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摆》教学设计 (五)

  《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摆的基本概念,包括摆的定义、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2. 学生能够掌握摆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摆的运动特性。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摆的基本概念:确保学生理解摆的定义、结构及运动规律。
2. 摆周期的计算:掌握摆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摆的运动特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1. 摆周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在理解公式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
2. 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在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或误解。

 解决策略
1. 多角度讲解:通过图示、动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摆周期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讲解摆的基本概念和周期公式。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摆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摆动现象(如钟摆、秋千等),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互动:提问学生对摆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

 新课讲授(20分钟)
1. 定义与结构:
    讲解摆的定义:摆是由一根细绳或杆悬挂的小球组成的装置。
    展示摆的结构图,解释各部分的功能。
2. 运动规律:
    介绍摆的运动规律,特别是简谐运动的特点。
    通过动画演示摆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摆周期公式:
    推导摆周期公式 \( T = 2\pi \sqrt{\frac{L}{g}} \)。
    详细讲解每个变量的意义,并通过实例说明公式的应用。

 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准备:
    分发实验器材:细绳、小球、计时器、尺子等。
    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长度下的摆周期。
    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摆长与周期的关系图。
3. 数据分析: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是否符合预期。
    提出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小结与巩固(10分钟)
1.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摆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和周期公式。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2. 课堂练习:
    提供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选择几位学生分享答案,进行集体讨论和点评。

 作业布置(5分钟)
1. 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任务:
    观察生活中的其他摆动现象,思考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摆》教学设计

1. 摆的基本概念
    定义:由一根细绳或杆悬挂的小球组成的装置
    结构:细绳、小球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摆》教学设计(一)

    《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摆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定义摆,并了解其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摆的周期公式: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摆的周期公式 \(T = 2\pi \sqrt{\frac{L}{g}}\),其中 \(T\) 是周期,\(L\) 是摆长,\(g\) 是重力加速度。 3. 实验操作能力:学生能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摆动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质疑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摆的基本概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摆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2. 摆的周期公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摆的周期公式。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摆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1. 周期公式的推导: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周期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数据处理的困难,如误差分析和结果解释。 解决策略 1. 多媒体辅助:利用动画和视频展示摆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分步讲解:将复杂的公式推导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3. 实践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数据。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公式,奠定理论基础。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摆动实验,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摆的应用案例,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问题: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摆动的现象,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展示钟摆、秋千等摆动现象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知(15分钟) 定义摆:介绍摆的定义,包括摆锤、摆线等组成部分。 摆的周期公式:详细讲解摆的周期公式 \(T = 2\pi \sqrt{\frac{L}{g}}\),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公式推导:简要介绍周期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关键步骤。 实验操作(20分钟) 实验准备:分发实验器材,包括细线、小球、秒表等。 实验步骤: 1. 固定摆线长度,测量摆长 \(L\)。 2. 释放摆锤,使其自由摆动,用秒表记录10个周期的时间 \(t\)。 3. 计算单个周期时间 \(T = \frac{t}{10}\)。 4. 改变摆长,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摆长下的周期时间。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图表。 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 数据处理: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周期 \(T\)。 结果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验证周期公式是否成立。 误差分析:探讨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摆的基本概念和周期公式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反思实验过程。 板书设计 ``` 《摆》教学设计 一、摆的基本概念 1. 定义:由一个固定点悬挂的质量块组成的系统 2. 组成:摆锤、摆线 二、摆的周期公式 1. 公式:T = 2π√(L/g) 2. 推导过程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器材:细线、小球、秒表 2. 实验步骤 测量摆长 L 记录10个周期的时间 t 计算单个周期 T = t/10 改变摆长,重复实验 3. 数据记录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1. 数据处理 2. 结果讨论 3. 误差分析 五、小结 主要内容回顾 作业布置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细线、小球、秒表、支架等实验器材。 2. 多媒体素材:摆动现象的图片、动画视频。 3. 实验手册:包含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的实验手册。 4. 参考:相关教材、科普读物等。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摆的运动规律,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不足:部分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改进建议:增加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供更多练习机会,强化实验技能。 评估方法 1. 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作业反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 《摆》教学设计(二)

