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邓稼先》教案设计 (一)

  《邓稼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理解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邓稼先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
 难点:通过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邓稼先的生平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邓稼先是谁吗?他有哪些突出的贡献?

 二、文本研读
 1. 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提到的关键信息和细节,思考邓稼先的形象特点。
 2. 小组讨论
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提出疑问。
 3. 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

 三、角色扮演
选择文中描述邓稼先的部分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演员A:扮演邓稼先,讲述自己的故事。
 观众B:扮演记者,提出问题并引导邓稼先回答。
 观众C:扮演同事或朋友,从不同角度评价邓稼先。

 四、拓展延伸
 1. 文本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
 2. 实践活动
组织一次“科技英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围绕邓稼先的事迹,撰写演讲稿并进行演讲。

 五、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邓稼先》教案设计(二)

    《邓稼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掌握文中关键人物和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体会其人格魅力。 难点:从文本中提炼出邓稼先的精神特质,并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有关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导入: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吗?谁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引出邓稼先。 二、整体感知 1. 快速阅读: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信息,并整理成表格。 3. 多媒体展示:展示邓稼先主要事迹的图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邓稼先的工作经历和贡献。 三、深入研读 1. 文本细读:教师指导学生逐段阅读,重点描写邓稼先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 角色扮演:选取部分段落,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 3. 讨论交流:组织全班讨论,分析邓稼先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四、拓展延伸 1.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科学家的事迹,与邓稼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他们共同的精神特质。 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如“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鼓励学生搜集,撰写研究报告。 五、总结升华 1. 板书设计:总结邓稼先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形成板书。 2. 多媒体展示:播放邓稼先生前的照片和影像,加深学生印象。 六、布置作业 1. 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2. 收集:查找更多关于邓稼先的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还深刻体会到了他作为科学家的崇高品格。希望同学们能够铭记历史,传承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多媒体辅助材料 视频片段: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 图表:邓稼先主要事迹 邓稼先照片和影像 互动实践活动 角色扮演:选取部分段落进行角色扮演 小课题研究: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教案内容需保持科学性与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 《邓稼先》教案设计(三)

    《邓稼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树立科学家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邓稼先的形象特点及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难点:体会的情感态度,把握文本主旨。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邓稼先的生平简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邓稼先的了解,引入课文主题。 二、整体感知 1. 快速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词。 2. 小组讨论:讨论邓稼先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3. 多媒体展示:展示邓稼先相关图片和,加深印象。 三、细读赏析 1. 分段阅读:分段阅读课文,每一段落由学生朗读,并解释主要内容。 2. 重点句子分析: 多媒体展示:展示文中关键句子,如“他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他从西南联大毕业后,便投身于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等。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背后的意义,感受的情感。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邓稼先与其他人物的对话场景。 四、拓展延伸 1. 多媒体展示:展示邓稼先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奖项,让学生了解其影响力。 2. 小论文写作:鼓励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探讨邓稼先的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 五、总结 1. 多媒体展示:回顾邓稼先的重要事迹和贡献。 2. 师生互动:总结全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板书设计 邓稼先 生平简介 主要贡献 影响力 精神启示 多媒体辅助材料 邓稼先的生平简介视频 邓稼先相关图片和 关键句子分析 角色扮演场景 互动实践活动 角色扮演 小论文写作 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邓稼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感受到了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够向邓稼先学习,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注意事项 确保使用的所有图片和均符合版权法规。 适时更新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确保内容与时俱进。

  • 《邓稼先》教案设计(四)

    《邓稼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理解其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感受其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难点:通过文本分析,体会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关于邓稼先的纪录片片段,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导入: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有关邓稼先的信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邓稼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多媒体展示:播放邓稼先的生平简介动画,帮助学生快速了解邓稼先的主要经历。 2. 自由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 多媒体展示:展示邓稼先的相关图片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物。 2. 合作探究: 小组内讨论:邓稼先有哪些主要成就? 小组汇报: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展示相关证据。 3. 多媒体展示:播放邓稼先的生平故事视频,加深学生对邓稼先的认识。 4.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增强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 多媒体展示:展示邓稼先的遗物和照片,让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故事。 2. 小组讨论:讨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有何启示? 3. 写作练习:请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仰之情或对其精神的感悟。 五、总结,布置作业 1. 教师总结:回顾邓稼先的生平事迹,重申其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2. 作业布置: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查阅更多关于邓稼先的,准备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 主要成就 | ||| | 背景介绍 | | | 主要事迹 | | | 精神品质 | | 多媒体辅助材料 邓稼先的生平简介动画 邓稼先的相关图片和 邓稼先的生平故事视频 邓稼先的遗物和照片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教案内容需保持科学性与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 《邓稼先》教案设计(五)

    《邓稼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邓稼先的事迹,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邓稼先的形象及其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 难点:体会对邓稼先的情感态度,理解“两弹元勋”的含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邓稼先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提问:“你们知道邓稼先是谁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 第一环节:感知文本 1.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停顿。 2. 词语积累:教师展示与邓稼先相关的重要词语,如“鞠躬尽瘁”、“两弹元勋”等,学生跟读并解释意思。 3.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补充讲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第二环节:品析文本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角度一: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角度二:邓稼先的贡献与影响 角度三: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的对比 2. 角色扮演:选派代表上台表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之间的对话场景,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 多媒体展示:播放邓稼先工作生活场景的视频,增加直观感受。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1. 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对当代青年的意义,讨论如何向邓稼先学习。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英雄》,表达对邓稼先或其他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全文,强调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的伟大贡献及其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邓稼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板书设计 | 邓稼先 | 人物形象 | 中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 | 精神品质 | | | | | | | 忠诚爱国 | 深厚的民族情感 | 勇于担当 | | 多媒体辅助材料 录制邓稼先生平事迹的视频 关于邓稼先的图片 “两弹元勋”相关的历史 互动实践活动 小组讨论: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 角色扮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话 写作练习:《我心中的英雄》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教案内容需保持科学性与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相关文档

  • 》ppt.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杨振宁邓稼先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教授在1957年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0年又Rumford奖继而于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

  • .ppt

    (kuàng)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站起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性格党的好干部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 .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邓稼先杨振宁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体裁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192419

  • .doc

    #

  • .docx

    #

  • .doc

    ?《邓稼先》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感情 ?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 教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习:搜集邓稼先杨振宁的相关)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

  • .doc

    20邓稼先杨振宁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教师应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传记文学的渊源和特点文章的是文章主人公的好友是一位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知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站在友人的立场上通过特殊的视角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教师

  • .ppt

    内容赏析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复杂的情感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

  • .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邓稼先西安市二十三中学 皇甫春玲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学习目标一是要学习使用多种阅读方法去解读文本理清思路提高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二是要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重拟标题概括事迹速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给六个部分重新拟写一组小标题要求每个标题使用

  • .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