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教学设计合集》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了解自然现象: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季节更替等。 2. 观察与记录: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进行观察,并能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测量、比较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其持续探索的兴趣。 2. 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3.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尊重差异。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常见自然现象的认识:如天气变化、季节更替等。 2. 基本实验技能:如使用放大镜观察、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等。 3. 观察与记录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地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 1. 抽象概念的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季节变化的原因)可能会有困难。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初次接触实验的学生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 3. 记录的规范性:学生在记录观察结果时,可能会存在描述不清晰或不完整的问题。 解决策略 1. 多感官参与: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2. 示范与指导:教师在实验前进行详细示范,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 3. 模板与范例:提供观察记录的模板和范例,帮助学生规范记录。 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引入新课,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想法。 3. 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游戏法:利用互动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引发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 知识点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实验步骤,讲解注意事项。 实践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记录观察: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小结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提问反馈: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总结。 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主题明确:板书标题醒目,
《学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教学设计合集》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自然界中的常见物体,如植物、动物等。 2. 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使用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进行观察。 3. 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如水的三态变化、光的反射等。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找到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的热情。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尊重生命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观察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2. 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光的反射等基本物理现象。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1. 抽象概念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光的反射)可能比较困难。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3. 持续的兴趣保持:如何在整个学期中保持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解决策略 1. 直观演示:通过多媒体视频、实物展示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2. 分步指导:将复杂的实验过程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 3. 互动活动: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适用于引入新知识和理论讲解。 实验法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植物生长、水的三态变化等。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游戏法 设计科学相关的游戏活动,如“科学小侦探”、“自然寻宝”等。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故事或谜语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知讲授 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结合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科学概念。 实验操作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45人。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练习 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问答、填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结与回顾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的疑惑。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标题:写在黑板上方中央,醒目清晰。 主要内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用不同颜色标记重点。 实验步骤:简要列出实验的关键步骤,便于学生参考。 关键词:在黑板的一侧列出本节课的关键词汇,方便学生记录。 示例板书 ```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 第X课:水的三态变化 【主要内容】 1. 水的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2. 三态变化的过程 冰 → 水 → 水蒸气 水蒸气 → 水 → 冰 3. 实验步骤 准备材料:冰块、热水、烧杯 观察冰块融化 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蒸气 用玻璃片收集水蒸气,观察凝结成水珠 【关键词】 冰 水 水蒸气 三态变化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放大镜、显微镜 各种植物标本、动物标本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 多媒体素材 科学教育视频 PPT课件 动画演示 图片 辅助教学资源 科学实验手册 课外阅读材料 科学游戏道具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操作环节是否顺利?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较好?哪些知识点理解有困难? 评估 通过提问、练习题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家长会、学生反馈等方式,收集多方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一年级小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乐趣和启发性的科学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学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教学设计合集》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2. 观察与记录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并能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测量、分类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等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在每次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所学内容,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好奇心与探索欲: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持续探索的精神。 2. 尊重自然: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尊重生命,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3.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观察与记录: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使用放大镜、天平等工具。 3.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 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精确的操作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耐心指导。 2. 抽象概念的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需通过具体实例来解释。 3. 持续的兴趣保持:如何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学生的兴趣,避免枯燥乏味。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促进思维碰撞。 3.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加深理解和记忆。 4. 游戏法:利用科学小游戏,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主题: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激趣:提出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知 1.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实践操作 1. 实验准备:分发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步骤。 2.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 实验记录: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可以是图画或文字形式。 练习巩固 1. 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和体会。 小结回顾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外观察或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 板书设计 板书布局 1. 标题:清晰醒目,如“植物的生长”。 2. 主要内容: 观察要点:列出需要观察的具体项目,如根、茎、叶等。 实验步骤:简要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 关键概念:标注重要的科学概念,如“光合作用”。 3. 图表:适当使用图表或示意图,直观展示科学现象。 示例板书 ``` 植物的生长 观察要点: 根 茎 叶 实验步骤: 1. 准备种子 2. 播种 3. 浇水 4. 观察记录 关键概念: 光合作用 生长周期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放大镜、显微镜、天平、种子、土壤等。 2. 多媒体素材:PPT、视频、动画等,用于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 3. 辅助材料:实验手册、观察记录表、彩色笔等。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效果较好,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困惑。 3.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等。 评估方法 1.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等。 2. 作业质量: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变化。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提供一个有趣、互动且富有启发性的科学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学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教学设计合集》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基础概念理解: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自然现象和科学概念,如水的三态变化、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等。 2. 