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教学设计合集》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数与代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几何与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了解其特征和性质。 3. 测量:学会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及其换算。 4. 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简单图表的制作。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操作,探索数学规律和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 严谨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数与代数: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加减法运算。 2. 几何与图形: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平面图形。 3. 测量: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时间单位的应用。 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简单图表的制作。 教学难点 1. 数与代数: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 几何与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3. 测量:时间单位的换算和应用。 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制作。 解决策略 数与代数:通过实物操作和游戏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几何与图形: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平面图形的特征。 测量:通过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统计与概率: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和整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制作条形图。 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适用于新知识的引入和概念的讲解,如数的读写、图形的认识等。 讨论法 适用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如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图形的性质。 实验法 适用于动手操作和实践,如通过测量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拼图游戏理解图形的特征。 游戏法 适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通过数字游戏巩固加减法运算,通过拼图游戏理解图形的特征。 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入万以内数的读写。 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例如,复习百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法。 讲授新知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新课的概念和知识点,如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示范操作: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展示具体的计算步骤或图形的绘制方法。 互动提问:通过提问和互动,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制作条形图。 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小结反馈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反馈评价: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反馈。 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标题:清晰醒目,突出主题。 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或符号标注重点内容,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 示例:列出具体的计算步骤或图形绘制方法,供学生参考。 练习题:列出课堂练习题,方便学生核对答案。 示例 ``` 标题:万以内数的读写 重点: 读数方法:从高位到低位 写数方法:从高位到低位 示例: 读数:3456 > 三千四百五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教学设计合集》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数与代数: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几何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组合。 3. 测量: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发现数学规律。 2.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3.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培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 3. 增强自信:通过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这是本学期的基础内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初步建立乘法和除法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 2. 时间单位的理解与换算: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容易混淆,需要多次讲解和练习。 3. 图形的分类与组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加强理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对于基础知识和概念,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确保学生准确理解。 2. 讨论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实验法:通过实物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原理,加深理解。 4. 游戏法: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故事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复习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 概念讲解:清晰地讲解新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解题步骤或操作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互动提问: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 练习巩固 练习: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互相帮助。 4. 小结归纳 总结要点: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点。 布置作业:根据内容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精炼 标题醒目:将课题名称写在黑板的最上方,字体大而清晰。 结构清晰:将主要内容按条目列出,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和一般内容。 图表辅助:适当使用图表、示意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准备尺子、钟表模型、几何图形卡片等实物教具。 2. 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包含动画演示、视频片段等,丰富教学形式。 3. 其他辅助资源:提供相关的数学游戏材料、练习册等,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内容:每次课后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方式:通过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单元测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持续优化:根据反思结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教学设计合集》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数的认识与运算: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几何图形初步:认识并能描述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及其特征。 3. 量与测量:学会使用标准单位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交流:鼓励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学习,如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互动游戏等,增加学习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 自信心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易放弃,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 社会责任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重难点解析 重点 数的认识与运算:这是本学期的基础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前提。需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几何图形的识别与性质: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为以后更复杂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难点 复杂计算题目的解决策略:当面对包含多个步骤或条件的应用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为此,我们将采用分步讲解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步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思路。 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理解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因此计划安排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来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或规则时,教师直接向学生传达信息。 讨论法:围绕特定主题组织班级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加深理解。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数学原理,增强记忆效果。 游戏化学习: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利用故事或者谜语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即将学习的内容。 举例说明本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知 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动画,形象地解释概念。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具体例子进行深入研究后汇报结果。 教师总结归纳,强调关键点。 练习巩固 安排适量习题供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其掌握情况。 对于普遍存在的错误,集体订正;个别问题则单独辅导。 小结回顾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今天学到的新知识。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醒大家注意复习。 板书设计 标题:“认识万以内的数” 主要内容: 数位顺序表 读数与写数规则 加减法口诀 示例:列出几个具体的例子,旁边附上详细的解答步骤 小贴士:标注容易混淆的地方,比如“个”、“十”、“百”之间的区别 教学资源筹备 实物教具:计数棒、钟表模型等 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 软件工具: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线教育平台 参考:教材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与评估 即时反馈:上通过提问、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及时调整授课节奏。 定期测试:每月举行一次单元测验,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家长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自我反省:每堂课结束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以及发现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教学设计合集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数的认识与运算: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几何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及其特征,初步了解周长的概念。 3. 时间和日期:学会使用钟表读取时间,理解日历的基本结构,能进行简单的日期计算。 4. 量与计量:熟悉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重量单位(千克、克)及容积单位(升、毫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主动发现数学规律。