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雨点儿》教学设计 (二)

  《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雨点儿”、“飘落”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描述雨点的形态和作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3.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复述。
3. 水循环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水循环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多媒体展示来帮助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参与度。

 解决策略
1.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直观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2. 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讲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思维碰撞。
3.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增强教学效果。
5.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体验。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导入语: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雨点儿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雨点儿的故事吧!”
2.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雨天的照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雨的感受。
3. 提问互动: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循环。

 讲授新课(20分钟)
1. 生字词学习:
    老师带领学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通过小游戏或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2. 课文阅读: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雨点儿”的形成和作用。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实验活动(20分钟)
1. 实验准备:准备透明容器、热水、冰块、塑料薄膜等材料。
2. 实验步骤:
    在透明容器中倒入热水,盖上塑料薄膜。
    在塑料薄膜上放几块冰块。
    观察薄膜上的水珠形成过程,解释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的现象。
3. 讨论总结: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练习与巩固(10分钟)
1. 填空练习:提供一段含有生字词的短文,让学生填空。
2. 复述课文:请几位同学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3. 创意绘画:让学生画一幅关于雨景的画,并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画作。

 小结与布置作业(5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三)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识别并描述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解决策略 1. 通过反复朗读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词。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和拟人手法。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度。 4. 通过写作练习和教师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文章结构。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5.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播放一段关于下雨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雨天的经历,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导入课题:简要介绍课文《雨点儿》,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讲授新课 1.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2. 理解生字词:讲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3. 分析课文: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段的意思和情感。 4. 比喻和拟人手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练习与巩固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情节,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2. 角色扮演:选择几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景,加深理解。 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在雨天的经历或感受。 小结 1. 总结重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字词、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 《雨点儿》 一、生字词 雨点儿 草地 花儿 田野 二、比喻和拟人手法 比喻:雨点儿像珍珠一样 拟人:雨点儿轻轻地落在草地上 三、主要情节 第一段:描写雨天的场景 第二段:描写雨点儿的行为 第三段:描写雨后的景象 四、写作练习 描述自己在雨天的经历或感受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 2. 多媒体素材:关于下雨的视频或音频、相关图片。 3. 辅助:生字词卡片、写作练习纸。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氛围:是否营造了积极、活跃的氛围,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 学生表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和比喻、拟人手法。 3. 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4. 时间安排: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练习时间。 评估 1. 口头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写作练习:通过批改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反思和评估,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 《雨点儿》教学设计(四)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雨点儿》中的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3.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通过故事传递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爱护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词汇和句型的理解与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和句型。 2. 修辞手法的学习与运用:教会学生如何识别和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故事内容的理解与复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1. 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时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来加强理解和掌握。 2. 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故事传递的情感态度,学生可能难以完全体会,需要通过情境创设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思维碰撞。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故事——《雨点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吧!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雨的自然景观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20分钟) 1. 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 讲解词汇和句型: 重点词汇:雨点儿、滋润、快乐、欢快 重点句型:雨点儿落在……上,像……一样。 3. 讲解修辞手法: 比喻:如“雨点儿像小精灵一样跳跃”。 拟人:如“雨点儿唱着欢快的歌”。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你能找到哪些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2. 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理解。 3. 写作练习:请学生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写一句描述雨的话。 小结与反馈(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反馈: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板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词汇与句型 雨点儿 滋润 快乐 欢快 句型:雨点儿落在……上,像……一样。 二、修辞手法 比喻:雨点儿像小精灵一样跳跃 拟人:雨点儿唱着欢快的歌 三、讨论问题 最喜欢的部分及原因 找到的比喻和拟人句子及其作用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准备关于雨的自然景观视频、图片。 2. 教具:准备卡片,用于词汇和句型的复习。 3. 作业单:设计一份包含写作练习的作业单。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媒体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氛围活跃。 改进之处:部分学生在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上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评估方法 1. 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作业检查:批改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他们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3.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简短的问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技能,还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五)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雨点儿”这一自然现象的基本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雨点儿”、“天空”、“大地”等,并能正确书写。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雨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雨水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通过故事中“雨点儿”的行为,学会关爱他人。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学生可能在理解“雨点儿”如何帮助植物生长的具体机制上存在困难。 2. 