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作的艺术特点,掌握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悲苦人生和深沉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掌握《声声慢》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象。
2. 分析李清照的个人经历对词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词作中的复杂情感和细腻描写。
2. 创造性地解读词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
2.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3. 教师准备《声声慢》原文及相关注释。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声声慢》的背景音乐。
2.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3. 激发兴趣:展示《声声慢》的部分句子,让学生猜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声声慢》,注意节奏和情感。
2. 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 全班分享: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和理解。

 三、精读赏析
1. 多媒体展示:展示《声声慢》的原文和注释。
2. 逐句分析:
    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分析:通过叠词营造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第二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分析:描绘了春天特有的天气变化,暗示人物内心的波动。
    第三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分析:借酒消愁,但酒力不敌秋风,进一步突出人物内心的苦楚。
    第四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分析:雁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这里借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
    第五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分析:菊花凋零,象征着作者内心的衰败和绝望。
    第六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分析:表达了主人公无法排遣寂寞的心情。
    第七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分析: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
    第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分析:总结全文,直接表达出作者的复杂情感。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一句诗的意象和情感,并制作成思维导图。

 四、拓展延伸
1. 多媒体展示:播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醉花阴》、《夏日绝句》等,对比分析其情感变化。
2. 角色扮演:请学生扮演李清照,根据《声声慢》的内容进行即兴演讲,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3.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声声慢》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五、课堂总结
1. 多媒体展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提问思考: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李清照的理解和感悟。
3.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声声慢》的理解。
    收集关于李清照的其他资料,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 意象 | 情感 |
|||
| 寻觅 | 孤独 |
| 温暖 | 凄凉 |
| 淡酒 | 苦楚 |
| 雁过 | 物是人非 |
| 菊花 | 衰败 |
| 窗前 | 寂寞 |
| 梧桐 | 凄冷 |



 注意事项:
1.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2. 教案内容需保持科学性与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声慢》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感受李清照的悲苦人生和深沉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 《声声慢》教案(二)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词作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词中的重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1. 理解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2. 掌握词中的重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文稿、相关图片、音频。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准备角色扮演所需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李清照的代表作《如梦令》《醉花阴》等诗词的朗诵视频,营造古典氛围。 2. 提问引入:请同学们谈谈对李清照的印象,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李清照的作品。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经典作品——《声声慢》。(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听读课文:播放配乐朗读《声声慢》,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2.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词作的情感基调。 3. 集体朗诵:全班齐读,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三、细读赏析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作中哪些意象最能体现的情感?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2. 展示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3.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词语的象征意义,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读。 4. 多媒体展示: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中的意象和情感。 四、情境体验 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词中的不同人物,模拟当时的情景,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2. 情景表演:各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价。 3.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词作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延伸 1. 比较阅读:将《声声慢》与《醉花阴》进行对比阅读,探讨两首词的不同之处。 2. 写作练习:根据词作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六、总结 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词作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2. 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时的课文,准备下节课的分享活动。 板书设计: | 意象 | 象征意义 | ||| | 寻寻觅觅 | 心绪不定 | | 冷冷清清 | 空虚寂寞 | | 凄凄惨惨戚戚 | 悲凉哀愁 | 多媒体辅助材料: 1. 配乐朗诵视频 2. 相关图片和文字 3.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 注意事项: 1.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2.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案内容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篇幅控制在1200至2000字内。 3. 教案设计需明显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量,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促进个性化学习体验。

