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三)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达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目标。

 学情分析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普遍对幼儿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复习安排
在学期初进行一次学前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有的心理学基础。在学期中期和期末分别安排两次阶段性复习,重点复习前半学期和全学期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幼儿心理学》作为主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此外,还配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 幼儿心理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二章 幼儿认知发展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验演示。
 学时安排:6学时。

 第三章 幼儿情感发展
 教学目标:理解幼儿情绪表达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学时安排:4学时。

 第四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同伴关系、性别角色认同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视频观摩。
 学时安排: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一)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幼儿教师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制定本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学情分析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但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具体理论和实践方法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幼儿心理发展观。 复习安排 在正式进入新学期前,组织一次集中复习,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方法,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复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 选用《幼儿心理学》作为主教材,该书由国内知名幼儿心理学专家编写,内容涵盖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教材结构清晰,案例丰富,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2. 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3. 培养观察和记录幼儿日常行为的能力,提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 心理健康教育: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 幼儿心理学:深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掌握幼儿心理评估的方法。 幼儿游戏与学习:研究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培养设计适宜幼儿的游戏活动的能力。 专业课 幼儿情绪管理:教授识别和管理幼儿情绪的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幼儿社会性发展:分析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主要教学活动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小组讨论:围绕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并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 模拟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幼儿教师的工作场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时间分配 每周学时:每门课程每周安排3学时,共计18周完成。 总学时:每门课程总计54学时。 学分:每门课程3学分。 假期安排:寒暑假期间不安排课程,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总结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二)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教师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的目标。 学情分析 本次课程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儿童发展理论基础,但对幼儿心理学的具体应用还缺乏深入了解。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加强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学生普遍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专业素养。 复习安排 第一周:回顾学前心理学基本概念,梳理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第二周:复习认知发展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第三周:总结社会性发展理论,重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第四周:复习情绪情感发展理论,强调幼儿情绪表达和管理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 选用《幼儿心理学》作为主教材,该书系统介绍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内容,理论结合实例,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 教材内容结构 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章:认知发展 第三章:语言发展 第四章:社会性发展 第五章:情绪情感发展 第六章:个性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七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章节的核心理论及其应用,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论等。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幼儿心理现象的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学期 第14周:幼儿心理发展概述及认知发展 第58周:语言发展及社会性发展 第912周:情绪情感发展及个性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1316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综合复习 第二学期 第14周:案例分析与讨论 第58周: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第912周:实习与实践 第1316周:期末复习与考试 实践活动安排 实习: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撰写实习报告。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儿童活动,了解不同环境下的幼儿心理特点。 案例讨论:每两周安排一次案例讨论课,通过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旨在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心理学素养,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四)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具备观察、分析和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幼儿教育基础知识,但对幼儿心理发展领域的了解尚浅。学生普遍对心理学感兴趣,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 复习安排 1. 第一周: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幼儿生理发展知识,特别是大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 第二周:复习幼儿认知发展理论,重点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 第三周:梳理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相关内容,强调依恋理论及其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程采用《幼儿心理学》作为主教材,该书由知名幼儿教育专家编写,内容涵盖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和领域,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教材结构清晰,理论与实例结合紧密,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此外,还将辅以最新的研究论文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安排 1. 第一单元:幼儿心理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主要内容:心理发展的定义、影响因素、主要理论流派(如皮亚杰、维果茨基)。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学时安排:4学时。 2. 第二单元:认知发展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主要内容: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角色扮演、讨论。 学时安排:8学时。 3. 第三单元: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教学目标:理解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和机制。 主要内容:情绪表达、自我意识、同伴关系、性别角色。 教学方法:视频分析、情景模拟、小组合作。 学时安排:6学时。 4. 第四单元:幼儿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识别和应对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主要内容:压力管理、行为问题、情绪障碍。 教学方法:案例研讨、专家讲座、心理测评。 学时安排:4学时。 实践活动安排 1. 见习活动: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观察幼儿日常行为,记录并分析其心理发展特点。 2. 小组项目: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项目,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 3. 家长访谈:安排学生与幼儿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项目表现等。 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形式为闭卷笔试,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形式为开卷考试,侧重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计划的实施,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五)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使其能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心理学知识,但对幼儿心理学的具体应用还缺乏深入了解。学生普遍对心理学感兴趣,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需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 复习安排 1. 第一周:回顾基础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2. 第二周:复习认知发展理论,重点讲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3. 第三周:复习社会性发展理论,重点讲解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教材分析 本课程使用《幼儿心理学》作为主教材,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个方面。教材内容丰富,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教学内容安排 1. 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 教学重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论。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情境中。 2. 第二章:幼儿的认知发展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重点:感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3. 第三章: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教学目标:理解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情绪表达、同伴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 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社会性行为。 实践活动安排 1. 观察记录: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撰写观察报告。 2. 小组讨论: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见解。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幼儿心理发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时间分配 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共16周,总计64学时。 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共16周,总计64学时。 假期安排:寒假2周,暑假4周,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期中考试(30%):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前半学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期末考试(40%):综合测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幼儿心理学素养,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 幼儿心理学.doc

    #

  • 幼儿心理学.doc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来说也就是幼儿心理学家追寻的目标是:   1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   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探究不同的外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  HYPERLINK

  • 幼儿心理学.doc

    《幼儿心理学》试题一卷面分(5分要求书写工整清楚)二解释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1第二信号系统:2知觉:3记忆:4情感:5意志: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2心理过程分为( )情绪和情感过程和( )3脑位于颅腔内分为( )( )( )和( )四部分4实现反射的生理机制称( )它包括五部分:( )传入神经()( )( )5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创造了人类本身也创造了人

  • 幼儿心理学.doc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第三节 教学任务与目标:1了解几个概念:性别化性别认同性别角色2了解性别差异与个性差异的关系3 掌握儿童性别的自我概念发展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4充分认识性别化对一个人终生发展的重大影响教学重点:以上第三点教学难点:概念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 . 复习导入:自我意识的含义包括哪三方面认识你自己其中最重要的是:认认识自己的性别和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二.讲授新课: 幼

  • 幼儿心理学心理学课件.ppt

    ??? ?? ??? ????? ??? ???? ??????? ???? ???? ?????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关系:三者是心

  • 幼儿心理学.doc

     HYPERLINK :book.idoicandetaildefaultview.aspxBookId=ISBN7-5630-2159-0 :book.idoicandetaildefaultview.aspxBookId=ISBN7-5630-2159-0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辛苦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 幼儿心理学.doc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幼儿心理学  李红1965年生四川人1989年在西南师范大学美育心理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2001年担任博士生导师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四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作为

  • 幼儿心理学.doc

    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它是儿童发 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在幼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

  • 心理学幼儿).doc

    #

  • 幼儿心理学1.doc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概述(第一课时)导入:对心理学认识的误区 清朝末年心理学由西方传入我国它研究的客体(对象)是人研究人在社会实践中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由于发展的波折对心理学全面认识还存在某些差距形成了一些误区有必要逐一理清还心理学的真实面貌 1.认为读心术就是心理学吉普赛读心术是一种数字游戏通过对人的一些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判断对方内心活动及细微的动机(说谎)懂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