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行路难》的诗歌内容,包括其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3. 学生能够背诵全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的主要情节。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3. 通过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行路难》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引导学生识别并分析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情感体验与表达: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诗歌背景的理解: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心境。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3.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是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讲解,详细介绍李白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维碰撞。 3.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4.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 5.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导入话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吗?你们喜欢他的哪些诗歌?”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习《行路难》做铺垫。 讲授新课 1.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行路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重点讲解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 修辞手法分析: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讨论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课堂活动 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主题、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进行讨论,并准备汇报。 2. 角色扮演:每组选出代表,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诗歌中的情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多媒体展示:利用PPT或视频,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小结与
【公开课教学设计】《行路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李白《行路难》的诗句意思及其背景。 2. 掌握修辞手法:学会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背诵与默写:能够熟练背诵全诗,并能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多媒体辅助学习: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诗人情怀:体会李白面对困境时的复杂情感,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 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3.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主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行路难》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修辞手法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并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角色扮演)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1. 背景知识的缺乏:部分学生可能对唐代历史及李白生平不够了解,影响对诗歌深层次意义的理解。解决办法是课前布置相关阅读任务。 2. 抽象概念的理解: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意象(如“长风破浪”),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把握。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或视觉材料来辅助解释。 3. 个人感悟的形成:如何让学生将诗歌内容与自身经历联系起来,形成个性化解读。这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创设开放性讨论环境。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介绍生平、创作背景及诗歌大意,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围绕特定问题展开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应情境,如模拟古代文人聚会场景,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互动式学习:利用提问、抢答等形式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 多媒体辅助:播放关于李白的纪录片片段或朗诵视频,丰富感官体验。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名作——《行路难》。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才华横溢,也反映了他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态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诗仙’的世界吧!” 展示图片:出示几幅描绘李白形象的艺术作品,激发兴趣。 讲授新知(20分钟) 1. 背景介绍:简述李白生平及其创作《行路难》的历史背景。 2. 逐句讲解:带领学生逐句阅读并解释每句话的意思,特别强调其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 3. 整体感知: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整首诗,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尝试想象画面。 互动环节(15分钟) 分组讨论: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个方面的问题,例如: 组1:找出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组2:分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组3:结合李白生平,谈谈你认为他为何会写下这样的诗句。 汇报成果:各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补充。 实践应用(10分钟) 情景再现:邀请几名志愿者上台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古代文人间饮酒赋诗的情景。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模仿《行路难》的风格,尝试自己创作几句诗,抒发心中所想。 小结巩固(5分钟) 回顾要点:快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以下任务: 背诵《行路难》,并准备下节课抽查。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标题】《行路难》 【】李白 【背景】唐朝盛世 → 个人遭遇挫折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排比 【核心思想】 不畏艰难 坚持理想 乐观向上 【关键词汇】 金樽 清酒 长风 破浪 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多媒体素材:《李白》纪录片片段、《行路难》朗诵音频 辅助材料:关于李白生平的简介文本、相关诗词赏析文章 道具:用于角色扮演的简单服饰、道具(可自制)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实施情况总结:记录实际执行情况,包括学生反应、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 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学生表现、收集反馈意见等方式,判断教学目标达成程度。 改进建议: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某些活动的时间安排、增加更多互动环节等。 持续优化:定期回顾教学方案,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更新完善。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行路难》的文本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内涵。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其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通过逐句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行路难》的字面意义及深层含义。 2. 分析表现手法:介绍并分析李白在本诗中使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3. 感悟诗人情感:结合李白的生平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的复杂情绪,并从中汲取正能量。 教学难点 1. 解读隐喻象征:对于初学者而言,《行路难》中包含的一些典故和象征性语言可能较难理解,需要教师耐心解释。 2.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理解上,是本课的一大挑战。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针对基础知识部分,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进度。 2. 讨论法:围绕特定问题或主题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促进思维碰撞。 3. 情景模拟:设计相关情境,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以更直观地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绪。 4. 自主探究: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查阅,上分享自己的发现,锻炼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简短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行路难》。 目的:激发兴趣,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 讲解文本(20分钟) 步骤一:逐句朗读诗歌,解释每句话的意思;特别注意那些含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步骤二:介绍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包括李白创作此诗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 步骤三:分析全诗结构,指出哪些部分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这些手法的作用。 小组讨论(15分钟) 主题:“你认为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精神的一句是什么?为什么?” 形式:四人一组,先内部交流观点,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预期成果:加深对诗歌主题思想的认识,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 角色扮演(10分钟) 准备:事先准备好几个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剧本,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进行排练。 执行: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后给予评价。 作用:增强趣味性,同时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情节发展脉络。 练习巩固(10分钟) 题目类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多样化的练习形式。 具体内容:涉及诗歌基本知识、重要诗句默写、主观题(如“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行路难’”)。 反馈机制:当场批改部分题目,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其余作业留待课后完成,下次上课前检查。 小结(5分钟) 回顾要点:快速梳理一遍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强调重点难点。 提问环节:开放提问时间,解答学生疑问。 布置作业:要求每人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下节课交。 板书设计 ``` 【标题】:《行路难》 【】:李白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期间 【核心思想】: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怀揣希望的态度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反问 【关键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多媒体素材:介绍李白生平事迹的纪录片片段、《行路难》朗诵音频 辅助材料:打印好的课文复印件、预习指南、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反思与评估 即时反馈:观察学生参与度,留意他们在各个环节的表现,适时调整授课节奏。