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 (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认识并理解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的基本特征。
3. 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能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20以内加减法:这是本学期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反复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2. 认识平面图形:通过对不同形状的实物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概念。
3. 数据处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1. 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2. 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物体与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是一个挑战。
3. 数据分析意识的培养:由于年龄较小,孩子们可能难以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因此需要设计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兴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或规则时使用,结合多媒体课件使讲解更加生动形象。
 讨论法: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促进思维碰撞。
 实验/操作法:利用实物模型让孩子们亲手体验数学的乐趣,比如用积木搭建不同的形状。
 游戏化学习:设置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如“数字接龙”、“图形找朋友”,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例:《20以内加减法》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分糖果的故事,引出加法的概念。
 提问互动: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故事中的情节,其他同学则负责计算结果。

 第二步:知识讲解
 概念引入:解释什么是加法以及它的基本性质。
 示例展示:利用PPT展示几个简单的加法算式,逐一解答。
 技巧传授:教授快速心算的方法,例如“凑十法”。

 第三步:实践操作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卡片配对游戏,每张卡片上写有加数或被加数,找到相加等于给定答案的组合。
 个人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一)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数的认识与计算: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准确进行简单的口算。 2. 几何图形的认知:识别并描述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及其特征。 3. 数据处理能力:学会收集、整理简单数据,并能通过图表形式展示。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数学规律。 2. 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意见。 3. 问题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面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建立自信:帮助每位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 培养责任感: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和考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解析 重点 加减法的理解与应用:特别是“进位加”、“退位减”的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如何正确地辨别不同形状物体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统计初步:教会孩子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记录信息,并从中提取有用的数据。 难点 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符号之间的转换是一个挑战。 注意力集中度: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听讲或完成任务可能比较困难。 自我管理技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课内外资源来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匹配 情境导入:利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互动式讲解:结合实物演示和多媒体动画辅助说明复杂概念。 分组实践活动:组织小范围内的操作练习,促进同伴间相互学习。 个性化辅导:针对个别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数字王国的小视频作为开场白,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数字的奥秘。 提问:“你们知道数字除了用来计数外还有哪些用途吗?”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新授内容 一、认识10以内的加法 示例演示:老师使用水果模型展示5+3=8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加法的意义。 动手操作:给每组发放一套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的物品图案,要求他们根据指令摆放相应数量的卡片,并说出结果。 归纳总结:带领全班一起回顾刚才的操作步骤,提炼出加法的基本原则。 二、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情景再现:假设班级里正在举办一场小型运动会,需要统计参赛人数。如果男生有17人参加跑步比赛,女生有6人参加跳绳比赛,请问总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两项赛事? 分步解题:先让孩子们尝试独立思考,然后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思路,最后由教师补充完整解答过程。 巩固练习:发放相关题目单页,限时完成,之后进行集体校对答案。 小结复习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难点。 安排一次快速抢答赛,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布置家庭作业,包括书面练习和口头复述当天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 【主题】:20以内的加法 | 今日要点 | 示例 | 练习题 | |||| | 5 + 3 = 8 | 苹果图 | 1+9=? | | 17 + 6 = 23 | 运动会 | 15+4=? | ``` 教学资源筹备 实物教具:各种颜色的塑料水果模型、数字卡片。 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PPT课件。 印刷材料:练习册、工作纸。 教学反思与评估 在实施上述计划后,需密切学生们的反馈情况,尤其是那些平时表现较为内向或者成绩落后的孩子。 通过定期测验、家长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评价信息,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 不断探索更加有趣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营造一个既充满乐趣又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

  • -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二)

    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2. 认识并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正确命名和描述其特征。 3. 学会使用基本的度量单位,如长度(厘米)、重量(克)和容量(毫升)。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在课后主动复习和预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数学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本学期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2. 认识几何图形: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属性。 3. 基本度量单位的应用: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基本的度量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 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在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时,容易混淆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一些抽象的几何概念,学生可能难以形成直观的理解。 3. 度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度量单位时,可能会出现误差或不准确的情况。 解决策略 通过大量练习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受。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度量单位的使用,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点和概念,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清晰的理解。 讨论法 在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验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游戏法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帮助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小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一个关于小动物分糖果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讲授新知 详细讲解新知识点,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在讲授“几何图形”时,可以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练习巩固 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小结回顾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结束“几何图形”的学习后,可以让学生回顾并复述所学的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特点。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板书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典型的加减法题目,并标注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板书示例 ``` 20以内的加减法 1. 15 + 3 = 18 15 3 = 12 2. 17 + 2 = 19 17 2 = 15 3. 19 + 1 = 20 19 1 = 18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几何图形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各种几何图形。 计数棒: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度量工具:如尺子、天平、量杯等,用于实际测量。 多媒体素材 动画视频:展示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 互动软件:提供丰富的数学游戏和练习题,增加趣味性。 辅助教学资源 作业本:提供充足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 教学参考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案例和参考。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普遍困难,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加强该部分的教学。 评估 通过测试、作业反馈和学生表现等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改进措施 根据反思和评估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几何图形的认识上有困难,可以增加更多的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综合能力。

