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杠杆教学设计 (五)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臂、支点和力的作用点。
 掌握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及其应用实例。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原理,并计算简单的杠杆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杠杆的基本概念:力臂、支点和力的作用点。
 杠杆的分类及其应用实例。
 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力臂的概念及其在杠杆中的作用。
 如何正确识别和测量力臂。
 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原理并进行数据分析。

 解决策略
 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和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
 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和数据记录表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结合实例讲解其应用。
 通过多媒体展示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实验法
 分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原理,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杠杆模型、砝码、尺子、弹簧秤等。

 讨论法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杠杆的应用实例,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主题:“你们见过哪些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
 展示一些常见的杠杆工具(如剪刀、钳子、撬棍等),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知(20分钟)
 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力臂、支点和力的作用点。
 详细讲解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并举例说明。
 通过多媒体展示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实验探究(30分钟)
 分组实验:每组45人,提供杠杆模型、砝码、尺子、弹簧秤等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1. 选择一个杠杆模型,确定支点位置。
  2. 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不同重量的砝码,调整位置使杠杆平衡。
  3. 测量并记录力臂长度。
  4. 改变砝码的位置或重量,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力矩并验证杠杆原理。

 小组讨论(15分钟)
 各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分享实验结果,探讨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强调杠杆原理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

 板书设计
```
【杠杆教学设计】

一、杠杆的基本概念
 力臂 (L)
 支点 (O)
 力的作用点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杠杆教学设计(一)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定义杠杆,识别杠杆的三个基本部分(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 掌握杠杆原理:学生能够解释杠杆的工作原理,并能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分类与应用:学生能够区分三种类型的杠杆(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实例。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自主发现杠杆的作用规律。 2. 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杠杆的应用场景,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2. 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3.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杠杆的基本概念:明确杠杆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2. 杠杆原理:深入理解力矩的概念及杠杆平衡条件。 3. 杠杆类型:掌握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 1. 力矩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力矩的具体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杠杆平衡条件: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力臂长度及其对平衡的影响。 3. 杠杆类型的应用:学生可能在区分和应用不同类型的杠杆时感到困惑。 解决策略 直观演示: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直观展示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验证: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作用,加深理解。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杠杆知识。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杠杆的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杠杆的应用。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使用剪刀剪纸),引出杠杆的概念。 2. 提问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他类似的工具或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知(20分钟) 1. 定义杠杆:讲解杠杆的定义及其三个基本部分(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 杠杆原理:详细解释杠杆的工作原理,包括力矩的概念和杠杆平衡条件。 3. 杠杆类型:介绍三种类型的杠杆(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并给出相应的实例。 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准备:分发实验材料(如木棍、砝码、支架等)。 2. 实验步骤: 学生搭建简单的杠杆装置。 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观察杠杆的平衡情况。 记录实验数据,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 3.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和疑问。 应用拓展(10分钟) 1.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实例(如撬棍、天平、滑轮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工作原理。 2.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如搬运重物、打开瓶盖等)。 小结与反馈(5分钟) 1.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类型。 2. 提问反馈:邀请学生回答一些关键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下节课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 一、杠杆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2. 组成部分 支点 动力臂 阻力臂 二、杠杆原理 1. 力矩 2. 平衡条件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三、杠杆类型 1. 第一类杠杆 2. 第二类杠杆 3. 第三类杠杆 四、实验操作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步骤 3. 数据记录 五、应用拓展 1. 案例分析 2. 创新设计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木棍、砝码、支架、尺子、记号笔等。 2. 多媒体素材:杠杆工作的动画视频、PPT课件。 3. 辅助:实验指导手册、案例分析。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杠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3. 改进空间: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评估 1. 表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杠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 杠杆教学设计(二)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能够定义杠杆,识别杠杆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 掌握杠杆原理:理解力矩的概念,能够计算力矩,并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识别杠杆类型:能够区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实验探究: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工作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应用场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特别是对力学的兴趣。 2. 实践意识: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3.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创新精神。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杠杆的基本概念:包括杠杆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2. 杠杆原理:力矩的计算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力矩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解决策略 1. 直观演示: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展示杠杆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分步讲解: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多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际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杠杆的工作过程,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3. 讨论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应用场景,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设计简单的杠杆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5.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杠杆原理。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撬棍撬石头),引出杠杆的概念。 2. 提问互动: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杠杆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知(20分钟) 1. 定义杠杆:讲解杠杆的定义,指出杠杆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 杠杆类型:介绍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3. 力矩的概念:解释力矩的定义,公式 \( \text{力矩} = \text{力} \times \text{力臂} \)。 4. 杠杆平衡条件:讲解杠杆平衡条件 \( F_1 \times d_1 = F_2 \times d_2 \),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实验探究(30分钟) 1. 实验准备:分发实验器材(杠杆、砝码、尺子等)。 2. 实验指导:教师示范实验步骤,确保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4. 结果讨论: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巩固练习(20分钟) 1. 习题练习:提供几道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小组讨论: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思路。 3. 教师点评:教师总结常见错误,强调解题的关键点。 小结回顾(10分钟) 1. 知识梳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小测:进行简短的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 杠杆教学设计 1. 杠杆的基本概念 定义:一种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组成部分: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类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2. 力矩的概念 公式:力矩 = 力 × 力臂 3. 杠杆平衡条件 公式:F1 × d1 = F2 × d2 应用举例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 杠杆模型 砝码 尺子 钩码 支架 2. 多媒体资源: 杠杆工作原理的动画视频 生活中杠杆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电子白板和投影仪 3. 实验手册: 详细的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环节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 2. 