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发放匿名问卷,收集学生们对于本次公开课的意见和建议。 成绩考核:根据表现、作业质量等方面综合评定每位同学的成绩。 持续改进:定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力求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行路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行路难》的文学背景和创作背景。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如朗读、默读、讨论等)深入理解诗歌。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注释和参考进行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能够增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背景知识: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2. 诗歌的语言特点:讲解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及意象运用,使学生能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在困境中的心境。 教学难点 1. 诗歌的深层含义:如何让学生理解诗歌中隐含的深层意义,特别是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文化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补充来加强理解。 3. 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诗歌语言的精炼和深刻。 解决策略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诗歌背景。 通过分组讨论和教师引导,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提供相关的注释和参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PPT和板书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5. 案例分析法:选取其他类似主题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路难》的独特之处。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导入语: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引出《行路难》这首诗。 2. 背景介绍:通过PPT展示唐代社会背景和李白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诗歌诵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 诗歌解析: 第一部分:讲解诗歌的前两句,分析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第二部分:讲解诗歌的中间部分,分析诗人的思想变化和情感表达。 第三部分:讲解诗歌的结尾部分,总结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讨论。 2. 讨论问题: 诗人在这段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这段诗中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你能从这段诗中感受到诗人的什么品质? 练习(10分钟) 1.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在困境中的感受和应对方式。 2. 分享交流: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写作,并进行点评。 小结(5分钟) 1.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行路难》,并完成一篇关于诗歌的理解与感悟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 ``` 《行路难》 一、背景介绍 1. 李白生平 2. 创作背景 二、诗歌解析 1. 第一部分:处境与心情 2. 第二部分:思想变化与情感表达 3. 第三部分:坚定信念与乐观精神 三、讨论问题 1. 诗人的情感表达 2. 最打动你的地方 3. 诗人的品质 四、练习 1. 写作练习 2. 分享交流 五、小结 1. 主要内容回顾 2. 布置作业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PPT:包含诗歌背景、诗歌原文、解析等内容。 2. 视频:介绍唐代社会背景和李白生平的纪录片片段。 3. 音频:《行路难》的朗读录音。 4. 参考:提供相释和参考书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背景知识理解较好,但在深层次的情感表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2. 评估方法: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环节的表现,记录他们的积极参与情况。 作业反馈: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收集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行路难》这首诗,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行路难》。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朗诵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3.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复杂的意象和隐喻。 2.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并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1. 复杂意象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中的某些意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 2.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在朗诵中表现出来是一个挑战。 3. 修辞手法的应用:学生在实际应用修辞手法时可能会感到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和反馈来提高。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修辞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互动和交流。 3. 朗诵法:通过集体和个人朗诵,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记忆。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 2. 展示背景: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他的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行路难》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20分钟) 1. 逐句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行路难》的内容,解释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句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里用到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临的困境。 2. 板书展示: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关键诗句和修辞手法,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 活动(20分钟) 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句诗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准备汇报。 2. 朗诵练习: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小组讨论的诗句。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或补充。 3. 角色扮演: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模拟李白在写这首诗时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全诗,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出对其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 ``` 课题:《行路难》 :李白 一、诗歌内容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张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比喻 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象征 二、修辞手法 1. 夸张 2. 比喻 3. 象征 三、情感表达 面对困境的坚韧不拔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素材:制作PPT,包含诗歌原文、注释、相关图片和视频。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音响设备。 3. 辅助材料:打印好的诗歌文本,供学生参考和记录。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发言和讨论。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情感共鸣:评估学生在朗诵和表演中是否能准确表达诗人的情感。 评估 1. 表现: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意见。 3. 后续调整: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28行路难 濮阳市第六中学 李桂芬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激情背诵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3赏析重点诗句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第一环节:导课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星空上李白无疑是最闪亮最耀眼的那个明星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背诵过的李白的古诗根据老师的引导背诵古诗第二环节:预习交流1读准字音21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小
#
#
初中语文 行路难卫鹏丽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品味赏析诗歌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在了解诗歌背景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诗中个别语句的疏通与理解教学过程:导入: 1有这样一个人他年少而有大志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离开家乡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得到翰林之职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离京他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教 师:胡晓杰单 位:芦台一中 :022-69116939电子信箱:cfwdhxj1982163通讯地址:天津市宁河县芦台一中邮政编码:301500《拟行路难》(其四)教材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我们选修课程的第一个脚印对于诗歌欣赏部分的学习我们先从书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入手使学生在大致了解古代诗歌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能
《行路难》 教学设计 山东滨州邹平一中初中部 崔艳辉【设计说明】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
公开课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 12夜晚的实验(第二课时)栏杆小学六(2) 王雪梅 2018.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2通过朗读等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悟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超声波的教学重点: 在教师指
#
蹲踞式跳远的教学技巧一蹲踞式跳远教材简介 蹲踞式跳远是田径运动中田赛项目跳远姿势的一种动作简单自然它是通过直线助跑以单脚起跳跳起后跨步飞跃滑行到最高点成蹲踞姿势再向远处伸腿双脚落地其动作方式与日常生活中跨越障碍(如不很宽的壕沟水沟等)的方式相接近适合初学者采用可以把它作为开始学习跳远的姿势也是进一步掌握高难技术的一种过渡手段蹲踞式跳远是中小学阶段田径运动中跳跃类教材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锻炼身体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二)司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已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解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它们两者在教材中有着内在联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本节课既是降水时间的分布的延伸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整个气候知识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初步学会阅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