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学生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吸水、胚根生长、胚芽生长等。 2. 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了解温度、水分、氧气和光照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 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处理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能用图表等形式展示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严谨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的态度,尊重事实,不轻信未经验证的观点。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 2.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详细讲解温度、水分、氧气和光照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 1. 实验设计与操作: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2. 数据分析与解释:如何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解决策略 1. 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在实验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2.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PPT讲解种子萌发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验证理论知识。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和动画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话题:通过提问“你们见过种子发芽吗?”引入种子萌发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展示一些种子萌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讲授新课(20分钟) 讲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通过PPT讲解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包括吸水、胚根生长、胚芽生长等。 讲解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详细介绍温度、水分、氧气和光照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操作(30分钟) 实验准备:分组准备实验材料,如豆类种子、培养皿、滤纸、水等。 实验步骤: 1. 将豆类种子放在湿润的滤纸上。 2. 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条件下(如不同的温度、光照等)。 3. 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实验记录:每组学生记录种子萌发的时间、胚根长度、胚芽长度等数据。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不同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种子的结构: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种子从休眠状态到萌发成幼苗的各个阶段,包括吸水、胚根生长、胚芽出土等。 3. 实验操作能力:通过亲手种植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 2. 合作学习:鼓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讨论和查阅找到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 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3. 尊重生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理解每个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全面了解种子各部分的作用,特别是胚、胚乳和种皮的功能。 2. 种子萌发的过程:详细讲解种子从吸水膨胀到幼苗生长的每一个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其他实验工具,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教学难点 1. 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由于种子体积小且结构复杂,学生可能难以通过肉眼或普通放大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节。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辅助观察。 2. 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水分、温度、氧气等外界因素如何影响种子的萌发,这涉及到一定的生理学知识。 3. 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在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可能不够准确或完整,教师需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PPT演示和实物展示,系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2. 实验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3. 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内讨论解决办法,促进思维碰撞。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5. 项目式学习:设计一个为期几周的种子萌发观察项目,让学生持续跟踪记录,培养长期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一粒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大树的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种子及其对应的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3.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种子萌发的短片,直观展示种子从休眠到萌发的过程。 讲授新知(20分钟) 1. 种子的结构: PPT展示:展示种子的解剖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实物观察:提供几种常见种子(如豆类、玉米等),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其外部特征。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别注意胚、胚乳和种皮。 2. 种子萌发的过程: 图文结合:通过图表和文字说明,详细介绍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 视频演示:播放种子萌发的延时摄影视频,展示整个过程。 实验操作(40分钟) 1. 实验准备: 材料准备:每组提供若干种子(如绿豆、黄豆)、培养皿、滤纸、喷壶等。 安全教育: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显微镜、避免误食种子等。 2. 实验步骤: 浸泡种子: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观察其吸水膨胀的情况。 布置实验装置:在培养皿中铺上湿润的滤纸,均匀放置种子,保持适宜的湿度。 定期观察: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包括胚根的生长、胚芽的出土等。 显微镜观察:选择适当的时机,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内部变化。 小结与讨论(10分钟) 1. 总结要点:回顾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强调关键知识点。 2. 分享发现: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观察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意义,以及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作业布置 1. 继续观察: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 2. 撰写报告:根据观察记录,撰写一份简短的实验报告,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结构 1. 胚 2. 胚乳 3. 种皮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 吸水膨胀 2. 胚根生长 3. 胚芽出土 三、实验操作 1. 浸泡种子 2. 布置实验装置 3. 定期观察 4. 显微镜观察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滤纸、喷壶、种子(绿豆、黄豆等)。 2. 多媒体素材:PPT演示文稿、种子萌发的视频、延时摄影视频。 3. 实验手册:包含实验步骤、观察记录表、安全须知等内容的实验手册。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实验效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 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的理解程度。 评估 1. 形成性评估:通过互动和实验观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终结性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和后续的小测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水、胚根生长、胚芽伸展等阶段。 2. 学生能够识别种子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如种皮、胚乳、胚根、胚芽等。 3. 学生能够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如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 通过自主探究和收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求知欲。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种子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是理解其萌发过程的基础。 2. 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从吸水到胚芽伸展的完整过程。 