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咏鹅教学设计 (五)

  《咏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咏鹅》,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学生能够认识并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如“鹅”、“曲项”等。
3.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诗人骆宾王及其创作背景。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并背诵《咏鹅》。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认识并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1.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古诗的内容、背景及作者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朗诵法:通过集体和个人的朗诵练习,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记忆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展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内容:播放一段关于鹅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鹅的特点。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古诗做铺垫。

 2. 新课讲授(20分钟)
 活动内容:
   教师介绍诗人骆宾王及其创作背景。
   教师逐句讲解《咏鹅》的内容,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诗歌。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3. 小组讨论(15分钟)
 活动内容: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诗句的意思、诗人的情感以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朗诵练习(10分钟)
 活动内容:
   组织学生集体朗诵《咏鹅》。
   邀请个别学生上台朗诵,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目的:通过朗诵练习,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记忆能力。

 5. 生字词学习(10分钟)
 活动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如“鹅”、“曲项”等。
   学生在笔记本上练习书写生字词。
 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提高书写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
 活动内容:
   教师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咏鹅教学设计(一)

    《咏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古诗《咏鹅》,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 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中的生字词,如“鹅”、“曲项”、“向天歌”等。 3.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唐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准确朗读和背诵:确保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咏鹅》。 2. 理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及其深层含义。 3. 生字词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书写本课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1. 韵律和意境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是一个挑战。 2. 情感的表达:如何通过朗读表达出诗人的情感,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点。 解决策略 1. 多感官教学:结合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2. 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反复练习: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简介以及诗句的基本含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朗读法: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动画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关于鹅的生活习性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鹅的特点。 引入主题:简要介绍唐代诗人骆宾王及其代表作《咏鹅》。 新课讲授(20分钟) 背景介绍:讲解骆宾王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朗读示范:教师示范朗读《咏鹅》,并解释每句诗的意思。 逐句讲解: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句,解释关键词汇,如“白毛”、“绿水”、“红掌”等。 活动(15分钟)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角色扮演: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诗人、鹅和其他景物,进行情景再现。 练习与巩固(10分钟) 朗读练习:全班齐声朗读《咏鹅》,然后请个别学生单独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书写练习:在黑板上示范生字词的书写,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模仿书写。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小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诗句。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朗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五、板书设计 ```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生字词: 鹅 曲项 向天歌 白毛 绿水 红掌 清波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生字卡片。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鹅的生活习性视频、《咏鹅》朗诵音频。 3. 辅助材料:《咏鹅》的插图、相关诗歌的拓展。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朗读水平。 改进空间:注意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达,进一步加强情感教育;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评估 自我评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询问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同行评价:邀请同事听课,获取他们的反馈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 咏鹅教学设计(二)

    咏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咏鹅》这首古诗。 2. 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如通过分析字词句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思维。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并背诵《咏鹅》。 理解诗歌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字表面深入到诗歌背后的情感世界。 让学生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并能将这种感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或故事。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教师首先示范朗读全诗,然后逐句讲解每句话的意思及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讨论法:分组让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展开讨论,比如:“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情境模拟: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天鹅生活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中的景象。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模仿《咏鹅》的形式创作一首关于其他动物的小诗。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以提问形式开始:“同学们见过大白鹅吗?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发学生思考。 展示几幅描绘鹅的图片,简要介绍鹅的生活习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环节(15分钟) 朗读示范:老师先完整地朗诵一遍《咏鹅》,注意语调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整首诗的韵律美。 逐句解读:结合PPT上的注释,逐行解释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以及整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情感体验:请几位同学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并分享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练习环节(20分钟) 小组活动: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句诗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诗人,其他人则根据诗句内容做出相应动作。 创意写作: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空白纸条,请他们在上面写下如果自己是一只鹅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想说的话。 小结部分(10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学习古诗的重要性。 收集各组的作品,挑选优秀代表上台展示,并给予积极反馈。 安排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上学到的内容,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完成一个小任务——共同创作一幅以鹅为主题的画作。 五、板书设计精炼 ```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关键词: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曲项、向天 欢乐、自由 ``` 六、教学资源筹备 PPT演示文稿:包含诗歌全文、注释说明及相关图片。 视频素材:关于鹅生活习性的短片。 实物教具:几只模型鹅或其他相关物品作为辅助道具。 作业单:用于记录学生个人感悟及创意作品的设计模板。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哪些环节最受欢迎,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定期组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咏鹅》的记忆情况及其对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程度。

  • 咏鹅教学设计(三)

    咏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认识汉字: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咏鹅》中的生字,如“白”、“水”等。 2. 理解诗歌: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了解诗人描绘的景象。 3. 朗诵技巧: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互动交流:通过提问和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文化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3. 情感体验: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述的鹅的形象及其所处的环境。 2. 朗诵技巧的掌握: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特别是节奏、语调和停顿的处理。 教学难点 1. 意境的体会: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难以完全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2. 情感的表达:学生在朗读时可能无法准确传达诗人的情感,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指导。 解决策略 1.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诗歌中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中的场景,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 示范朗诵:教师进行示范朗诵,并逐句讲解朗诵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诗人骆宾王的故事,引出《咏鹅》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歌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讨论法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全班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实验法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他们扮演诗人和鹅,通过表演来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绘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视觉艺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故事引入:教师讲述诗人骆宾王的故事,介绍他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出《咏鹅》这首诗。 2. 提问激趣:提问学生是否见过鹅,喜欢鹅吗?为什么? 新课讲授(10分钟) 1. 诗歌朗读:教师先示范朗读一遍《咏鹅》,然后带领学生齐读。 2. 生字认读:逐一讲解诗歌中的生字,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读写。 3. 内容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小组讨论(10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2. 记录要点: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的主要观点和疑问。 全班交流(10分钟) 1.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2.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朗诵练习(10分钟) 1. 示范朗诵:教师再次示范朗诵,强调朗诵的节奏、语调和停顿。 2. 学生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巡视指导。 3. 个别展示: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朗诵,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情景模拟(10分钟) 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他们扮演诗人和鹅,通过表演来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2. 绘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视觉艺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小结(5分钟) 1.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知识点。 2.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诗歌、完成绘画作品等。 五、板书设计精炼 ```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生字:白、水、歌、绿、红、清 朗诵技巧: 1. 节奏:慢而悠扬 2. 语调:抑扬顿挫 3. 停顿:适当停顿,突出意境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多媒体设备。 2. 多媒体素材:关于鹅的图片、视频,以及诗歌朗诵的音频。 3. 辅助材料:绘画纸、彩笔、铅笔等绘画工具。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参与情况和反应。 2. 教学效果:通过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朗诵技巧的掌握情况。 3. 改进措施:针对中出现的问题,思考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 1. 口头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书面评估:通过作业和绘画作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创意表达能力。 3. 同伴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朗诵和绘画作品,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学习。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 咏鹅教学设计(四)