如何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解决策略 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雨水形成的过程,结合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设计互动游戏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雨水对植物的影响。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介绍生字词和相关背景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雨水对植物的影响。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雨点儿”的故事。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景导入:播放一段关于下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情景。 2. 提问引入:提问学生:“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讲授新课(15分钟) 1.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讲解生字词:逐个讲解生字词,通过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记忆。 3.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实践活动(20分钟) 1. 实验活动:准备几盆植物和喷壶,让学生模拟下雨,观察植物的变化。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雨点儿”是如何帮助植物生长的,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练习巩固(10分钟) 1. 书写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2. 口头问答: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结与反馈(5分钟)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并记录下它们的变化。 板书设计 ``` 《雨点儿》 一、生字词 雨点儿 天空 大地 二、主要内容 雨水的形成 雨水对植物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 实验:模拟下雨 讨论:雨点儿如何帮助植物 四、作业 观察家里的植物 记录变化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雨水形成的动画、植物生长的视频等。 2. 实物教具:喷壶、植物盆栽、图片等。 3. 练习材料:生字词卡片、练习本等。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活动,但个别学生较为内向,需要进一步。 2. 知识点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但在解释雨水对植物的作用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但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评估 1. 表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课外的实际观察和记录情况。 3. 改进措施:针对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际操作机会;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有更多的表达机会。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一)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雨点儿》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学生能够识别并使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提问,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3. 通过故事中的友谊和互助,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雨点儿》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2. 词汇和表达: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雨点儿”、“滋润”等。 3. 情感体验:通过故事的情节,让学生感受到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抽象概念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雨点儿”的象征意义和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能较为困难。 2.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解决策略 1. 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雨点的形成过程和对植物的影响,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情境创设: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3.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促进情感共鸣。 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互动游戏:设计互动游戏,如“雨点儿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导入语:教师用简短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雨点儿》,你们知道雨点儿是什么吗?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2. 视频引入:播放一段关于雨点形成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 初步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2. 分段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如“雨点儿”、“滋润”等。 3. 多媒体展示:展示雨点形成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巩固练习 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中的场景,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互动游戏:设计“雨点儿接力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眼中的雨点儿,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雨点儿的作用和故事中的情感主题。 2.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 板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导入 雨点儿是什么? 视频引入 二、讲授新课 1. 初步阅读 2. 分段讲解 关键词汇:雨点儿、滋润 多媒体展示 3. 小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 1. 角色扮演 2. 互动游戏 3. 写作练习 四、小结 总结要点 情感升华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准备关于雨点形成的科普视频、动画和图片。 2. 教具: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头饰、小道具等。 3. 互动游戏材料:准备“雨点儿接力赛”所需的游戏道具。 4. 教材:准备好课文《雨点儿》的文本。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2. 改进空间:记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学生参与度不够高、某些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等。 3.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互动环节、优化时间分配等。 评估方法 1. 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反馈:收集小组讨论的结果,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作业:通过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雨点儿》这篇课文,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关文档

  •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12雨点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以及电脑演示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  2学生自主认读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认识偏旁风字旁穴字旁  3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方二重点难点: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三突破策略预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

  •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雨点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朋友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雨)2大家都知道

  • 雨点儿_教学设计.doc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猜谜导入 1同学们

  •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12《雨点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方半巴3个字学习重点: 认识11个生字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家静静地听这是什么声音(雨点儿滴答的声音)(生:是下雨的声音)对这是雨声是雨点儿的歌声是雨点儿的说话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些可爱的雨点儿好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

  •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

  •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

  •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

  •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雨点儿》教学设计刘 维 伟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准备:课件预习(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云妈妈有许多孩子你知道它们是谁吗生答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板书课题2认读生字点这哪一个字是生字呀(点)请大家认读

  •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雨点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语言 3通过学习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4理解数不清飘落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从??????? 的句式说话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语言??? 2理解数不清飘落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从???????

  •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雨点儿》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语文 人教 一年级 上学期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观察下雨的情景(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 HYPERLINK : 】查找与本课相关的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