观察与记录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文字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操作技能:通过简单实验,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使用常见的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温度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步骤,自主探索科学知识。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在每次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所学内容,提升自我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态度。 2. 环保意识:通过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 尊重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会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承认错误。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核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植物的生长条件、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2. 实验技能: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等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 抽象概念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如水的蒸发、凝结)可能较难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学生初次接触实验工具,可能会在操作上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解决策略 1. 直观演示: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2. 分步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逐步指导学生操作,确保每一步都正确无误。 3. 多次练习: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逐渐熟悉实验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操作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适用场景:介绍新概念、讲解实验原理时。 实施方式:结合PPT、图片、实物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科学知识。 讨论法 适用场景:探讨科学问题、分享观察结果时。 实施方式: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交流想法。 实验法 适用场景:进行科学实验、验证假设时。 实施方式:教师示范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观察法 适用场景:观察自然现象、记录数据时。 实施方式:带领学生到户外或实验室,观察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趣味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明确目标: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 新课讲授 概念讲解:利用多媒体资源,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互动问答: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活跃气氛。 实验操作 实验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 教师示范:教师先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操作示范。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结果记录: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小结与巩固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外观察任务或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 五、板书设计 板书布局 标题:清晰醒目,写在黑板中央上方。 主要内容:按逻辑顺序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简洁明了。 重点标记:用不同颜色或符号标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记忆。 实验步骤:列出实验的关键步骤,方便学生参考。 示例 ``` 《水的三态变化》 1. 水的三种状态: 固态:冰 液态:水 气态:水蒸气 2. 三态变化过程: 冰 → 水:融化 水 → 水蒸气:蒸发 水蒸气 → 水:凝结 水 → 冰:冻结 3.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杯热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 观察水蒸气的形成 4. 记录温度变化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实验器材:放大镜、温度计、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实物样本:冰块、热水、植物标本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PPT课件、视频等。 辅助材料 实验记录表:提供给学生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观察日志:鼓励学生记录日常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科普读物: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教学效果。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改进措施: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 测试: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报告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们提供一个既有趣又富有启发性的科学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学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教学设计合集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基础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如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2. 观察技能: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3. 实验操作: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和成果,提高沟通能力。 3. 思维训练: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尊重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 科学精神: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等。 2. 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3. 简单的物理现象:如水的三态变化、磁铁的性质等。 教学难点 1. 抽象概念的理解: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初次接触实验的学生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3. 持续的观察记录:学生在长时间的观察过程中容易失去耐心,需要引导他们坚持记录。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加深理解。 4. 游戏法:设计有趣的科学小游戏,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互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知道它为什么会生长吗?”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授新知识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如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例分析:结合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3. 实践操作 实验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实验步骤:清晰地讲解实验步骤,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验任务。 结果讨论: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一起讨论。 4. 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互动问答:通过抢答等形式,增强互动,活跃气氛。 5. 小结回顾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家庭观察或小实验的任务,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示例 ``` 【主题】:植物的生长 1. 种子发芽 需要条件:水分、温度、空气 2. 根、茎、叶的生长 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 茎的作用:支撑植物,输送水分和养分 叶的作用:进行光合作用 3. 实验:观察种子发芽 步骤: 1. 准备种子 2. 浸泡种子 3. 观察记录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种子、土壤、透明容器、放大镜、尺子等。 2. 多媒体素材:相关的视频、图片。 3. 辅助教材:《小学科学》教科书及相关参考。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氛围: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效果:通过练习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等。 评估方法 形成性评估:通过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性评估:通过单元测试、项目报告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为小学一年级学生提供一个有趣、互动且富有启发性的科学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 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学设计一杯水的观察(二)设计者: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镇罗村中心小学 黄洁嫦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页至52页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会描述水的形状它与固体的形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让学生在玩水的活动中认识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引导学生认识水平面讨论水平面的运用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溶 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溶解的快与慢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声 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的变化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保护我们的听力天 气1我们关心天气2天气日历3温度与气温4风向和风速5降水量的测量6云的观测7总结我
(5)分析各小组实验数据如果能抵住这个外推力拱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编写人员:第一单元: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 丁晓霖 第二单元: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学校 易孝文第三单元:浙江慈溪市浒山街道西门小学 俞利平 谢梦璐 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浙大附小 吴晓2007年9月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的共同特点
#
教学设计6金 鱼岔河中心小学 李文营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中的第六课《金鱼》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开篇设计直接步入鱼的生活环境接下来是学生亲历的三个实验活动这三个活动分别是:一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二观察金鱼的吃食活动怎样喂食金鱼应该注意什么在观察的同时注意鱼缸中有没有粪便经过细心的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金鱼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三观察金鱼呼吸通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生物的多样性1
教科社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沧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华北油田东风小学陈登彪《蚂蚁》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课题科学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蚂蚁》及工作单位陈登彪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东风小学教材分析1继蜗牛蚯蚓后这是本单元观察的第三种小动物2对学生来说蚂蚁恐怕是观察最多的动物之一了学生们对蚂蚁都有一些观感但是不一定具体和全面3本课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观察记录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