3.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了解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难点 1. 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阶段的具体变化: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种子在不同阶段的细微变化。 2.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验中容易忽略细节,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 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学生需要将多个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解决策略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观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PPT和板书讲解种子的结构、萌发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4. 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探索更多关于种子萌发的知识。 5. 演示法:利用视频和动画展示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种子是如何变成小苗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20分钟) 1. 种子的结构: 通过PPT展示种子的剖面图,介绍种皮、胚乳、胚根、胚芽等主要结构。 利用实物种子(如豆类)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加深印象。 2. 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动画演示种子从吸水到胚芽伸展的全过程。 结合PPT讲解每个阶段的具体变化,强调各个阶段的特点。 3.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介绍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举例说明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实验操作(25分钟) 1. 实验准备: 分发实验材料:绿豆种子、培养皿、滤纸、水、标签等。 介绍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 学生按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的条件(如不同温度、不同湿度)进行对比实验。 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填写实验报告。 3. 实验总结: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小结与巩固(10分钟) 1. 回顾重点: 通过问答形式,回顾种子的结构、萌发过程及影响因素。 2. 练习: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3.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实验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结构 1. 种皮 2. 胚乳 3. 胚根 4. 胚芽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 吸水 2. 胚根生长 3. 胚芽伸展 三、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1. 水分 2. 温度 3. 氧气 4. 光照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绿豆种子、培养皿、滤纸、水、标签、放大镜等。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种子结构图、种子萌发动画视频。 3. 辅助:种子萌发的相关文献、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种子萌发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 1. 测验:通过练习和问答,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深入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相关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能够识别并描述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种皮、胚芽、胚根等)及其功能。 2. 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水分、温度和氧气,并能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种子的萌发过程。 3. 学会观察与记录: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能够详细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 尊重生命: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生命过程,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3. 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种子萌发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奇妙,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这是理解种子萌发的基础,需要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详细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 2. 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1. 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学生可能难以直观地看到种子内部结构的变化,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动画演示来辅助理解。 2. 种子萌发的复杂性:种子萌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多角度的讨论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种子的故事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基础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结合实物展示和多媒体。 实验法 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准备一些种子,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及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 讨论法 小组讨论:学生在实验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总结种子萌发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通过一段关于种子萌发的短视频或故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互动:提问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初步认识,了解他们的已有知识水平。 基础知识讲解 1. 种子的结构:展示种子的实物模型,讲解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种子萌发的条件:详细介绍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环境因素,结合实例说明每个因素的重要性。 实验操作 1. 实验准备:指导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包括种子、土壤、水、透明容器等。 2. 分组实验: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 对照组:提供适宜的萌发条件(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 实验组:改变某一条件(如缺水、低温、无氧),观察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 观察记录: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拍照或绘制图表记录实验过程。 讨论与总结 1.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种子萌发的规律。 2.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全班共同讨论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3.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种子萌发的关键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结 1. 回顾重点:简要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 【标题】种子的萌发 【种子结构】 种皮 胚芽 胚根 子叶 【萌发条件】 水分 温度 氧气 【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 2. 分组实验 3. 观察记录 4. 讨论总结 【注意事项】 定期观察 保持记录 注意安全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种子实物模型 显微镜 透明容器 土壤 水 标签纸 笔记本和笔 多媒体素材 关于种子萌发的视频 动画演示种子的内部结构及其萌发过程 PPT课件 辅助教学资源 实验指导手册 实验记录表 参考书籍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表现,评估学生对种子萌发的理解程度。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实验方案,简化操作步骤,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 评估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体验。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实验报告,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表现,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自然界的奇妙,增强环保意识。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描述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 2. 学生能够解释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其过程。 