  • 《声声慢》教案(三)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词作中蕴含的情感和艺术手法,能够准确背诵全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体会词作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词作中蕴含的情感和艺术手法。 难点:体会词作中的意境和的情感表达。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李清照的生平简介视频,介绍其生活背景和创作环境。 2. 提问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二、初读感知 1. 播放音频:让学生听《声声慢》的朗诵录音,感受词作的音韵美。 2.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词作,注意节奏和情感表达。 3. 集体朗读:全体学生齐读词作,感受整体情感氛围。 三、细读赏析 1. 多媒体展示:展示词作的背景和写作手法解析图。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作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并记录讨论结果。 3. 角色扮演:选择几个关键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4. 多媒体展示:展示词作中的意象图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中的意境。 四、拓展延伸 1. 多媒体展示:展示其他李清照的作品片段,比较异同。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选取一个词作片段,进行创作和表演。 3.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作业 1.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词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2.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背诵并默写《声声慢》全文。 课外阅读: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板书设计 1. 情感线索:孤独——悲伤——痛苦——绝望 2. 意象分析:菊花、晚风、梧桐树、残月、孤雁 3. 艺术手法:叠词、比喻、拟人 多媒体辅助材料 视频:李清照生平简介 图片:《声声慢》意象图解 音频:《声声慢》朗诵录音 文字:《声声慢》背景和写作手法解析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片、图表等素材均遵循版权法规。 教案内容应保持科学性与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通过以上设计,旨在通过多媒体和个性化策略,使学生在生动、实用的学习环境中,深刻理解《声声慢》这首词作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 《声声慢》教案(四)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李清照词作《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掌握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 1. 《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 2. 词作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 词作中蕴含的情感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2. 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词作全文、简介、创作背景、相关图片、视频等。 2. 学生:提供《声声慢》原文、注释及部分赏析文章。 3.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小组讨论情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音频:播放李清照的《声声慢》配乐朗诵,营造氛围。 2. 提问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从这首词中能感受到怎样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 二、整体感知 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情感变化。 2. 集体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词作的整体意境。 3.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词作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线索。(使用小组讨论记录表) 三、深入研读 1. 创作背景介绍:教师讲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写作《声声慢》的时代背景。 2. 情感线索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等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变化。 3. 艺术手法探讨:分析词中的比喻、夸张、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多媒体展示:播放相关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词作内容。 四、拓展延伸 1. 主题迁移:请学生尝试用《声声慢》的写法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2. 情感共鸣:组织全班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五、小结 1. 回顾要点: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情感升华: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推荐李清照其他代表作,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赏析。 2. 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 时间 | 情感线索 | 艺术手法 | | | | | | 寻寻觅觅 | 忧愁 | 比喻、夸张 | | 冷冷清清 | 孤独 | 借景抒情 | 多媒体辅助材料 《声声慢》全文 李清照生平简介 《声声慢》创作背景解说 相关图片(如秋天的景色、孤雁飞翔等) 视频(如古筝演奏《声声慢》)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适时引入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本教案旨在通过多媒体和个性化策略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声声慢》这首词的精髓,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 《声声慢》教案(五)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词作中“愁”的内涵,掌握李清照的文学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词作中的“愁”及其深层含义。 2. 掌握李清照的文学特色。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词作中“愁”的复杂性。 2. 分析词作的艺术手法及其表现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和《声声慢》的背景介绍。 2. 提问:让学生思考李清照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1. 多媒体展示:播放《声声慢》全文朗读视频。 2. 提问:请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整体感受。 3. 小组讨论: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理解 1. 多媒体展示:展示词作中出现的意象(如“晚风”、“黄花”、“雁过”、“梧桐”、“细雨”)。 2. 提问: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 3. 多媒体展示:解释“晚风”、“黄花”、“雁过”、“梧桐”、“细雨”等意象的意义。 4. 小组讨论:结合这些意象,小组内讨论词作中表达的“愁”是什么样的? 四、赏析艺术手法 1. 多媒体展示:展示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提问:这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 小组讨论:结合具体的例子,小组内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是如何增强词作的表现力的。 五、拓展延伸 1. 多媒体展示:展示其他李清照的代表作品。 2. 提问:比较《声声慢》与其他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3. 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李清照的文学特色及其影响。 六、小结 1. 多媒体展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声声慢》这首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布置作业 1. 写作练习: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愁”。 2. 课外阅读:推荐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供学生阅读。 板书设计: 标题:《声声慢》 :李清照 创作背景: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内心痛苦。 主要内容:通过描写秋景,抒发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情感表达:孤独、哀愁、凄凉。 艺术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多媒体辅助材料: 视频:《声声慢》全文朗读视频。 图片:李清照画像、《声声慢》相关意象的图片。 PPT:词作的解读、艺术手法的分析。 个性化强调: 1. 分层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如基础题、提高题、挑战题。 2. 多样化评估:采用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等。 3. 个性化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事项: 1. 版权合规: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2. 内容质量:教案内容需保持科学性与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声声慢》这首词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 .doc

    声声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李清照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②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③品味鉴赏词中的名句把握词的意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2领悟婉约派词的情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教

  • _.doc

    声声慢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点】1.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2.品味叠词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对比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

  • .doc

    #

  • .doc

    声声慢复习:找学生背诵《醉花阴》新课导语:在号称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漱玉泉畔坐落着一座纪念堂堂内有一幅郭沫若先生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座纪念堂就是李清照纪念堂这里郭沫若把李清照和南唐后主李煜想提并论大家都知道李煜是个杰出的词人但作为一代国君他的人生是凄苦的曾从一国之君一下沦为阶下之囚李清照的人生与作品风格与李煜有惊人的相似她最初的生活也恬静

  • .doc

    声声慢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 颜雪英教学目标: 1感受李清照的婉约词风2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3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鉴赏词的艺术特色2能举一反三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赏析上 教学方法:朗读法 分析法 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唐诗宋词接触了诗仙诗圣感受了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领悟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请看下面(幻灯片打出引导学生朗诵)

  • .doc

    学校: 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刘春燕 审核人: 赵贵友 孙东云声声慢一教材分析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

  • 》课件.doc

    《声声慢》课件教案 教学重难点1女性内心世界真诚而又深刻的自我描绘2从日常生活之物入手来抒写愁情3全词至始至终充满凄凉低沉的基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语听《二泉映月》在凄婉哀怨的音乐中入境引出本课二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

  • 《__赵芳.doc

    肥城市第三中学语文教案 《声声慢》使用时间2013-3-6制作人: 审核人: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二)能力训练点1熟读背诵全词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三)美育渗透点??? 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背诵全词2品味叠词的作用

  • -实用-.doc

    声声慢一教材分析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

  • 》学.doc

    《声声慢》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词人个人的生活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②积累常见意象体会意象传达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①诵读涵泳感受愁情 ②掌握诗歌鉴赏时意象?意境诗情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背景理解作品2分析词作如何以意象传愁【教学方法】诵读法? 引导探究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