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五)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渔歌子》这首词。
2. 学生能够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读、说、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学习《渔歌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好。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理解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情感表达:通过词句分析,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难点
1. 词的韵律美:学生可能对古诗词的韵律不够敏感,需要通过多次朗读和听读来加深理解。
2. 情感共鸣:学生可能难以完全体会词中的情感,需要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词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词中的情感。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播放一段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江南美景的兴趣。
2. 提问导入:请学生描述视频中的景象,并谈谈自己对江南的印象。
3. 引出课题: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张志和的《渔歌子》。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词人简介:简要介绍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词的结构:讲解词的基本结构,包括上阕和下阕的特点。
3. 词的朗诵:教师示范朗读《渔歌子》,注意节奏和韵律。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4. 词意解析:逐句解析词的意思,重点讲解词中的典故和象征意义。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进行讨论。
2. 汇报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情境创设(10分钟)
1. 角色扮演: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词中的渔夫、白鹭等角色,通过表演再现词中的情景。
2. 情境体验:请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词中的场景,感受其中的宁静与美好。
3. 分享感受: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对词的理解是否有所改变。

 练习与巩固(10分钟)
1. 填空练习:提供一些关键句子的空白部分,让学生根据记忆填空。
2. 仿写练习:请学生尝试仿写一首类似的词,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3. 背诵比赛:组织一次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渔歌子》,理解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2. 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了解词与诗的区别。 3. 能够通过分析词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读、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2.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词意: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词的结构:明确词的上下片结构及其特点。 3.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词句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词与诗的区别:部分学生可能对词与诗的形式区别不甚了解,需要通过对比讲解加深理解。 2. 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词中的情感,是教学的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 多感官教学: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词的意境。 情境创设: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词中的场景。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深化理解。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词的背景、结构及内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3. 朗读法: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方式:播放一段关于江南水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景。 引入话题: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江南的风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渔歌子》。” 2. 讲授新课(20分钟)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张志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词的内容解析: 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解释: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清澈,鳜鱼肥美。 提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第二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解释:渔人戴着青色的箬笠,穿着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不愿回家。 提问:为什么渔人“不须归”?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词与诗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4. 朗读练习(10分钟) 集体朗读:全班一起朗读《渔歌子》,注意节奏和韵律。 个人朗读:请几位同学单独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5. 总结归纳(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词的结构特点和情感表达。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渔歌子》,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江南美景。 五、板书设计 ``` 《渔歌子》 张志和 一、背景介绍 简介 创作背景 二、词的内容解析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景物: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感受:春天的美好 2.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景物: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感受:渔人的悠然自得 三、词与诗的区别 结构 语言 表达方式 四、情感体验 对自然美的欣赏 对生活的热爱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资源:准备一段关于江南水乡的视频,以及《渔歌子》的配乐朗诵。 2. 教具:制作PPT,展示词的内容、结构及相关图片。 3. 辅助材料:提供词的注释和赏析,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渔歌子》的理解程度。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理解词与诗的区别方面存在的困难,可以在后续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对比讲解。 创新点: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情境创设,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评估 形成性评估:通过讨论和朗读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终结性评估:通过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渔歌子》,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二)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渔歌子》,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文的鉴赏方法,学会从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诗文片段。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读、朗诵、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 诗歌鉴赏的方法:教会学生从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诗歌鉴赏。 3. 诗歌的朗诵与背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并能熟练背诵全诗。 难点 1. 意境的把握:诗歌中的意境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 2. 语言的鉴赏:古诗文的语言精炼且富有韵味,学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理解其中的妙处。 3. 情感的体会: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情感体验较为困难。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内容、意境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朗诵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丽景色。 2.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是否去过江南或看过类似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背景介绍: 介绍唐代诗人张志和及其代表作《渔歌子》。 解释“渔歌子”这一词牌名的含义。 2. 诗歌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停顿。 3. 诗歌内容讲解: 分句讲解每句诗的意思,解释关键词汇。 通过图片展示诗歌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 4. 诗歌意境分析: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感情。 讨论诗歌中表现的宁静、悠然的生活态度。 练习与互动(20分钟) 1.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交流对诗歌的感受,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及理由。 2. 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和水平。 3. 创作练习: 让学生尝试模仿《渔歌子》的风格,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布置作业: 背诵《渔歌子》。 完成一篇关于《渔歌子》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重点】 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的朗诵与背诵 【难点】 意境的把握 语言的鉴赏 情感的体会 ``` 教学资源筹备 1. PPT课件:包含诗歌背景介绍、内容讲解、意境分析等内容。 2. 视频素材:江南水乡风光的视频。 3. 图片素材:诗歌中的意象图片。 4. 朗诵音频:《渔歌子》的标准朗诵音频。 5. 作业纸:用于学生完成读后感的作业纸。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氛围: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朗诵比赛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改进措施: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评估方式 1.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包括朗读、讨论、创作等。 2. 作业反馈:批改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3. 测试评估:通过小测验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渔歌子》的内容和鉴赏方法,还能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三)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渔歌子》的字面意思及其隐含的情感。 2. 掌握诗歌结构: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押韵、对仗等。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多角度解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如历史背景、生平)来解读诗歌,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2. 传承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培养积极心态:通过诗歌中的乐观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渔歌子》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2. 掌握诗歌结构: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如押韵、对仗等。 教学难点 1. 多角度解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诗歌,特别是结合历史背景和生平。 2. 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在上真正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表面。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和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理解框架。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促进相互学习。 3.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诗歌的情感。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导入:播放一段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视频,引出《渔歌子》的主题。 2. 提问:请学生描述视频中的景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讲授新课 1. 背景介绍: 介绍张志和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解释《渔歌子》的写作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诗歌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渔歌子》,强调语气、节奏和停顿。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 3. 逐句解析: 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每个词的意思及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意境和情感。 练习与互动 1.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2. 情景再现: 选择几个场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重现诗歌中的情景。 表演结束后,全班讨论表演中的亮点和改进之处。 小结与作业 1.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结构特点和情感表达。 回顾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作业布置: 背诵《渔歌子》。 写一篇关于《渔歌子》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 《渔歌子》 :张志和 写作背景 诗歌内容 字面意思 深层含义 诗歌结构 押韵 对仗 意象与象征 情感体验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 多媒体素材:江南水乡风光视频、《渔歌子》朗诵音频、相关图片。 3. 辅助:张志和的生平简介、《渔歌子》的详细注释。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 学生表现:记录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改进建议:根据反思结果,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供更多背景等。 评估 1. 形成性评估:通过讨论和表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总结性评估:通过作业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渔歌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四)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张志和的《渔歌子》,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歌。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通过教师引导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理解与背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背诵《渔歌子》,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2. 意象分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1. 情感表达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背景介绍来帮助学生体会。 2. 诗歌创作:学生在创作诗歌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交流和合作。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背景图片和视频,增强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互动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查找,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江南水乡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提问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歌?”引出《渔歌子》。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诗歌背景介绍: 教师简要介绍张志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展示《渔歌子》的全文,并带领学生朗读。 2. 诗歌结构解析: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四句诗的排列和韵脚。 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3. 意象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白鹭”、“桃花”、“鳜鱼”等。 讨论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练习(15分钟) 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意象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对意象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 2. 诗歌朗诵: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通过朗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小结(5分钟) 1. 总结回顾: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 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2.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背诵《渔歌子》,并尝试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小诗。 课后反思(5分钟) 1. 反思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板书设计 ``` 《渔歌子》 张志和 一、诗歌结构 四句诗 韵脚:平平仄仄平 二、意象分析 白鹭:自由自在 桃花:美丽春景 鳜鱼:丰收喜悦 三、情感表达 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准备关于江南水乡的视频和图片,用于导入新课和讲解诗歌背景。 2. 教具: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意象的名称,用于小组讨论。 3. 参考书籍:提供一些关于张志和及其作品的参考,供学生查阅。 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参与度是否足够等。 2. 评估方法: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通过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创作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讨论,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相关文档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千古垂钓情??????????????????????? 《渔歌子》实录??????????????????????? 课前谈话:??????????????????????? 歇后语比赛:??????????????????????? 黄婆卖瓜自卖自夸???????????????????????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黄鼠狼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自由闲适的情感 3.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自由闲适的情感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渔歌子的歌曲录像让学生反复看和听一由歌曲入手走入《渔歌子》1.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和歌曲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很多

