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和标准,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本教学计划,以期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学情分析 本校小学生年龄在6至12岁之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武术了解较少。部分学生存在身体协调性不足的问题,需加强基本功训练。此外,学生间个体差异较大,需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指导。 复习安排 为了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计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复习内容包括基本步伐、拳术套路、器械操练等。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武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计划选用《全国中小学武术教学大纲》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涵盖了武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套路。教材内容系统性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具体教学安排 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武术入门 基础步伐练习(2周) 武术礼仪及基本姿势(2周) 简单拳术套路(3周) 第二单元:基本技术 腿部力量训练(2周) 基本拳法与腿法(3周) 组合动作练习(2周) 第三单元:器械操练 简单器械(如短棍)的握持与基本动作(3周) 短棍套路练习(3周) 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进阶技术 高级拳法与腿法(4周) 连续动作组合(3周) 第二单元:实战应用 对练基础(3周) 实战演练(3周)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与展
小学武术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计划需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复习安排 1. 第一周: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基本功,包括基本站姿、步法和拳法。 2. 第二周:复习简单的套路动作,加强记忆和熟练度。 3. 第三周至第四周: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巩固已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为《小学生武术教程》,该教材内容涵盖了基本功训练、简单套路学习和实战技巧。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武术素养。 具体教学安排 1. 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第14周):基本功训练,重点讲解和练习站姿、步法、拳法。 第二单元(第58周):学习第一个简单套路,强化动作规范性和连贯性。 第三单元(第912周):复习前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综合演练。 第四单元(第1316周):学习第二个简单套路,注重动作的力度和速度。 第五单元(第1720周):综合复习,准备期末考核。 2. 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第14周):复习上学期内容,巩固基本功和套路。 第二单元(第58周):学习第三个简单套路,增加难度,提升技术水平。 第三单元(第912周):开展小组对抗赛,提高实战能力。 第四单元(第1316周):学习武术礼仪和文化,加深对武术的理解。 第五单元(第1720周):总结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期末展示。 实践活动安排 每月一次:组织学生参观武术馆或邀请武术教练来校讲座,拓宽视野,激发兴趣。 每学期两次:组织武术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检验学习成果。 每学期一次: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如到公园或社区进行武术表演,增强社会服务意识。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期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武术技能,培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时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武术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保持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需适当调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复习安排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每学期末安排一次武术技能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此外,每两周进行一次阶段性复习,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教材分析 选用《小学武术》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涵盖了基本功练习、套路学习、器械使用等多个方面。教材编排合理,由浅入深,适合小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灵活运用教材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具体教学计划 一、课程设置 1. 公共基础课 基础体能训练(每周2课时) 武术基本知识介绍(每周1课时) 2. 专业基础课 基本功练习(每周2课时) 常见武术动作学习(每周2课时) 3. 专业课 套路学习(每周2课时) 武术器械使用(每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安排 1. 教学 每周共9课时,分布在周一至周五,每天至少安排1课时。 上采用分组教学,每组人数不超过10人,便于教师指导。 2. 课外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校外参观活动,如参观武术馆、邀请武术大师进校讲座等。 每学期组织一次武术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我。 三、时间分配 第一学期 第16周:基础体能训练、基本功练习 第712周:常见武术动作学习 第1318周:套路学习 第1920周:复习与考核 第二学期 第16周:基础体能训练、基本功练习 第712周:常见武术动作学习 第1318周:武术器械使用 第1920周:复习与考核 四、教学进度表 | 周次 | 内容 | 学时 | |||| | 16 | 基础体能训练、基本功练习 | 4 | | 712 | 常见武术动作学习 | 4 | | 1318| 套路学习 | 4 | | 1920| 复习与考核 | 2 |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培养其对武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武术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全国学校武术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情分析 本校小学部共有学生600人,分为6个年级,每个年级10个班级。学生年龄在6至12岁之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对武术感兴趣,但缺乏系统学习的经验。部分学生身体协调性较好,适合武术动作的学习;也有部分学生体质较弱,需要逐步增强体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兼顾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复习安排 1. 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基本功练习(站桩、马步、弓步) 第二单元:简单拳术(五步拳、二十四式太极拳简化版) 第三单元:器械基础(棍术、剑术基础) 2. 第二学期: 第四单元:拳术进阶(长拳、南拳基础) 第五单元:器械进阶(刀术、枪术基础) 第六单元:套路组合与表演 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全国学校武术教学大纲》推荐的教材,内容包括基本功、拳术、器械三个部分。教材内容丰富,既有传统武术的基本动作,又有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融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基本功部分 目标:掌握武术的基本姿势和步法,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 内容:站桩、马步、弓步、虚步、仆步等。 