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二)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能够描述心脏、血管和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掌握血液循环路径:学生能够绘制并解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
3. 了解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学生能够解释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的调节方式。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解剖模型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讨论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信息获取与处理:通过查阅资料和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健康意识:通过学习循环系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 培养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关注公共卫生问题。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学生需要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
2. 血液循环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具体路径及功能,这是理解循环系统的关键。
3. 血压和心率的调节: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生理指标的调节机制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复杂的血液循环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较为复杂,学生容易混淆。
2. 抽象的调节机制:血压和心率的调节涉及复杂的生理机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3.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的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在记忆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

 解决策略
1. 使用模型和动画:通过解剖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路径。
2. 分步讲解: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多个小部分,逐步讲解,确保学生能够逐个理解和掌握。
3.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环节,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适用内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路径的基础知识。
 实施方式:教师通过PPT和板书进行详细讲解,结合模型和动画辅助说明。

 实验法
 适用内容:心脏解剖模型的观察、血压测量实验。
 实施方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讨论法
 适用内容:血液循环路径的理解、血压和心率的调节机制。
 实施方式: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多媒体辅助
 适用内容:循环系统的整体介绍、复杂的生理机制。
 实施方式:利用视频、动画和互动软件,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你知道我们的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吗?”引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图片:展示心脏的解剖图,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基本结构。

 讲授新知(20分钟)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详细介绍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使用模型和动画辅助讲解。
 血液循环路径: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具体路径,绘制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实验操作(20分钟)
 心脏解剖模型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心脏解剖模型,记录观察结果。
 血压测量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血压测量,记录数据并分析。

 小组讨论(15分钟)
 血液循环路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血压和心率调节机制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压和心率的调节机制,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总结归纳(10分钟)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路径和血压心率的调节机制。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标题:循环系统
 主要内容: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血液循环路径
   血压和心率的调节机制
 示意图:心脏结构图、血液循环路径图
 关键词:心脏、血管、血液、体循环、肺循环、血压、心率

