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青山不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农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农的精神品质。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视频:展示一幅荒山秃岭的画面,配以音乐《山歌》。 2.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为什么看起来如此荒凉呢?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名为《青山不老》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片土地的变迁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检查预习:抽查部分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纠正发音错误。 3. 概括主要内容: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老农的精神品质,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2.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3.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老农植树造林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老农的辛勤付出。 4. 角色扮演: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老农和村民,进行对话表演,进一步体会老农的形象。 (四)拓展延伸 1. 思考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思考“如果让你去种树,你会怎么做?”
青山不老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主题,掌握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主题,体会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表达技巧。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自然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段视频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找出文中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句子,并尝试分析其作用。 三、精读课文 1. 情境再现: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老人和“我”,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境。 2. 角色互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文中的老人或“我”,会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悟,教师适时点拨。 四、拓展延伸 1. 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文中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方法,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2. 主题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探讨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五、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板书设计 | 主题 | 描写景物 | 人物心理 | | :: | :: | :: | | 老人 | 山林美景 | 勇气与决心 | | “我” | 清澈溪流 | 惊讶与感动 | 多媒体辅助材料 视频:一段展现美丽自然风光的视频。 图片:插图,描绘山林景色和人物形象。 PPT: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图。 互动实践活动 1.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围绕环境保护话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3. 写作比赛: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创作文章,展示个人写作能力。 反思总结 学生们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生们是否能够运用学到的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表达技巧? 学生们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注意事项 确保使用的多媒体素材版权合规。 教案内容应保持科学性和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青山不老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 2. 感受老农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体会老农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难点 1. 理解“青山不老”这一主题的深层含义。 2. 学生能够从老农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2. 课前预习(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有关大自然美景的视频,同时展示几幅美丽的山川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美景美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青山不老》,就是一篇描绘美丽山川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感受那片不老的青山。” 新课讲授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分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结合插图,教师提问:“文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解。 3.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老农的形象,思考:“老农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分析老农的性格特征。 展示老农植树造林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老农的付出和坚持。 4.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讨论:“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农的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这种行为的意义。 5. 总结归纳,升华主题 回顾全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农的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互动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老农植树造林的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份保护生态环境的倡议书。 反思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对“青山不老”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青山不老》,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还感受到了老农无私奉献的精神。希望大家能从老农身上学到坚韧不拔、爱护环境的品质,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板书设计 | 自然景观 | 人文景观 | 老农形象 | | :: | :: | :: | | 美丽山川 | 植树造林 | 坚韧不拔、无私奉献 | 多媒体辅助材料 课文插图 视频:老农植树造林的过程 音频:老农的讲话录音 个性化教学定制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编写保护生态环境的倡议书。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查阅更多关于老农事迹的,并撰写读后感。 注意事项 确保使用的所有图片、视频等素材都符合版权法规。 教案内容应保持科学性和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青山不老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老农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2. 学习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表达的情感。 3.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农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说出荒漠化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小组讨论:老农做了哪些事情来改变这片荒凉的土地? 3. 全班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 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农的语句,思考这些描写体现了老农怎样的精神? 2. 小组合作:选取一处描写老农的语句进行分析,说说自己的看法。 3.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分析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 情境模拟:假如你是老农,你会如何向人们讲述自己植树造林的经历? 2. 讨论交流: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对“青山不老”的理解。 3. 写作练习: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内容围绕“青山不老”展开,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五、总结反思,升华情感 1. 回顾课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2. 情感升华: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3. 布置作业:完成《青山不老》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 老农 | 植树造林 | | :: | :: | | 勤劳坚韧 | 绿色希望 | 多媒体辅助材料 1. 视频:展示中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的现状,引起学生共鸣。 2. 图片:老农在不同季节植树的照片,展现其坚持不懈的努力。 3. 文本:课文精彩片段,方便学生反复诵读。 互动实践活动 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老农和村民,进行情景对话,模拟老农讲述植树造林的故事。 2. 绘画比赛: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绘制一幅环保主题的图画。 3. 辩论赛:围绕“是否应该大规模植树造林”进行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教案内容需保持科学性与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青山不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其含义。 能够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利用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农对土地的热爱和执着精神。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了解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及其象征意义。 深化对老农形象的理解,体会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2. 难点: 分析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将抽象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插图、视频等。 准备相关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有关大自然美景的视频,引出课题《青山不老》。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青山不老’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 检查预习:抽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 整体感知: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提出疑问。 (三)精读探究 1. 图文对照: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是如何通过图画来表现主题的。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老农的形象特点,以及他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3. 角色扮演: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农种树的过程,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拓展延伸:播放一段关于环保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四)品读赏析 1. 重点句子:选取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品读,引导学生分析其表达效果。 2. 情感共鸣: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见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五)总结升华 1. 归纳要点: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2. 情感升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共同探讨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3. 布置作业:推荐阅读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撰写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 主题 |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 | 内容 | 描绘美丽山林景象 | | 人物 | 老农 | | 情感 | 对土地的热爱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6《青山不老》教案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4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第一条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二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三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1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积累精彩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揭题课件出示青山绿水图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教 案)兰考县孟寨乡憨寺小学 李寒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16﹡ 青山不老执教人:兰考县孟寨乡憨寺小学 李寒良? 【人物原型简介】高富是山西省神池县八角大队的造林专业队长1967年当时已65岁的高富动员了陈壁祁五满王润五宫二小申忙袁二喜6个老汉组成了老愚公造林专业队7个老汉一条心他
青山不老钱清镇中心校 是斌华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主要内容中的15年引出15年前和15年后的晋西北的比较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 3以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这句话总领全文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过程:一
16.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或出示相关图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案背景】本教案是在之前教授完十一册教材第13<<只有一个地球>>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相关课程后编写旨在通过本课教学继续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能力教育他们从小保护环境为了我们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的责任意识 【教材简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
百度他跌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百度他跌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