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基本概念,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并能将排列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情境。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重难点解析 重点:排列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排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特别是在复杂情境下的排列问题。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排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促进相互学习。 实验法:通过具体的排列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排列的过程,加深理解。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个有趣的谜题或故事引入排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小明有3件不同颜色的T恤和2条不同颜色的裤子,他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 2. 新知讲授(15分钟) 定义排列:解释排列的定义,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m≤n),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的方法数。 排列公式:介绍排列的计算公式 \( P(n, m) = \frac{n!}{(nm)!} \),并进行详细的推导和解释。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逐步演示如何使用排列公式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物(如彩色卡片、字母磁贴等),要求他们进行排列组合。 记录结果:每个小组记录他们的排列结果,并尝试用排列公式验证其正确性。 分享交流:各小组分享他们的排列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 4. 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练习:提供几道不同难度的排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巡视教室,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排列的基本方法。 5. 小结与回顾(5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排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 《简单的排列》 1. 排列的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m≤n),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排列公式。 2. 学生能够应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组合密码、排队顺序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排列规律,培养观察和归纳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操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积极应对的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排列的概念及其基本公式。 2. 应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 掌握排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解决策略 1. 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区分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2. 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地讲解排列公式的推导过程。 3. 通过大量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排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排列的概念和公式。 通过板书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排列的应用。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促进互相学习。 通过提问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参与度。 实验法 设计一些实际操作活动,如排列卡片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排列的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排列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情境: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密码组合)引入排列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所有可能的密码组合数。 新课讲授 1. 概念讲解: 介绍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举例说明排列的应用,如密码组合、排队顺序等。 2. 公式推导: 通过具体例子(如从4个人中选出2人排队),逐步引导学生推导出排列公式 \( P(n, m) = \frac{n!}{(nm)!} \)。 强调排列公式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3. 对比分析: 对比排列与组合的区别,通过实例(如选队长和副队长 vs 选两名队员)进行说明。 强调排列顺序,而组合不顺序。 练习 1. 基础练习: 提供几道基础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排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从5个人中选出3人排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2. 拓展练习: 提供一些稍复杂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例如:从6本书中选出4本放在书架上,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小结 1. 回顾要点: 重申排列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总结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 布置作业: 安排几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一节课进行检查和讲解。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标题】简单的排列 【概念】 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公式:P(n, m) = n! / (nm)! 【例题】 从4个人中选出2人排队:P(4, 2) = 4! / (42)! = 12 从5个人中选出3人排队:P(5, 3) = 5! / (53)! = 60 【对比】 排列:顺序 组合:不顺序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白板及白板笔 卡片(用于排列游戏)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多媒体素材 PPT演示文稿 视频(如排列的实际应用案例) 辅助教学资源 练习册 小测验试卷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排列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调整教学方法,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 3. 创新元素:考虑引入更多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估 1. 表现:通过互动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反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排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测试成绩:通过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排列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排列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基本概念,掌握排列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应用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组合密码、排队顺序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通过练习和讨论,加深对排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排列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应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排列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 实际问题中排列的应用。 解决策略 1.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排列的概念。 2. 通过分步骤讲解和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排列应用的理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排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排列的应用。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引入实例: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密码组合)引入排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互动: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知 1. 定义与概念:详细讲解排列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 公式推导:通过具体的例子,推导排列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结合例题,详细讲解如何应用排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巩固 1. 练习:提供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解答过程。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回顾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 2. 布置作业:布置几道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五、板书设计精炼 ``` 《简单的排列》 1. 定义: 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 2. 公式: A(n, m) = n! / (nm)! 3. 例题: 例1: 从5个人中选3个人站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解答:A(5, 3) = 5! / (53)! = 60 4. 实际应用: 密码组合 排队顺序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 2. 多媒体素材:PPT演示文稿,包含排列的定义、公式推导、例题讲解等内容。 3. 辅助材料:练习题册、实际案例。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实施后的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排列概念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改进空间: 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些环节理解困难,可以适当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 针对个别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 3. 持续优化: 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单排列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应用排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区分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使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多种练习题型,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排列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排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区分排列与组合的应用场景。 教学难点 1. 排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 在复杂情境中正确选择排列或组合的方法。 解决策略 1.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排列的概念和公式。 2. 设计多层次、多类型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排列的理解。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解决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困惑。 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公式,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理解。 3. 实验法:通过实物操作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排列的概念。例如:“有三个人A、B、C,他们排队拍照,有多少种不同的排队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讲授新知(20分钟) 1. 定义与概念: 定义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称为排列。 排列数公式:\( P(n, m) = \frac{n!}{(nm)!} \) 通过实例解释排列数公式的意义。 2.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通过实例对比排列和组合的不同应用场景。 强调排列顺序,而组合不顺序。 活动(20分钟) 1.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从5个字母中选出3个字母的所有排列数”。 