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天气变化的常见迹象,如云层变化、风向变化等。
2. 学生能够理解降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进行基本的气象观测。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天气变化的常见迹象:云层的变化、风向的变化、气温的变化等。
2. 降雨的基本原理: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雨滴的过程。
3. 简单的气象观测:使用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进行基本的气象观测。

 教学难点
1. 理解降雨的物理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水蒸气凝结成雨滴的过程可能较为抽象。
2. 正确使用气象仪器: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能准确读取数据。

 解决策略
1. 直观演示: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直观展示降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 实践操作: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操作气象仪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3.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理解,互相启发。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天气变化的常见迹象和降雨的基本原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理解。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气象观测的过程。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天气变化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天气变化的迹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新课讲授
1. 讲解天气变化的常见迹象:
    云层的变化:不同类型的云(积云、层云、卷云等)及其特征。
    风向的变化:风向标的作用及如何判断风向。
    气温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如何记录气温变化。
2. 讲解降雨的基本原理:
    通过动画演示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的过程。
    讲解云层中的小水滴如何汇聚成大水滴,最终形成降雨。
3. 气象观测实验:
    分发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
    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数据。

 课堂练习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他们所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迹象。
2. 实验记录: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观测结果,分享发现和感受。

 小结
1. 总结要点:回顾天气变化的常见迹象、降雨的基本原理以及气象观测的方法。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天气变化,并记录一周的气象数据。

