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积木搭建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平铺、堆叠、交错等。 2.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设计图或口头描述,独立完成简单的积木模型搭建。 3.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块来表现不同的物体。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空间结构的理解。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于动手实践的兴趣,鼓励创新思维的发展。 2.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 3. 通过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积木搭建技巧。 能够根据设计图或指导语完成指定模型的构建。 教学难点 如何将平面图纸转化为立体实物。 在没有具体指示的情况下,创造性地使用积木表达自己的想法。 解决策略 对于转化难题,教师可以先示范如何阅读图纸,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步骤;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作为参考。 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激发创造力。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用于介绍新知识、解释规则。 讨论法: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小组讨论,促进思想交流。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加深印象。 游戏化学习:设置挑战任务,增加趣味性,提高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积木作品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简要说明今天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探索积木世界。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引发思考。 新课讲解(10分钟) 详细讲解几种常见的积木连接方式及其应用场景。 展示一张简单的设计图,边演示边讲解如何根据图纸一步步搭建起来。 实践操作(20分钟)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相同数量但种类各异的积木套装。 分发设计图纸,要求各组按照图纸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疑问,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成果分享(10分钟) 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述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其他同学可提出建议或给予赞美,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小结回顾(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重点难点。 鼓励大家课后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设计方案。 五、板书设计 ``` 搭一搭(二) | 1. 积木的基本连接方式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几何体。 2. 掌握几何体的组合与分解:能够将多个几何体进行合理组合,形成新的结构,并能将复杂结构分解为基本几何体。 3.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思维。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体的组合与分解。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反思与总结:通过小结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增强自信心:通过成功完成任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几何体的基本概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各种几何体。 2. 几何体的组合与分解: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多个几何体进行合理组合,形成新的结构,并能将复杂结构分解为基本几何体。 教学难点 1.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抽象的空间结构,学生可能难以想象和理解。 2. 几何体的合理组合:如何将多个几何体进行合理组合,形成稳定且美观的结构,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创造力。 解决策略 1. 使用实物模型: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体的形状和结构。 2. 分步指导: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组合和分解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体组合能力。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几何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讨论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多个几何体进行合理组合,形成新的结构。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组合方案,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建议。 实验法 动手操作:提供几何体模型,让学生动手进行组合和分解练习。 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后的结构,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游戏法 几何拼图游戏:设计一些几何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体组合能力。 竞赛活动:组织几何体组合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展示一些有趣的几何体组合图片,提问学生这些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目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基本概念(10分钟) 几何体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几何体的定义和特征。 实物模型演示: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体的形状和结构。 小组讨论与操作(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多个几何体进行合理组合,形成新的结构。 动手操作:提供几何体模型,让学生动手进行组合练习。 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后的结构,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全班分享与点评(15分钟)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组合方案,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建议。 教师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几何拼图游戏(10分钟) 几何拼图游戏:设计一些几何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体组合能力。 竞赛活动:组织几何体组合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 小结(5分钟) 回顾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标题:《搭一搭(二)》 主要内容: 几何体的基本概念 长方体 正方体 几何体的组合与分解 组合示例 分解示例 注意事项: 注意几何体的稳定性 注意几何体的美观性 板书示例 ``` 《搭一搭(二)》 一、几何体的基本概念 1. 长方体 2. 正方体 二、几何体的组合与分解 1. 组合示例 示例1 示例2 2. 分解示例 示例1 示例2 注意事项: 注意几何体的稳定性 注意几何体的美观性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几何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几何体模型。 拼图材料:几何拼图材料,用于几何拼图游戏。 多媒体素材 PPT课件:包含几何体的基本概念、组合与分解示例等内容。 视频:几何体组合的示范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辅助教学资源 工作单:提供给学生的工作单,用于记录组合和分解的过程和结果。 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操作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等。 评估方法 观察: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情况等。 作业检查: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活动的感受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几何体组合与分解能力。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基本结构: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如桥梁、塔楼等。 