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静夜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 (五)

  《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静夜思》,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如“床”、“疑”、“举”等,并能准确书写。
3.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 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增强文化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确保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 生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特别是“床”、“疑”、“举”等字的读音和书写。
3. 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诗歌意境的理解: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夜晚景色和诗人的情感。
2. 情感体验: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朗读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情境模拟: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
5.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夜晚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夜晚景色的兴趣。
2.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夜晚吗?为什么?”“你们在夜晚会想些什么?”
3. 引出课题: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诗歌——《静夜思》,并简单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讲授新课
1. 诗歌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调和节奏。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分组朗读,每组轮流朗读,其他组评价。
    个别朗读,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 生字词学习: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内互相检查书写情况,纠正错误。

3. 诗歌理解: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提问学生:“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模拟:
    创设情境:假设你是李白,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在异乡的情景。
    全班分享和点评,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练习巩固
1. 朗读比赛:组织一次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2. 填空练习: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填写诗歌中的生字词。
3.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的感受。

 小结
1. 总结要点: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生字词,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要求学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静夜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一)

    《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和情感表达。 3.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和赏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诗歌的音韵美。 2. 诗歌的理解与赏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 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床前明月光”等意象的具体含义。 2. 情感共鸣的建立: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产生情感共鸣。 解决方案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间的讨论,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知识、简介及诗歌的基本结构。 2. 朗读法: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朗读练习,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分享各自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在夜晚仰望过星空?有什么感觉?”引发学生思考。 2. 介绍诗人: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习诗歌做铺垫。 新课讲授(20分钟) 1. 朗读示范:教师示范朗读《静夜思》,强调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逐句讲解:教师逐句解释诗歌的意思,重点分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关键诗句。 3. 多媒体展示:播放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进一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核心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并背诵《静夜思》,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 板书设计 ```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意象: 明月 地上霜 举头望 低头思 情感: 思念家乡 孤独寂寞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 2. 多媒体素材:PPT、相关图片、视频。 3. 其他辅助资源:录音机(用于播放诗歌朗诵)。 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实施后的反思: 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讨论,评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通过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 3. 持续优化策略: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的参与度。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 《静夜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二)

    《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3. 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思乡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朗读与背诵:确保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静夜思》。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特别是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 诗歌韵律和节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较难掌握。 2.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朗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是一个挑战。 3. 文化背景的理解:学生需要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李白的生活经历,这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解决策略 1. 多感官教学:通过听录音、观看视频、朗读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情境创设:通过故事讲述、图片展示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3.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情感共鸣。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介绍以及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朗读法: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5.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导入话题: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如“你们有没有过思念家乡或亲人的经历?”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文化和诗人李白的生平。 3. 播放音频:播放《静夜思》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诗歌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重点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特别是思乡之情。 3. 朗读示范: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练习巩固(15分钟) 1. 集体朗读: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2. 个人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 ```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关键词: 明月:明亮的月亮 霜:白霜 举头:抬头 思故乡:思念家乡 情感: 思乡之情 孤独寂寞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课本。 2. 多媒体素材:PPT、《静夜思》的朗读音频、相关图片和视频。 3. 辅助材料:李白的生平简介、唐代文化背景。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有效性: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改进空间: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的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持续优化: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方法 1. 观察: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包括朗读、讨论等环节。 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 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 《静夜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三)

    《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李白的《静夜思》,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2. 掌握诗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如“床前”、“明月”、“故乡”等,并能解释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3. 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会珍惜亲情友情。 3.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 重点字词的理解及运用。 3. 诗人情感的把握与表达。 教学难点 1. 对诗歌意境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2.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知识、简介以及诗歌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体验式学习: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提问:“你们看到月亮时会想到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讲授新知(20分钟) 介绍: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强调他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朗诵示范:教师先示范朗读一遍《静夜思》,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然后带领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逐句解析:详细解释每一句诗的意思,特别是那些难以理解或容易误解的地方。例如,“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会“低头思故乡”? 练习巩固(15分钟)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句诗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汇报。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言。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他的家人朋友,模拟一个场景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小结回顾(5分钟) 请几位同学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包括诗歌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自己的感悟。 教师补充说明,强调学习本首诗的意义所在。 作业布置(5分钟) 背诵《静夜思》全文。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李白》,可以结合上所学内容和个人想法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 ``` 【标题】 《静夜思》——李白 【简介】 李白 (701762)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诗仙” 【诗歌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重点词汇】 床前: 床边 明月: 皎洁明亮的月亮 举头: 抬起头 思故乡: 想念家乡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展现了古代文人漂泊在外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 多媒体素材:关于月亮美景的视频片段、配乐朗诵录音、李白生平介绍PPT。 3. 辅助:《静夜思》原文打印版、相关诗词赏析文章。 教学反思与评估 实施情况: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记录下哪些环节比较吸引他们,哪些部分显得较为枯燥。 效果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测验成绩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改进措施: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比如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或者改变某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 《静夜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四)

