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个人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垃圾,并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正确的垃圾处理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态度。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乱扔垃圾的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个人健康的负面影响。 2. 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 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投放垃圾,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教学难点 1. 垃圾分类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难以坚持分类投放垃圾。 2. 环保意识的内化:如何将环保理念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解决策略 1.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展示乱扔垃圾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设计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 3. 制定班级公约,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共同维护环境卫生。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3. 实验法:设计垃圾分类的小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4.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正确行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教师通过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影响。 2. 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哪些乱扔垃圾的行为?这些行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3. 揭示课题: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不乱扔”。 讲授新知(15分钟) 1. 乱扔垃圾的危害: 教师展示一些因乱扔垃圾导致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解释其危害。 举例说明乱扔垃圾对环境、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具体影响。 2. 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教师介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垃圾。 3. 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教师演示正确的垃圾投放方法,并强调分类的重要性。 介绍社区或学校的垃圾分类设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实践活动(15分钟) 1. 垃圾分类游戏: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不同类型的垃圾卡片。 学生需要将这些卡片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完成后,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2. 情景模拟: 设计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公园、学校等。 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场景下正确处理垃圾的行为。 角色扮演结束后,全班讨论并总结正确的做法。 巩固练习(10分钟) 1. 课堂问答: 教师提问一些关于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2. 小结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作业布置(5分钟)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不乱扔”行为的意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垃圾。 2. 学习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重点:理解“不乱扔”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解决方案:通过生动的案例、实际操作和持续的提醒,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教师讲解“不乱扔”的意义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实践操作。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正确行为,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方式:展示一组对比图片(干净整洁的街道 vs. 垃圾遍地的街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更美?为什么? 2. 新课讲授(15分钟) 讲解内容: “不乱扔”行为的意义: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美化家园。 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互动环节: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3. 实践活动(15分钟) 活动内容: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每组分配几种常见垃圾,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其正确分类。 材料准备:各类垃圾模型或图片、四个垃圾桶(分别标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4. 角色扮演(10分钟) 情景设置:公园、学校、家庭等不同场景。 角色分配: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表演如何在该场景下做到“不乱扔”。 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正确的环保行为。 5. 小结与反馈(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乱扔”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的方法。 反馈收集:询问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需要解答。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我们不乱扔》 一、不乱扔的意义 1. 保护环境 2. 减少污染 3. 美化家园 二、垃圾分类 1. 可回收物 2. 厨余垃圾 3. 有害垃圾 4. 其他垃圾 三、实践与角色扮演 1. 分类游戏 2. 不同场景的角色扮演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各类垃圾模型或图片、四个垃圾桶(分别标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多媒体素材:对比图片、垃圾分类视频、环保宣传短片。 辅助教学资源:环保小贴士卡片、奖励贴纸。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中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评估:通过小测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后续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学到并应用这些知识。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学生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了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垃圾,并进行正确分类。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解决策略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制定班级公约,引导学生互相监督,共同维护环境卫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乱扔垃圾的危害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乱扔垃圾现象及其影响。 实验法 设计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垃圾分类行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几张环境污染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照片中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期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15分钟) 教师活动: 介绍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如污染水源、土壤等。 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包括四类垃圾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预期效果:学生初步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10分钟)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乱扔垃圾现象及其影响。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预期效果: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乱扔垃圾危害的认识。 实践操作(15分钟) 教师活动:准备一些常见的垃圾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练习。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分类结果。 预期效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角色扮演(10分钟) 教师活动:设定几个不同的场景,如公园、学校、家庭等,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垃圾分类的行为。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不同场景下的垃圾分类。 预期效果: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小结(5分钟)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预期效果:学生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本节课的内容,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 《我们不乱扔》 一、乱扔垃圾的危害 1. 污染水源 2. 污染土壤 3. 影响美观 二、垃圾分类 1. 可回收物 2. 有害垃圾 3. 厨余垃圾 4. 其他垃圾 三、实践操作 1. 分类练习 2. 角色扮演 四、小结 1. 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2. 养成良好习惯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常见垃圾物品(塑料瓶、废纸、电池、果皮等)、垃圾桶(分别标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多媒体素材:环境污染的照片、垃圾分类的视频。 辅助材料:垃圾分类宣传册、环保标语海报。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在中,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混淆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类方法。 评估: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乱扔垃圾危害的理解及垃圾分类的能力。制定班级公约,定期检查学生的执行情况,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坚持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垃圾的危害:学生能够认识到随意丢弃垃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2. 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学会识别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正确分类投放。 3. 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不乱扔垃圾的行为规范。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讨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垃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3.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2. 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垃圾的危害: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让学生深刻理解随意丢弃垃圾的严重后果。 2. 垃圾分类的方法:详细讲解各类垃圾的特点及分类标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正确投放。 教学难点 1. 养成良好习惯:改变学生已有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环保行为规范的意识。 2. 实际应用:将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解决策略 情境创设: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乱扔垃圾带来的问题。 