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设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概念: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光的折射现象,并掌握其基本原理。 2. 应用能力: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曲、彩虹的形成等。 3. 实验操作: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光的折射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2. 实践意识: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 3. 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 1. 抽象概念理解:光的折射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可能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支持。 解决策略 1. 多媒体辅助:利用动画和视频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分步实验:将实验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确保每个环节都清晰明了。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介绍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斯涅尔定律。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和动画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增强直观感受。 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为什么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是弯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展示现象:播放一段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3. 明确目标: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讲授新知 1.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光的折射定义、斯涅尔定律及其公式 \( n_1 \sin \theta_1 = n_2 \sin \theta_2 \)。 2.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筷子、彩虹等,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3.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 实验操作 1. 实验准备:分发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笔、玻璃砖、量角器等。 2. 实验步骤: 将激光笔射向玻璃砖的不同角度。 观察并记录光线进入玻璃砖后的折射角度。 使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3.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图。 4. 小组讨论:每组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找出规律。 总结归纳 1. 总结要点:回顾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斯涅尔定律以及实验步骤。 2. 问题解答: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课堂练习:布置几道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 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本节课内容。 2.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家用简单材料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记录并分享实验结
优秀教学设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概念: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2. 掌握公式:熟练掌握并应用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进行计算。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变化,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和自主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2. 合作交流:鼓励小组合作,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3. 社会责任:了解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和技术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斯涅尔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这是光的折射的核心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其数学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折射现象,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难点 1. 折射率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折射率的物理意义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 2. 实验误差的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测量误差,如何正确处理这些误差是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 1. 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分步讲解:将复杂的内容分解成多个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通过多次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并学会处理实验误差。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斯涅尔定律。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3. 讨论法: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发现和疑问。 4. 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假设并验证。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曲),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光线会改变方向?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新知 1. 定义与解释: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斯涅尔定律:n?sinθ? = n?sinθ?,其中n?和n?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和θ?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实例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介质中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操作 1. 实验准备: 材料: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量角器、直尺、白纸。 安全提示:使用激光笔时注意不要直接照射眼睛。 2. 实验步骤: 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用铅笔描出轮廓。 用激光笔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不同位置,观察并记录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改变入射角,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 3. 数据记录:学生在表格中记录每组实验的数据,包括入射角和折射角。 练习与巩固 1. 练习:给出几组入射角和折射率,让学生计算折射角。 2. 小组讨论: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实验心得。 小结 总结要点:回顾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及其应用。 强调重点:再次强调折射率的概念和斯涅尔定律的应用。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 光的折射 一、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二、斯涅尔定律 n?sinθ? = n?sinθ? n?, n?: 折射率 θ?: 入射角 θ?: 折射角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 2. 描绘轮廓 3. 观察记录 四、练习 例题1: ... 例题2: ...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量角器、直尺、白纸。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视频。 3. 辅助材料:实验报告模板、习题册。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环节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 理解程度:通过练习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斯涅尔定律的理解程度。 实验效果: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评估 形成性评估: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终结性评估:通过期末考试或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实验次数、提供更多实际应用案例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优秀教学设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斯涅尔定律,并能运用该定律解决简单的光学问题。 3. 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多媒体材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原理。 2. 斯涅尔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斯涅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解决方案 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折射现象。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斯涅尔定律的理解。 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斯涅尔定律。 2.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和动画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增强视觉效果。 5. 问题导向学习: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有趣的光学现象(如彩虹)引入光的折射主题。 2. 提问激发兴趣:提问学生是否见过类似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讲解光的折射: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原理:光的速度在不同介质中不同,导致折射。 2. 讲解斯涅尔定律: 数学表达式:\( \frac{\sin i}{\sin r} = \frac{v_1}{v_2} = \frac{n_2}{n_1} \) 物理意义: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曲)来解释折射现象。 实验探究(30分钟) 1. 实验准备: 材料: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白纸、量角器。 分组:每组45人。 2. 实验步骤: 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用铅笔描出轮廓。 用激光笔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观察并记录光线的路径。 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 测量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计算并验证斯涅尔定律。 小组讨论(15分钟) 1. 讨论内容: 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探讨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 2. 总结归纳: 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评并补充。 练习巩固(15分钟) 1. 练习: 提供几道关于光的折射和斯涅尔定律的计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 互动答疑: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总结学生的表现,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 2.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一种折射现象,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 光的折射 一、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二、斯涅尔定律 数学表达式:\( \frac{\sin i}{\sin r} = \frac{v_1}{v_2} = \frac{n_2}{n_1} \) 物理意义: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三、实验 材料: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白纸、量角器 步骤:1. 描出轮廓 2. 斜射光线 3. 改变入射角 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例子:水中的筷子、眼镜、放大镜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 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白纸、量角器。 2. 多媒体素材: 光的折射现象的视频和动画。 生活中折射现象的图片和案例。 3. 辅助: 教材、习题集。 相关科普文章和链接。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实施情况: 学生对实验部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 个别学生在斯涅尔定律的应用上存在困难。 2. 改进措施: 在讲解斯涅尔定律时,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在实验环节提供更多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 教学评估 1. 