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诗词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浣溪沙》这首词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意思。 2. 赏析诗词技巧:学会从语言、意境等方面赏析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3. 背诵与默写:能够流利地背诵《浣溪沙》,并能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浣溪沙》的背景知识。 2.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词中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3. 互动交流: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诗词之美:通过学习,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 传承文化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词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词中描绘的景象及其象征意义。 2. 赏析词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1. 把握词的情感:由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深刻体会词人的情感。 2. 运用赏析技巧:如何将抽象的赏析方法具体应用到实际的诗词阅读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词的意境。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具体的赏析案例,让学生模仿和练习。 教师引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介绍词人的生平背景、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词中的情感。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著名的宋词——《浣溪沙》。这首词由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它不仅文字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吧!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讲授新课(20分钟) 逐句讲解:带领学生逐句阅读《浣溪沙》,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整体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词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赏析指导:教授学生如何从语言、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主题示例: 词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互动交流(10分钟) 分享成果: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补充和纠正。 练习巩固(10分钟) 朗读训练: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浣溪沙》。 默写练习:布置默写任务,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浣溪沙》的赏析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
《浣溪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浣溪沙》,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掌握词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了解宋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鉴赏其他宋词作品,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习,如观看视频、参与在线互动等,提高趣味性和实效性。 3. 结合个人体验进行创作实践,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鼓励其勇于尝试新事物。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理解词作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掌握词体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并记住《浣溪沙》这一特定词牌名下的格式要求。 教学难点 情感共鸣建立:由于时代差异较大,如何让学生跨越时空障碍,真正感受到词人当时的心境成为一大挑战。 语言风格把握:对于初次接触古典文学的学生而言,准确捕捉文中细腻入微的语言特色可能较为困难。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情境导入法:利用音乐、图片等形式创设相应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问题驱动式学习: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考欲望;同时设置开放性任务,鼓励多元答案。 角色扮演活动:安排部分同学扮演词中人物,通过模拟对话加深印象。 讨论交流环节:组织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并由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短片,配合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气氛。 提问:“你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样子?”以此引出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浣溪沙》。 新课讲授(20分钟) 1. 简介生平 简要介绍苏轼的生活经历及其主要成就。 2. 逐句讲解词意 逐字逐句地解读每句话的意思,注意解释难懂词汇。 强调“无可奈何花落去”等关键句式的艺术魅力。 3. 分析整体构思 讨论整首词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叙述的,分析其结构布局。 思考:这首词反映了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练习巩固(15分钟) 分配角色,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形象,模拟他们之间的对话场景。 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题、选择题等基础题目,检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小结回顾(5分钟)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或感悟。 教师补充说明,强调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精炼 ``` 课题:《浣溪沙》 一、简介 苏轼 二、词义解析 句子1... 句子2... ... 三、主题思想 表达了... 四、艺术特色 语言... 结构... ``` 六、教学资源筹备 准备好包含《浣溪沙》全文及相释的PPT课件。 收集一些关于宋代文化背景的小故事或者趣闻轶事作为拓展阅读材料。 制作一份简单的测试卷,用于检测学生的即时反馈情况。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此次授课的感受如何。 对比预期效果与实际成果,找出差距所在,思考改进措施。 定期与其他同事交流心得,互相借鉴好的做法,共同进步。
《浣溪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浣溪沙》的文学背景和李清照的生平。 2.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体会词中的意境美。 3. 学生能够分析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朗诵、写作等多种形式,深入理解和感受诗词的魅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词作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词作的学习,引导学生自然美景,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文学背景与介绍: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为理解《浣溪沙》打下基础。 2. 词意解读:逐句解析词作的内容,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分析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 意境理解:词作中的意境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完全把握。 2. 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词作的情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3. 修辞手法的应用: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也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 详细解析词作内容,逐句解释词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作的深层含义。 讨论法 分组讨论词作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如创作小诗或短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朗诵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举办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词作的意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词作的美。 利用音频资源播放名家朗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词作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女诗人?”引出李清照。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导入词作:展示《浣溪沙》的全文,带领学生初步阅读。 讲授新课 1. 逐句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词作,解释词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作的内容。 2.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词作中的情感,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理解。 练习 1. 朗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作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词作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小结 1.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学习成果。 3. 反馈互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 《浣溪沙》教学设计 一、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生平经历:少年时期、成年后、晚年 二、词作解析 1. 逐句解析 词句1: ... 词句2: ... ... 2.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 三、情感体验 词作中的情感 如何感受词作的情感 四、练习 朗诵练习 小组讨论 写作练习 五、小结 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反馈互动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音响设备。 2. 多媒体素材: PPT:包含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词作解析等内容。 视频:关于李清照的纪录片片段。 音频:名家朗诵《浣溪沙》的录音。 3. 其他辅助材料:词作的打印版、相关参考书籍。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有效性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改进空间: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某些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参与度是否足够高等。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估方式 1. 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 3. 测试评估:通过小测验或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浣溪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浣溪沙》,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浣溪沙》的字面意思及深层含义。 2. 掌握诗歌结构:了解并掌握词牌“浣溪沙”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3. 分析诗歌情感:能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并理解诗人创作背景。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和查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互动交流:通过提问和讨论,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诗词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理解文化内涵:通过学习《浣溪沙》,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感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3. 