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增强理解和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兴趣激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自信心培养:通过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 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 数的认识与运算:特别是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2. 几何图形: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3. 时间和日期:准确读取时间,理解日历中的月份、星期等概念。 难点 1. 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部分学生可能在进位和退位时容易出错。 2. 周长的计算:需要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 时间的读取:尤其是对于分钟的读取和计算,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解决策略 1. 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通过大量练习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2. 周长的计算:通过实物模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概念。 3. 时间的读取:利用钟表模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时间的读取和计算方法。 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系统介绍新知识,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全面的理解。 讨论法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促进思维碰撞。 实验法 通过实物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加深理解。 游戏法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项目式学习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详细讲解新知识,结合实例进行说明,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练习 安排适量的练习,巩固新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同时为下节课做准备。 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标题:清晰明了,突出主题。 知识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例题: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记录。 小结:概括要点,便于学生回顾。 示例 ``` 标题:三位数的加减法 知识点: 1. 三位数的读写 2. 进位加法 3. 退位减法 例题: 1. 234 + 156 = ? 2. 567 238 = ? 小结: 注意进位和退位 多做练习,熟练掌握 ``` 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实物教具:钟表模型、几何图形卡片、测量工具等。 多媒体素材:PPT演示文稿、动画视频、互动软件等。 辅助材料:练习册、作业本、彩色笔等。 技术支持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其他多媒体素材。 计算机:用于播放视频和运行互动软件。 互联网:提供在线资源和互动平台。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 形成性评估: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终结性评估:通过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互动且深具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年级上册北京版数学教学设计合集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数的认识: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理解数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几何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并能进行基本的分类和比较。 3. 时间与长度单位:学会使用时钟读取时间,了解小时、分钟的概念;掌握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 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简单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图。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自主发现数学规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自信心建立:通过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责任感培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确定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数的读写与计算:千以内数的读写及加减法。 2. 几何图形的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3. 时间与长度单位的应用:正确读取时间和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4. 数据整理与统计: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条形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 1. 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学生在进行千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容易出现进位和退位错误。 2. 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难以准确描述其特征。 3. 时间单位的理解:学生对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刻,容易混淆。 4. 数据整理与统计:学生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可能缺乏系统性,条形图的绘制也不够规范。 解决策略 1. 多角度讲解:通过多种方式(如实物演示、动画展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反复练习: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计算能力。 3. 生活实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适用内容:数的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时间与长度单位的定义等。 实施方式: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讲解知识点,结合实物展示和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小组讨论法 适用内容:几何图形的分类、数据整理与统计。 实施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分类几何图形或整理数据。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汇报结果,全班共同评价。 实验法 适用内容:时间单位的理解、长度单位的应用。 实施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用时钟记录时间,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单位的理解。 游戏法 适用内容:数的读写与计算、几何图形的认识。 实施方式:设计数学游戏,如“找朋友”(配对数字)、“拼图大赛”(拼接几何图形)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方法:通过一个小故事、谜语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知讲授 步骤: 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新知识,结合实物、图片、动画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3. 示范例题:通过具体的例题,展示解题步骤,强调关键点。 练习巩固 步骤: 1. 独立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2. 小组讨论: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3. 集体订正: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订正答案,解答疑问。 小结 目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方法: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标题:《XXX》 主要内容: 知识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例题:展示典型例题及其解题步骤。 重要公式:列出重要的公式或定理,突出显示。 图表:绘制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辅助说明。 示例 ``` 《千以内数的加减法》 1. 数的读写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 加法 例题:345 + 236 = ? 步骤: 1. 个位相加:5 + 6 = 11 2. 十位相加:4 + 3 + 1 = 8 3. 百位相加:3 + 2 = 5 4. 结果:581 3. 减法 例题:581 236 = ? 步骤: 1. 个位相减:1 6 (借位) = 11 6 = 5 2. 十位相减:7 3 = 4 3. 百位相减:4 2 = 2 4. 结果:345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实物教具:计数棒、几何模型、尺子、时钟等。 多媒体素材:PPT、动画视频、教学软件等。 练习册:配套练习册,包含各种类型的练习题。 多媒体素材 PPT:制作详细的PPT,包括知识点讲解、例题展示、图表等。 动画视频:准备相关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学习,如几何画板、数学游戏软件等。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优化教学策略。 评估 形成性评估:通过提问、小组讨论、随堂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终结性评估: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送温暖》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头小学 钟正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263页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安排了估算和笔算两个过程估算是让学生算出大概结果它的目的是为了笔算教学服务的如用于检验笔算结果的准确性及试商等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首位不够除)因此一些基本的计算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年月日》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时间概念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鲜活个体的学生日日刻刻要与它打交道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确定
成安县北乡义乡李庄学校教 学 设 计 班 别 五年级(1)班科 目 数 学 任 课 老 师 王 2010 至 2011 学年度第 一 学期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教 学 工 作 计 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1.忆读书冰心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课文内容分析 《忆 读书》一文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 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1.忆读书冰心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课文内容分析 《忆 读书》一文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 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发布者: HYPERLINK =68832 t _blank 刘文榕发布日期:2011-04-01 22:38:课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信息窗5《小猴跳水》教案【教学目标】5 o0 k1 U2 j o d. j1能够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并学会解答方法 s q v??Q 3 A q3 J2能够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式题8 W8 o??a `1 n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a) M S. B n }- V【教学重点
课题:体育场(大数的估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 四年级 上册 教材第35页至37页一教材分析: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已多次渗透了估计的思想本活动是在学习两三位数的乘法后利用生活中的数据来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估计方法进行归纳在估计体育场一个看台的座位数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估算一下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个看台并说出估计的依据接着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在讨论时提倡学生用多种策略去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