理解程度:通过小测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程度。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评估 1. 形成性评估:通过提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实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总结性评估:通过单元测试和项目作业,全面评估学生对杠杆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仅掌握杠杆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 杠杆教学设计(三)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定义杠杆,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分类:学生能够区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并能举例说明。 3. 应用杠杆原理:学生能够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臂、力矩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杠杆的基本概念:明确杠杆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2.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点。 3. 杠杆原理的应用:掌握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力臂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在杠杆中的作用。 2. 杠杆平衡条件: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时遇到困难。 解决策略 1. 直观演示: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直观展示杠杆的工作原理。 2. 分步讲解:逐步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验证杠杆原理。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 详细讲解杠杆平衡条件及其推导过程。 实验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杠杆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杠杆原理。 讨论法 小组讨论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杠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视频演示复杂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如使用剪刀剪纸)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剪刀比用手撕纸更容易? 新课讲授(20分钟) 定义杠杆:解释杠杆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分类讲解:详细介绍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及其应用。 杠杆平衡条件:推导并解释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实验操作(20分钟) 实验准备:分发实验器材(杠杆、砝码、尺子等)。 实验步骤: 1. 调整杠杆使其平衡。 2. 改变砝码的位置,观察杠杆的变化。 3. 记录数据并计算力臂。 实验总结: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组讨论(10分钟) 讨论主题: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分工: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杠杆实例进行讨论。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问。 练习巩固(10分钟) 练习题:提供一些关于杠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个别指导: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小结(5分钟) 回顾重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五、板书设计 ``` 【杠杆教学设计】 一、杠杆的基本概念 定义:一种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组成部分: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二、杠杆的分类 1. 省力杠杆 特点:动力臂 > 阻力臂 应用:撬棍、扳手 2. 费力杠杆 特点:动力臂 < 阻力臂 应用:钓鱼竿、镊子 3. 等臂杠杆 特点:动力臂 = 阻力臂 应用:天平 三、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四、实验操作 步骤1:调整杠杆使其平衡 步骤2:改变砝码位置,观察变化 步骤3:记录数据并计算力臂 五、小组讨论 主题: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分工: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讨论 汇报:各组派代表汇报 六、练习巩固 练习题:计算题和应用题 个别指导 七、小结 回顾重点 布置作业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杠杆模型 砝码 尺子 剪刀 天平 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课件 视频 动画演示 辅助材料 实验报告单 练习题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增加实验次数、提供更多实例等。 评估 测验:通过测验检查学生对杠杆原理的掌握情况。 小组评价:根据小组讨论的表现和汇报质量进行评价。 作业反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在课后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 杠杆教学设计(四)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2. 掌握杠杆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及其在杠杆平衡中的应用。 3. 学会分析简单机械系统: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工作情况。 2. 发展问题解决技巧: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假设。 3. 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增强沟通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科学兴趣:通过有趣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树立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 3. 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尝试改进或设计新的杠杆装置,发挥创造力。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杠杆的分类及特征:明确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理解和运用力矩的概念来解释杠杆平衡状态。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力矩概念的理解: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力矩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测量,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数据误差。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复杂情境下的杠杆问题。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PPT演示等方式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杠杆实验,通过亲手操作加深理解。 3. 案例讨论法: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其工作原理。 4. 互动问答法:设置问题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并相互解答,活跃气氛。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5分钟) 引言: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杠杆,并简要说明学习目的。 生活实例引入: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工具图片(如剪刀、撬棍),让学生猜测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新课讲授 (20分钟) 概念讲解:详细阐述杠杆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类型的特点。 原理讲解:解释杠杆平衡条件,特别是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示例分析:结合具体例子,演示如何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 (30分钟) 准备阶段:每组分配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支架、杠杆棒、砝码等)。 操作指导:教师示范正确的实验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小组实验:学生按照指示开展实验,记录数据并讨论结果。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发现,全班共同探讨可能存在的差异原因。 练习巩固 (15分钟) 练习题:提供几道关于杠杆的应用题目,供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公布答案后,针对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纠正。 小结回顾 (10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布置作业:安排相关习题作为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提示:预告下一节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期待感。 板书设计 ``` 【板书布局】 一、杠杆的概念 1. 定义 2. 分类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二、杠杆平衡条件 1. 力矩 = 力 × 力臂 2. 平衡条件:顺时针力矩 = 逆时针力矩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器材 2. 操作指南 3. 数据记录 四、练习题 1. 题目1 2. 题目2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杠杆实验套装若干套、电子秤、尺子等。 多媒体素材: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含动画演示和图表。 辅助材料:打印好的实验报告单、习题册等。 教学反思与评估 即时反馈: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课后评价: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建议。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例如,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困难,则可以在下一次上课时增加相应的补充讲解或练习机会。

相关文档

  • 杠杆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献县韩村中学 赵广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

  • 杠杆教学设计.doc

    一点通教学网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物理 3、课时:1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木棍(或长铅笔),铁架台,砖块,细绳,弹簧测力计,杠杆原理演示器,钩码学生准备:1.请同学们阅读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2.用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各小组同学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并交流心得体会。二、教学课题知识与技能:

  • 杠杆教学设计.doc

    #

  • 12.1杠杆教学设计.doc

    12.1杠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杠杆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更进

  • 11.1杠杆-教学设计.doc

    #

  • 11.2_《杠杆教学设计.doc

    《杠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第二节的教材内容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三个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力的示意图等知识点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准备第2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得出F1×L1F2×L2这

  •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doc

    #

  • 第二节--杠杆教学设计.docx

    #

  •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doc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

  •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doc

    杠杆的秘密教学设计沙沟小学 孙庆刚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 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 杠杆的秘密:??? ①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②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③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科学知识目标1.杠杆有三个重要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