    《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静夜思》。 2. 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掌握诗中的关键字词。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诗歌,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理解和分析诗歌。 3.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互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准确朗读与背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静夜思》。 2. 理解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3. 了解背景: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难点 1.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可能较为抽象。 2. 字词理解:一些古代词汇和用法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详细解释。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释义等。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夜晚星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宁静美丽的夜景。 2. 引入主题: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夜晚时有没有想过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呢?”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静夜思》。 讲授新课(20分钟) 1. 介绍: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诗人背景。 2. 朗读示范:教师先示范朗读一遍《静夜思》,注意语调和节奏。 3. 逐句讲解: 床前明月光:解释“床”在古代的含义,以及“明月光”的意象。 疑是地上霜:解释“疑”和“霜”的意思,体会诗人当时的疑惑。 举头望明月:解释“举头”的动作,感受诗人抬头仰望月亮的情景。 低头思故乡:解释“低头”的动作,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朗读诗歌,互相纠正发音。 2.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角色扮演:选择几名学生上台表演,一人扮演李白,其他人扮演他的家人或朋友,通过对话形式表现诗人的情感。 小结与反馈(10分钟) 1. 总结要点: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强调关键点。 2. 提问反馈: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检查学习效果。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再次朗读并背诵《静夜思》,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键词: 床:古代指井栏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疑:怀疑 霜:白霜 举头:抬头 思:思念 故乡:家乡 ```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 2. 视频素材:夜晚星空的视频片段。 3. 图片素材:李白画像、古代井栏图等。 4. 教具:黑板、粉笔、教材。 教学反思与评估 1. 反思: 是否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兴趣?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入,情感体验是否到位? 2. 评估: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通过朗读和背诵检查,评估学生的记忆情况。 通过作业反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静夜思》,不仅掌握知识,还能深刻体会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相关文档

  • 静夜教学设计.doc

    《静夜思》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课教材分析:《静夜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7475页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一猜谜语激趣导入1出示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

  • 静夜教学设计.doc

    《静夜思》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课件:字卡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

  • 静夜教学设计.doc

    《静夜思》教学设计课题静夜思年级一年级课型讲读课执教者薛晓萍教学目标1认识静夜思床前明举低故乡10个生字会写头乡是3个字及词语月光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中体会古诗含义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教学 重点1会认10个生字写好3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教法 学法引导谈话自主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录音机《思乡曲》磁带多媒体课件挂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引入

  • 静夜教学设计.doc

    《静夜思》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 《静夜思》是选自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第三单元安排了一首古诗《静夜思》三首儿歌《小小的船》《影子》《比尾巴》和一篇课文《阳光》揣摩编者构成这一组课文的意图不难看出《静夜思》《小小的船》都是描写月亮的《影子》《阳光》两篇文章侧重在描写太阳最后一篇《比尾巴》写出了6中小动物尾巴的特点综合起来每课都有比喻句要借助课文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自然

  • 静夜____教学设计.doc

    《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体会思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 静夜教学设计.doc

    1《静夜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课前准备:(板书)(课件)   床前明月光  夜??? 疑是地上霜  静  思???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设计思路  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会

  • 静夜教学设计.doc

    《静夜思》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教学目标】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4.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

  • 静夜教学设计.doc

    《静夜思》教学设计璧山县璧泉小学 蒲大利 教材说明:<<静夜思>>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二册18课的一首古诗许多孩子课前都很熟悉根据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内容读中感知意境读中学习内化生字词在采取多种形式读的同时通过抓思这个切入点并辅助插图和换位思考以达到感悟思想感情

  • 静夜教学设计.doc

     教 学 设 计课 题6《静夜思》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攵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分层目标上限: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攵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观察大自然的

  • 静夜教学设计.doc

    《静夜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静夜思》出自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13课 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