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所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二)

  《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诗《所见》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 学习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诗歌中的关键信息。
    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重难点解析
1. 重点:
    理解《所见》的背景和诗人袁枚的生活经历。
    把握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难点:
    诗歌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意象和隐喻的理解。
    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体验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通过诗歌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3. 解决方案: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中的场景。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逐步解析诗歌中的复杂意象。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诗歌创作,加深理解和感悟。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基本结构,讲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朗读法: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诗歌中的情境。
5. 创作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一段关于自然美景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
    介绍诗人袁枚的生平和《所见》的创作背景。

2. 讲授诗歌内容(15分钟):
    逐句讲解《所见》的内容,解释生僻字词。
    通过板书和多媒体展示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朗读与讨论(20分钟):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4. 角色扮演(15分钟):
    选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诗人、牧童和其他角色,再现诗歌中的情景。
    其他学生观看表演并提出反馈意见。

5. 诗歌创作(20分钟):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创作一首描述自然美景的小诗。
    请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所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三)

    《所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见》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进行初步的文学批评。 2. 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二、重难点解析 1. 教学重点: 理解《所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分析诗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将诗歌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背景、生平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互动交流。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诗歌中的深层含义。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所见》的背景信息,包括袁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所见’经历?” 2. 讲授诗歌内容(10分钟) 教师逐句讲解《所见》的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境。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讨论以下问题: 诗中描绘了哪些具体的场景? 这些场景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你认为诗人想通过这些场景传达什么思想? 4. 全班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5. 写作练习(1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所见》的理解和感受。 提供写作提示,如“我眼中的《所见》”、“《所见》给我的启示”等。 6.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对美的敏感度。 五、板书设计 ``` 《所见》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袁枚 创作背景 二、诗歌内容 诗句解析 重点词汇 情感表达 三、讨论问题 场景描述 感受分享 思想传达 四、写作练习 写作提示 作品展示 五、小结 主要内容回顾 方法技巧总结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和粉笔。 多媒体素材:相关的图片、视频。 辅助材料:《所见》原文及注释、写作提示卡。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在导入环节,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对背景知识了解较少,需要加强预习指导。 讨论环节气氛活跃,但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深入,需进一步引导。 写作练习中,学生普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性有待提高。 评估方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通过课后反馈问卷,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 所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四)

    《所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学生能够准确分析《所见》这首诗的内容,包括背景、意境及诗人情感表达。 學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借助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其爱国情怀。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诗歌《所见》的背景介绍及其艺术特色。 对诗中描绘场景的具体分析,特别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传达诗人的情感。 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技巧,如意象分析、修辞手法等。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笔下的自然之美及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典诗词的整体认识框架。 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那些平时较为内向或不擅长口头表达的学生。 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教师首先简要介绍袁枚及其代表作《所见》,为后续深入探讨打下基础。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个人见解,并相互启发思考。 情景再现:利用视频展示相关历史背景信息,使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生动形象。 实践操作:安排时间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小诗,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引出主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在炎热的夏日里,有哪些事情会让你们感到特别开心呢?” 展示几幅描绘乡村夏日景象的图片,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背景介绍(约10分钟) 介绍袁枚生平事迹以及创作《所见》时的社会环境。 分享关于该诗的一些有趣小故事,增加趣味性。 3. 文本解读(约20分钟) 全班一起大声朗读全文,注意语速适中、语气恰当。 分段落逐句讲解每句话的意思,特别强调其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 请几位同学分别上台表演朗诵,其他人给予评价。 4. 分组讨论(约15分钟)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方面的问题,如“牧童的形象”、“大自然的声音”等。 各小组内部先自由交流意见,然后选出一名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成果。 5. 创意写作(约15分钟) 提供几个简单的题目供选择,要求大家模仿《所见》的风格写一首短诗。 完成后可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点评。 6. 总结回顾(约5分钟) 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学习诗歌的意义所在。 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好奇心,多读好书,不断丰富自我。 板书设计 ``` 【标题】 《所见》——袁枚 【主要内容】 1. 简介 2. 创作背景 3. 诗句解析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 主题思想 5. 艺术特色 生动的画面 丰富的想象力 浓郁的生活气息 ``` 教学资源筹备 PPT演示文稿 相关视频片段 《所见》原文打印版 多媒体播放设备 黑板/白板及相关书写工具 教学反思与评估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本次课程的看法。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作为评价依据之一。 定期举行小型测试或作业检查,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未来类似课程的教学策略,力求做到更好。

