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分析:教会学生识别并理解文中使用的各种修辞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写作技能训练:指导学生根据个人体验模仿风格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2.2 教学难点 深层次意义挖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蕴含的生活哲理和社会价值。 个性化表达实践:鼓励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现内心世界,克服写作时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通过讲解文章背景信息、简介等内容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围绕特定话题展开对话,增进彼此间的思想碰撞。 情景模拟:设置虚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发展过程。 项目式学习(PBL):以完成一项具体任务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创新能力。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4.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不同季节下的树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喜欢哪棵树?为什么?”以此引入课题——《窗前的树》。 4.2 新知传授 阅读理解:带领全班一起朗读课文,之后请几位同学分别复述故事梗概。 细节探究:选取几个关键段落逐字逐句剖析,重点其中出现的特殊句型结构及修辞手段。 互动问答:针对刚才讲解的部分随机提问,检验大家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4.3 实践操作 分组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再现书中描写的情景。 邀请各组上台表演,其余观众给予评价反馈,共同探讨最佳表现形式。 4.4 小结回顾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以及同学们的表现亮点。 强调爱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并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我最喜欢的植物”的小作文。 五、板书设计精炼 ``` 【主题】窗前的树 | | | | 内容 | 结构 | ||| | 描述 | 开头主体结尾 | | 感悟 | 时间顺序 | | | 空间转换 | | | | | 修辞手法| 例子 | ||| | 比喻 | “树是大地的眼睛” | | 拟人 | “风轻轻摇曳着树枝” | | 夸张 | “满树都是星星般闪烁的小花” | | | |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 ||| | 爱护自然| 环保意识 | | 感恩生活| 积极向上 | | 团队合作| 相互支持 | ``` 六、教学资源筹备 准备好PPT演示文稿,包括介绍、文章背景等。 收集一些有关于树木生长周期、种类特征等方面的科普视频供播放。 准备若干张空白卡片用于记录每个小组成员的想法建议。 准备足够的彩笔、剪刀等手工材料支持学生们制作手工艺品。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本次授课的看法。 对比预期成果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定期跟踪观察学生们后续的作品质量变化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关文档

  • 窗前.doc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总分式结构欣赏文章的结构美2感受借洋槐寄寓的情感欣赏文章的情感美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欣赏文章的语言美4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教学重点学习并鉴赏文章的语言情感结构之美领会并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教学难点领会借物抒怀的手法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鉴赏课文第二课时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水陆草木之花

  • 窗前气球教学设计.doc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22 Aspose Pty Ltd.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袁英芬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科亚呆等7个字会写病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说话   2指导体会人物感情变化感情流利朗读课文   3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感情珍惜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  教

  • 窗前气球》教学设计.doc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教者简介: 谭艳荣女现29岁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建始县三里乡农科小学.1997年7月毕业于沙市教育学院2004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教育管理专科学历长期在农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多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组织本片语文教师开展教改教研期间多次评为教研教改先进个人2007年执教的优质课《玲玲的画》被评为县一等奖. 教学目标

  • 窗前气球_教学设计.doc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黄 瑛设计思想: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小学生在搜集组织以及提取材料和信息相对成人较缓慢而且学生之间又有差异所以这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宜的学习自由度给学生自主感受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块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读中

  • 窗前气球教学设计.doc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结合自主识字方法识记字形规范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美好友情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版块:初读感知感受情趣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1.认真倾听标出自然段序号理思路明线索2.引导学生自读3.引导学生自主

  • 窗前气球》教学设计.doc

    以疑促读探究释疑想象感悟《窗前的气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佛山市鸿业小学 关雪娟教材简析:《窗前的气球》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进了医院科利亚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他只能看见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他觉得真没意思突然窗前飘来一个红气球气球一上一下地动起来气球上还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科利亚看着这个红气球仿佛看见四周的同学他高兴地笑了故事短小充

  • 窗前气球教学设计.doc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HYPERLINK : t _blank :认识7个生字会写半包围结构的病字会用可爱的说句子2能力目标 HYPERLINK : t _blank :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在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想象力3情感目标 HYPERLINK : t

  • 窗前气球教学设计.doc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东丰县第二幼儿园 姜玉梅[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追求的教学境界[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结合自主识字方法识记字形规范生字的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美好友情[教学重点难点]识记字形规范生字书写通过

  • 窗前气球》教学设计.doc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版块:初读感知感受情趣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1.认真倾听标出自然段序号理思路明线索2.引导学生自读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4.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5.重点指导病字写法2.同桌互读3.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4.交流识字方法5.认识病字头练写病字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

  • 窗前气球.教学设计3doc.doc

    窗前的气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2懂得珍惜友情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友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你们看老师画了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红气球)2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喜欢气球的颜色形状拴气球的绳子气球能飘得很高很高等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师:是啊气球五颜六色形状各异还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气球有关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