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芦花荡》教学设计 (三)

  《芦花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芦花荡》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文学技巧:学会鉴赏文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并能分析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精读细品,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与批判性思维。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2. 合作交流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见解,并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模拟体验:利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爱国情怀:通过对抗战时期人民英勇斗争事迹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主人公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学会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坚韧的态度。
3. 培养审美情趣:欣赏孙犁独特的艺术风格,感受中国现代文学的魅力,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文本解读:深入挖掘《芦花荡》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塑造: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变化过程。
 语言艺术赏析: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历史背景理解: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完全领会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处境。
 深层次含义领悟:对于一些隐喻象征手法的理解需要较强的文化素养支撑,这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教师结合PPT展示,系统介绍课文背景知识,讲解关键段落。
 小组讨论法:围绕特定问题展开探讨,促进思维碰撞。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
 任务驱动式学习:布置具体任务(如撰写读后感、绘制思维导图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5分钟)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纪录片片段,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引起学生共鸣。
 提问互动: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对抗日英雄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芦花荡》。

 讲授环节 (20分钟)
 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文章大意;圈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句,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分段解析: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描绘了宁静美丽的白洋淀风光,介绍了老艄公和他的两个女儿。
   第二部分(第518自然段):讲述了老艄公勇斗鬼子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926自然段):展现了老艄公智斗敌人的情景。

 练习巩固 (15分钟)
 小组讨论:“你认为老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值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芦花荡》教学设计(四)

    《芦花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芦花荡》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技巧:学习并运用文中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人文关怀: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精神。 3. 审美情趣:感受文章中的自然美和人性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情节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把握主要事件和转折点。 2. 人物分析:深入分析老英雄的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景物描写:学习如何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氛围,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难点 1. 历史背景:由于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有限,需要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2. 人物心理:理解老英雄复杂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他在面对敌人时的心理变化。 3. 写作手法:掌握并运用文中细腻的描写手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芦花荡》的创作背景和孙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重点:详细讲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讨论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全班交流:组织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朗读法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角色扮演:选择部分段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 视频: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纪录片片段,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图片展示:展示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图片,帮助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导入:简要介绍孙犁及其作品《芦花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引导:提问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20分钟) 1. 背景介绍: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 情节梳理: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明确主要事件。 3. 人物分析:重点分析老英雄的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老英雄的行为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文中哪些描写最能体现老英雄的性格特点? 你认为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全班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朗读练习(10分钟) 1. 集体朗读:带领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 角色扮演:选择部分段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总结与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芦花荡》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板书设计 ``` 《芦花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写作技巧 4. 激发爱国情感 5. 培养人文关怀 6. 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情节理解 2. 人物分析 3. 景物描写 三、教学难点 1. 历史背景 2. 人物心理 3. 写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讨论法 3. 朗读法 4. 多媒体辅助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新课讲授 3. 小组讨论 4. 朗读练习 5. 总结与小结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课本 黑板 粉笔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多媒体素材 抗日战争纪录片片段 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图片 《芦花荡》原文PPT 辅助材料 《芦花荡》原文打印稿 讨论记录表 读后感写作指南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 改进措施: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调整教学节奏等。 评估 1. 学生表现:通过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表现: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持续优化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芦花荡》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成长。