  • 所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五)

    所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见》这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所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歌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注释和工具书来辅助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和人文关怀。 3.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背景:了解袁枚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把握诗歌意境: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朗读与背诵:正确朗读并背诵《所见》,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1. 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2. 意象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或隐喻的表达。 解决策略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 2.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启发。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人的情感,加深理解。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以及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思维碰撞。 3. 朗读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诗歌的情感。 5.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视觉效果。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古诗——《所见》。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袁枚之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吧! 展示图片:播放一段关于田园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背景介绍: 介绍袁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通过PPT展示袁枚的其他代表作,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了解。 2. 诗歌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所见》,强调字音、节奏和语气。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3. 诗歌讲解: 分段讲解诗歌的内容,逐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强调关键诗句,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活动(15分钟) 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句诗进行讨论,探讨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2. 角色扮演: 请几位同学上台,分别扮演牧童、蝉等角色,表演诗歌中的场景。 其他同学观察并提出改进建议,增强互动性。 练习与巩固(10分钟) 1. 朗读比赛: 组织一次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 默写练习: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写《所见》,检查记忆情况。 互评互改,及时反馈。 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布置作业: 背诵《所见》。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田园风光,并结合《所见》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背景】 袁枚:清代诗人 创作背景:田园生活 【意象】 牧童 黄牛 歌声 林樾 鸣蝉 【情感】 自然之美 田园情趣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PPT、视频。 2. 多媒体素材:田园风光的图片和视频、袁枚的相关。 3. 辅助材料:诗歌注释、相关书籍、学习单等。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所见》的理解较为深刻,朗读和背诵情况良好。 互动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特别是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 但在意象分析方面,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 评估 通过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通过朗读比赛和默写练习,检验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所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一)

    所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所见》的背景知识,包括袁枚及其生平简介。 2.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和背诵全诗,并能解释每句诗的意义。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所见》的背景知识及简介。 2. 诗歌的内容理解和意义解析。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教学难点 1. 诗歌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尤其是古汉语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 3. 如何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生平及诗歌内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3. 实验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播放一段关于袁枚的短片,介绍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20分钟) 1. 教师讲解: 介绍袁枚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逐句讲解《所见》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听讲: 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 提出疑问,积极参与互动。 小组讨论(15分钟) 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目的:通过讨论,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实验活动(10分钟) 活动:选择一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诗歌中的情景。 目的: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增加趣味性。 练习与反馈(10分钟) 活动: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思。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5分钟) 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文化价值。 目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明确学习成果。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讨论问题】 1. 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 2.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投影仪、白板、记号笔。 2. 多媒体素材:PPT、视频、音频。 3. 辅助材料:《所见》的打印版文本、相关图片。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讲解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评估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见》这首诗,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 所见教学设计.doc

    《所见》教学设计 康城小学:陈璧君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

  •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黄 姨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

  •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复习导入1同学们老师先带大家观赏一下美丽的田园景色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课件出示秋景图)2秋天的确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可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谁能来说一说(背)3.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二了解诗人及其背景: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写思乡的古诗. 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出示课件:叶绍翁)2.

  •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一教材简说《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二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

  • 教学设计教案).doc

    日期: 2012 年 10月 18日(星期 四) 授课教师:詹天云 班级:课题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1a-2b)重 点难 点学习水平课型Listening and speaking课时1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询问物品的主人的基本句型Is thisthatyourherhis pencil Yes it is. No it isnt.Are these

  • 教学设计】【教案】unit7_how_much_are_these_socks.doc

    教学设计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The Third Period)目标重点难点教具课前分析课题名称: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The Third Period)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授课时间:40分钟一学生分析 1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大对身边生活的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从认识角度来看他

  • What-do-you-like-Lesson-97教学设计-教学教案.doc

    #

  • What-do-you-like-Lesson-99教学设计-教学教案.doc

    #

  • _观沧海_教学设计-教学教案_[教案下载].doc

    ■教案名称:《观沧海》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案: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初一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2 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3 写实与想像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自主性学习】1 学生课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指名两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情感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2 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全班齐读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

  • 教学所见.doc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在洋浦小学听名师讲课王老师授课在此过程中我确实学到了不少自己也给自己下了非常大的压力总觉得自己上得不值一提回来得研究多听多看前辈们的一些教学经验对自己收获是非常大的2.做游戏 儿童最喜欢做游戏在拼音教学中可以把枯燥的拼音练习融入有趣的游戏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动起来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1)打扑克游戏 打扑克是很多人都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