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2. 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并能应用这一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3. 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自主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识别并命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理解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通过实验和推理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三角形的性质。 解决策略 1. 通过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2. 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系统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3. 实验法:设计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5.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自主发现三角形的性质。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屋顶、金字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是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入主题: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新课讲授(20分钟) 定义与分类: 介绍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并让学生尝试命名。 强调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点: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度;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 内角和性质: 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实物模型,展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 让学生用纸片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其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验证内角和为180度。 实验与讨论(20分钟) 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直尺、量角器和纸片。 要求每个小组剪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测量其边长和角度。 记录数据,讨论并总结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特点。 汇报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发现。 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练习与应用(15分钟) 练习题: 出示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 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标出每个角的度数。 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标出每个角的度数。 画出一个不等边三角形,并标出每个角的度数。 让学生计算给定三角形的内角和。 应用题: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例如: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50度和60度,第三个角是多少度?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5度,顶角是多少度? 小结与巩固(5分钟)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三角形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为180度。 3. 学生能够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识别并命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特别是内角和为180度。 3. 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概念。 2. 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3. 应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策略 1. 通过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2.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解决难点问题。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系统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测量和验证三角形的性质。 4.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三角形的各种类型及其性质,增强视觉效果。 5. 游戏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三角尺、三角旗等),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揭示主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认识”。 2. 讲授新知(20分钟) 定义三角形:教师通过板书和多媒体展示,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分类三角形:教师展示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图片,讲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三角形的性质:重点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并通过动画演示加以说明。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三角形模型和测量工具(直尺、量角器等)。要求学生测量并记录每个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数据记录: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讨论交流:小组内部讨论测量结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为180度。各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4. 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关于三角形分类和性质的应用题,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订正答案,解答疑问。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 小结回顾: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拓展思考: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如:“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哪些三角形的例子?” 五、板书设计 ``` 三角形的认识 | 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 | 分类: 1.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 2.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 3.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 | | 性质: 1. 内角和为180度 2. 边长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 实验数据表: 三角形 | 边长1 | 边长2 | 边长3 | 角度1 | 角度2 | 角度3 | 内角和 1 | 5 | 5 | 5 | 60° | 60° | 60° | 180° 2 | 4 | 4 | 5 | 70° | 70° | 40° | 180° 3 | 3 | 4 | 5 | 90° | 37° | 53° | 180°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白纸、彩笔。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动画视频、实物图片。 3. 辅助:三角形分类和性质的手册、实验记录表。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对三角形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实验操作环节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足:部分学生在测量时存在误差,导致内角和的结果略有偏差。需要进一步加强测量技巧的训练。 改进措施:在下次教学中,可以增加测量技巧的示范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测量。 评估方式 形成性评估: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终结性评估: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三角形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自我评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填写学习反馈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全面认识三角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准确描述什么是三角形,并能识别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 2. 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了解三角形的边、角、高、中线等基本概念,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3. 学会分类:根据边长和角度的不同,能够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归纳总结:通过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耐心与细心:在操作和测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3. 树立信心:通过成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定义,并掌握其基本性质。 2. 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能够根据边长和角度的不同,正确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较弱,理解这一性质可能有一定难度。 2. 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可能会混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解决策略 1. 使用直观教具: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2. 分步讲解: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验证。 3. 互动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PPT演示和板书,系统讲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3. 实验法:利用实物模型和测量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三角形的性质。 4. 游戏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如屋顶、交通标志等,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认识》,并简要说明学习内容和目标。 新知讲解(15分钟) 1. 定义三角形: 教师讲解:用PPT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并结合实物模型进行说明。 学生互动:请几位学生上台指出图片中的三角形,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教师讲解:介绍三角形的边、角、高、中线等基本概念。 学生操作:分发三角形纸片和尺子,让学生动手测量并记录数据,验证三角形的性质。 3. 三角形的分类: 教师讲解: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不等边),并解释其特点。 学生练习:发放分类卡片,让学生将卡片上的三角形按类型分类,并解释理由。 练习巩固(10分钟) 1.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题目,如“如何用一根绳子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小结与反馈(5分钟) 1.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反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提出疑问或建议。 五、板书设计 ``` 三角形的认识 1. 定义 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形成的封闭图形 2. 基本性质 边:三条 角:三个 内角和:180度 高:三条 中线:三条 3. 分类 按角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长: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实物模型:准备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纸片、木棍、绳子等。 2. 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包含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等内容。 3. 辅助教具:尺子、量角器、彩色笔等。