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芭蕾舞教学计划 (四)

  芭蕾舞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芭蕾舞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舞蹈基本功以及艺术表现力。以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位学生在芭蕾舞领域得到全面提升。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共30人。其中大部分学生对芭蕾舞充满兴趣,但缺乏系统训练;少部分学生曾接受过初级培训,有一定的基础。整体来看,学生年龄跨度较小,有利于统一教学进度和难度,但需注意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整体节奏。

 复习安排
1. 第一周:回顾基础动作,包括站姿、脚位、手位等,确保每位学生掌握正确姿势。
2. 第二周:复习基本步伐,如小跳、大跳、转圈等,强化肌肉记忆。
3. 第三周:综合复习,结合音乐进行连贯性练习,提高舞蹈表现力。

 教材分析
采用《儿童芭蕾舞基础教程》作为主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教材分为基础篇、进阶篇和表演篇三部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零开始学习芭蕾舞的基本技巧和艺术表现。

1. 基础篇:介绍芭蕾舞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重要术语,帮助学生建立初步认识。
2. 进阶篇:详细介绍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基础。
3. 表演篇:结合经典剧目片段,让学生体验完整的舞蹈表演过程,增强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课程设置
1. 公共基础课:
    芭蕾舞理论课: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讲解芭蕾舞的历史、流派和基本术语。
    音乐欣赏课:每月一次,每次1小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舞蹈节奏感。

2. 专业基础课:
    基础训练课:每周三次,每次1.5小时,集中练习芭蕾舞的基础动作和步伐。
    形体矫正课: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纠正学生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控制力。

3. 专业课:
    组合练习课:每周两次,每次1.5小时,结合音乐进行动作组合练习,提高舞蹈连贯性和表现力。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芭蕾舞教学计划(五)

    芭蕾舞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芭蕾舞训练,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音乐感、表现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掌握芭蕾舞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本计划严格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舞蹈充满浓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训练。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而另一些学生则是初学者。因此,教学过程中需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通过分层次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进步。 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第14周) 目标:巩固基本功,强化身体柔韧性和力量训练。 内容: 基础步伐练习:如小跳、大跳、旋转等。 身体拉伸与力量训练:增强肌肉控制力和灵活性。 方法:通过重复练习,逐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第二阶段(第58周) 目标:提升技巧难度,加强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内容: 组合动作练习:将基础步伐组合成连贯的动作序列。 舞蹈剧目片段练习:选取经典芭蕾舞剧片段进行排练。 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提升个人技术。 第三阶段(第912周) 目标:综合展示,检验学习成果。 内容: 舞蹈剧目完整排练:完成选定剧目的整体排练。 展示会准备: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舞蹈展示活动。 方法:通过多次彩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 选用《儿童芭蕾基础教程》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涵盖了芭蕾舞的基本步伐、技巧训练及简单剧目,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使用。此外,参考《芭蕾舞基础训练》等辅助教材,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材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芭蕾舞的历史、基本术语和身体姿态要求。 第二部分:详细讲解芭蕾舞的基础步伐和技巧训练,包括脚位、手位、跳跃、旋转等。 第三部分:精选几个简单的芭蕾舞剧目片段,供学生练习和表演。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每个动作的标准姿势。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为初级班和进阶班,分别进行针对性训练。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互动性。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芭蕾舞技能,培养其艺术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进一步的艺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芭蕾舞教学计划(一)

