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村居教学设计 (四)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乡村生活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描述出中国乡村的生活环境、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主要活动。
2. 掌握相关词汇与表达:学会使用与乡村生活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并能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有关乡村生活的文章或故事,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促进团队协作精神。
3. 批判性思维训练:教会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立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尊重多元文化:让学生认识到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其独特价值,培养对多样性的包容心态。
2. 珍惜自然资源:通过了解农村地区的自然风光及其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感恩之心:体会农民辛勤劳动的价值,激发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核心知识点:乡村生活环境的特点;农民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具;传统节日与习俗。
 关键技能点:准确运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有效地组织信息并清晰地呈现给他人。

 预判难点
 概念抽象化:对于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直接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较少,可能难以直观感受某些概念。
 跨文化交流障碍:部分学生可能对不同于自己成长背景的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排斥。

 解决策略
 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建立具象化的认知;
 组织“城乡交流”主题活动,邀请来自农村的同学分享个人经历,增进相互理解。

 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基础知识时采用,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深入剖析,加深印象。
 角色扮演:模拟乡村情景中的对话场景,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机会。
 实地考察(条件允许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附近村庄,亲身体验乡村风貌。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阶段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中国美丽乡村风光的短视频,吸引注意力。
 提问引发兴趣:“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的人们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明确本课主题:简要说明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探索神秘而美丽的乡村世界。

 新知讲解
 图文结合讲述:边展示PPT上的图片边讲解乡村生活概况。
 互动问答:适时提出问题,检查理解程度,如“为什么春天是播种的好时节?”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如果让你去乡下住几天,你最想体验什么?”

 巩固练习
 单词接龙游戏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村居教学设计(一)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乡村生活的典型特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异同,并表达个人观点。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相关文本,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实地考察或虚拟参观,增强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3. 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乡村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农村发展问题的兴趣。 3. 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乡村生活的典型特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 2. 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比较: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3. 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通过文本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1. 乡村生活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乡村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可能难以全面了解。 2. 情感共鸣的建立: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乡村生活经验,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3. 综合分析能力: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 解决策略 1. 多维度呈现:提供丰富的图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乡村生活。 2.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生活,增强情感共鸣。 3. 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PPT讲解乡村生活的典型特征,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互动交流。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生活,增强情感共鸣。 4. 实地考察或虚拟参观: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进行虚拟参观,增强直观感受。 5.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乡村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心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 2. 明确目标(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分发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要求。 讲授与讨论 1. 乡村生活的典型特征(20分钟): 教师通过PPT讲解乡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 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 2. 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比较(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份关于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对比表格。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并进行小组讨论。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3. 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20分钟): 教师分发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短文。 学生阅读后,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答案和见解。 实践与体验 1. 角色扮演(20分钟): 教师分配角色,如农民、手工艺人、乡村教师等。 学生分组准备,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每组表演后,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反馈。 2. 虚拟参观(20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纪录片。 观看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观看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小结与作业 1. 小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强调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回顾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地方。 2. 布置作业(5分钟): 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收集有关乡村生活的图片或视频,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 《村居教学设计》 一、乡村生活的典型特征 1. 自然环境 2. 社会结构 3. 文化习俗 二、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比较 1. 自然环境 2. 生活方式 3. 社会关系 三、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 1. 关键信息提取 2. 个人观点表达 四、实践与体验 1. 角色扮演 2. 虚拟参观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乡村风光图片、视频、PPT。 2. 教具: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农具、手工艺品等。 3. 辅助材料:学习任务单、对比表格、短文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参与度较高。 2. 改进空间:部分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仍需加强,下次可以增加更多的写作练习。 3. 技术应用: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效果良好,但需要进一步优化,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顺利观看。 评估方法 1. 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记录积极参与的学生名单。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短文,给予反馈和建议。 3.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持续改进教学设计。

  • 村居教学设计(二)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古诗《村居》的基本内容,包括背景、创作年代及诗歌大意。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村居》,并理解其意境美。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2.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赏析及其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1. 诗歌意境的把握与情感体验。 2. 如何将抽象的诗歌语言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解决策略 1.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描绘的场景。 2. 设计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介绍诗歌背景知识,讲解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分享个人见解。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引入:询问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村居》。 讲授新课(20分钟) 1. 介绍及背景: 高鼎是清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多反映农村生活。 《村居》创作于清末民初,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朗读诗歌: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调、节奏。 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停顿。 3. 逐句讲解: “草长莺飞时”:春天到来,草木生长,鸟儿飞翔。 “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轻拂河堤,仿佛被春日的雾气所陶醉。 “儿童散学归来早”: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回家。 “忙趁东风放纸鸢”:他们趁着春风放风筝,尽情玩耍。 活动(15分钟) 1. 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句诗歌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儿童等角色,再现诗歌中的情景。 3. 情景再现:利用教室内的道具,模拟乡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练习巩固(10分钟) 1. 填空练习:提供部分诗句,让学生补充完整。 2. 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检验学习效果。 小结(5分钟) 1. 总结回顾: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村居》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 《村居》 高鼎 一、及背景 清代诗人 反映农村生活 二、诗歌内容 1. 草长莺飞时 2. 拂堤杨柳醉春烟 3. 儿童散学归来早 4.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情感表达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准备关于乡村生活的短片、PPT演示文稿、相关图片和音频。 2. 教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风筝、树枝等,用于情景再现。 3. 参考:提供一些关于高鼎及其作品的书籍或文章,供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实施后的反思: 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在情感体验方面仍有不足。 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环节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在表达上仍显拘谨。 2.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前安排学生预习,以便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定期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 村居教学设计(三)

