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设计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比的概念: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义什么是比,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 2. 掌握比的性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如等比、反比等,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 3. 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比的概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表达比的概念。 2. 比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教学难点 1. 抽象概念的理解:比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2. 实际应用:将比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解决策略 1. 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比的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比的知识。 3.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系统地介绍比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概念和例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实验法 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如比例尺绘制、混合物配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的应用。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调制饮料的比例),引出比的概念。 提问激发兴趣: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比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新课讲授(20分钟)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基本性质。 例题演示:通过几个典型的例题,演示如何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辅助:使用PPT或视频材料,直观展示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练习巩固(15分钟)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练习题,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互动讨论:各小组汇报解题思路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小结归纳(5分钟) 回顾要点: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的概念及其应用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答疑解惑: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确保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板书设计 主板书 标题:《比的认识》 主要内容: 定义:两个数相除的结果称为比。 表示方法:a:b 或 a/b 基本性质: 等比性质 反比性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基本性质。 2. 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如简化比、求比值等。 3. 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比例分配、比例尺的应用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其基本性质。 2. 比的运算:掌握简化比、求比值等基本运算方法。 3. 比的应用:学会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如比例分配、比例尺的应用等。 教学难点 1. 比的实际应用:如何将抽象的比的概念应用于具体问题中,特别是涉及多个步骤的问题。 2. 比的简化:对于复杂的比,如何进行有效的简化。 解决策略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采用分步讲解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比的简化和运算技巧。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比的基本概念。 通过例题演示,展示比的运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讨论找到答案。 实验法 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增强直观感受。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比的概念。例如:“小明有4个苹果,小红有6个苹果,他们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 提问学生,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新课讲授(20分钟) 1. 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定义:两个数相除的结果称为比。 表示方法:a:b 或 \(\frac{a}{b}\)。 举例说明:4:6 可以写成 \(\frac{4}{6}\)。 2.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比值不变。 举例说明:4:6 = 2:3。 3. 比的运算 简化比:通过约分使比达到最简形式。 求比值:计算比的数值结果。 举例说明:\(\frac{4}{6} = \frac{2}{3}\),比值为 \(\frac{2}{3}\)。 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内容: 1. 简化下列比:8:12, 15:20, 27:36。 2. 求下列比的比值:6:9, 10:15, 12:24。 3. 应用题:小华家有3块巧克力,小芳家有5块巧克力,他们巧克力的数量之比是多少?如果小华再买2块巧克力,他们的巧克力数量之比又是多少? 小组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应用题,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解题过程,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的定义、表示方法、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强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比的认识》 1. 比的定义:a:b 或 \(\frac{a}{b}\) 2. 比的性质:a:b = (a×c):(b×c) = (a÷c):(b÷c) 3. 比的运算 简化比:8:12 = 2:3 求比值:6:9 = \(\frac{2}{3}\) 4. 应用题 小明4个苹果,小红6个苹果,比是4:6 = 2:3 小华3块巧克力,小芳5块巧克力,比是3:5 ``` 六、教学资源筹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比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练习题册:提供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巧克力等,用于实际操作和演示。 互动白板:便于教师在上进行演示和互动。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某些知识点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充分理解。 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如讲授法是否能有效传递知识,讨论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评估方法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反应。 作业和测试:通过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和互动环节。 对于难点内容,采取更加详细的讲解和示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 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引入更多新颖的教学素材,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感。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在《比的认识》这一课程中,不仅传授给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比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定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2.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学生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简化、扩倍等。 3. 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比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所学知识,并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数学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增强自信心:通过成功的解题经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比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 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比的简化、扩倍等基本性质。 3. 比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 比的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比的概念,特别是比与分数的区别。 2. 比的应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的知识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在复杂的情境下。 解决方案 1. 多角度解释:通过多种方式(如实物演示、图形展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 实例练习:通过大量实例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比的应用。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通过具体例子,解释比的应用方法。 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比的理解。 引导学生探讨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法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比的概念。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引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配制果汁的比例)引入比的概念。 提问引导: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比例是怎么来的吗?” 新课讲授(20分钟) 概念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比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举例说明比的概念,如“2:3”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基本性质讲解: 教师讲解比的简化和扩倍等基本性质。 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如何简化和扩倍比。 实际应用讲解: 教师讲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配制饮料、地图比例尺等。 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应用方法。 练习(15分钟) 基础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比的计算题目。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应用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一些实际应用题目,如配制果汁、地图比例尺等。 小组内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小结与巩固(5分钟) 总结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提醒学生注意比与分数的区别。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包括基础练习和实际应用题目。 板书设计 ``` 【板书设计】 一、比的概念 1. 