2. 动手能力提升:通过实际搭建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团队合作:学会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搭建任务。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 2. 增强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搭建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节约和再利用,培养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结构识别:学生需要理解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及其特点。 2. 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搭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空间想象力:学生可能在空间想象和结构设计上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2. 团队协作:如何有效地分工合作,避免冲突,是学生需要克服的挑战。 解决策略 1. 分步骤讲解:将复杂的结构分解成简单的部分,逐步讲解和示范。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分享思路,互相启发。 3. 教师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讲解: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及其特点。 讨论法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设计方案,促进全班交流。 实验法 动手搭建:提供各种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模型,体验搭建的乐趣。 观察记录:引导学生观察搭建过程中的问题,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讨论。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主题:通过一段关于建筑结构的视频或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明确目标: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讲授新知(10分钟) 1. 讲解结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如桥梁、塔楼等,并解释其特点。 2. 示范搭建: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演示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结构模型。 小组讨论(10分钟) 1.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讨论方案:各小组讨论并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包括结构类型、材料选择等。 动手搭建(20分钟) 1. 分配材料: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的材料,如积木、纸板、胶水等。 2. 动手搭建: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开始动手搭建模型。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问。 全班交流(10分钟) 1. 小组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介绍设计理念和过程。 2. 互评反馈:其他小组成员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小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2. 反思改进: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1. 标题:《搭一搭(二)》 2. 主要内容 结构类型:桥梁、塔楼 搭建步骤:设计→准备材料→搭建→调整 3. 重点提示 注意结构稳定性 合理分工合作 4. 示意图 简单的结构图示 板书示例 ``` 《搭一搭(二)》 一、结构类型 桥梁 塔楼 二、搭建步骤 1. 设计 2. 准备材料 3. 搭建 4. 调整 三、重点提示 注意结构稳定性 合理分工合作 四、示意图 [简单结构图示]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积木、纸板、胶水、剪刀、尺子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多媒体素材 关于建筑结构的视频 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图片 搭建过程的演示视频 辅助教学资源 教师手册 学生手册 评价表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作品质量,评估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 3.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方法 1. 过程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搭建过程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参与情况和合作情况。 2. 作品评估: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评,促进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还能提升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基本的几何形状: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的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 理解空间结构:通过实际搭建,理解不同几何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3. 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精细动作控制,增强手眼协调性。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搭建任务。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 2. 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 耐心与毅力:在搭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几何形状的认识:帮助学生准确识别和描述各种几何体。 2. 空间结构的理解:通过实际搭建,让学生理解不同几何体之间的组合关系。 3. 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精细动作控制。 教学难点 1.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想象几何体之间的组合关系,需要通过多次实践和讨论来解决。 2. 团队合作的协调: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有效分工和沟通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和指导。 3. 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如何在固定的材料和规则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搭建方案和鼓励。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几何形状的基本特征和组合原理,为学生打下理论基础。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搭建想法和经验,促进相互学习。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搭建,让学生亲身体验几何体的组合关系,加深理解。 4. 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搭建过程,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5. 游戏法:结合一些有趣的搭建游戏,增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由几何体组成的建筑模型或艺术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引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模型是由哪些几何体组成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知(20分钟) 几何形状介绍:教师详细讲解常见的几何体,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并展示实物或图片。 组合原理讲解:通过实例,讲解不同几何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强调空间结构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40分钟) 分组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套搭建材料。 任务布置: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具体的搭建任务,如搭建一座小房子或桥梁。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搭建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疑问。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建议。 