    芭蕾舞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芭蕾舞训练,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芭蕾舞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共30人。学生年龄在812岁之间,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芭蕾舞训练,但对舞蹈充满兴趣。部分学生身体协调性较好,具备一定的音乐节奏感,但也存在一些学生在力量、柔韧性和耐力方面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训练,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复习安排 1. 第一阶段(第12周):复习基本站姿、手位和脚位,强化身体姿态和基本动作的准确性。 2. 第二阶段(第34周):复习基本步伐和组合动作,巩固已掌握的基本技能,提升动作连贯性和流畅度。 3. 第三阶段(第56周):综合复习,结合音乐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舞台感。 教材分析 本次教学采用《儿童芭蕾舞基础教程》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涵盖了芭蕾舞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训练动作和简单组合动作,适合初学者使用。此外,还会参考其他辅助教材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学期(9月12月) 1. 第12周:介绍芭蕾舞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教授正确的站姿、手位和脚位。 2. 第34周:学习基本步伐,如小跳、大跳、滑步等,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第56周:引入简单的组合动作,结合音乐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4. 第78周:复习前两周的内容,进行综合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第910周:增加难度,引入旋转和跳跃动作,逐步提升学生的技巧水平。 6. 第1112周:组织一次小型汇报演出,让学生展示所学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表演经验。 第二学期(1月6月) 1. 第12周:复习上学期内容,巩固基本功。 2. 第34周:学习更复杂的组合动作,加强动作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3. 第56周:开展小组合作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相互帮助的精神。 4. 第78周:进行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力量和耐力。 5. 第910周:结合音乐进行完整的舞蹈编排,提升学生的整体表现力。 6. 第1112周:准备期末汇报演出,组织彩排和正式演出,展示一学期的学习成果。 主要教学活动安排 1. 每周一次的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芭蕾舞团的排练现场,了解专业舞者的训练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观看学生的表演,增进家校沟通,共同学生的成长。 3. 每学期一次的汇报演出: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文艺汇演,展示所学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舞台经验。 时间分配 每周上课时间:2小时/次,共4次/周,总计8小时/周。 每学期总学时:约80小时。 假期安排:寒假期间暂停课程,暑假期间可适当安排补课或集训。 以上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芭蕾舞技能和艺术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芭蕾舞教学计划(二)

    芭蕾舞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芭蕾舞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技巧、艺术表现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对芭蕾舞的兴趣和热爱,使其成为具有扎实基本功和良好艺术素养的芭蕾舞者。同时,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年龄在6至8岁之间,大部分学生为初次接触芭蕾舞,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学生普遍对舞蹈充满热情,但注意力集中时间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复习安排 第一学期 1. 基础动作复习(第12周):复习基本站姿、脚位、手位等基础动作,强化学生的肌肉记忆。 2. 组合动作复习(第34周):复习简单的组合动作,加强学生对动作连贯性的理解和掌握。 3. 个人展示(第5周):每位学生进行简短的个人展示,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学期 1. 复杂动作复习(第12周):复习较为复杂的跳跃、旋转等动作,提升学生的技巧水平。 2. 综合表演(第34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综合表演,增强舞台表现力。 3. 期末展示(第5周):举办期末展示会,邀请家长和教师观摩,检验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 选用《儿童芭蕾基础教程》作为主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初学者使用。辅以《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等辅助教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芭蕾舞的基本技巧。 教材内容 1. 第一学期 基础动作部分:包括基本站姿、脚位、手位等。 组合动作部分:包括简单的步伐组合、手臂动作组合等。 舞蹈音乐欣赏:介绍经典芭蕾舞剧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 第二学期 复杂动作部分:包括跳跃、旋转、平衡等高难度动作。 舞蹈编排部分:引导学生尝试简单的舞蹈编排,培养创造力。 舞蹈赏析部分:观看经典芭蕾舞剧片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教学活动安排 教学 每周两次课,每次90分钟,分为热身、基础训练、组合练习和放松四个环节。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教学、互动教学和游戏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 每月一次的户外实践课,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舞蹈的魅力。 每学期一次的校内外演出机会,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时间分配 每周安排 周一:基础动作复习与训练。 周三:组合动作训练与表演。 周五:复杂动作训练与舞蹈编排。 学期安排 第一学期:重点在于基础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掌握。 第二学期:侧重于复杂动作的训练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期望学生能够在芭蕾舞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 芭蕾舞教学计划(三)