  • 渔歌子_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 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二自读《渔歌子》1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2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3 自读词提出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 宿迁市湖滨新城开发区晓店中心小学 吴小云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学生准备:查阅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张志和积累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词语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 寺坪小学 孟君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查阅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趣 1.在本册书中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词大家还记得吗谁能来背一背(指名背)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1.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忆江南》大家还记得词有些什么特点吗(第二三张)2.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渔歌子》介绍张志和(板书:渔歌子 张志和)(第四张)3渔歌子简介(第五张)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2.词的词牌名与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但有些却有联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忆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   2背诵这首词   3想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激趣设境理解课题①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小儿垂钓>吗指

  • 一曲渔歌子_千古垂钓情教学设计2.doc

    一曲渔歌子 千古垂钓情 垂钓诗词赏读课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小学 曾慧琼教学主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六单元 田园风光垂钓诗情教学内容:精读《渔歌子》赏读《题秋江独钓图?》《江雪》《垂 钓》《钓鱼湾》《渔父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渔歌子》??? 2.体会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自由闲适的情感欣赏垂钓诗词中蕴含的不

  • 教学设计教案).doc

    日期: 2012 年 10月 18日(星期 四) 授课教师:詹天云 班级:课题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1a-2b)重 点难 点学习水平课型Listening and speaking课时1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询问物品的主人的基本句型Is thisthatyourherhis pencil Yes it is. No it isnt.Are these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