小组代表分享解题思路和结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2. 实物操作: 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字母,让学生动手排列,观察不同排列的结果。 通过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排列的概念。 巩固练习(10分钟) 提供几道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应用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结与反馈(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排列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疑问。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回应,并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 《简单的排列》 一、排列的概念 1. 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2. 排列数公式:P(n, m) = n! / (nm)! 二、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排列:顺序 组合:不顺序 三、例题 1. 例1:从3个人中选出2个人排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解答:P(3, 2) = 3! / (32)! = 6 2. 例2:从5个字母中选出3个字母的所有排列数 解答:P(5, 3) = 5! / (53)! = 60 四、练习 1. 基础题:... 2. 综合题:... 3. 应用题:... ``` 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准备一些写有不同字母的卡片,用于实物操作。 2. 多媒体素材:制作PPT,包含排列的概念、公式和例题解析。 3. 辅助材料:提供练习题单,包含不同难度的题目。 4. 技术支持:确保教室内的投影设备和电脑正常运行。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1. 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排列公式时存在困难。 2. 小组讨论环节效果较好,但需要更多时间进行深入讨论。 3. 实物操作环节学生参与度高,但有些学生操作不够规范。 评估 1.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排列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测验,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 改进措施 1. 在讲解排列公式时,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增加小组讨论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 3. 在实物操作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操作规范。 4.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理解排列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明确排列的定义,知道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排列公式 \(P(n, r) = \frac{n!}{(nr)!}\) 进行简单排列问题的计算。 3. 应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排列的应用实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排列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增强合作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等方式,自主发现排列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数学兴趣:通过有趣的排列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排列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3. 树立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排列的基本概念:确保学生理解排列的定义及其与组合的区别。 2. 排列公式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排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许多学生容易混淆排列与组合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加以区分。 2. 排列公式的推导:排列公式的推导过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需要通过直观的例子进行讲解。 解决策略 对比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对比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帮助学生区分两者的概念。 分步讲解:将排列公式的推导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逐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实际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排列的实际应用,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入排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排列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以及排列公式。 讨论法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排列与组合的区别,通过讨论加深理解。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排列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案。 实验法 动手操作:通过实物(如卡片、小球等)进行排列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排列的过程。 模拟练习: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排列问题的模拟练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导入实例: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排列实例,例如“从5个不同的书本中选出3本放在书架上,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2. 提问互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组合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授 1. 概念讲解: 定义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称为排列。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排列注重顺序,而组合不注重顺序。 排列公式:\(P(n, r) = \frac{n!}{(nr)!}\) 2. 公式推导: 通过具体的例子推导排列公式,例如从5个元素中取出3个进行排列。 分步讲解每一步的意义,确保学生理解。 练习 1. 基础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排列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基本概念。 2. 小组讨论:提供一些较复杂的排列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案。 3. 动手实验:通过实物进行排列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排列的过程。 小结 1. 总结要点:回顾排列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以及排列公式。 2. 强调重点:强调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以及排列公式的重要性。 3.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排列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布局 ``` 课题:简单的排列 1. 排列的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称为排列。 2.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排列注重顺序 组合不注重顺序 3. 排列公式 P(n, r) = n! / (nr)! 4. 例题 从5个不同的书本中选出3本放在书架上,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P(5, 3) = 5! / (53)! = 60 5. 练习 基础练习 小组讨论 动手实验 6. 作业 课后习题 ``` 板书说明 简洁明了:板书内容简练,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与回顾。 条理清晰:按照教学流程依次列出各个部分的内容,逻辑清晰。 突出重点:用不同颜色或加粗字体标注重点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卡片、小球等实物,用于排列实验。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软件等,用于展示实例和模拟练习。 多媒体素材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含排列的定义、公式推导、例题解析等内容。 视频:准备一些关于排列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排列的概念。 辅助教学资源 练习册:提供配套的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在线资源:推荐一些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改进空间:识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某些概念讲解不够清晰、学生参与度不够高等。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 测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排列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反馈:收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作业批改:通过批改作业,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排列问题的理解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排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简单排列》教学设计杨汛桥镇学伟小学 陈红萍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1页例1简单排列教学目标:通过摆一摆使学生经历搭配数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能力以及发展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有序地对数字进行搭配初步体会简单搭配中的排列思想教学难点:用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及反思张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广泛应用在生活中更是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这节课主要讲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已经具备一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4张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排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排列》是数学新课程教材人教版选修2-3第一章的内容共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少种不同方法的问题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本节课
排 列课前活动师:我听说大家的语文特别厉害上课前我们就来玩儿个游戏 从三个字里选出两个字组词 欢 喜 我 刷 牙 口 互 人 相 友 原 好 生 乐 产 师:孩子们的语文这么厉害小余老师见识了那等会儿数学课 比一比谁是最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谁得到的印章最多回顾课前活动揭示课题1.回顾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上课前我们干什么了(从三个字里选出两个
\* MERGEFORMAT 2 简单排列怎么用“孙行者”这三个字组成不同的名字呢?(★★★)⑴门的密码是由“0,1,2”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请问密码可能是哪些数呢?⑵门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请问密码可能是哪些数呢?(★★★)三个小朋友,学学,而而,思思排队合影留念,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三种图形,有不同的摆法,请把所有的摆法都画出来。(★★
9个3用137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个79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个二探究新知5十都是用4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为什么结果不同呢779十0161. 拉动纸条看看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记录下来三知识运用31. 拉动纸条看看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记录下来46两个数码孔可以分别为09中的一个数字你知道这个密码箱可以设置多少种不同的密码吗0123456789
简单的排列问题数学广角搭配(二)一、情境引入0、1、2、3、4、5、6、7、8、90、1、2、3、4、5、6、7、8、9两个数码孔可以分别为0~9中的一个数字,你知道这个密码箱可以设置多少种不同的密码吗?二、探究新知9371用1、3、7、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二、探究新知十个1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用1、3、7、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二、探究新知3171931把十位
图形的简单排列1.按照规律接着画2.你会涂色吗 3.你会接着放马参考答案1. 2. 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简单的排列 一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密码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 可能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