定义: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表示方法:2:3 或 2/3 二、比的基本性质 1. 简化:2:4 = 1:2 2. 扩倍:1:2 = 2:4 三、比的应用 1. 配制果汁:2份水 + 3份果汁 2. 地图比例尺:1:100000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实物模型(如果汁瓶、地图等) 多媒体投影仪 白板及白板笔 多媒体素材 PPT课件 视频(如配制果汁的过程) 其他辅助资源 练习题单 家庭作业题单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反馈和作业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改进措施: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评估 小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及其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比的概念: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义什么是比,了解比的表示方法(如2:3)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学会如何简化比、扩大比,并能进行简单的比值计算。 3. 应用比解决问题: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比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自信:通过成功的解题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精神。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比的概念: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理解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简化和扩大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比值计算。 3. 应用比解决问题: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教学难点 1. 比的应用:学生可能在将比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时遇到困难,特别是涉及复杂情境的问题。 2. 比例关系的理解:理解比与比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解决策略 直观教学:利用实物、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实例引导: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比。 分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系统介绍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理解。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比的概念。 4.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配制饮料的比例),引出比的概念。 2. 提问互动:向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怎样才能配制出口味一致的果汁吗?” 新课讲授 1. 定义比:明确比的定义,介绍比的表示方法(如2:3)。 2.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简化比:通过例子说明如何简化比(如6:9简化为2:3)。 扩大比:通过例子说明如何扩大比(如2:3扩大为4:6)。 3. 比的应用: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地图上的比例尺、配料比例等),展示比的应用。 练习题:提供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与反馈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按比例分配物品”。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 3. 教师点评: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小结 1.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的概念、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 ``` 《比的认识》 一、比的定义 1. 表示方法:2:3 二、比的基本性质 1. 简化比 例:6:9 → 2:3 2. 扩大比 例:2:3 → 4:6 三、比的应用 1. 实例:地图比例尺、配料比例 四、练习 1. 例题 2. 练习题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实物(如杯子、水、果汁)、地图、比例尺等。 2. 多媒体素材:PPT演示文稿、视频。 3. 辅助材料:练习题册、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估 1. 测验: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并给予反馈。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比的概念: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义什么是“比”,并能用不同的形式(如分数、小数或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了解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例如等比的性质和比例的性质。 3. 应用比解决问题: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使用比的概念来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比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情境下的比的应用,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学会合作交流:促进学生间的沟通协作,在团队活动中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3. 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比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比的基本性质及简单运算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如何将现实情况转化为数学模型 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 学生可能存在的畏难情绪以及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情景引入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式学习:设置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4. 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调动气氛。 5. 实践操作法: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时间:约5分钟 内容:从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出发,比如“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蛋糕切成8块比切成6块看起来更多?”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的认识。 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知讲授 时间:约20分钟 步骤: 1. 定义“比”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 讲解比的不同表达方式(分数形式、冒号形式等); 3. 介绍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具体例子加深理解; 4. 分析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讲解如何利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辅助材料:PPT演示文稿、实物教具 实践练习 时间:约15分钟 形式: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卡上的题目,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成果。 题目示例:如果一杯果汁由2份水和3份浓缩液混合而成,则该果汁的配比是多少?如果需要准备10杯这样的果汁,应该怎样调整配料? 小结巩固 时间:约10分钟 内容:教师总结今天学到的主要知识点,并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或困惑。 作业布置:预习下一节关于“比例”的内容,并尝试找找身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比”。 五、板书设计精炼 ``` 课题:比的认识 1. 定义:... 2. 表达方式:... 3. 基本性质:... 4. 应用实例:... ``` 确保板书清晰有序,突出关键信息点,便于学生快速抓住核心内容。 六、教学资源筹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实物教具:不同颜色的纸条(用于模拟比例关系) 电子:相关的视频片段、动画演示等 其他:任务卡片、答题纸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他们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参与度。思考是否有更有效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考察学生即时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其长期的发展变化。定期组织小测验或项目报告等形式的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认识比》教学设计平桥小学 潘红星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2.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3.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倍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出示例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之间的关系根
《认识比》教学设计福建省古田县第一小学 朱丽芳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22 Aspose Pty Ltd.《认识比》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例1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知识认识同类量的比教学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例2教学不
认识比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学重点:认识比学会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比较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瓶84消毒液你们用过吗谁
《认识比》教学设计博里镇新荡小学 贾开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双流县东升小学 赖永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和体会比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北师大教材设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 图形的缩放速度与水果价格等情境活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实验小学 原鹏飞【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和体会比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北师大教材设计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 图形的缩放速度与水果价格等情境活动没有采取给出几个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江尾镇中心小学 彭可新教学内容: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6---6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今天学习:比的认识1实例1.观察情境图观察上面的图片你认为哪几张与A比较像(图形要按照一定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解放小学 舒艳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 付德容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5页的例1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2.能正确地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