3. 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各种因素。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种子萌发的条件: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等环境因素。 3. 种子萌发的过程:从吸水膨胀到根、茎、叶的生长。 教学难点 1. 种子萌发的具体过程: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种子萌发的微观变化。 2.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如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解决策略 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种子萌发的动态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的情况。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和萌发条件,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实验法 设计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讨论法 分组讨论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多媒体辅助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引入:展示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从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吗?” 2.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新课讲授(20分钟) 1. 种子的基本结构: 通过PPT展示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图。 详细讲解种皮、胚和胚乳的作用。 2. 种子萌发的条件: 介绍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 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3. 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动画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全过程。 详细讲解每个阶段的变化:吸水膨胀、胚根伸出、胚芽生长等。 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准备: 提供豆类种子、土壤、透明塑料杯、标签纸等材料。 分组,每组45人,分配任务。 2. 实验步骤: 在透明塑料杯中放入湿润的土壤。 将种子埋入土壤中,贴上标签纸记录日期。 放置在教室的窗台上,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 3. 观察记录: 提供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记录种子萌发的时间、形态变化等。 小组讨论(10分钟) 1. 分组讨论: 每组讨论种子萌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2. 全班交流: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强调关键点。 小结(5分钟) 1. 回顾重点: 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萌发条件和过程。 强调种子萌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布置作业: 完成观察记录表,继续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基本结构 1. 种皮 2. 胚 3. 胚乳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 水分 2. 温度 3. 氧气 4. 光照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1. 吸水膨胀 2. 胚根伸出 3. 胚芽生长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豆类种子、土壤、透明塑料杯、标签纸、放大镜等。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种子萌发动画视频、图片。 3. 其他辅助资源:观察记录表、教材、参考书籍。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讨论环节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观察记录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方式 1.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熟练度等。 2. 观察记录表: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估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理解。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结果,了解学生对种子萌发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学生能够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并能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3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课前准备: 课前录像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中用到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结果)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一点通教学网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高实验设计能力;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学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体验科
年级:四年级类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种子的萌发【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收获者的发展进行教学而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基于以上理念本课时将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求知欲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互动交流培养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逐步构建种子的各部分结
种子的萌发? 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 章节名称种子的萌发计划学时2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种子的萌发》是《新的生命》第五课,在前几节课中对植物的花、果实以及如何把种子传播出去都做了研究,本课将对植物的种子结构是什么样的,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进行研究。教材上安排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浸泡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发芽的蚕豆。因为萌发是种子在获得适宜的条件后,从内到外逐渐变化的过程,而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可以完整地经历种子萌发的过程。此外考虑到种子萌
《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深圳市红桂中学 郑蕙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条件(2)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难点:
《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李艳玺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问美国著名诗人奥特?海特曼称它为一种充满乐趣的无边界探险历程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不能是教师讲科学同学学科学而应是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科学教学中应设置问题串激发同学探究的热情讲清让同学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
《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吕河初中 肖鹏 本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为了让学生较好的地完成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我对教学环节作了精心的设计例如:将探究实验的过程延伸至外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示范本堂课在课前学生和教师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上充分给予了学生分析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本堂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到了科学文化
《种子的萌发》 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描述种子萌发过程的三个步骤运用设置对照实验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尝试用??????? 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学习活动?学习内容预习课一认真阅读课本(5min)二 ? 独立完成导学案(20min)三 ? 合作探究难点(15min)四组长抽签展示顺序(5min)??展示课一展示流程1? 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
子叶子叶探究不能使水浸泡在水中)向4号瓶中倒较多的水以便使种子能完全浸没在水中1号瓶中不放水表2 对照实验组及变量示意表橱柜42号发芽种子饱满侧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首先过程A11.图5-1-4为菜豆种子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对种子起保护作用的是[ ] (2)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3)种子萌发后发育成茎和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