拳术部分 目标:学会简单的拳术套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连贯性。 内容:五步拳、二十四式太极拳简化版、长拳基础、南拳基础。 器械部分 目标:掌握基础的器械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力量控制。 内容:棍术、剑术基础、刀术基础、枪术基础。 教学活动安排 1. 教学:每周安排两次武术课,每次90分钟。上通过示范、讲解、分组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 课外活动:成立武术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校外实践:组织学生参观武术博物馆、邀请武术名家来校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分配 第一学期:共18周,每周90分钟,总计1620分钟。 第二学期:共18周,每周90分钟,总计1620分钟。 总结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期望学生不仅能够在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提高,还能在文化素养和人格塑造方面取得进步。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真正体验到武术的魅力。
小学武术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其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强调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具有较高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和方法应灵活多样,兼顾不同水平和兴趣的学生。 复习安排 第一周:回顾上学期所学基本功,包括站桩、马步等基础动作。 第二周:复习简单的拳术套路,如五步拳,强化动作规范性和连贯性。 第三周至第四周:通过小组练习和比赛的形式,巩固复习内容,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为《小学生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武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常见套路。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 基础知识篇:介绍武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基本礼仪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基本技术篇:讲解站桩、步法、手法等基本技术,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姿势。 3. 套路篇:教授简单套路,如五步拳、八段锦等,通过分解动作和整体演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动作熟练度和表现力。 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内容包括武术历史、礼仪、安全教育等。 专业基础课: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重点讲解和练习基本技术。 专业课: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侧重于套路学习和表演技巧。 主要教学活动 内外练习: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练习,定期组织展示交流会。 校外实践活动:安排参观武术馆、邀请武术名家进校讲座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团队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武术比赛,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协作能力。 时间分配 每周总学时:165分钟(约2.75小时) 学期总学时:18周×165分钟=3,060分钟(约51小时) 假期安排:寒假期间不安排武术课程,暑假期间可适当安排短期集训。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期望学生不仅能够在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提升,还能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所发展,最终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武术校本体育课教学目的任务1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武术是一项较力较技斗智斗勇的激烈的对抗性项目通过武术练习可刺激和开发练习者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2武术是磨练意志品质的独特良方在武术运动中练习者首先要战胜的不是对手而是自我无论是谁都要克服在练习或比赛中给肉体带来的疼痛疲劳畏惧等不良因素因此通过武术运
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单元教学计划2011年10月6日教材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英雄少年这套武术健身操的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及动作路线了解每节操的攻防含义知道本套武术操汲取了太极拳少林拳南拳和健身拳的技术元素2技能目标:能够在配乐的情况下将本套武术操熟练完成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发展学生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促进身体均衡发展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健美体形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传承
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单元教学计划2013年12月6日教材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英雄少年这套武术健身操的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及动作路线了解每节操的攻防含义知道本套武术操汲取了太极拳少林拳南拳和健身拳的技术元素2技能目标:能够在配乐的情况下将本套武术操熟练完成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发展学生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促进身体均衡发展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健美体形3情感目标:通过学
#
武术模块单元教学计划(模块3)学习目 标1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和24式简化太极拳套路练习增强力量以及柔韧性协调性等体能3树立学习太极拳的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进行武德教育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4运动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愉悦感学习重 点1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的基本技法2逐渐做到精神贯注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连贯圆活速度均匀连绵不断18学时学习内容课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教法11培养学生对武术
《中华武术操》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中华人民的骄傲和自豪通过校本课程《中华武术操》的开展推动中华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武德修养了解中华的武术历史文化和现状学习相关的武术知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掌握一定的武术套路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养成练武强身的习惯磨练意志品质陶冶情操进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二)分目标1.中华武术知识
武术一说教学指导思想二说教材: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的习惯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