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孔乙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结构等方面欣赏鲁迅的作品。 3. 写作技巧:学习并掌握鲁迅在《孔乙己》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和叙事技巧。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与思考: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小组讨论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人文关怀:通过学习《孔乙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2. 文化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 反思与自省:引导学生反思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培养其自我反省的能力。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人物形象分析:深入分析孔乙己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2. 主题思想探讨: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社会阶层分化、人性的复杂性等。 3. 语言艺术赏析:赏析鲁迅的语言风格,特别是其讽刺和幽默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 时代背景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 2. 深层含义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3. 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孔乙己》的背景知识、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 3.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说的情节。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背景介绍:介绍《孔乙己》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3. 问题导入:提出几个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讲授与讨论 1.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2. 教师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3.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探讨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表达。 分析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 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练习与应用 1.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或小说的主题思想。 2. 情景模拟:选择一段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多媒体展示:观看相关视频片段,进一步感受小说的情境和氛围。 小结与反馈 1.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馈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孔乙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人物性格:通过细节描写,深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掌握写作技巧:学习鲁迅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3. 表达与交流: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 2. 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人物形象分析:深入剖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他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 2. 主题思想探讨: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教学难点 1. 背景知识缺乏:部分学生可能对鲁迅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够了解,影响对文本的理解。 2. 深层次解读:如何引导学生从表面情节深入到文本背后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思考。 解决策略 1. 补充背景:提供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 3. 多角度解读:通过多种方式(如视频、图片、故事)展示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本的基本信息、背景知识及主要情节。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互动交流。 3.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中的场景,加深理解。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 2. 导入问题:提出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你认为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社会边缘人物?” 讲授与讨论 1. 初步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2.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及重要段落。 3.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 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练习与反馈 1. 角色扮演:选择几个关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以孔乙己的角度重新讲述一个片段,或者对孔乙己的命运进行反思。 3. 互评与反馈: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小结 1.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未完成的写作练习、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等。 五、板书设计 ``` 《孔乙己》教学设计 1. 简介 鲁迅 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文章结构 开头 发展 高潮 结尾 3. 主要人物 孔乙己 性格特点 形成原因 4. 主题思想 社会批判 人性探讨 5. 写作技巧 对比 象征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3. 辅助教材:《孔乙己》原文、鲁迅的其他作品及相关评论文章。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互动情况: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有足够的互动。 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和作业,评估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3. 教学方法效果: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哪些方法需要改进。 评估方式 1. 表现: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讨论,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2. 作业反馈: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3.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后续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孔乙己》这篇经典作品,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
《孔乙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 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分析孔乙己及其他主要角色的行为和语言,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 学习文学手法: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鲁迅在小说中使用的讽刺、对比等文学手法,并能初步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 批判性思维: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表达与交流:鼓励学生在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人文关怀:通过学习《孔乙己》,学生能够感受到鲁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人文关怀,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2. 反思与自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他人的方式,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 3. 文化认同: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通过详细分析孔乙己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人物的形象。 2. 掌握鲁迅的写作风格:引导学生认识鲁迅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教学难点 1. 解读鲁迅的讽刺手法:由于鲁迅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其中的讽刺意味。解决办法是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 2. 理解孔乙己的心理变化:孔乙己的心理变化复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逐步理解。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和关键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认知框架。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启发。 3.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你们知道鲁迅吗?他的代表作有哪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简要介绍:介绍《孔乙己》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20分钟) 1. 整体感知:播放一段关于《孔乙己》的短片,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 分段讲解:逐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鲁迅的写作风格。 3. 互动提问:每讲解完一个段落,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2. 讨论主题: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 鲁迅的讽刺手法及其效果。 你认为孔乙己的结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3. 汇报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练习巩固(10分钟) 1. 阅读理解:提供几段相关文字,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类似孔乙己的人物。 小结(5分钟) 1.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鲁迅的写作风格。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 《孔乙己》 一、简介 鲁迅 代表作 二、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 三、主要人物 孔乙己 性格特点 心理变化 其他人物 四、写作风格 讽刺手法 对比手法 五、主题思想 人文关怀 社会批判 六、讨论主题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鲁迅的讽刺手法 社会问题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2. 多媒体素材:《孔乙己》相关视频片段、图片。 3. 辅助材料:相关书籍、参考。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方法 1. 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其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反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记录:收集小组讨论的记录,分析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孔乙己》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
