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遗爱寺》教学设计 (一)

  《遗爱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遗爱寺》,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读、朗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遗爱寺》的每一句诗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2. 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3. 诗歌结构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诗歌背景知识的补充:学生可能对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不够了解,需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2. 诗歌意境的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哲理,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来领悟。
3. 诗歌的朗诵技巧:如何在朗诵时准确传达诗歌的情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语言特点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朗诵法: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5. 写作练习:通过仿写或创作小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导入话题:通过提问“你们喜欢哪些古诗?”引入《遗爱寺》的学习。
2. 介绍背景: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遗爱寺》,然后带领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感情。
2. 逐句讲解:逐句解释诗歌的意思,重点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3. 语言特点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意象运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主题,如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特点、情感表达等。
2. 分享交流:各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

 练习巩固(10分钟)
1.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2. 填空练习:提供一些诗句的空白部分,让学生根据记忆填写完整。

 小结(5分钟)
1. 总结要点:回顾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遗爱寺》教学设计(二)

    《遗爱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白居易的《遗爱寺》,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辅助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文化认同感。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理解与背诵:《遗爱寺》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学生需要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并能够流利地背诵。 2. 情感表达的体会:学生需要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象,体会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1. 意象的解读:诗歌中的一些意象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准确理解其深层含义。 2.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解决策略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中的景象。 设计互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情感共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诗句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的意境。 互动问答法 在上设置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古诗——《遗爱寺》。这首诗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吧!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新课讲授(20分钟) 1. 朗读诗歌:教师先示范朗读一遍《遗爱寺》,然后带领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2. 逐句讲解: 第一句:“弄石临溪坐。”解释“弄石”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坐在溪边玩石头的情景。 第二句:“寻花绕寺行。”解释“寻花”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绕着寺庙寻找花朵的情景。 第三句:“时时闻鸟语。”解释“时时”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经常听到鸟儿鸣叫的声音。 第四句:“处处是泉声。”解释“处处”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到处都能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 3. 整体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句诗歌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汇报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互动问答(10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提出一些关于诗歌内容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答疑解惑: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练习巩固(10分钟) 背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加趣味性。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遗爱寺。 小结(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背诵《遗爱寺》,并完成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小作文。 五、板书设计精炼 ``` 《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 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 处处是泉声。 重点词汇: 弄石:玩石头 寻花:寻找花朵 时时:经常 处处:到处 意象: 溪水 花朵 鸟语 泉声 情感表达: 对自然的赞美 对生活的热爱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准备一块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2. 多媒体素材:制作PPT,包含诗歌原文、注释、相关图片和视频。 3. 辅助:准备一些关于白居易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改进空间: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某些环节是否过于冗长,学生参与度是否足够高。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方法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作业检查:批改学生的背诵和写作作业,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遗爱寺》这首诗的内容,还能从中感受到自然之美,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 《遗爱寺》教学设计(三)

    《遗爱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能够理解《遗爱寺》的背景、白居易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赏析诗歌技巧: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技巧的作用。 3. 背诵与默写:能够流利地背诵全诗,并在适当的情境下默写。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通过预习材料,初步了解诗歌背景及信息。 2.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教师引导:通过讲解、示范、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 激发爱国情怀:通过学习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增强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重点讲解《遗爱寺》的创作背景、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2. 诗歌技巧的赏析: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 诗歌意境的把握: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修辞手法的应用:如何使学生不仅理解修辞手法,还能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PPT展示和口头讲解,系统介绍诗歌的背景、及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 3. 朗读法: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导入语: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白居易及其代表作品,引出《遗爱寺》这首诗。 2. 背景介绍:播放一段关于白居易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提问:提问学生对白居易的了解,引发他们的兴趣。 讲授新课 1. 诗歌内容讲解 逐句讲解《遗爱寺》的内容,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诗歌技巧赏析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山光”、“水声”等,解释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介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其效果。 3. 朗读训练 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个别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抑扬顿挫,表达情感。 练习巩固 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如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或修辞手法。 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2. 个人练习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诗歌中的某个意象或修辞手法,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教师点评。 小结 1.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遗爱寺》,并在作业本上默写一遍。 板书设计 ``` 《遗爱寺》教学设计 一、诗歌内容 逐句解释 主题思想:赞美自然美景,向往隐逸生活 二、诗歌技巧 意象:山光、水声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三、朗读训练 集体朗读 个别朗读 四、练习巩固 小组讨论 个人练习 五、小结 总结要点 布置作业 ``` 教学资源筹备 1. PPT课件:包含诗歌原文、简介、背景、图片等。 2. 视频:关于白居易的纪录片片段。 3. 音频:《遗爱寺》的朗诵录音。 4.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教学反思与评估 1. 反思: 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诗歌内容和技巧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 朗读训练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表达情感? 2. 评估: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发言,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通过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建议。 3. 改进措施: 如果发现某些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可以在下一节课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 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

  • 《遗爱寺》教学设计(四)