    村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村居文化: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乡村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活动等。 2. 掌握村居生活:学生能够描述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习惯、传统节日、社交活动等。 3. 提升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相关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网络资源,自主收集和整理有关村居的信息。 2.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尊重多元文化: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村居文化,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热爱家乡: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增强乡土情怀。 3. 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农村发展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村居文化的多样性:介绍不同地区村居的文化特色,帮助学生理解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村居生活的具体表现:详细讲解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传统习俗等方面。 教学难点 1. 文化差异的理解: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可能对某些村居文化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深入体会。 2. 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缺乏直接体验的机会。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和口头讲解,系统地介绍村居文化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促进相互学习。 3. 实地考察:安排一次乡村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生活。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展示村居文化的各个方面。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互动: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和了解。 讲授新课(30分钟) 1. 介绍村居文化: 地理位置:展示中国地图,标注主要乡村分布区域。 自然环境: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 经济活动:讲解农业、手工艺等主要经济活动。 2. 讲解村居生活: 日常饮食:介绍乡村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特色食物。 传统节日:讲解春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的庆祝方式。 社交活动:介绍乡村常见的社交活动,如赶集、庙会等。 小组讨论(2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乡村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进行讨论并记录要点。 汇报分享:各组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 实践活动(20分钟) 模拟体验:组织一次小型的乡村生活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做手工等。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乡村角色,模拟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 小结(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村居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或某个乡村的短文,分享其独特之处。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村居教学设计 一、村居文化 1. 地理位置 2. 自然环境 3. 经济活动 二、村居生活 1. 日常饮食 2. 传统节日 3. 社交活动 三、实践活动 1. 模拟体验 2. 角色扮演 四、小结 1. 总结要点 2. 布置作业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PPT课件:包含村居文化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文字。 2.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乡村特色的物品,如农具、手工艺品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 4. 实地考察材料:联系乡村社区,准备实地考察的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村居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评估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村居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情感态度变化: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看法是否有积极的变化。 实际应用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村居教学设计(五)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古诗《村居》的字词含义,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分析,了解诗人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及其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描写乡村生活的短文或诗句。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引导讲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字词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村居》中关键字词的意义,如“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等。 2. 诗歌赏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及其表达的情感。 难点 1. 情感体验: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缺乏乡村生活经验,难以深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2. 诗歌创作:学生在创作描写乡村生活的短文或诗句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解决策略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乡村生活的场景,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 组织实地考察或虚拟现实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生活。 提供丰富的范例和模板,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字词含义。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诗歌中的场景。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引入: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互动:询问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村居》。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高鼎及其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诵: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村居》,注意节奏和韵律。 3. 字词解释:逐句解释诗歌中的字词含义,特别是难懂的词语。 4. 整体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并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景色描写、人物描写、情感表达)进行讨论。 2. 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实践活动(10分钟) 1.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诗歌中的场景。 2. 诗歌创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短诗。 小结(5分钟) 1. 回顾要点: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短文,鼓励他们在文中引用《村居》中的诗句。 板书设计 ``` 课题:《村居》 :高鼎 一、背景介绍 诗人简介 创作背景 二、诗歌内容 字词解释 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诗歌大意 描写乡村春天的景象 表达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三、小组讨论 角度: 景色描写 人物描写 情感表达 四、实践活动 角色扮演 诗歌创作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资源:准备乡村生活的视频和图片,用于导入新课和情景模拟。 2. 教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草帽、竹篮等,用于角色扮演。 3. 参考:提供一些关于乡村生活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阅读参考。 4. 范例材料:准备一些优秀的描写乡村生活的短文和诗句,作为学生创作的参考。 教学反思与评估 1. 反思: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有些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是否有学生未能充分参与讨论等。 2. 评估:通过观察、小组讨论记录和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村居》的理解程度和创作能力。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 村居教学设计7.doc

    《村居》教学设计三里畈小学 刘维一教学目标 1会认村居醉烟童5个生字会写忙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以及孩子们快乐活泼的形象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醉忙)词条(村居草长莺飞拂堤杨柳)

  • 村居教学设计.doc

    《村居》教学设计(7稿)学军小学 李爽爽一教学目标 1会认村居醉烟童5个生字会写忙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以及孩子们快乐活泼的形象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醉忙)词条(村居草长莺飞拂

  • 村居_教学设计.doc

    《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

  • 村居教学设计.doc

    导入(2分钟)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吗学生:喜欢教师:老师也非常喜欢画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好吗 (教师出示图片)教师:你从画上都看到了些什么呢学生:看到了老人小孩还有草等教师: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学生:好教师:这幅画是根据我国宋朝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写的一首词所画出来的同学们想去了解这首词吗学生:想教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辛弃疾的这首词里吧好吗学生:好二理解题目(

  • 村居教学设计.doc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3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播放音乐)一首欢快的儿歌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春天说到春天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生:(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师:是啊说到春天我们能联想到许许多多词语说到春天我们还能想到无数精妙的诗句如

  • 《清平乐_村居教学设计2010.doc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熟读课文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词的特点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简略了解词人及创作背景体会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从诗到词自然引入1老师知道你们会背很多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背得真好2古诗文是中华文化海洋中的一座宝库其中有好多名篇千古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词(齐读课题)(强调乐

  • 清平乐_村居.教学设计.doc

    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了解词的一般特征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情感目标: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激发

  • 清平乐_村居教学设计.doc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看想思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祥和之美三教

  •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其中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谁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2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简介辛弃疾(1140 - 1207)?????? HYPERLINK : t _parent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

  • 清平乐_村居教学设计.doc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3在了解词的一般特征4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1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请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词(学生接着说)是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