《孔乙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孔乙己》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及其命运。 2.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和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技巧:学习鲁迅的写作手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并讨论不同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 信息整合与表达:学会从多个角度收集信息,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人文关怀:通过对孔乙己命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社会弱势群体。 2. 社会责任感:启发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培养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3. 文化认同: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同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人物形象分析:深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及其命运变化。 2. 主题思想把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探讨的创作意图。 3. 语言风格鉴赏:品味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特别是讽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 时代背景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深层意义挖掘:引导学生挖掘小说背后的深层意义,如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3. 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孔乙己命运的情感共鸣,提升共情能力。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故事框架。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思维碰撞。 3.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说中的情景,加深理解。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导入方式:播放一段关于晚清社会背景的视频,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25分钟) 第一部分:教师概述《孔乙己》的主要情节,重点讲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命运变化。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人物性格、社会环境、语言风格)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部分: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练习方式:提供几段文字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特点或社会环境的句子,并加以解释。 目的: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与反馈(5分钟) 小结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要点。 反馈方式:提问几名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和困惑,及时解答疑问。 五、板书设计 ``` 《孔乙己》教学设计 一、导入 视频介绍 简介 二、讲授 1. 主要情节 孔乙己的命运 2. 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 命运变化 3. 社会环境 晚清背景 人际关系 4. 语言风格 鲁迅的语言特色 讽刺手法 三、讨论 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四、练习 文字材料分析 解释句子 五、小结 重点回顾 学习反馈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记号笔等。 2. 多媒体素材:关于晚清社会背景的视频、相关图片、PPT课件等。 3. 辅助教材:《孔乙己》原文、相关研究、讨论题单等。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是否有新的收获。 改进空间:哪些环节需要进一步优化,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评估 即时反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布置一篇短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 长期跟踪:通过后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持续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孔乙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概括《孔乙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文学手法:掌握鲁迅在小说中运用的讽刺、对比等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与思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知识共享。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人文关怀:通过对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2. 文化认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尤其是对鲁迅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认识。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主要情节与人物形象:重点讲解孔乙己的形象及其命运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文学手法:详细分析鲁迅在小说中运用的讽刺、对比等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 社会背景理解: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人物行为动机。解决方法是通过补充相关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2. 深层主题把握:小说蕴含的深刻主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类比和反思,逐步理解小说的深层意义。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和文学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关键问题,如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以及他的悲剧原因。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续写故事、写读后感等,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导入语: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代表作《孔乙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景介绍:播放一段关于清朝末年社会状况的短片,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讲授新课(20分钟) 整体感知: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梳理主要情节,明确小说的基本结构。 人物分析:详细讲解孔乙己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分析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文学手法:举例说明鲁迅在小说中使用的讽刺、对比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小组讨论(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孔乙己的悲剧原因”、“小说中的讽刺手法”等。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角色扮演(15分钟) 角色分配:选择几个典型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酒馆老板、顾客等角色。 表演展示: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点评。 写作练习(10分钟)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或续写故事。 指导要点: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 小结(5分钟)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读后感、预习下一课内容等。 五、板书设计精炼 ``` 《孔乙己》 一、简介 鲁迅 代表作 二、小说背景 清朝末年 社会状况 三、主要情节 孔乙己的出场 与酒馆老板的交往 最终的命运 四、人物形象 孔乙己 性格特点 命运变化 其他人物 五、文学手法 讽刺 对比 六、主题思想 人文关怀 社会批判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用于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 2. 教学课件:制作PPT课件,包含小说背景介绍、主要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等内容。 3. 相关:准备一些关于清朝末年社会状况的历史,供学生参考。 4. 角色扮演道具:简单的服装和道具,如帽子、眼镜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评估 形成性评价: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的读后感和写作练习,全面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使学生不仅掌握《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文学手法,还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
《孔乙己》教学设计怀远荆涂学校 刘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环境描写与作用语言积累2过程与方法:认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欣赏人物感知主题重点研读举一反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社会科举的病态社会的冷酷体会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对比感悟现实生活的优越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小说通过写人物来揭示主题的
《孔乙己》教学设计导入??:19.世纪末期清朝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昏沉麻木状态少数的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今天我们就
#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背景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2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教学重点:1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2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自我检测附和( ) 不屑( )
《孔乙己》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教学设想1.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小说的常识可向学生作适当简要的介绍但不必讲得过多过细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欣赏小说以提高赏析能力2.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可根据课本上的预习提示的要求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再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
孔乙己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二)整体感知: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漠的苦人儿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说《孔》写得多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
日期: 2012 年 10月 18日(星期 四) 授课教师:詹天云 班级:课题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1a-2b)重 点难 点学习水平课型Listening and speaking课时1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询问物品的主人的基本句型Is thisthatyourherhis pencil Yes it is. No it isnt.Are these
教学设计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The Third Period)目标重点难点教具课前分析课题名称: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The Third Period)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授课时间:40分钟一学生分析 1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大对身边生活的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从认识角度来看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