 板书示例
```
循环系统

|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
||
|  右心房             |
|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三)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学生能够解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及作用。 3. 了解血压的概念:学生能够定义血压,识别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模型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和动手能力。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信息处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健康意识:引导学生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参与相关公益活动。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作为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其结构复杂且功能多样,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血液循环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具体路径及作用,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 教学难点 1. 血液循环路径的理解:由于血液循环涉及多个器官和复杂的生理过程,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2. 血压的调控机制:血压的调节涉及到多种因素,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其机制。 解决策略 1. 使用模型和动画: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展示血液循环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讲解高血压和低血压的成因及危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3.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讨论,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巩固知识点。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适用内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路径等基础知识。 实施方式:教师通过PPT和板书进行详细讲解,辅以实物模型展示。 讨论法 适用内容:血液循环的实际应用、血压的调控机制等。 实施方式: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由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实验法 适用内容:心脏的解剖结构、血液循环的模拟实验。 实施方式: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心脏模型,进行简单的血液循环模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多媒体辅助 适用内容:血液循环动画演示、血压测量视频等。 实施方式:播放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增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人体循环系统的简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20分钟) 内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路径。 方法:教师讲解结合PPT和板书,展示心脏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心脏的结构。 互动:提问学生对心脏结构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验操作(20分钟) 内容:心脏的解剖结构观察、血液循环模拟实验。 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观察结果。 互动: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小组讨论(15分钟) 内容:血液循环的实际应用、血压的调控机制。 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互动: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小结与练习(10分钟) 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互动: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 课题:循环系统 一、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1. 心脏的四个腔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2. 心脏的工作原理 收缩与舒张 血液流动方向 二、血液循环路径 1. 体循环 路径:左心室 → 主动脉 → 全身毛细血管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作用: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带回二氧化碳和废物 2. 肺循环 路径: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 → 肺静脉 → 左心房 作用: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 三、血压的概念 1. 定义 2. 高血压与低血压 原因 影响 ``` 设计说明 简洁明了:板书内容精炼,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 逻辑清晰: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排列,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图文结合:适当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心脏模型:用于展示心脏的结构。 血液循环模型:用于模拟血液循环的过程。 血压计:用于示范血压测量的方法。 多媒体素材 PPT课件:包含心脏结构图、血液循环路径图等。 动画视频:展示血液循环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案例视频:介绍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实际病例,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辅助教材 教科书:提供详细的理论知识。 练习册:包含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教学效果。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可以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补充讲解。 改进空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评估 随堂测验: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 小组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以上设计,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健康意识,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四)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能够准确描述心脏、血管和血液的主要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2. 掌握血液循环路径:能够绘制并解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包括主要血管和心脏腔室的作用。 3. 了解常见心血管疾病:识别几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解剖模型和视频观察心脏结构,进行简单的血液循环模拟实验。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血液循环的过程,共同完成血液循环路径图。 3. 信息检索: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并整理成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健康意识:培养对心脏健康的重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3.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其结构复杂且功能多样,需要详细讲解。 2. 血液循环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是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重点。 教学难点 1. 心脏瓣膜的功能:心脏瓣膜的开闭机制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2. 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血液循环涉及多个步骤,学生容易混淆不同阶段的血液状态和流向。 解决策略 1. 使用多媒体辅助:通过动画和视频展示心脏瓣膜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分步讲解:将血液循环过程分解为几个小步骤,逐一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PPT和板书讲解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路径等基础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血液循环的理解,互相补充。 3. 实验法:利用解剖模型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循环的过程。 4.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你知道自己的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吗?”引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概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讲授新知(20分钟) 心脏结构:结合PPT和板书,详细介绍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及其功能。 血液循环路径:绘制血液循环路径图,分步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 实验与讨论(25分钟) 观察心脏模型:分组观察心脏解剖模型,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实验:使用简易材料(如塑料管、水)模拟血液循环过程。 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完成路径图绘制。 练习与反馈(10分钟)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路径的理解。 反馈与答疑:收集学生的答案,解答疑问,纠正错误。 小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一种心血管疾病的,准备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板书设计】 |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 | 一、心脏结构 | | 四个腔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 | 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 | | 二、血液循环路径 | | 体循环:左心室 → 主动脉 → 全身毛细血管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 | 肺循环: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 → 肺静脉 → 左心房 | | 三、常见心血管疾病 | |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心脏解剖模型、塑料管、水等实验材料。 2. 多媒体素材:PPT、动画视频、图片。 3. 参考:相关教材、科普书籍、互联网资源。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气氛活跃。 理解程度:部分学生对心脏瓣膜的工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评估方法 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反馈: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 问卷调查:课后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五)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能够描述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的主要功能。 2. 掌握血液循环路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及其重要性。 3. 识别常见疾病:能够识别并解释几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心脏模型和模拟血液循环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信息检索与分析:学会使用互联网和其他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并进行批判性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健康意识:增强学生对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 社会责任:认识到个人健康不仅影响自己,还关系到家庭和社会,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详细讲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功能及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血液循环路径:通过图示和动画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具体路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难点 复杂生理机制的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理机制,如血压调节、气体交换等,这些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常见疾病的识别与预防:虽然学生可能对某些疾病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成因和预防措施缺乏深入了解,需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讲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介绍循环系统的基础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 实验法:利用心脏模型和模拟血液循环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理解。