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笋芽儿》这篇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学生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读、朗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主动学习。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笋芽儿》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掌握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 描述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快乐。 2. 科学概念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语言表达: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解决策略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互相启发。 3. 实践活动:安排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加深理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促进思维碰撞。 3.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笋芽儿生长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笋芽儿是怎么长大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20分钟) 1.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语调。 2. 理解课文: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3. 生字词学习:重点讲解生字词,通过造句等方式加深记忆。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课文中的笋芽儿经历了哪些困难? 你从笋芽儿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实践活动(20分钟) 1.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到校园的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植物种植实验,如种植豆芽,观察其生长过程。 小结与反馈(10分钟) 1.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要点。 2.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并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 课题:笋芽儿 一、导入 视频展示 提问导入
笋芽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描述植物生长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耐心,体会生命的成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笋芽儿从萌发到成熟的全过程。 2. 描述植物生长的基本词汇和句型: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 1. 理解植物生长的复杂性:植物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如土壤、水分、光照等。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2. 描述植物生长的准确性:学生在描述植物生长时,可能会出现词汇使用不准确或逻辑不清的情况。 解决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分步讲解:将复杂的生长过程分解为几个步骤,逐步讲解,确保学生能够逐个掌握。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笋芽儿的兴趣。 讲授基础知识:详细讲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及相关词汇。 实验法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记录笋芽儿的生长变化。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手种植笋芽儿,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讨论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分享观察结果。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同总结。 多媒体辅助教学 视频演示: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直观展示生长过程。 图片展示:展示笋芽儿不同阶段的照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你们见过笋芽儿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图片:展示笋芽儿的不同阶段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其生长过程。 讲授新知(15分钟) 讲解基础知识:详细讲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包括萌发、出土、生长、成熟等阶段。 词汇讲解:介绍与植物生长相关的词汇,如“萌发”、“出土”、“根系”等,并举例说明。 观察实验(20分钟)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领取几颗笋芽儿种子,进行种植实验。 记录观察:指导学生记录笋芽儿的生长情况,包括每天的观察日记。 小组讨论(15分钟) 讨论主题:讨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土壤、水分、光照等。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和讨论内容,全班共同总结。 练习巩固(10分钟) 词汇练习:通过填空、连线等方式,巩固所学词汇。 写作练习:让学生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结回顾(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概念。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自己种植的笋芽儿,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五、板书设计精炼 ```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1. 萌发 2. 出土 3. 生长 4. 成熟 关键词汇: 萌发 出土 根系 光照 水分 土壤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笋芽儿种子 种植盆 土壤 水壶 放大镜 多媒体素材 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 笋芽儿不同阶段的照片 PPT课件 辅助 植物生长的相关书籍 观察记录表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问题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 改进措施: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方法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写作练习,评估其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及相关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笋芽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能够准确理解《笋芽儿》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角色特点。 2. 词汇积累: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及常用表达,如“破土而出”、“生机勃勃”等。 3. 阅读技巧: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推测人物心理活动,并能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标记不理解的地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形式,分享各自对文章的理解,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 实践应用: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2. 积极向上:从笋芽儿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3. 团队协作: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差异。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核心知识点:理解并掌握《笋芽儿》的故事结构及其寓意;积累相关词汇。 关键技能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挑战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可能较难把握抽象的概念。 解决方案: 利用多媒体展示笋芽儿生长过程的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如果你是那颗小笋芽,你会怎么想?”以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教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创作意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展开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情景模拟:安排角色扮演环节,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增强代入感。 观察实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或者种植一些容易发芽的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春天万物复苏的视频片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笋芽儿》。 激发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笋芽儿吗?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授新知(20分钟) 初步感知:教师朗读全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 分段讲解: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逐一分析,重点讲解每部分的关键信息点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互动问答:针对每个段落设置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练习巩固(15分钟) 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如“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角色扮演:挑选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文中某个场景,其他同学观看后给予评价建议。 小结反馈(5分钟) 总结回顾: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学习重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给家人复述一遍《笋芽儿》的故事,并尝试画一幅描绘笋芽儿成长过程的图画。 五、板书设计精炼 ``` 课题:笋芽儿 | 一、导入新课 | | 1. 春天万物复苏 | | 2. 什么是笋芽儿? | | 二、讲授新知 | | 1. 故事梗概 | | 2. 关键信息点 | | 生长环境 | | 遇到的困难 | | 最终结果 | | 三、练习巩固 | | 1. 小组讨论话题 | | 2. 角色扮演 | | 四、小结反馈 | | 1. 总结 | | 2. 作业布置 |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音箱、彩色粉笔等。 多媒体素材:关于春天景象的视频、笋芽儿生长过程的图片集锦。 辅助材料:《笋芽儿》原文打印版、相关练习题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即时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哪些环节感兴趣,哪些地方感到困惑。 效果评估:通过批改作业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笋芽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理解《笋芽儿》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生字词:认识并会写“笋芽”、“泥土”、“温暖”等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朗读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笋芽儿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2. 阅读理解:学会运用默读、朗读等多种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技巧:通过仿写练习,初步掌握描写事物生长过程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热爱自然: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坚持不懈: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体会坚持不懈的精神。 3. 感恩之心:认识到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的帮助,培养感恩之心。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生字词:重点讲解和练习生字词,帮助学生牢固掌握。 3.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笋芽儿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笋芽儿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 写作技巧:通过仿写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描写事物生长过程的写作技巧。 