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夜莺的歌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阅读技巧:掌握快速阅读和精读的方法,能够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解决问题。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文化认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情感共鸣:通过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3. 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和艺术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文本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夜莺的歌声》的主题思想和主要情节。 2. 语言运用:掌握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其情感共鸣。 教学难点 1. 文化背景:学生可能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不熟悉,需要通过补充材料来帮助理解。 2. 深层含义: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情境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氛围。 4. 多媒体辅助: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导入活动: 播放音频:播放一段夜莺的叫声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提问:听完这段声音后,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夜莺的故事——《夜莺的歌声》。 讲授新课 1.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简要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安徒生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初读感知: 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对故事的第一印象,你认为这篇故事讲了什么? 3. 细读理解: 分段讲解: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逐段讲解,重点分析每个部分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觉得夜莺为什么愿意为国王唱歌? 皇帝最后为什么改变了对夜莺的态度? 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4. 语言赏析: 摘录优美语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分享理由。 语言训练:通过模仿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练习使用这些优美的语言。 练习巩固 1. 角色扮演: 情景再现:选择几个重要情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点评: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2. 写作练习: 写读后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分享交流: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全班分享,共同学习。 小结回顾 1. 总结要点: 梳理内容:回顾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炼主题: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强调其中蕴含的道理。 2. 情感升华: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2.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多感官体验:结合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情感共鸣: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 2. 文化认同:了解并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把握主要事件的发展脉络。 2. 主题思想的挖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特别是关于勇气、智慧和正义的主题。 3. 修辞手法的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难点 1. 情感共鸣的建立: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 2. 深层含义的领悟: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如象征意义和隐喻。 3. 语言表达的提升:如何通过具体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故事背景、简介及文本结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氛围,加深理解和记忆。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方式:播放一段夜莺的叫声录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引导:请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猜测这声音可能来自哪种动物。引出课题《夜莺的歌声》。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背景介绍: 介绍安徒生及其创作背景。 讲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2. 文本解读: 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词和难句。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绘制情节图。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任务分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讨论该片段的主要事件、人物性格及修辞手法。 3. 汇报分享: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练习巩固(10分钟) 1. 填空练习: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片段,并说明原因。 小结与反馈(5分钟)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板书设计 ``` 《夜莺的歌声》 1. :安徒生 2. 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3. 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4. 主题思想: 勇气 智慧 正义 5.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对比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课本、练习册、黑板、粉笔。 2. 多媒体素材: 夜莺叫声录音 《夜莺的歌声》动画短片 PPT课件 3. 辅助材料: 安徒生生平介绍 相关背景知识扩展阅读材料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故事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 互动情况:记录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分析互动是否充分。 3.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增加互动环节、优化讨论题目等。 评估 1. 形成性评估:通过表现、小组讨论和练习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估。 2. 终结性评估:布置一次小测验或写作作业,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夜莺的歌声》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3. 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1. 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 理解通过故事传达的深层含义。 解决策略 1.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词和短语。 2. 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3.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背景、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框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夜莺的叫声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引入:提问学生是否听过夜莺的叫声,以及对夜莺的了解。 讲授新课(20分钟) 1. 介绍背景:简要介绍及写作背景。 2. 生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3.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特定的问题,如: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2.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质疑。 角色扮演(15分钟) 1. 分配角色:根据学生意愿,分配不同的角色。 2. 准备表演:学生在小组内准备角色扮演,可以适当改编对话。 3. 展示表演: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给予反馈。 小结与练习(10分钟)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2.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5分钟) 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夜莺的歌声》的理解和感受。 2. 口头作业: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 《夜莺的歌声》 一、生词与短语 生词1: _______ (释义) 生词2: _______ (释义) ... 二、主要情节 开头: _______ 发展: _______ 结局: _______ 三、人物性格 夜莺: _______ 国王: _______ ... 四、深层含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 爱与牺牲 ...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录音机、黑板、粉笔。 2. 多媒体素材:夜莺叫声的录音、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 辅助材料:生词卡片、练习题册。 教学反思与评估 1. 反思: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 2. 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 3. 改进: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社会背景,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爱国情怀: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勇敢精神:让学生体会到主人公的勇敢和机智,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智慧。 3. 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和平生活。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2. 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 主题思想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深刻主题和的情感。 散学难点 1. 修辞手法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中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2. 情感体验的共鸣: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解决策略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情境创设: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启发。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4. 多媒体辅助: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播放一段夜莺的叫声录音,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夜莺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夜莺的歌声》。 讲授新课(20分钟) 朗读课文: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思考。 教师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信息,解释生词和难句。 分段解读: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讨论任务: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探讨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交流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汇报分享: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补充。 角色扮演(10分钟) 角色分配: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尽量还原故事情景。 表演展示:各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给予评价。 总结点评: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练习与小结(10分钟) 练习题:布置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 《夜莺的歌声》 一、课文背景 二战期间 苏联游击队 二、主要人物 夜莺(小男孩) 德军军官 三、故事情节 发现夜莺 传递情报 消灭敌人 四、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五、主题思想 爱国主义 勇敢智慧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系统。 2. 音视频:夜莺叫声的录音、相关历史背景的视频。 3. 教具:课文文本、练习题册、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 4. 辅助材料: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视觉辅助材料。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互动环节或提供更多实例。 评估 测试:通过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作业批改:仔细批改学生的读后感,了解他们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看法。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在《夜莺的歌声》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夜莺的歌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修辞手法: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3.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课文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预习、自主阅读等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自然之美: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和谐。 2. 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故事中的自然元素,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和责任感。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文本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2. 修辞手法: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经验较少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挑战。 2.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解决策略 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 设计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供丰富的背景和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介绍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文化背景。 详细讲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确保学生对文本有基本的理解。 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就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讨论,探讨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实验法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描述的情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自主阅读课文,做好笔记。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自然风景视频,引入课题《夜莺的歌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安徒生及其创作背景,简要说明本文的主题和意义。 新课讲授(20分钟) 逐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举例说明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角色扮演(10分钟) 选择几个关键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文中描述的情景。 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练习(10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布置拓展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进一步了解安徒生的其他作品。 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总结学生的表现,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导入 :安徒生 背景:童话故事 二、主要情节 1. 夜莺的歌声 2. 皇帝的宫殿 3. 人造鸟 4. 夜莺再次唱歌 三、人物形象 夜莺 皇帝 宫廷大臣 人造鸟 四、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五、情感体验 自然之美 人文情怀 六、讨论问题 你最喜欢的部分? 修辞手法的作用? 七、角色扮演 关键场景再现 八、练习 课后习题 拓展阅读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课本 笔记本和笔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多媒体素材 自然风光视频 课文相关的图片 安徒生的简介 辅助教学资源 课后习题册 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在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引入课题,效果较好,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讲授过程中,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较为到位,但部分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还有待加强。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时间控制需更加严格。 评估 通过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根据反思和评估结果,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13 夜莺的歌声课题夜莺的歌声课型 阅读课精读教学目标①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具课件课件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德育渗透】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教学重点分析】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四川省德阳市 新华小学 向元玉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过程与方法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⒉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夜莺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难点: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夜莺的歌声》一课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年代发生的事了解甚少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更是不曾体会因此对学生进行珍爱和平的教育很有必要况且学生已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说重难点:重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难点: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教学过程:一?? 由题目导入新课: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出示夜莺的图片介绍夜莺的歌声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共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诱敌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时适宜以夜莺的歌声作切入点引导学生作自主性研究阅读学习归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