 五、板书设计
```
                    要下雨了

|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三)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原理,特别是雨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识别常见的天气现象。 3. 学会使用简单的气象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进行观测。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强化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雨的形成过程:讲解水循环的概念,重点介绍云的形成和降水的过程。 2. 常见天气现象的识别: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天空、风向、温度等来预测天气变化。 3. 气象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气象工具使用方法,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教学难点 1. 理解水循环的复杂性:水循环涉及多个环节,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 2. 天气现象的识别:不同天气现象之间的细微差别可能较难区分。 3. 实际操作中的误差控制:在使用气象工具时,学生可能会遇到读数不准确等问题。 解决方案 水循环的复杂性:通过动画和模型展示水循环的全过程,结合实例讲解每个环节。 天气现象的识别: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照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际操作中的误差控制: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现场演示,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系统地介绍雨的形成过程和常见天气现象。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气象实验,如制作简易的温度计和湿度计,观察其变化。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和动画展示天气变化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5. 游戏互动:设计天气预报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下雨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你们平时是如何判断要下雨的?”引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知 1. 讲解雨的形成过程: 通过PPT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详细讲解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播放动画视频,直观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2. 介绍常见天气现象: 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照片和视频,如阴天、多云、雷阵雨等。 讲解每种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 气象工具的使用: 介绍常用的气象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实践操作 1. 实验活动: 分组进行简单的气象实验,如制作简易温度计和湿度计。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数据。 2. 户外观察: 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用所学的知识预测接下来的天气变化。 小结与反馈 1.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2. 小测验: 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及时反馈测试结果,解答学生疑问。 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1. 标题:《要下雨了》 2. 主要内容: 雨的形成过程:水循环示意图 常见天气现象:照片/图标 + 特点 气象工具:名称 + 使用方法 3. 重点提示: 关键词:蒸发、凝结、降水 提醒事项:实验注意事项 板书示例 ``` 《要下雨了》 一、雨的形成过程 1. 蒸发 2. 凝结 3. 降水 二、常见天气现象 1. 阴天 2. 多云 3. 雷阵雨 三、气象工具 1. 温度计 2. 湿度计 四、重点提示 关键词:蒸发、凝结、降水 实验注意事项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温度计、湿度计、透明玻璃瓶、酒精、吸管等。 2. 多媒体素材:PPT、动画视频、天气现象的照片和视频。 3. 实验材料:简易温度计和湿度计的制作材料。 4. 参考:相关教材、科普书籍、。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小测验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改进空间:针对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需要调整。 3.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方法 1. 小测验:设计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其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天气变化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四)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特别是下雨前的征兆。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气象符号,并理解其含义。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掌握预测天气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并分析有关天气变化的数据。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和记录。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重难点解析 1. 教学重点: 识别并描述下雨前的常见征兆。 掌握基本的气象符号及其含义。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 2. 教学难点: 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区分不同天气现象之间的细微差异。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数据收集和记录的困难。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解决方案: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天气现象。 设计详细的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变化的过程。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 介绍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和常见征兆。 讲解气象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 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变化现象。 引导学生探讨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实验法: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实验,如测量气温、湿度等。 教会学生如何制作简易的雨量计和风向标。 4.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天气变化的过程。 通过互动软件,模拟不同的天气现象,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段关于天气变化的短片或图片引入主题。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天气变化的现象?下雨前有哪些征兆? 2. 新知讲解(15分钟): 介绍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下雨前的常见征兆。 展示并解释常用的气象符号,让学生熟悉其含义。 3. 实验与观察(20分钟): 分组进行气象观测实验,每组选择一个观测项目(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指导学生记录数据,并讨论观测结果。 4. 讨论与交流(15分钟): 各小组汇报观测结果,分享发现的天气变化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变化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 布置课后作业:观察一周内的天气变化,记录并绘制天气日志。 五、板书设计精炼 ``` 《要下雨了》 1. 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 下雨前的常见征兆 云层变厚 气压下降 湿度增加 风向改变 动植物反应 2. 常用气象符号 ?? 云 ?? 晴 ??? 雨 ??? 风 ??? 雾 ? 雷电 3. 实验与观察 温度 湿度 风速 雨量 4. 小结 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学习意义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 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雨量计 简易气象站模型 气象符号卡片 2. 多媒体素材: 天气变化的视频片段 气象符号的动画演示 互动软件:天气模拟器 3. 其他辅助材料: 观察记录表 气象日志模板 相关书籍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验操作不规范等。 考虑改进措施,如增加互动环节、简化实验步骤等。 2. 评估方式: 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天气日志,评估其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 测试与问卷:通过小测验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五)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特别是与下雨相关的征兆。 2.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中生物行为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简单的天气变化。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探索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和利用自然现象。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讲解各种天气变化的现象及其原因,特别是与下雨相关的征兆。 2. 生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如何预知天气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准备。 3. 天气预测的方法:介绍一些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如观察云彩、风向等。 教学难点 1. 理解生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某些生物的行为是如何预示天气变化的。 2. 实际应用天气预测方法:学生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解决策略 1. 直观演示: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展示生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使学生直观感受。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验,亲身体验天气变化的过程。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和原理。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介绍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促进思维碰撞。 3.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验证理论知识。 4. 观察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天气变化的迹象。 5.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天气变化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引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天气变化的征兆?”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讲授新课(20分钟) 1. 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 讲解常见的天气变化现象,如阴天、多云、晴天、雨天等。 介绍天气变化的原因,如气压变化、温度变化等。 2. 生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举例说明动物(如蚂蚁、燕子)和植物(如含羞草)在天气变化前的表现。 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生物的行为特征,帮助学生理解。 3. 天气预测的方法: 介绍一些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如观察云彩、风向、湿度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实践活动(20分钟) 1. 户外观察: 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和生物行为。 分组讨论观察结果,分享各自的发现。 2. 实验操作: 通过简单的实验,如制作简易的风向标、湿度计等,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天气预测的方法。 