    《咏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咏鹅》。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通过诗歌欣赏,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的习惯。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准确朗读和背诵:确保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咏鹅》。 2. 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及其意义。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并能在朗诵中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1. 诗歌意境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有一定难度。 2. 语言表达:部分学生可能在用语言描述画面时感到困难。 解决策略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理解。 情境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氛围。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简介及重点词汇。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实验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意境。 4.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语:教师以“你们见过大白鹅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鹅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鹅的特征和习性。 新课讲授(20分钟) 介绍诗人:简要介绍唐代诗人骆宾王及其代表作《咏鹅》。 朗读示范:教师示范朗读《咏鹅》,注意抑扬顿挫,表情丰富。 分句讲解: “鹅,鹅,鹅”:强调声音的重复,表现出鹅的叫声。 “曲项向天歌”:解释“曲项”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鹅伸长脖子高声歌唱的样子。 “白毛浮绿水”:解释“白毛”、“浮”、“绿水”的含义,引导学生想象鹅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红掌拨清波”:解释“红掌”、“拨”、“清波”的含义,引导学生想象鹅用脚掌划水的动作。 练习与互动(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每句诗的意思,并用图画或文字描述。 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鹅,其他同学根据诗句描述鹅的动作和神态。 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小结与巩固(10分钟)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 提问反馈: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咏鹅》,并画一幅自己心中的鹅。 板书设计 ```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 叫声 曲项向天歌 —— 伸长脖子唱歌 白毛浮绿水 —— 白色羽毛在绿色水中漂浮 红掌拨清波 —— 红色脚掌划动清澈的水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2. 教学材料:《咏鹅》的文本、相关图片、视频。 3. 教具:彩笔、画纸、鹅的模型等。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实施后的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重点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是否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以及是否能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 改进空间:如果发现某些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考虑调整活动形式,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果学生对某些词汇理解有困难,可以在讲解时更加详细和生动。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 教学设计.doc

    音乐课《咏 鹅》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间其他学科的综合在

  • 教学设计.doc

    《咏鹅》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

  • 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表课题名称《咏 鹅》学科语文授课班级一年级授课时数一设计者吴晓媚所属学校晋江市金井镇培育小学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咏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字与拼音》里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

  • 教学设计.doc

    咏鹅教学设计??? 一课题导入:??? 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猜一动物名称)??? 二赏画:??? 1 HYPERLINK 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大白鹅的样子??? 2欣赏这首诗的动画 HYPERLINK t _blank 课件??? 3交流观后感受???  HYPERLINK 学生们虽然能经过一番思考猜出了 谜底但未必真正地见过大白鹅??? 出示课本

  • 教学设计.doc

    小学语文一年级《咏鹅》教学设计2010年12月小学语文一年级《咏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语感目标)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学会向白毛(技能目标)  3逐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情感目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写字本彩笔及填空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1小朋友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画大家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

  • 教学反思.doc

    《咏鹅》教学反思 罗琴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唐诗《咏鹅》(骆宾王作)只有18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个句子3个韵脚(梭坡辙)1个对子(后二句)写了4种颜色3种动态有声有色单从文字上看已是极美了由这首唐诗所创作的歌曲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

  • 》动作教学.docx

    咏鹅学习目的:通过舞段的学习提高身体表现力和协调力并在舞蹈中熟识《咏鹅》这首唐诗主要动作与要求:1舞步:正步位站立右手叉腰左手指跟突起形成鹅头的形态放于体侧高于头部保持姿态胯向左右扭动脚向旁移动左臂跟随节奏向外向里移动2舞姿:(以左为例)双手掌型直臂于左胯旁向后摆动同时提压腕左前踵步向二点方向左倾头眼视一点收右脚重心变正步位双手向前推右倾后重复踵步动作保持舞姿不变右手向前推前后手臂呈一条直线眼视二

  • 教学案例.doc

    《咏鹅》教学案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你们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就会跟大家见面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嘴巴里不停地说:我来我来)生:我觉得是鹅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生:因为鹅头上是红色的就像带了一顶红帽子鹅的羽毛是白色的它还有一双红红的脚它老是爱伸长脖子所以我觉得是鹅 师:你说得很对我们

  • .doc

    《咏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能积极参与《咏鹅》的创编与表现大胆地展示自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二)教学

  • c.doc

    语 文 导 学 案班级: : 时间:课题:咏鹅 课时:1学习目标:1认识鹅歌绿红四个生字 2会写向白毛水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主 合作 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你会读吗?1自读课文找出你认识的字母圈出来 合作学习我最棒?2读读下面的词语(小组长教读)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