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 (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其含义。
3. 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诗人刘禹锡的写作风格及其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诗歌中描述景象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美景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望洞庭》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2. 掌握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掌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等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并理解其含义。
3. 感受诗歌意境: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之美。

 教学难点
1. 理解抽象词汇: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或难以直观理解的词汇(如“镜未磨”),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像辅助解释。
2. 情感共鸣:如何让生活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学生体会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这是本课的一个挑战。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先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作者背景、创作背景以及基本释义。
2. 朗读法: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如全班齐读、分角色读等,以加深记忆。
3. 讨论法:围绕诗歌内容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 情境体验:设置情景模拟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与环境。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时间:5分钟
 内容:播放一段关于洞庭湖风光的短片,引出课题《望洞庭》。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及其生平事迹。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新知讲解
 时间:20分钟
 步骤:
  1. 全班一起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语气。
  2. 教师逐句讲解每句诗的意思,同时板书关键信息。
  3. 重点分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等句子,结合图片说明这些意象在实际中的表现形式。
  4. 介绍诗人写作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因素。
 目的: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

 小组活动
 时间:15分钟
 内容: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句诗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该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目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
 时间:10分钟
 形式:书面填空题+口头问答
 题目示例:
   “______秋月两相和”中,“和”的意思是_________。
   你认为“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话美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目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识字写字:能够正确读写“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等生字词。 2. 诗歌理解:理解《望洞庭》的诗意,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3. 朗读背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2.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实践体验: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2. 文化认同:了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及其作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 朗读背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1. 意境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尤其是“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一比喻的妙处。 2.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生平及诗歌的大意。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洞庭湖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实践体验法: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朗诵比赛等形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古诗——《望洞庭》。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吧! 展示图片:展示洞庭湖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5分钟) 介绍背景: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逐句讲解: 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解释:湖面的水光和秋天的月光交相辉映,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提问:你们觉得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第二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和水都是翠绿色的,就像一个银白色的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色的田螺。 提问:这个比喻有什么特别之处? 3. 活动(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 你觉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4. 朗读与背诵(10分钟)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全诗,注意节奏和情感。 学生练习: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进行朗读练习。 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5. 小结(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并用这些词语造句。 背诵《望洞庭》,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五、板书设计 ```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关键词: 湖光秋月 镜未磨 白银盘 青螺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多媒体素材:洞庭湖的图片、视频。 3. 辅助材料:生字卡片、诗歌朗诵音频。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理解和感受诗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不足: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意境方面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评估方式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抄写和背诵作业,评估其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五)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并掌握生字词: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读写。 2. 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望洞庭》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 掌握古诗鉴赏方法:学习如何通过关键词句分析诗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多感官参与:结合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感受诗歌的魅力。 3.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激发爱国情怀:通过了解洞庭湖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 2. 掌握古诗鉴赏方法:教会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分析诗歌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 体会诗歌意境: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运用古诗鉴赏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关键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4.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等,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洞庭湖的视频,介绍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洞庭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活动: 介绍诗人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 逐句讲解《望洞庭》的诗句,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分析诗歌的意境。 学生活动: 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教师活动: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诗歌填空和问答题。 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活动: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互相检查答案,进行讨论。 小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活动: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望洞庭》,并尝试用几句话描述自己心中的洞庭湖。 学生活动: 听取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记录课后作业,准备完成。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关键词: 湖光、秋月、潭面、镜未磨、山水翠、白银盘、青螺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洞庭湖的视频、图片。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3. 练习题:诗歌填空题、问答题。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望洞庭》的理解较为深入,气氛活跃。 改进空间:部分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来提高。 评估 学生反馈:通过提问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教师自评:回顾教学过程,评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识别改进点,持续优化教学策略。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一)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字写字: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如“洞庭”、“镜未磨”等。 2. 诗歌理解:通过朗读和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望洞庭》这首诗的意境及其表达的情感。 3. 语言积累:积累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查阅等方式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2. 合作探究: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共同解决问题。 3. 朗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如齐读、分角色读),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之美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爱国情怀:通过学习古代文人赞美祖国山河的作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望洞庭》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技巧的训练:学会运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 古文句式的理解:对于初次接触此类文体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阅读障碍。 深层含义的挖掘:如何引导学生从表面的文字描述深入到内心世界,感受其独特的情怀。 三、优选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洞庭湖美景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 情境创设法: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畔,更好地体验作品氛围。 3. 互动问答法: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4.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方面(如背景介绍、词汇解释等),然后进行汇报分享。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环节(5分钟) 激趣引入:播放一段关于洞庭湖风光的短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简单介绍洞庭湖的历史地位及自然景观特色。 揭示课题:板书题目《望洞庭》,简要说明这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著名山水诗。 新授环节(20分钟)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标记不认识的字词。 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认读生字词,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精讲细解: 分析每一句诗的意思,特别是那些比较难懂的地方,比如“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比喻手法的应用。 结合历史背景知识,解释为什么诗人会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色。 品味鉴赏: 让学生闭眼想象自己正站在湖边观赏风景,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所见所感。 选择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模仿诗人当时的心境朗诵整首诗。 巩固练习环节(10分钟) 填空游戏:给出部分诗句,让学生补充完整。 接龙比赛:按座位顺序依次说出一句有关水体(不限于湖泊)的诗句,看谁记得最多。 小结反馈环节(5分钟) 总结回顾:回顾今天学到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词汇的意义及用法。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表里的所有汉字三遍,并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题目。 五、板书设计 ``` 《望洞庭》 刘禹锡 (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关键词汇: 和:和谐 镜未磨:像未经打磨的铜镜 山水翠:山色青翠 白银盘:形容平静如镜的水面 一青螺:指远处的小岛 ``` 六、教学资源筹备 PPT课件:包含洞庭湖风景图片、诗歌全文及注释等内容。 音频文件:专业朗读者诵读《望洞庭》的录音材料。 实物教具:一块小镜子(用于演示“镜未磨”的概念)、一张中国地图(标出洞庭湖位置)。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即时反馈:在上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节奏。 书面测试:课后安排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家长访谈: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复习的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自我评价:每次课后都认真反思自己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二)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认识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如“洞庭湖”、“白银盘”等。 2. 理解诗意: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诗歌的大意及其描绘的景象。 3. 背诵诗歌:能够流利地背诵《望洞庭》这首诗。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 2. 情境体验: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情境。 3. 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诗歌中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洞庭湖美景。 2. 掌握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1. 体会诗歌意境:帮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描绘的优美景色。 2. 背诵诗歌: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全诗。 解决策略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洞庭湖的美景。 情境创设:通过教师的描述和引导,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场景。 多样化的朗读:采用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入《望洞庭》这首诗及其刘禹锡。 讲解诗歌背景:介绍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背景知识。 讨论法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及其含义。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补充。 实验法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让学生体验诗歌中的场景。 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竞争意识。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简介: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及其作品《望洞庭》。 2.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洞庭湖的风光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20分钟) 1.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2. 解释生字词:逐一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确保学生掌握。 3. 逐句讲解: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解释诗句的含义。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朗读练习(10分钟) 1. 多种形式朗读:齐读、分组读、个人读,多种形式交替进行。 2. 朗读比赛:组织一次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五、板书设计 ```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生字词:洞庭湖、白银盘 重点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准备洞庭湖的风景图片和视频。 2. 教具:黑板、粉笔、PPT演示文稿。 3. 辅助材料:生字卡片、诗歌朗诵音频。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朗读水平。 改进空间: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某些环节是否需要调整,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等。 评估 学生自评:让学生填写简单的问卷,自我评价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情况。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望洞庭》这首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相关文档