    《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摆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定义什么是摆,并了解摆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2. 掌握摆的周期公式: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摆的周期公式 \(T = 2\pi \sqrt{\frac{L}{g}}\),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摆的制作,并测量其周期。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记录:学生通过观察摆的运动,记录数据,培养科学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2. 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摆的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兴趣: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2. 严谨态度: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摆的基本概念:确保学生理解摆的定义、组成及其基本性质。 2. 摆的周期公式:让学生掌握摆的周期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摆的制作和周期测量实验。 教学难点 1. 摆的周期公式推导:公式 \(T = 2\pi \sqrt{\frac{L}{g}}\) 的推导过程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直观展示。 2. 实验误差控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误差,需要引导他们如何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解决策略 1. 直观演示: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摆的运动规律。 2. 分步讲解:将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逐步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每一步的逻辑。 3. 实验指导: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减少实验误差。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钟摆)引入摆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摆的基本概念、周期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讨论法 问题讨论: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如钟摆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摆的理解。 实验法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摆的制作和周期测量实验,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数据分析: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验证理论知识。 多媒体辅助 动画模拟:使用多媒体展示摆的运动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摆的运动规律。 视频:播放相关视频,展示摆的实际应用,拓宽学生视野。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摆动现象,如钟摆、秋千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摆。 提问互动:提问学生对摆的初步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新课讲授(20分钟) 1. 摆的基本概念: 定义:摆是由一个悬挂点和一个质量块组成的系统。 组成:悬挂点、细绳、质量块。 基本性质:摆动时,质量块在垂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 2. 摆的周期公式: 公式:\(T = 2\pi \sqrt{\frac{L}{g}}\),其中 \(T\) 是周期,\(L\) 是摆长,\(g\) 是重力加速度。 推导过程:通过物理模型和数学推导,逐步讲解公式的由来。 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准备: 材料:细绳、质量块、支架、秒表、尺子。 步骤: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 制作摆:选择合适的细绳和质量块,固定在支架上。 测量周期:让摆自由摆动,用秒表记录若干次摆动的时间,计算平均值。 3. 数据分析: 记录数据:记录摆长 \(L\) 和对应的周期 \(T\)。 分析结果:绘制 \(T^2\) 与 \(L\) 的关系图,验证公式 \(T = 2\pi \sqrt{\frac{L}{g}}\)。 小结与练习(10分钟)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摆的基本概念、周期公式及其应用。 练习:布置几道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作业布置(5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板书设计 ``` 《摆》教学设计 一、摆的基本概念 1. 定义:摆是由一个悬挂点和一个质量块组成的系统。 2. 组成:悬挂点、细绳、质量块。 3. 基本性质:摆动时,质量块在垂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 二、摆的周期公式 1. 公式:\(T = 2\pi \sqrt{\frac{L}{g}}\) 2. 推导过程: 物理模型 数学推导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材料:细绳、质量块、支架、秒表、尺子 2. 实验步骤: 制作摆 测量周期 数据分析 四、小结 1. 摆的基本概念 2. 摆的周期公式 3. 实验操作 五、作业 1. 书面作业:课本习题 2. 实验报告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细绳、质量块、支架、秒表、尺子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多媒体素材 摆的运动动画 钟摆的应用视频 实验操作视频 辅助材料 实验报告模板 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估教学效果。重点学生对摆的基本概念和周期公式的理解程度。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度,是否积极主动。 评估 测试: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批阅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摆的基本概念和周期公式,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 《摆》教学设计(三)

    《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摆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定义什么是摆,并了解其基本组成。 2. 掌握摆的运动规律:学生能够描述单摆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点,包括周期、频率等。 3. 应用摆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利用摆的原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分享实验结果和观点。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实事求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和事实。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摆的基本概念:确保学生理解摆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2. 摆的运动规律:重点讲解单摆的周期公式 \(T = 2\pi \sqrt{\frac{L}{g}}\),并解释各参数的意义。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摆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1. 周期公式的推导: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周期公式背后的数学推导过程。 2. 误差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测量误差,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误差。 解决策略 多媒体辅助:利用动画和视频展示摆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分步讲解:将复杂的公式推导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讲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 实践操作:通过多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摆的运动规律,加深理解。 讨论与反馈:组织小组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错误观念。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摆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摆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及周期公式。 实验法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单摆实验,展示摆的运动过程。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讨论法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发现和疑问。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全班共同讨论。 互动法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小游戏,增强趣味性。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通过展示钟摆、秋千等生活中的摆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这些摆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新课讲授(20分钟) 概念讲解:介绍摆的基本概念,包括摆线、摆锤、摆长等。 运动规律:讲解单摆的运动规律,重点讲解周期公式 \(T = 2\pi \sqrt{\frac{L}{g}}\)。 公式推导:逐步讲解周期公式的推导过程,确保学生理解每一步。 实验操作(30分钟) 实验准备:分发实验器材,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单摆实验,展示摆的运动过程。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总结: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发现。 小结与练习(15分钟)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练习:布置几道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摆的理解。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标题:《摆》 概念: 摆: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装置。 摆长:摆线的长度。 周期:摆来回一次所需的时间。 公式: \(T = 2\pi \sqrt{\frac{L}{g}}\) \(T\):周期 \(L\):摆长 \(g\):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 2. 测量摆长 3. 记录时间 4. 分析数据 重点提示: 注意实验安全 保持数据准确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单摆实验装置 秒表 米尺 计算器 实验报告纸 多媒体素材 动画展示摆的运动过程 视频讲解摆的应用实例 PPT课件 辅助教学资源 实验指导手册 练习题 课后作业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氛围: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摆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遇到困难,如何解决?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如增加实验次数、调整讲解方式等。 评估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作业反馈: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知识掌握方面的具体情况。 测试成绩:通过小测验或考试,评估学生对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摆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 《摆》教学设计(四)