    芭蕾舞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芭蕾舞训练,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艺术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合国家教育部门对艺术教育的要求,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在技术上有所提高,更要在情感和审美方面得到升华。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年龄在6至8岁之间,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芭蕾舞,对舞蹈充满好奇和热情。但因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基础训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复习安排 1. 第一学期 第一周至第四周:基础体态训练,包括站姿、脚位、手臂位置等。 第五周至第八周:基础步伐练习,如小跑、跳跃等。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简单组合动作训练,初步感受芭蕾舞的节奏感。 第十三周至第十六周:复习前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表演训练。 2. 第二学期 第一周至第四周:强化基础体态训练,纠正错误姿势。 第五周至第八周:增加难度的步伐练习,如旋转、大跳等。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复杂组合动作训练,加强音乐感和舞台表现力。 第十三周至第十六周:复习全年度所学内容,准备期末汇报演出。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计划采用《少儿芭蕾舞基础教程》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由浅入深,适合初学者使用。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基础训练、步伐练习和组合动作训练,能够全面覆盖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我们还将参考其他专业教材和视频,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教学活动安排 1. 日常训练:每周五次,每次90分钟,包括热身、基础训练、步伐练习和组合动作训练。 2. 观摩学习:每月组织一次芭蕾舞演出观摩,增强学生的舞台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3. 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举办两次,邀请家长观看学生平时训练成果,增进家校沟通。 4. 期末汇报演出:每学期末,组织一场汇报演出,展示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时间分配 每周学时:90分钟/次 × 5次 = 450分钟 学期总学时:450分钟/周 × 16周 = 7200分钟 假期安排:寒假和暑假期间适当减少训练强度,保持每周一次的基础训练,以维持学生的身体状态和训练习惯。 通过上述详细的芭蕾舞教学计划,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最终成为具有扎实基础和良好艺术素养的小舞者。

相关文档

  • 芭蕾舞教案6.doc

    #

  • 芭蕾舞教案5.doc

    #

  • 芭蕾舞鉴赏.doc

    #

  • 芭蕾舞观后感.doc

    #

  • 芭蕾舞教案2.doc

    第 二 周日 期教 具教学内容(课题)芭蕾中的形体训练教学目标通过形体上的训练使学生达到芭蕾舞动作要求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难点: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教学过程(一)课前行礼: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慢三音乐伴奏1-4小节师生面对面站好5-8小节:摊手上步屈膝(二)导入新课内容:1.提问:在芭蕾舞中体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我想问大家一

  • 芭蕾舞讲义ppt.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舞蹈名作欣赏从《天鹅湖》看古典芭蕾的审美

  • 芭蕾舞教学教案.doc

    芭蕾舞教學教案項目 芭蕾舞 班級 七年級 人數 約 三十人單元目標:1.認知:了解手腳的基本位置及正確運用骨骼肌肉 2.技能:能做出手腳1位2位4位5位的正確位置 3.情意:透過圖片分析與分組練習達到互動學習的能力教材分析:1.基本能力:能做出Plie動作的正確位置 2.技能關鍵因素:做Plie時能控制肌肉的協調性與身體的穩定性

  • 芭蕾舞天鹅湖简介.doc

    #

  • 芭蕾舞的起源.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 第五节 芭蕾舞 第一课 芭蕾舞的起源芭蕾舞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芭蕾艺术是在古希腊的舞蹈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意大利的职业喜剧中世纪的杂耍艺术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以及欧洲各国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古典芭蕾的发源地是意大利最早的芭蕾是席间芭蕾 第一部完整的芭蕾

  • 芭蕾舞专业术语解析.doc

    芭蕾舞专业术语解析A?à la seconde(aa lah她kond)对边或在第二个位置 à la seconde 通常意味移动斜向一边的步或完成的运动对边例如 盛大battement à la seconde. 轮的一个技术上富挑战性类型是 竖趾旋转à la seconde舞蹈家用运转的腿在第二个位置的地方转动 à la hauteur. 这个轮由男性舞蹈家通常执行并且由于要求的技术技能正确地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