  • 洞庭__教学设计.doc

    集体备课教案内容 3古诗两首 主备人 刘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复备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 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3理解两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投影仪录

  • 洞庭教学设计.doc

    《望洞庭》教学设计:信封在上【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下功夫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本诗的教学力求突破思维的局限性以景引诗以诗引诗通过多重形式的诵读和吟唱引导学生读出诗意悟出诗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知识技能目标:

  • 洞庭教学设计.doc

    《望洞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对两相和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

  • 洞庭教学设计.doc

    《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并识记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领悟诗的意思感悟诗情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激趣引题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古时候曾有许

  • 洞庭教学设计.doc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

  • 洞庭教学设计.doc

    《望洞庭》教学设计 北碚区中山路小学 刘利一设计思路《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年级的学

  •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主要内容: 本组教材包括《识字6》22窗前的气球23假如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 《赠汪伦》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认识52个生字会写4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真情与真爱3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和感情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2重点是创设情境感悟课文获得美好人生体验3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 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提升练习.doc

    第六单元提升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你还( hái huán )有一本书没有还( hái huán )给我2.东东是个好( hào hǎo )学爱问的好( hào hǎo )孩子3.我们都( dū dōu )喜欢爬天都(dū dōu )峰三比一比再组词    四写出下面加点词的近义词 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2.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3.为了欢迎周

  •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提升练习.docx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1.看到妈妈辛苦mánɡ lù(   )的身影他yì zhì(   )不住自己的感情流出了眼泪2.今年cán jiǎn(   )的价格好可能会引起sī chóu(   )的价格上升二选字组词(8分) 噪 澡 燥 躁急(  ) 干(  ) (  )音 洗(  )碌 绿 禄 录目(  ) (  )色 福(  ) 忙(  )三读句子用四

  •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提升练习.docx

    号:凤凰教师可获取更多优质课视频课件 教案 精品试卷第六单元提升练习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1.夏天奶奶摇着扇(shān shàn)子为我扇(shān shàn)风2.我把这枚铁钉(dīng dìng)用力地钉(dīng dìng)在墙上3.经过一夜的浸泡豆子泡涨(zhǎng zhàng)了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suī rán(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