  • 《芦花荡》教学设计(五)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孙犁《芦花荡》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对主题的烘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如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2. 通过教师引导下的互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核心知识点:文章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 2. 核心技能点: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 难点: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及其对主题的烘托。 2. 挑战: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并深入理解的创作意图。 解决策略 通过多媒体展示芦花荡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环境描写的魅力。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思维碰撞。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教师简要介绍孙犁及其代表作《芦花荡》,概述文章背景和主要内容。 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围绕“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性格分析”等话题展开交流。 角色扮演 选取文章中的关键情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情感体验。 多媒体辅助 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 敆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方式:播放一段关于芦花荡的风景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导入内容:简单介绍孙犁及其作品《芦花荡》,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阅读(10分钟) 阅读任务: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文中环境描写及其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小组讨论(15分钟) 讨论题目: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特点?它们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讨论形式:46人一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讲授(10分钟) 讲授内容: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补充讲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对主题的烘托。 板书设计: ``` 《芦花荡》 一、主要情节 二、人物形象 三、环境描写 1. 描述特点 2. 作用 烘托主题 推动情节 ``` 角色扮演(15分钟) 活动安排:选择文章中的关键情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活动目的: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练习(10分钟) 练习题目: 分析文中某一段环境描写,说明其作用。 从文中挑选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写一段简短的评析。 练习形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5分钟) 小结内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对主题的烘托。 小结形式:教师总结,学生补充。 板书设计 ``` 《芦花荡》 一、主要情节 1. 老头子护送女孩 2. 与敌人周旋 3. 最终胜利 二、人物形象 1. 老头子:勇敢、机智 2. 女孩:纯真、坚强 三、环境描写 1. 描述特点 水乡风光 芦苇丛生 2. 作用 烘托主题 推动情节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课本 笔记本和笔 白板和马克笔 多媒体素材 芦花荡风景视频 相关图片 PPT演示文稿 其他辅助资源 《芦花荡》原文电子版 孙犁简介及相关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对《芦花荡》的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特别是在环境描写的作用方面。 改进空间: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环节不够投入,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情节或角色,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评估 评估方式: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和练习的表现,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估标准:理解准确度、表达清晰度、参与积极性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在教授《芦花荡》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芦花荡》教学设计(一)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理解《芦花荡》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写作技巧:学会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和课后复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情感体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体会的情感表达。 2. 文化认同:了解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社会责任: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人物性格分析:通过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理解其性格特点。 2. 环境描写的作用:探讨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如何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 1. 隐喻与象征:识别并理解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使用,如“芦花荡”这一意象的意义。 2. 情感表达:理解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尤其是对战争背景下的生活态度。 解决策略 多角度解读:通过不同角度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隐喻和象征。 情境再现: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再现故事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框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促进思维碰撞。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互动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语:教师简要介绍《芦花荡》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芦花荡有什么印象?你觉得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讲授新课(20分钟) 段落划分: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逐一讲解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重点解析:详细讲解关键段落,分析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对某一情节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角色扮演:选取一个片段,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展示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小结与反馈(10分钟)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物性格分析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反馈: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板书设计 ``` 《芦花荡》 一、创作背景 二、主要内容 1. 段落划分 2. 关键段落分析 三、人物性格 1. 主人公 2. 其他人物 四、环境描写 1. 作用 2. 例子 五、隐喻与象征 1. “芦花荡”的意义 2. 其他象征 六、情感表达 1. 的情感 2. 读者的感受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辅助材料: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背景音乐。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是否足够高,讨论环节是否有深度。 评估:通过观察、学生作业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 《芦花荡》教学设计(二)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芦花荡》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及其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互动活动,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3. 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通过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环境描写:通过对文中环境描写的分析,理解其在塑造氛围和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 人物刻画:深入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 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难点 1. 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环境描写如何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 2.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 主题思想的深刻性: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文章深层次的主题思想。 解决策略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环境描写的效果。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再现,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物的心理变化。 通过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本。 4. 情境再现: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5.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教师通过一段关于芦花荡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引导:提问学生对芦花荡的了解和想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孙犁及其创作背景。 2. 整体感知: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 分段讲解:逐段讲解文章,重点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2. 讨论任务: 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讨论其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 3.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角色扮演与情境再现(10分钟) 1. 角色分配:选择几个关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 情境再现:利用多媒体资源,再现一些重要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写作练习(10分钟) 1.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芦花荡,或者续写文章中的某个情节。 2. 分享交流: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点评。 小结(5分钟) 1.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和主题思想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 板书设计 ``` 《芦花荡》 一、及背景 孙犁 创作背景 二、主要内容 情节概述 主要人物 三、环境描写 描述 作用 四、人物刻画 性格特点 作用 五、主题思想 深层含义 价值观 六、活动 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写作练习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2. 多媒体素材:芦花荡的图片和视频、相关音乐。 3. 辅助材料:《芦花荡》原文、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 改进空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需要调整。 3.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 1. 表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估。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读后感,评估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后续跟进:定期进行随堂测验和复习,确保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文档

  • 芦花教学设计.doc

    《芦花荡》教学设计一.录像导入了解背景白洋淀以及情况(由学生进行文稿演示) 71.导入: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小兵张嘎》)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啊(小兵张嘎)这就是优秀抗战影片《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白洋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芦苇荷花水淀)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

  • 芦花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

    #

  • 芦花.doc

    《芦花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能力目标: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情感目标: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探究体验??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

  • 芦花-4.ppt

    文体特点:cuānshāo过于自尊:1根据课后练习二补写出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小说中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请 用一段文字描述苇塘里的部队生活3结合课后练习三仿写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来写写你家乡的 景物

  • 芦花.doc

    授课时间 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课 题芦花荡课 型讲读教学 目标知识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  2 了解孙犁积累提防寒噤张皇失措等词语和字音能力目标  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  2 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 重点  朗

  • 芦花.pdf

    #

  • 芦花1.ppt

    孙犁歌声代表着一种精神生活由此可联想战士的情绪想部队的日常生活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后勤供应有保障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时传来的歌声正是对敌人沉重的打击小说的情节:老头子夜里护送孩子受伤 6小说是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还有的如3仔细体会文中写景的语言然后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 芦花.doc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传奇的性格体会写景对文章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学习人物身上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提高其阅读效率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握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教学方法] 讲授诵读

  • 芦花.doc

    课题:芦花荡课时:2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孙犁的《芦花荡》讲述了一个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打鬼子的英雄故事故事带有传奇色彩通过对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血还债的故事的描写显示了我们民族英雄的性格说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故事情节3.分析

  • 芦花.ppt

    #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