表现: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作业反馈: 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后续跟进: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持续优化教学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够描述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路径发生偏折的现象。 2. 掌握斯涅尔定律:学会使用斯涅尔定律(\( n_1 \sin \theta_1 = n_2 \sin \theta_2 \))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折射现象,如水中筷子看起来弯曲、彩虹形成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实验和问题解决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严谨态度: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细致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3. 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光折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掌握斯涅尔定律。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 斯涅尔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斯涅尔定律涉及数学计算,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应用。 2.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如何识别并减少这些误差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难点。 解决方案 1. 多角度讲解:通过多种方式(如动画、实物演示、图表)讲解斯涅尔定律,帮助学生理解。 2. 分步指导:将实验步骤分解为多个小步骤,逐步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及时纠正错误。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PPT展示和讲解,介绍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光折射现象的应用。 实验法 设计简单的实验,如“激光笔穿过水槽”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 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多媒体辅助 使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直观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利用互动软件,模拟不同介质中的光折射现象,加深理解。 敆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5分钟) 通过提问引出光的折射现象,例如:“为什么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是弯的?”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折射现象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回顾旧知(5分钟) 回顾光的直线传播特性,为学习光的折射打下基础。 提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什么方向传播? 新课讲授 1. 概念讲解(10分钟) 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定义折射角和入射角。 通过PPT展示斯涅尔定律公式,并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2. 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激光笔穿过水槽”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光路的变化。 3. 数据分析(10分钟)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图。 通过图表验证斯涅尔定律。 练习 1.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光折射现象的例子,如水中物体的位置变化、眼镜片的作用等。 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 问题解答(10分钟) 提供几道关于光折射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请几位学生上台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 小结 1. 总结要点(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斯涅尔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2. 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光折射现象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 【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现象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路径发生偏折 关键词:入射角、折射角 2. 斯涅尔定律 公式:n? sin θ? = n? sin θ? 符号意义: n?, n?: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θ?, θ?:入射角、折射角 3. 实验 激光笔穿过水槽 数据记录与分析 4. 应用 生活中的例子:水中筷子、眼镜片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激光笔 透明水槽 直尺 量角器 白纸 铅笔 多媒体素材 PPT课件 光折射现象的视频 互动软件(如PhET Interactive Simulations) 辅助材料 实验报告单 习题集 参考(教科书、科普读物)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互动情况: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是否积极发言和提问。 2. 实验效果:评估实验的效果,学生是否能准确记录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 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练习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和斯涅尔定律的掌握情况。 改进措施 1. 增加实验次数:如果学生在实验操作上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次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实践。 2. 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学习、项目制学习等。 3. 个性化辅导: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在《光的折射》这一主题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优秀教学设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概念: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包括斯涅尔定律。 2. 实验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光学仪器(如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并记录数据。 3. 应用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并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如彩虹、眼镜镜片的工作原理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严谨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 社会责任: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现象及斯涅尔定律: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 1. 斯涅尔定律的理解:公式本身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物理意义。 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数据记录不准确或数据分析困难的问题。 解决策略 1. 多角度讲解:通过多种方式(如动画演示、实物模型)讲解斯涅尔定律,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 2. 分步指导:在实验操作前,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并提供示范,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完成实验。 3. 数据处理辅助:提供数据记录模板和数据分析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实验数据。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PPT展示和板书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斯涅尔定律。 实验法 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使用激光笔和半圆形玻璃砖,观察光的折射路径并记录数据。 讨论法 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多媒体辅助 使用动画和视频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水中的筷子弯曲)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10分钟) 定义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概念。 斯涅尔定律:详细介绍斯涅尔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实验操作(20分钟) 实验准备:分发实验器材,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光的折射路径和角度数据。 数据记录:指导学生使用数据记录模板,记录实验数据。 小组讨论(10分钟) 分享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和问题。 教师点评:总结各组的实验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总结归纳(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斯涅尔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思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实例。 五、板书设计 ``` 光的折射 1. 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斯涅尔定律 n1 sin(θ1) = n2 sin(θ2) n1, n2: 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θ1, θ2: 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实验步骤 准备器材 调整激光笔 观察并记录数据 4. 应用实例 彩虹 眼镜镜片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激光笔 半圆形玻璃砖 量角器 白纸 铅笔 多媒体素材 PPT课件 动画演示 视频 辅助工具 数据记录模板 实验指导手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 实验效果:评估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程度。 教学方法:反思讲授、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评估 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提供更多实验指导等,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22 Aspose Pty Ltd.学科物理单位盖州市暖泉学校教师:耿迪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光的折射》课时一课时三导入新课:1演示实验光的折射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光线如何变化3根据反射的光路图如何完成折射的光路图学生讨论: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完成光
解析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设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物理101 :陈惠诗 :101910004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并解析过程与方法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
课题光的折射上课时间 课时 1课时班级 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教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过程与方法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3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2利用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
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及折射角(2)理解光的折射定律(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4)学会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光在传播过程中并非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科学事实(2)猜想折射时光的传播路径(3)运用由客观现象结合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得出光折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自然现象体会到物理学
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在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两节里学生经历过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但是学生对探究还是比较生疏的并没有熟练掌握探究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本节课改为探究实验我认为这样做有以下四点好处:1更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可能会发
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在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两节里学生经历过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但是学生对探究还是比较生疏的并没有熟练掌握探究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本节课改为探究实验我认为这样做有以下四点好处:1更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可能会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