  • -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数的认识:能够认识并书写2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加减法运算: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3. 几何图形:识别并描述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及其特征。 4. 时间概念:初步了解钟表,能够读取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比较: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 动手操作:通过拼图、剪纸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自信:通过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 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 4. 尊重他人: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数的认识与书写: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和书写20以内的数字。 2. 加减法运算: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3. 几何图形的识别:能够准确识别并描述常见的平面图形。 4. 时间的概念:能够读取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教学难点 1. 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学生可能在处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具体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2. 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对于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学生可能难以形成直观的空间想象,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加强理解。 3. 时间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在理解时间概念时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半点的时间表示,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适用内容:数的认识与书写、加减法运算规则等基础知识。 实施方式:教师通过板书、讲解和示范,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讨论法 适用内容:几何图形的特征、时间的应用等。 实施方式: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 实验法 适用内容:几何图形的拼接、时间的模拟等。 实施方式:提供实物模型或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游戏法 适用内容:加减法的巩固练习、时间的认知等。 实施方式: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找朋友”、“时间接力赛”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谜语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示例:讲述一个小动物寻找宝藏的故事,引出今天的主题——数的认识。 新课讲授 步骤1:教师通过板书和讲解,介绍新的知识点。 步骤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和书写,巩固记忆。 步骤3:教师展示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练习环节 个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的答案,互相帮助。 集体订正: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订正答案,强调易错点。 小结与反馈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反馈: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标题:《数的认识》 主要内容: 数字120的书写 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加减法运算规则 辅助内容: 实物图片 例题展示 重点提示 示例板书 ``` 数的认识 1. 数字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数的顺序 从小到大:1 < 2 < 3 < ... < 20 从大到小:20 > 19 > 18 > ... > 1 3. 加减法运算 例:5 + 3 = 8 8 3 = 5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实物模型:数字卡片、几何图形拼图、钟表模型等。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动画视频、互动软件等。 辅助教学资源 练习册:配套的练习册,包含各种类型的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数学故事书、趣味数学杂志等。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氛围: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记录学生的反应。 教学效果:通过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评估 随堂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提供一个高效、互动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 -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五)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教学设计合集》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数与代数: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图形与几何: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能区分和描述这些图形。 3. 测量: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4. 数据统计:初步了解数据收集和简单统计图表的制作。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兴趣激发: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自信心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勇于面对挑战。 3. 责任感培养: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本学期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 2. 图形的认识: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各种图形。 3. 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较难理解,需要多次讲解和练习。 2. 图形的区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区分相似的图形,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记忆。 3. 数据统计的应用:学生初次接触数据统计,可能会感到陌生,需要逐步引导。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适用于介绍新概念和基础知识,如数的概念、图形的名称等。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故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讨论法 在小组内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在学习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图形的特点。 实验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书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 游戏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加减法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或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图形时,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有一天,小明在森林里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东西,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呢?” 讲授新知 详细讲解新概念,结合实例和实物演示,确保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解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用实物(如苹果)来演示加减的过程。 练习巩固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口头计算、书面作业和小游戏。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卡片游戏,让学生抽卡并进行加减法运算。 小结回顾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例如,在结束图形的学习后,可以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标题:清晰标注课题,如“20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内容:列出关键知识点和公式,如“9 + 8 = 17”。 示例:提供具体的例子和解题步骤,如“15 7 = 8”。 图形展示:用简洁的线条画出不同的图形,并标注名称。 示例 ``` 20以内的加减法 9 + 8 = 17 15 7 = 8 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圆形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实物:苹果、尺子、图形卡片等。 多媒体素材:PPT、动画视频、互动软件等。 辅助材料:练习册、作业本、彩色笔等。 多媒体素材 PPT:用于展示新概念和示例题目。 动画视频:通过动画解释复杂的概念,如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互动软件:利用教育软件进行在线练习和测试。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观察:注意学生在上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反应和参与度。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 教师反思: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哪些环节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 评估 测验: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批改:仔细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的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互动且充满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

    #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京剧》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京剧》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尝试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2感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 学 课 题用字母表示数? 第一课时教 学 目 标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简便写法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趣味性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

  •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动手操作增强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创设情境 通过画平面图形的观察立体图形使学生明确平面图形的立体图形的不同 快速进行口算练习并相互评判 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的不同1.口算练习2.情境创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 学 课 题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教 学 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的过程2.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3.感受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 学 重 点对于一般物体能分辨出从不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三单元.doc

    第三单元 时间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秒会进行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以及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近三年学校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解决有关时间的简单问题等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较虽然知识内容变化不大但教材的编写思想内容顺序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首先单元标题由年月日为时间强调的是把年月日作为时间的范围来研究第二内容的编排顺序由先学习年月日再学习24时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1学习习惯和兴趣我班共21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doc

    #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doc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检测题 年级 : 同学们期末考试就要到了你本学期学得好不好准备好考试了吗让我们先来自己检测一下吧题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合计分数一快乐填空体验乐趣(每空1分共22分)1.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60时=( )日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doc

    数学期末检测题 年级 : 同学们期末考试就要到了你本学期学得好不好准备好考试了吗让我们先来自己检测一下吧题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合计分数一快乐填空体验乐趣(每空1分共22分)1.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60时=( )日 2. 闰年的1月2月3月一共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