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促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促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和语法现象,掌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社会的变迁,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难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内容 3.1 文章背景 《促织》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明朝时期一个贫穷人家的孩子如何通过养蟋蟀赢得官府赏赐的故事。本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性的复杂性。 3.2 故事情节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成名一家的生活境遇展开,通过一系列波折最终实现了家庭的改善。成名的儿子成名达在一次意外中丢失了家中的蟋蟀,为了偿还债务,他不得不求助于县令。县令命人捉拿成名达,成名达逃到深山老林中养蟋蟀。经过一番努力,成名达终于赢得了官府的赏赐,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3.3 人物形象 成名:一个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人。 成名达:一个聪明机智、勇敢坚韧的人。 县令:一个贪婪自私、冷酷无情的人。 四、教学流程 4.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古代社会生活的小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促织》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新课讲授 1. 文本解读 分发《促织》原文,指导学生逐段朗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结合注释解释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汇和语法现象。 提问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鼓励他们提出疑问。 2. 角色扮演 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 每个小组准备一段表演,展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提问。 3. 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如“穷则思变”、“人外有人”等。 讨论成名一家的命运变化,引发学生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4.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4 总结归纳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强调作者通过
高中语文教案:促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促织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 难点: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感受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昆虫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促织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初读课文 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 集体讨论:小组内讨论不认识的生词,并尝试理解文章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 1. 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人扮演促织,一人扮演主人翁。 2. 小组讨论:讨论促织的象征意义,思考其背后的社会现象。 3. 多媒体展示:展示相关历史,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促织。 (四)拓展延伸 1. 案例分析: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主题,比较异同。 2. 写作练习:以“人性的光辉”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总结 1. 板书设计: 促织:代表弱小生命 主人翁:象征人性中的善恶 2.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六)布置作业 1. 阅读推荐:推荐阅读《聊斋志异》中其他篇目。 2. 写作任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人性的看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促织的象征意义,还学会了如何从细微处发现人性的光辉。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板书设计 | 促织 | 代表弱小生命 | | :: | :: | | 主人翁 | 象征人性中的善恶 | 六、多媒体辅助材料 动画片《促织》片段 古代昆虫图片集锦 促织象征意义的历史 七、互动实践活动 角色扮演 案例分析 写作练习 八、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展开。 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高中语文教案:促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促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促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难点: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翻译文意。 三、教学内容 3.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民间故事的动画片,引出《促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新课讲授 3.2.1 了解背景 介绍明代社会背景和《促织》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2.2 文本研读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关键词句解析:讲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如“促织”、“不胜悲”等。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2.3 人物分析 促织:作为小说的主角,分析其形象特征和象征意义。 成名:分析成名的形象特点,探讨成名的心理变化。 皇帝:通过皇帝的行为表现其荒淫无道,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 3.2.4 深化理解 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促织》的主题思想,探讨的写作意图。 文化价值:讨论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3.2.5 互动活动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辩论赛:围绕作品中的某个观点展开辩论,培养思辨能力。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2. 文本研读(20分钟) 3. 人物分析(15分钟) 4. 主题探究(10分钟) 5. 互动活动(15分钟) 6. 总结回顾(5分钟) 五、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 成名 促织 皇帝 故事情节 贫困家庭的困境 成名的艰辛与坚持 皇帝的荒淫无道 主题思想 六、多媒体辅助材料 动画片《促织》片段 关于明代社会背景的视频 人物形象分析图表 互动活动PPT 七、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哪些环节最成功?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情反馈: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较好?哪些难点还需进一步突破? 八、互动实践活动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辩论赛:围绕作品中的某个观点展开辩论,培养思辨能力。 九、个性化教学定制 分层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 多样化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 个性化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十、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定期更新教学内容,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高中语文教案:促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促织》这篇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和语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培养对弱者的同情心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促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难点: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民间故事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导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促织’这个词语吗?它指的是什么?” 3. 引出课题:解释“促织”在古汉语中的含义,并板书课题《促织》。 二、初读课文 1. 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听老师或同学的朗读,注意语气、语速和停顿。 2. 自由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三、精读课文 1. 多媒体展示:展示关键情节图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角色扮演:选取几个关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3. 问题探究: 是如何刻画主人公成名的形象? 成名的妻子和女儿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成名最终的命运如何? 四、拓展延伸 1. 多媒体展示:展示一些古代民间传说故事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2. 讨论交流:组织全班讨论,分享自己对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看法。 3.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 五、总结反思 1. 板书回顾:回顾本文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2. 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 作业布置:完成一篇关于《促织》主题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标题:促织 人物:成名、成名妻、成名女 情节:成名求医、成名卖子、成名得子、成名得妻、成名得子 寓意: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光辉 多媒体辅助材料 关键情节图解 角色扮演剧本 古代民间传说故事图片 互动实践活动 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 写作练习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定期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其科学性和前沿性。
高中语文教案:促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促织的相关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学会赏析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促织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性格和时代氛围。 三、教学内容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古风音乐《促织》,营造氛围,引出课题《促织》。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促织”这个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促织”、“蟋蟀”等。 (2)提问学生对促织这一意象的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 3.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提到的促织的具体场景,并思考这些场景反映了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4. 细节品读 (1)选取文中几个典型的细节描写,如“促织之戏”、“促织之死”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促织的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 文化背景 介绍促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讲解其象征意义,并探讨促织这一意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6. 总结提升 (1)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播放古风音乐《促织》,引出课题。 2. 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分享。 3. 整体感知:快速浏览,找出场景,小组讨论。 4. 细节品读:选取典型细节,角色扮演。 5. 文化背景:介绍促织的文化意义。 6. 总结提升:回顾内容,分享感悟。 五、多媒体辅助材料 古风音乐《促织》 促织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促织的历史变迁 六、板书设计 | 场景 | 描写 | 意义 | | | | | | “促织之戏” | …… | …… | | “促织之死” | …… | …… | 七、互动实践活动 角色扮演:模拟促织的故事。 小组讨论:促织的文化意义。 八、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促织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性格和时代氛围。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九、个性化教学定制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设计分层任务、多样化评估及个性化反馈系统,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十、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教案内容需保持科学性与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疑难字句解析痛斥官吏警戒天子写出捉蟋蟀时的极度紧张揭示岁征民间之苦心理描写细腻合理情景描写逼近生活(年)(报复)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采纳)
通假字名词活用作状语(1)岁征民间 每年(2)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3)早出暮归 在早上在晚上(4)取儿藁葬 用草席(裹)(5)日与子弟角 每天(6)力叮不释 用力(7)民日贴妇卖儿 每天靡(1)靡计不施 无没有 (2)虫尽靡 败退 异宰以卓异闻 与众不同 成述其异 奇特本领
促织蒲 松龄介绍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他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戏曲三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蒲松 龄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促织》说课稿【教材分析】《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以明代皇室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促织》揭露社会的黑暗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促织读音拼音:cù zhī老舍题联为: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猜猜这两副对联写的是谁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为其故居题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自勉联促织蒲 松龄学习目标:1.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时间副词等2.把握本文曲折离奇的情
#
#
促织蒲 松龄介绍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第自勉联聊斋志异简介 郭沫若曾为之于山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