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加强个别辅导。 评估 1.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 2. 作业情况: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补救。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定义,包括边、角的概念。 2. 识别: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及其特征。 3. 应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比较: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比较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3. 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制作三角形模型,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兴趣激发: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2. 严谨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挥创造性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方法。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边、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 3. 三角形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难点 1. 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区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2. 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如何将抽象的三角形性质应用于具体问题中,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 解决策略 1. 直观展示: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素材,直观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2.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性质的实际应用。 3. 互动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知:系统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讨论法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全班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提问,形成互动式学习氛围。 实验法 动手操作: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制作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模型,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观察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三角形模型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和记录习惯。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交通标志、屋顶结构等),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 提问激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是三角形,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讲授新知(15分钟) 1. 定义介绍: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包括边、角的概念。 2. 分类讲解:介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并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3. 性质说明:讲解不同类型三角形的性质,如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等。 小组讨论(10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三角形进行讨论,总结其特点。 2.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动手操作(10分钟) 1. 制作模型:提供纸张、剪刀、尺子等工具,让学生自己制作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模型。 2. 观察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制作的三角形的特点,填写观察记录表。 练习巩固(10分钟) 1.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提高应用能力。 小结(5分钟) 1. 回顾总结: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 三角形的认识 | 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 | | 分类: | |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 |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 | | 性质: | | 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 | |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 |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三角形实物模型(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纸张、剪刀、尺子等制作工具 多媒体素材 PPT演示文稿,包含各种三角形的图片和动画 视频,展示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互动环节、提供更多实例等。 评估 1. 即时反馈:在上通过提问和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通过批改作业,进一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包括边、角和顶点。 2.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及其特点。 3.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边、角、顶点。 2. 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 3. 使用工具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理解和区分。 2. 使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度的技巧。 3.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解决策略 1. 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和直观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反复练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3. 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标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促进相互学习。 3. 实验法: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过程。 4. 游戏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屋顶、交通标志等),引入课题。 2. 提问启发:提出问题:“这些物体为什么是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 新课讲授 1. 定义与特征: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并进行标注。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示,介绍不同类型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2. 分类标准: 通过对比和归纳,总结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分类标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观点。 3. 测量方法: 介绍如何使用尺子测量三角形的边长。 详细讲解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角度,并进行示范。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巩固练习 1. 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三角形分类比赛,看哪一组能最快正确地分类出所有三角形。 小结 1.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精炼 ``` 三角形的认识 1. 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2. 特征: 边:三条 角:三个 顶点:三个 3. 分类: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4. 测量方法: 使用尺子测量边长 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模型、尺子、量角器。 2. 多媒体素材:PPT演示文稿、视频片段(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辅助材料:练习题、小组活动卡片、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和分类标准的掌握情况。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测量角度时遇到的困难,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测量方法。 3. 创新元素:引入更多互动环节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评估 1. 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 作业反馈:通过批改家庭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P222324(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三角形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 ?越溪小学 黎国陶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与底相对应的高???? 2认识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运用这一特性解释和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折画的方式找到三角形的高感受三角形高的含义知道高的标注方法???? 4在从现实到抽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感受空间几何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实验验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难点:理解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081教案背景?: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课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教材分析: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稳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一引入新课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二探究新知顶点顶点顶点角角角边边边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高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二探究新知高底三角形可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2页的例1例2例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2)在观察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3)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认识三角形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三角形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以及特征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三角形 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的边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边边角顶点人字梁(1)人字梁的高应该从什么地方量起 (2)量人字梁的高实际上就是量图中哪条线段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认识三角形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三角形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以及特征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三角形 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的边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边边角顶点人字梁(1)人字梁的高应该从什么地方量起 (2)量人字梁的高实际上就是量图中哪条线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