小结与巩固(10分钟) 总结要点: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天气变化,并记录下来,下次课进行分享。 五、板书设计精炼 ``` 《要下雨了》 一、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 1. 常见天气现象 2. 天气变化的原因 二、生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 动物行为 2. 植物行为 三、天气预测的方法 1. 观察云彩 2. 风向 3. 湿度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资源:准备有关天气变化的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 2. 教具:制作简易的风向标、湿度计等实验器材。 3. 教材:提供相关的科普书籍和,供学生参考。 4. 户外观察工具:准备望远镜、放大镜、记录本等工具,方便学生进行户外观察。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反馈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改进空间: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评估方法 1.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的观察记录,了解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原理:学生能够解释云的形成、气压变化等基本气象现象。 2. 识别常见的天气征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如云彩变化、动物行为等)预测即将来临的降雨。 3. 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学生能够使用简易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进行基础的气象观测。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培养观察和记录的习惯:通过持续的气象观测活动,学生学会记录数据并分析变化趋势。 2. 发展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实验,学生能够质疑和验证自己的假设,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树立环保意识:了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 培养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天气变化的基本原理:解释云的形成、气压变化等基本气象现象。 2. 常见的天气征兆:识别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测降雨的方法。 3. 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使用简易工具进行基础的气象观测。 教学难点 1. 理解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气压变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 2. 识别和解释复杂的天气征兆:某些天气征兆需要综合多个因素才能准确判断,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3. 持续的气象观测活动:保持长期的观测记录需要耐心和毅力,部分学生可能会失去兴趣。 解决策略 1. 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压变化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复杂的天气征兆,逐步建立系统的认识。 3. 激励机制: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坚持进行气象观测,并定期分享观测成果,增加参与感。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讲解天气变化的基本原理: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图表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云的形成、气压变化等概念。 讨论法 小组讨论天气征兆:分组讨论不同天气征兆的识别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全班讨论观测结果:定期组织全班讨论,分享各自的观测数据和发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验法 气象观测实验: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或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观测,记录温度、湿度等数据。 模拟实验:利用简易材料(如水槽、风扇等)模拟云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理解。 观察法 自然观察: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云彩变化、风向等自然现象,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讲解。 多媒体辅助 观看天气预报节目:播放天气预报节目,引导学生分析预报员使用的术语和方法。 互动软件应用:使用气象观测App,让学生实时查看和记录天气数据。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雨天的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 2. 提问互动: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下雨前有哪些征兆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 新课讲授 1. 讲解天气变化的基本原理: 介绍云的形成过程,通过动画演示水蒸气如何凝结成云。 讲解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展示气压变化图,解释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 2. 识别常见的天气征兆: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云(如积云、层云等),解释它们与降雨的关系。 介绍动物行为的变化(如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说明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简单气象观测方法: 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湿度计等工具进行气象观测。 介绍观测数据的记录方法,强调记录的重要性。 练习与实践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的天气征兆,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准备汇报材料。 2. 实地观测:组织学生到校园内或周边地区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温度、湿度等数据。 3. 模拟实验:分组进行云的形成模拟实验,观察水蒸气如何在冷却条件下凝结成云。 小结与巩固 1. 总结关键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变化的基本原理、常见天气征兆及观测方法。 2. 答疑环节: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进行气象观测,并记录一周的数据,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 要下雨了 1. 天气变化的基本原理 云的形成 气压变化 2. 常见的天气征兆 云彩变化 动物行为 3. 简单气象观测方法 温度计 湿度计 数据记录 ``` 关键词 云的形成 气压变化 积云、层云 动物行为 温度计 湿度计 数据记录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温度计、湿度计 透明水槽、风扇 图表和模型 观察记录表 多媒体素材 天气变化动画 云彩变化图片和视频 动物行为视频 天气预报节目片段 辅助资源 气象观测App 天气预报链接 相关书籍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互动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天气变化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持续观测情况:检查学生的观测记录,评估他们是否能够坚持进行长期观测。 改进措施 增加互动环节:如果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小游戏等。 提供更多支持:对于观测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通过以上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相关文档

  • 下雨教学设计.doc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 下雨教学设计.doc

    #

  • 下雨教学设计.doc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授课人曹亦甜学科语文学校家朋学校课 题《要下雨了》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直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3.知道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下雨前都在干什么教学重点1.在语境中随文识字并联系实际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2.读好问句和感叹句教学难点联系实际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教学方法演示讨论读书

  • 下雨教学设计.doc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伸很得2读好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并会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疑问句以及 正 呢这个句式的写法3了解下雨前的一些预兆教学重点:读好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并会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疑问句以及 正 呢这个句式的写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要下雨了》书空板书:要下雨了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孩子们课文预习了吗

  • 下雨教学设计.doc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割翅膀珠忙淋连雷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指导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幅图片想看一看吗教师出示图晴空问:谁来说一说图上有什么生:图上有无数颗闪闪发光

  • 下雨_教学设计.doc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激趣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上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课件内容: 小白兔挎着篮子往家跑咦他怎么跑得那么着急呀知道为什么吗 (半信半疑)真的要下雨了吗请接着看 2出示课件内容: 在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后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惊奇)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走

  • 下雨教学设计.doc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连忙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段课文【重点难点】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知识难点是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 下雨教学设计(3).doc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了不太也左右6个字认识笔画乚和4个偏旁心   2.认识句号和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提供帮助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生字识记字形认读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程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认读字  一.导入新

  • 下雨教学设计(2).doc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懂得天气闷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就要下雨的科学知识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 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设疑    出示下雨了要下雨了    比较意思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要下雨了大自然中会出现哪些

  • 夏夜多美下雨教学设计.doc

    16?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为什么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是说明要下雨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知道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说明要下雨了2练习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产生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教学准备  1课件2同学们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