解决策略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示范: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互动和合作学习。 3. 实验法:通过观察实物或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4.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5. 写作法:通过仿写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植物开始生长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笋芽儿。 新课讲授(20分钟) 1.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学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 细读理解: 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多媒体展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朗读训练: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练习巩固(15分钟) 1. 生字词练习: 通过听写、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请学生上台书写,全班一起纠正错误。 2.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的?”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小结回顾(5分钟)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课文,并尝试写一篇描述某种植物生长过程的小作文。 五、板书设计 ``` 课题:笋芽儿 一、生字词 笋芽 泥土 温暖 …… 二、主要内容 1. 春天来了,笋芽儿破土而出 2. 遇到困难,坚持不懈 3. 成长为竹子 三、情感体验 1. 坚持不懈 2. 感恩之心 四、写作技巧 描写事物生长过程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笋芽儿实物或模型。 2. 多媒体素材:笋芽儿生长过程的视频、图片。 3. 辅助材料:朗读录音、写作范文。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朗读水平。 改进空间:针对学生在上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评估 学生自评:要求学生自我评估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填写反馈表。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笋芽儿》这篇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笋芽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 掌握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基本方法。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笋芽儿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树立环保意识。 2.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学生需要理解笋芽儿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全过程。 2. 观察和记录方法:掌握基本的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1. 观察技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准确地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细微变化是一个挑战。 2. 持续性观察:保持长时间的和记录,对学生耐心和毅力的要求较高。 解决策略 1. 示范引导: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视频演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2. 分阶段任务:将观察任务分解为多个小步骤,逐步完成,降低难度。 3. 激励机制: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和记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介绍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讲解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使用PPT、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讲解更加生动直观。 实验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手种植笋芽儿,并定期记录其生长情况。 提供放大镜、尺子等工具,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 讨论法 小组内讨论观察结果,分享各自的发现和体会。 全班交流,总结不同小组的观察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每组负责不同的观察任务,最后汇总结果。 通过角色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你们见过竹笋吗?知道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吗?” 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笋芽儿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笋芽儿的特点。 讲授新知 1. 讲解知识点: 介绍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出土、成长)。 讲解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 示范操作: 通过实物展示,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观察。 演示如何填写观察记录表。 实践活动 1. 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领取一定数量的笋芽儿种子。 每组在花盆中种植笋芽儿,并贴上标签,标注种植日期。 2. 观察记录: 定期组织学生观察笋芽儿的生长情况,记录其高度、叶片数等信息。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如土壤湿度、光照条件等。 小结与反馈 1. 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展示记录表。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2. 教师点评: 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收获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布置 1. 继续观察: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继续观察笋芽儿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笋芽儿生长过程的小作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 课题: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一、生长过程 1. 种子发芽 2. 出土 3. 成长 二、观察方法 1. 使用放大镜 2. 测量高度 3. 记录叶片数 三、注意事项 1. 保持土壤湿润 2. 适当光照 3. 定期记录 ``` 板书说明 板书内容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采用图表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保留足够的空间,方便教师随时补充和修改。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笋芽儿种子 花盆 土壤 放大镜 尺子 观察记录表 标签纸 多媒体素材 笋芽儿生长过程的视频 PPT课件 图片 辅助材料 种植指南 观察记录模板 评价标准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其参与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增加互动环节、优化实验设计等。 评估 自我评估:教师通过反思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感受和改进思路。 学生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 同行评估:邀请同事听课,提供专业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22 Aspose Pty Ltd.《笋芽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法学法〗 讲解引导〖教具准备〗
《笋芽儿》教学设计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23课(第一课时)大兴区第九小学 孙静2014年4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
《笋芽儿》教学设计案例 二年级语文下册(一)设计指导思想 从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的观念上着手因为教学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传递继承已有文化习得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和社会伦理等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灵活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聪明因此学生的智慧努力应该用在思考和研究上学的过
笋芽儿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用亲切优美的语言拟人的手法记叙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的道理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能自选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2.从810自然段中任选两段背诵3.选择自己喜欢的话抄下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笋芽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竹笋的成长过程4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写字感情朗读难点:体会笋芽儿对春天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词语卡片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课件引入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 HYPERLINK 竹子图.ppt 竹子图.P
第二? 课? 时笋芽儿一复习生字词二朗读感悟1精讲第一二自然段?⑴谁呼唤笋芽儿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用-----划出有关句子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用划出有关句子并用△△圈出表示动作的词⑵反馈◎随学生回答板画笋芽春雨板书低声撒娇◎相机做朗读指导学习提示语在前面的对话如低声的说说明语气要轻柔给人润无细无声的感觉笋芽的话可让学生做做动作读⑶角色表演配乐诵读⑷小结学习方法:读划议读2用学
《笋芽儿》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的教材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课文写了笋芽儿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呵护中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课文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充满童趣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把课文当作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整节课以学生画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为线索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品味课文并通过表演等多种形式达到对课文的感悟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激起自身学习潜
《笋芽儿》教学设计教学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3课《笋芽儿》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拟人的童话散文在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设计理念: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准备:????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认记生字朗读感悟)????????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二教学设计理念课文写了笋芽儿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呵护中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课文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充满童趣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把课文当作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整节课以学生画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为线索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品味课文并通过表演等多种形式达到对课文的感悟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激起自身学习潜能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写9个字2.联系上下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