    《遗爱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白居易的《遗爱寺》。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环境,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遗爱寺》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及其象征意义。 2. 情感表达的把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 诗歌意象的解读: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中的某些意象,如“石泉”、“竹径”等。 2. 情感共鸣的建立: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是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展示诗歌中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 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人的感受,增强情感共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背景、生平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赏析法:通过朗读、欣赏配乐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尝试仿写或创作类似主题的诗歌,提升写作能力。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遗爱寺的风光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遗爱寺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20分钟) 1. 介绍背景: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及《遗爱寺》的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意象。 3. 情感引导: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练习巩固(15分钟) 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2. 朗读练习: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诗歌,其他同学点评其朗读效果。 小结归纳(5分钟) 1.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遗爱寺》,并尝试仿写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 五、板书设计精炼 ``` 遗爱寺 白居易 隐者遁人迹,深山何处寻? 石泉流暗壁,竹径通幽林。 日落松风起,月明溪水清。 无人知所去,空谷传秋声。 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情感表达的把握 难点: 1. 诗歌意象的解读 2. 情感共鸣的建立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音频材料。 2. 图片:收集有关遗爱寺的风景图片,用于辅助讲解。 3. 配乐朗诵: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4. 教材:准备《唐诗三百首》等相关教材,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氛围:整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但个别学生仍显得较为被动。 2. 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效果较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细节,如增加互动环节。 3. 时间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较为合理,但在讨论环节稍显仓促,可以适当延长。 评估 1.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2. 作业检查:批改学生提交的仿写诗歌,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自我评价:教师根据表现和学生反馈,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 《遗爱寺》教学设计(五)

    《遗爱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能够理解《遗爱寺》的诗意,掌握诗中描绘的主要景物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结构: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鉴赏诗歌语言:学生能够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探究学习: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自然之美:通过学习《遗爱寺》,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传承文化:通过学习古诗文,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遗爱寺》的诗意,特别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诗歌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句式、韵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 1. 修辞手法的鉴赏:学生可能在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时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2. 情感体验的共鸣:学生可能难以完全体会诗人的情感,需要通过情境创设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生平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容。 4. 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自然景观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遗爱寺》的创作背景和白居易的生平。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遗爱寺》,注意节奏和韵律。 2. 内容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重点解释其中的生僻词和典故。 3. 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指出诗歌的韵脚和节奏特点。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主题,如诗歌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2. 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疑问。 练习巩固(10分钟) 1. 诗歌仿写:要求学生模仿《遗爱寺》的风格,写一首小诗,描述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 2. 互评修改: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并提出修改建议。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诗歌仿写,并准备下节课的口头报告。 五、板书设计精炼 ``` 《遗爱寺》教学设计 一、导入 自然景观视频 背景介绍 二、讲授 诗歌朗读 内容讲解 结构分析 三、讨论 分组讨论 主题:情感表达、修辞手法 分享交流 四、练习 诗歌仿写 互评修改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 布置作业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准备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创设情境。 2. 教具:准备诗歌卡片,用于小组讨论和练习。 3. 参考:准备《遗爱寺》的相释和赏析,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讨论环节不够积极,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小组讨论记录和作业反馈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掌握以及情感体验的共鸣。 3. 改进空间:根据评估结果,识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某些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制定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遗爱寺》这首诗,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相关文档

  • 遗爱.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庐山瀑布迎客松 庐山 遗爱寺 yí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遗爱寺 (唐)白居易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línxún弄石临溪坐 我摆弄着石子面对小溪而坐 弄:摆弄临:面对寻花绕寺行 寻:寻找行:走 为了赏花

  • 遗爱.doc

    课 时 计 划课 题《遗爱寺》时 间备上教学目标 1在充分朗读古诗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走进意境与产生共鸣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识记生字体会意境教学准备字卡小黑板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导语设计:本节教学内容为一首五言诗共20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过程设计: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全班齐读课题二熟读古诗体会意

  • 遗爱.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遗爱寺【唐】 李白爱受1认识本课中的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教学目标:1 自由读古诗 画出生字读准字音2 在同桌中交流生字词(时间:3分钟)自学指导:寺少林寺遗爱寺:地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 绕远 临时 三言两语

  • 遗爱》.doc

    《遗爱寺》 白居易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译解:我手中拿着石块面对小溪而坐为了寻找鲜花我绕寺而行时时听到小鸟的鸣叫处处传来泉水流动之声本诗以清新的笔调极其自然地为读者勾画出一幅遗爱寺周围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的风景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感情 :

  • 遗爱.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遗爱寺爱受寺少林寺遗爱寺:地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1认识本课中的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教学目标:1 自由读古诗 画出生字读准字音2 在同桌中交流生字词(时间:3分钟)自学指导: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自幼聪慧过人传说始生就会说话

  • 记承天夜游教学设计.doc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概述· 课名是《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与好友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后写下的佳作描写了承天寺美丽的夜景抒发了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

  • 《记承天夜游》教学设计.doc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教研室 张丽辉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感受面对逆境时的复杂心境学习他乐观处世的从容心态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意境感悟复杂的情怀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小组合作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苏诗

  • 《记承天夜游》教学设计.doc

    案例名称《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科目语文教学对象授课者课时一课时教学地点听课者一教材内容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二教学

  • 《记承天夜游》教学设计.docx

    国培计划(2013)新疆新招聘教师岗前培训(总结作业)总结作业:反思改进省(自治区)市县名称乌鲁木齐市网络班级初中语文1班任职学校乌鲁木齐市第74中学祝文丽作业要求从作业3(教学设计)和作业4(反思说课)中任选一个通过校本实践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成果以总结作业的形式进行提交指导教师会根据总结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作业进行评分作业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掌握常用文言词

  • 《记承天夜游》教学设计.doc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薛淑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力争熟读成诵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顺畅的翻译课文进而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3在反复诵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字词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凭借注释和自己积累的文言词汇翻译课文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3在品读环节中抓住本文寓情于叙融情于景的特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