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循环系统疾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5. 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时间:5分钟 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短片,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血液是如何在体内流动的吗?”引发思考。 讲授新知 时间:30分钟 活动: 心脏结构与功能:展示心脏模型,讲解心房、心室、瓣膜的作用。 血管类型与功能:通过图表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功能。 血液循环路径:播放动画,详细介绍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 常见疾病:结合案例,讲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实验操作 时间:20分钟 活动:分组进行模拟血液循环实验,每组一个心脏模型和一套血管模型,模拟血液流动过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小组讨论 时间:15分钟 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循环系统疾病,讨论其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准备简短汇报。 小结 时间:5分钟 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循环系统疾病的小论文。 五、板书设计精炼 ``` 【循环系统】 1. 组成 心脏 心房 心室 瓣膜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血液 2. 循环路径 体循环 肺循环 3. 常见疾病 高血压 冠心病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心脏模型、血管模型、模拟血液循环实验套件。 多媒体素材:PPT、动画视频、案例。 参考:《人体解剖学》教材、相关医学链接。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参与度高,理解效果较好。特别是实验操作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不足:部分学生对复杂生理机制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案例分析。 评估 形式:提问、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报告、课后作业。 标准: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深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循环系统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一)

    循环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能够描述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2. 掌握血液循环路径:学生能够准确绘制并解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 3. 了解血液成分及其功能:学生能够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主要成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信息检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科学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 健康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3. 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维护个人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其结构复杂且功能重要。 2. 血液循环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血液循环的两个主要部分,理解其路径对于掌握整个循环系统至关重要。 3.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血液是循环系统中流动的液体组织,其成分多样且功能各异。 教学难点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四个腔室及瓣膜的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 2. 血液循环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涉及多个器官和血管,学生容易混淆。 3.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血液成分众多,学生可能难以记忆和理解其具体功能。 解决策略 1. 使用模型和动画:通过心脏模型和血液循环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路径。 2. 实验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成分,加深理解。 3. 互动游戏:设计血液循环路径拼图游戏,增加趣味性,帮助学生记忆路径。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深化。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动画和PPT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你知道我们的心脏每分钟跳动多少次吗?”引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展示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图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讲授新课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及其功能。 展示模型:展示心脏模型,让学生直观观察心脏的结构。 观看动画:播放心脏工作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2. 血液循环路径 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 绘制路径:学生在纸上绘制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教师巡视指导。 拼图游戏:分发血液循环路径拼图,学生分组完成拼图,巩固记忆。 3.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血液的主要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功能。 实验观察: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记录观察结果。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液成分的功能,分享观察心得。 练习与反馈 练习: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的答案,教师参与讨论,解答疑问。 小结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路径、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液循环路径,并撰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小论文。 五、板书设计精炼 ``` 课题:循环系统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功能:泵血 2. 血液循环路径 体循环:左心室 → 主动脉 → 全身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 → 肺静脉 → 左心房 3.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红细胞:携带氧气 白细胞:免疫防御 血小板:止血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心脏模型、显微镜、血液涂片、血液循环路径拼图。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心脏工作动画、血液循环路径动画。 3. 其他辅助资源:相关书籍、网络资源链接、练习题和答案。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优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不足:部分学生在理解心脏结构时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 评估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 教师自评:教师根据表现和学生作业情况,评估教学效果,识别改进空间。 持续优化:根据反馈和自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 循环系统8.ppt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率与心动周期房缩 01s房舒 07s 室缩 03s室舒 05s第一节心脏生理特点: ①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②全心舒张期04s →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③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 心动周期室缩期 室舒期035115150815004030050025015↓→心舒期↑↑→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二)、心脏泵血过程1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

  • 循环系统1.doc.doc

    第八章 循环系统内容要点心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心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内皮下层可分内外两层外层称心内膜下层在心室的心内膜下层中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心肌膜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纤维集合成束纤维之间有极丰富的毛细血管心外膜为浆膜表面被覆间皮组成心传导系统的细胞有3种:起搏细胞移行细胞蒲肯野纤维蒲肯野纤维短而粗形状不规则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较少细胞间有较发达的缝管连

  • 循环系统.ppt

    #

  • 循环系统.doc

    科目:内科护理学题型:单选题章节: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难度系数 11.循环系统的功能一般不包括 A.内分泌功能 B.运输血液 C.保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D.维持和调节血压 E.调节酸碱平衡2.目前中国人的首要死因是 A.肿瘤 B.心血管病 C.传染病 D.外伤 E.糖尿病3.与心血管病的特点不相符合的一项为 A.

  • 循环系统.ppt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管系统: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1 心内膜(endocardium)内皮: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内皮下层:内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层又称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小血管和神经;在心室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图1、3心壁的结构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微循环2心肌膜(myocardium)由心肌(内纵、中环

  • 循环系统.ppt

    第三课 循环系统 一什么是循环系统 构成: 包括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功能: 血液在循环全身的过程中把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和细胞再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肺及排泄器官 血液循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再从全身回到心脏的过程 淋巴循环-----指全身淋巴液进入血管参加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循环血液心脏血管淋

  • 循环系统.docx

    #

  • 循环系统13.ppt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率与心动周期房缩 01s房舒 07s 室缩 03s室舒 05s第一节心脏生理特点: ①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②全心舒张期04s →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③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 心动周期室缩期 室舒期035115150815004030050025015↓→心舒期↑↑→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二)、心脏泵血过程1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

  • 循环系统.ppt

    动脉的年龄变化毛细血管管壁薄管壁面积大血流缓慢是血液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毛细血管通透性: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的能力管腔明显有

  • 循环系统.doc

    三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公式1.冠心病=胸骨后压榨性疼痛(1).心绞痛 =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能缓解ECG:ST段水平下移(2)心梗 =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ECG:ST段弓背向上抬高 V1V6广泛前壁性 V1V3 前间壁 V3V5局限前壁 V5V6 前侧壁 ⅡⅢaVF下壁 IaVL 高侧壁心功能Killi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