反复强化:通过多次练习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垃圾分类技能,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争取家庭支持,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PPT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不能乱扔垃圾”、“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问题展开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3. 实验法:设置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分类方法。 4.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比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展示几张被垃圾污染的环境照片,提问:“这些地方发生了什么?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引出主题:揭示课题《我们不乱扔》,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新课讲授(15分钟) 讲解垃圾的危害:通过PPT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和数据,讲述乱扔垃圾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介绍垃圾分类: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四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详细解释每类垃圾的特点及处理方式。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垃圾分类游戏:准备一些常见的生活垃圾物品(如塑料瓶、废纸、电池、果皮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比赛。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纠正。 互动问答: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加深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4. 小结与反馈(10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的方法。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里的垃圾处理情况,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板书设计 ``` 《我们不乱扔》 1. 垃圾的危害 环境污染 危害健康 2. 垃圾分类 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3.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乱扔垃圾 正确分类投放 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实物垃圾样品(塑料瓶、废纸、电池、果皮等)、垃圾桶模型。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环境污染图片、垃圾分类视频。 3. 辅助材料:垃圾分类宣传册、环保小贴士卡片。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垃圾分类游戏的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足: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混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弱,需加强教育引导。 改进措施 增加练习机会:安排更多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家校联动: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持续:在后续课程中继续渗透环保教育,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乱扔垃圾”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垃圾,并学会正确分类。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活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爱护环境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明白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 3. 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乱扔垃圾的危害。 2. 垃圾的分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分类垃圾,特别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 环保知识:介绍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法和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学生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分类垃圾。 2. 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需要时间来内化环保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3. 责任感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有责任保护环境。 解决策略 实际操作演练: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分类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案例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增强责任感。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家中实践垃圾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环保的看法和经验,增强互动和交流。 实验法 通过实际操作垃圾分类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如环卫工人、市民等)在环保中的作用,增强责任感。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引导:问学生是否见过乱扔垃圾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带来的后果。 讲授新知 1. 讲解“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乱扔垃圾造成的环境破坏。 讲解垃圾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2. 垃圾分类介绍: 展示不同类型的垃圾(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详细讲解每种垃圾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3. 环保知识普及: 介绍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法(如焚烧、填埋、回收利用等)。 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互动环节 1.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类型及其分类方法。 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2. 实际操作: 提供一些实物垃圾,让学生现场进行分类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表扬正确分类的学生。 小结与反馈 1. 总结本节课内容: 回顾“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垃圾分类的方法和环保知识。 强调每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 2. 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实践垃圾分类,并记录下自己的体会。 鼓励学生向家人宣传环保知识,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板书设计 ``` 《我们不乱扔》 一、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1. 环境污染 2. 健康危害 3. 生态破坏 二、垃圾分类 1. 可回收垃圾 2. 有害垃圾 3. 厨余垃圾 4. 其他垃圾 三、环保知识 1. 垃圾处理方法 2. 环保的重要性 3. 每个人的责任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垃圾实物(纸张、塑料瓶、废电池等) 垃圾分类标识牌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多媒体素材 环境污染的视频 垃圾分类的动画演示 环保公益广告 辅助材料 垃圾分类手册 环保小贴士卡片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变化:通过学生的行为和言语,判断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是否有提升。 评估方法 测验: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反馈:检查学生提交的家庭作业,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教师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和互动,综合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技能,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题目家的意味授课教师孟英工作单位洋县戚氏初中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家庭的温暖和爱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秀品质争做孝亲敬长的好学生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家庭文化能够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的意义知道为什么孝亲敬长和怎样孝亲敬长重点孝亲敬长的原因和做法难点理解家的意义和内涵学法自主
小学 一 年级 道德与法治 课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课题:认识新同学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清楚大方地介绍自己并从中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与方法:体会成为小学生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清楚大方地介绍自己在介绍中感受自己的成长教学难点:知道从哪些方面清楚大方的做自我介绍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综合测试题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著名的国际金融专家吴念鲁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系时指出,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全球规则和机制”。这一材料反
5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考试范围:第一、二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七年级的小张身高181厘米,看起来很帅,就是脸上长了几个青春痘,认为自己长得很难看,要爸爸带他去整容。常不敢抬头看人,连最喜欢的篮球也不打了,在学校独来独往,最后竟然不愿去上学,只愿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小张应该( )①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课题 坚持改革开放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增强学生的改革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亲社会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认识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理解中国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及意义重点
?教学课题第10课:我们不乱扔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教学课时二课时备课教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2、 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3、 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
第 6 页 共 NUMS 6 页 期中检测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
学校班级考号装订线 装订线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试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2018年5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50分)1、我国的宪法是党人民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实现坚持党的、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依据。我国宪法的原则包括(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保障公民权利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开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答题表中,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青春期的我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新的变化。下列属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有( )①内部器官的机能不断完善
期中综合检测题(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我国的国徽图案庄严大方、内涵深刻,鲜明地体现了我国是________的、以_______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A.工人阶级 工农联盟B.工人阶级 知识分子C.农民阶级 工农联盟D.知识分子 工农联盟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