小结与反思(10分钟)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几何形状的特点和组合原理。 反思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表现,分享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搭建,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五、板书设计 ``` 《搭一搭(二)》 1. 几何形状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2. 组合原理 不同几何体的组合 空间结构 3. 动手操作 分组合作 任务布置 成果展示 4. 反思总结 总结回顾 反思讨论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准备足够的几何体模型和搭建材料,如积木、纸板等。 2. 多媒体素材:制作PPT,展示几何形状的图片和示例,辅助讲解。 3. 辅助工具:准备尺子、剪刀、胶水等辅助工具,方便学生操作。 4. 参考:提供一些关于几何形状和空间结构的参考书籍或链接,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和作品展示,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持续优化: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评估方法 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搭建作品进行评价,从创意、结构和美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问卷调查:设计简单的问卷,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基本结构: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基础的搭建技巧,如平衡、支撑和连接。 2.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 2. 坚持不懈:在搭建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耐心。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基本结构的理解与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基本的搭建技巧。 2. 团队合作: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教学难点 1. 创意与实践的结合:如何将学生的创意转化为实际的搭建作品。 2. 问题解决:在搭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基本的搭建技巧和注意事项。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搭建过程。 4.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搭建过程,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一些有趣的搭建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引入:提问学生“你们见过哪些有趣的搭建作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讲授新课(10分钟) 知识点讲解:介绍基本的搭建技巧,如平衡、支撑和连接。 示范操作:教师现场演示一个简单的搭建作品,边做边讲解关键步骤。 实践操作(2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任务分配:每个小组领取一套搭建材料,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纸或自由创作,完成一个搭建作品。 指导帮助:教师巡视各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小结与分享(10分钟) 作品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搭建作品,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总结点评:教师对各组的作品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品,指出改进之处。 布置作业(5分钟)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搭建作品,或者尝试新的创意。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搭一搭(二)》 一、基础知识 1. 平衡 2. 支撑 3. 连接 二、实践操作 1. 分组活动 2. 任务分配 3. 指导帮助 三、小结与分享 1. 作品展示 2. 总结点评 四、布置作业 1. 家庭作业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积木、乐高、纸板等搭建材料。 2. 多媒体素材:PPT、视频,展示各种有趣的搭建作品。 3. 辅助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等。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互动: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问题解决:注意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经验教训。 反馈收集:通过问卷或口头询问,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建议。 评估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团队合作: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思维:根据学生的作品创意,评估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搭一搭》教学设计河西区水晶小学课 题《搭一搭》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 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这节课学生在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观察探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搭一搭》教学设计莲城小学 柯碧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415页搭一搭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电子备课纸学 科数学班级201授课教师张梦授课时间307课题搭一搭(二)课型新课课时安排2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重点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课题搭一搭(二)课时第( 1 )课 时教学目标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2、能够运用除法竖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教具及多媒体应用若干小棒、电脑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备课预习学生准备若干小棒,预习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新课学生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电子备课纸学 科数学班级201授课教师吴飞授课时间课题搭一搭(二)课型新课课时安排2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重点经历
搭一搭(二)圈一圈填一填117个每3个分成一份分成( )份还剩( )个 17÷3= (份)……(个)217个每4个分成一份分成( )份还剩( )个 17÷4=(份)……(个)看图填算式 每盒放5只蝴蝶标本20只可以放几盒 每盒放6只蝴蝶标本20只可以放几盒还剩几只 每盒放3只蝴蝶标本20只可以放几盒还剩几只 参考答案一15 2 24 1 二120÷
观察物体搭一搭执教教师: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林丽珍指导教师: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黄志强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杜耿星设计理念课标把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作为空间观念的一个表现高年级学生经历着由直观形象具体表象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丰富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提炼积累表象经验本节课通过画一画搭一搭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利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手段形成对空间图形客观事物的
1. 用竖式计算23÷4= 27÷5= 39÷4=老师准备了26根小棒每名同学发了4根发给了几名同学还剩几根3括号里最大能填几4×( )<17 ( )×5<43 ( )×8<386×( )<25 参考答案1. 23÷4=5……3 27÷5=5……2 39÷4=9……326÷4=6(名)……2(根)答:发给了6名同学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电子备课纸学 科数学班级202授课教师吴飞授课时间课题搭一搭(二)课型新课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重点经历
《搭一搭》教学设计 单位: 朝阳市向阳学校 : 孟祥梅 教学年级:小学六年级 教学学科:数学 拟评活动称号:教学能手 通讯地址:朝阳市向阳学校 联系:13634924349 E-mail: HYPERLINK mai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