    《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概念:学生能够明确摆的基本定义,了解摆的结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 2. 掌握原理:掌握摆动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技能: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学会测量摆的周期并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提问,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2.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实验活动,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3.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在实验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3. 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热情。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摆动周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实验操作步骤与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摆动周期的因素(如摆长、重力加速度等) 在复杂情境下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策略 采用直观演示法,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示摆动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抽象概念。 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印象,同时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指导。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用于介绍新知识点,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加深理解。 实验法:安排动手实验,使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习趣味性。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进行剖析,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以一段关于钟摆历史的小视频开场,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出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古时候人们会用摆来计时?它的准确性如何保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知(20分钟) 利用PPT讲解摆的基本构成(支点、摆线、摆锤)以及工作原理。 详细解释摆动周期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T=2π√(L/g),其中L代表摆长,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举例说明不同情况下周期的变化情况,比如改变摆长或质量对周期的影响。 实践探索(40分钟) 分发实验器材(细绳、小球、尺子、秒表),每四人为一组开始实验。 先让各组成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分享最佳思路。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记录下每次摆动的时间,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对比不同组别的数据,探讨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 巩固练习(15分钟) 出示几道选择题和填空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解答,其余同学在座位上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针对个别存在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 小结回顾(5分钟) 请几位表现积极的同学分享今天的学习收获。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强调重点难点。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撰写一篇关于摆的研究报告。 五、板书设计精炼 ``` 【课题】《摆》 1. 定义: 支点 摆线 摆锤 2. 原理: T = 2π√(L/g) L: 摆长 g: 重力加速度 3. 影响因素: 摆长 质量 空气阻力 温度变化 4. 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 (2) 测量长度 (3) 开始计时 (4) 记录数据 (5) 分析结果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细绳若干、小球若干、直尺若干、秒表若干。 多媒体素材:有关摆的历史背景介绍视频;摆动过程模拟动画。 参考:《中学物理教材》中相关章节;网络上查找的拓展阅读材料。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实施效果:预计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摆的相关知识,并能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同学可能会遇到操作上的难题,需要额外。 改进建议:未来可以考虑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项目,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跨学科的内容,如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创作活动,丰富形式。

相关文档

  • 教学设计.doc

    《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个摆2.对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够搜集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想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知道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意识到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摆在10秒内摆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教学准备:秒表细线直尺钩码铁架台课件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出示摆激发学生

  • 一摆教学设计3.doc

    《摆一摆》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观察估计操作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所充满的探索与创造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还记得我吗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上一节课紧张吗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活动放松一下谁来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请用你的双手肢

  • 《做一个教学设计.doc

    《做一个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五下第三单元第7课《做一个摆》二教材简析: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倒数第二节是在研究了钟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不仅与摆绳长短有关还与摆锤的形状摆锤上的重物的位置有关让学生建立起比较接近于本质的摆长科学概念概念摆长是从悬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当然五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重心的概念教学中也不能提出重

  • 的研究》教学设计.doc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吉林省洮南市第三小学 白志华关键词:摆快慢摆线长短教学背景 《摆的研究》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中用摆计时的钟和测量摆的快慢两课内容本课的重点定位于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依据实际期望学生在课中能够使用 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体验精确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实验过程的精确与否直接导致实验结果的科学因而本课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也就是让学生尝试

  • 研究》教学设计论文.doc

    #

  • 的研究教学设计.doc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教学设计新塘街道杏田小学 周赟【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摆绳的长度与摆锤的长度)有关摆越长摆动越慢摆越短摆动越快  2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动角度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展开实验研究???? 能够根据现象提出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问题并进行推测能够根据推测进行改变摆幅大小摆锤重量摆绳的长

  • 的秘密》教学设计2012.5.17.doc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摆的秘密》教学设计潍坊安丘市大盛学校 刘伟元一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2.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记录实验数据3.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二教学重难点经历改变摆锤的重量摆线的长短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三教具准备支架螺丝帽细绳橡皮泥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 的研究教学设计.doc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七台河市曙光小学 赵玉梅一、教材分析:《摆的研究》一课是教科版五下年级“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六课。在学生测量规定时间内摆的摆动次数的时候发现,摆钟的摆与自制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可能不一样。有的摆得快,而有一些则摆得慢。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一个问题:在相同时间内,怎么不同的摆,摆动的次数会不一样呢?之前,学生已经观察过摆钟的摆和自制的摆,他们会联想到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

  • 的研究》教学设计.doc

    《 摆的研究 》教学设计设计选题名称摆的研究设计者龚斯惠学段年级小学五年级学科科学执教者龚斯惠所属单位深圳市水库小学课时1是否申报优秀成果是应用信息技术类别□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一教材内容分析选题原因尤其要讲清楚使用相关信息技术的原因 《摆的研究》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的一课这课是在学生学习《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本课共分

  • 的研究教学设计.doc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角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