传承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具体含义。 2. 掌握诗歌结构:详细讲解“浣溪沙”词牌的特点,包括句式、韵脚等。 3. 分析诗歌情感: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 诗歌背景知识:学生可能缺乏对宋代社会背景和生平的了解,需要补充相关历史知识。 2. 深层情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解决策略 补充背景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讲解,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 深入解析诗句:结合具体例子,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思维碰撞。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情感氛围。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导入语:简要介绍《浣溪沙》的晏几道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宋代生活的短片,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讲授新课 1. 整体感知:带领学生朗读全诗,初步感受诗歌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 2. 逐句解析: 第一句:“一曲新词酒一杯。” 字面意思:一边听新写的歌词,一边喝酒。 深层含义: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 第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 字面意思:去年这个时候也是这样的天气,还是在同一个亭台上。 深层含义: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第三句:“夕阳西下几时回?” 字面意思:夕阳已经西下了,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深层含义:诗人感叹时光流逝,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 第四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字面意思:无奈地看着花朵一朵朵凋谢。 深层含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惋惜。 第五句:“似曾相识燕归来。” 字面意思:仿佛曾经见过的燕子又回来了。 深层含义:诗人通过燕子的归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第六句:“小园香径独徘徊。” 字面意思:独自一人在香气四溢的小路上徘徊。 深层含义: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3. 结构分析: 词牌特点:介绍“浣溪沙”的基本格式,包括每句的字数、韵脚等。 结构特点:分析整首词的结构,指出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情感、结构、语言)进行深入讨论。 2. 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质疑。 练习巩固 1. 填空练习:提供一些诗句,要求学生填写缺失的部分。 2. 情感分析:给出几句诗,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情感变化。 小结 1.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浣溪沙》,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 ``` 《浣溪沙》 晏几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牌特点: 每句字数 韵脚 结构特点: 上阕:描述现状 下阕:抒发情感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准备一段关于宋代生活的短片,以及《浣溪沙》的朗诵音频。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3. 参考: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晏几道的生平简介。 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特别是在讨论环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评估方法: 表现:通过学生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反馈: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浣溪沙》的内容和结构,还能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诗词内容:学生能够理解《浣溪沙》的词意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2. 掌握修辞手法:学会识别并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背诵与默写:能够流利地背诵《浣溪沙》,并在需要时准确默写。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探究:通过预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团队协作和交流。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自信。 2. 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词美的感受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共鸣:通过诗词体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词意理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浣溪沙》的内容和情感。 2. 修辞手法:讲解并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 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2. 修辞手法的应用: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解决策略 情感体验:通过背景介绍、音乐伴奏等方式,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 修辞手法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使用。 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浣溪沙》的背景知识、词意及修辞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理解和感悟。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4. 实践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引出《浣溪沙》。 2. 背景介绍:讲述《浣溪沙》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20分钟) 1. 朗读感知:全班齐声朗读《浣溪沙》,初步感知词意。 2. 词意讲解:逐句讲解《浣溪沙》的内容,解释生僻字词。 3. 修辞手法分析:举例说明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一剪梅”中的比喻。 互动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哪些地方使用了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2.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可以补充或提问。 实践活动(10分钟) 1.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场景,用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模仿《浣溪沙》的风格。 2. 互评反馈:学生互相交换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小结回顾(5分钟)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浣溪沙》,并完成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 《浣溪沙》 1. 词意理解 逐句讲解 生僻字词解释 2.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3. 情感体验 情感 个人感悟 4. 实践活动 写作练习 互评反馈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3. 辅助:《浣溪沙》原文、注释、赏析文章。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空间:记录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和情感体验方面的困难,思考改进措施。 3.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 1. 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浣溪沙》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反馈:批改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他们在修辞手法运用方面的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上述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浣溪沙》的知识点,还能在情感和审美上有所收获,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授课人张玉冰授课时间(第3节)课题《浣溪沙》项目研究层级教学环节体现民主教学目标1.与文本对话感知诗词内容2.与对话感受晏殊的精神世界3. 通过讨论比较感悟借助平凡事物阐述道理的写法的巧妙之处重点情中含理难点词中的哲理思考研究方法对话为主兼以比较分析教具学具网络多媒体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一课前反馈1. 查找结合旁批预习词的内容了解
《浣溪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想像画面感受意境.2.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3.背诵全词.教学重难点:感受意境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教具准备:媒体背景音乐 《旧梦不须记》《昭君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读春诗引新词1.同学们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有人说春天的同义词是沉醉因为春天的每一处事物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的令人陶醉看看这一处事物你想吟咏哪首诗呢我们一起来吟诵它这一处呢你想到了读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浣溪主讲人:郑天奕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现江西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
富安中学刘瑛晏殊《浣溪沙》富安中学刘瑛《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品读诗词富安中学刘瑛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
富安中学刘瑛晏殊《浣溪沙》富安中学刘瑛《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品读诗词富安中学刘瑛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浣溪沙 晏几道(北宋) 唱得红梅①字字香柳枝桃叶②尽深藏遏云③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④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②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叶晋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③《列子·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④拚(pàn)甘愿不顾惜8.词的上阕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一注释 ① 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纱溪》有平韵仄韵两体均为双调四十二字后用为词牌名 ② 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已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③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④ 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二介绍 晏殊(9911
宋代诗人 _ t _blank 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小园香径独徘徊(打一交通运输词语)答案:单行道 =E5B08FE59BADE9A699E5BE84E78BACE5BE98E5BE8A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怎样的情感 答:作
背景解说还与韶光共憔悴塞外到小楼梦境到梦醒倚阑干细雨梦回鸡塞远菡萏香销翠叶残还与韶光共憔悴细雨梦回鸡塞远多少泪珠无限恨432023残时光短暂韶华易逝秋风一起愁绪顿生荷花香销叶残人也韶华不再惟悴不堪不忍卒看细雨绵绵如愁思不断感慨人生聚少离多征夫远在边塞有家归功不得思妇一夜无眠笙歌增寒 浣 溪 沙西风愁起绿波间不堪看小楼吹彻玉笙寒倚阑干恨上阙: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起愁思下阙:怀念远人荷残人在残年
写景 不要徒发衰老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