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捞铁牛的历史背景:了解宋代时期黄河泛滥导致铁牛沉没的历史事件。 2. 掌握捞铁牛的基本原理:理解利用浮力和杠杆原理进行打捞的方法。 3. 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初步掌握浮力、密度、杠杆等基本物理概念。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培养探究精神: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2. 提高合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历史故事,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理性,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3. 培养社会责任感:理解古代人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智慧和勇气,激发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捞铁牛的历史背景:介绍宋代黄河泛滥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捞铁牛的社会意义。 2. 浮力和杠杆原理:详细讲解浮力和杠杆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3. 实际操作实验:通过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浮力和杠杆原理的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来解释。 2. 实验操作: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3. 综合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系统地介绍捞铁牛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物理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捞铁牛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和杠杆原理的应用。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展示捞铁牛的过程。 5. 情景模拟: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古代人民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引入话题:播放一段关于黄河泛滥的视频,引出捞铁牛的历史背景。 2. 提问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捞铁牛的故事,引发他们的兴趣。 讲授新知(20分钟) 1. 历史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宋代黄河泛滥的情况,以及捞铁牛的意义。 2. 物理知识讲解:讲解浮力和杠杆的基本原理,通过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实验演示(20分钟) 1. 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材料(如水槽、小铁块、木棍等)。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利用浮力和杠杆原理捞起小铁块,学生观察并记录。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尝试捞起小铁块,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捞铁牛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2. 分享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 总结归纳(10分钟) 1. 总结要点:回顾捞铁牛的历史背景、物理原理和实验过程。 2. 情感升华:强调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鼓励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作业布置(5分钟) 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捞铁牛的历史资料,写一篇短文。 2. 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板书设计 ``` 捞铁牛教学设计 一、历史背景 宋代黄河泛滥 铁牛沉没 二、物理知识 浮力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公式:F = ρVg 杠杆 定义:绕固定点转动的刚体 原理:动力 × 动臂 = 阻力 × 阻臂 三、实验演示 材料:
捞铁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及其文化意义。 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角色,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 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和智慧,并能够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的科技原理,增强实践能力。 3.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通过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复述《捞铁牛》的故事。 2. 科技原理的掌握:使学生理解古代科技的应用和原理,特别是浮力原理。 教学难点 1. 浮力原理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浮力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来直观理解。 2. 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智慧。 解决策略 1. 实验演示:通过简单的实验(如水中的物体浮沉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浮力原理。 2. 多媒体辅助: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形象地展示故事的情节和科技原理。 3.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文化意义。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文化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原理。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 1. 情境创设: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古代中国的一些科技发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入主题:简要介绍《捞铁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与讨论 1. 故事讲解:教师详细讲述《捞铁牛》的故事,包括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故事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什么? 你觉得主人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 你认为这个故事有什么文化意义? 实验操作 1. 实验准备: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水槽、不同材质的小球、木块等。 2. 实验演示:教师先进行一次示范实验,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结果。 4. 讨论总结:每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起来,有些会沉下去。 小结与回顾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浮力原理的关键点。 2. 练习:发放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情感升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智慧和文化价值,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 捞铁牛 一、故事背景 时间:宋朝 地点:黄河边 主要人物:怀丙和尚 二、主要情节 1. 铁牛落入水中 2. 怀丙和尚提出解决方案 3. 利用浮力原理打捞铁牛 4. 成功打捞铁牛 三、浮力原理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力 物体浮沉条件: 密度小于液体 → 浮 密度大于液体 → 沉 四、文化意义 古代智慧 科技创新 团队合作 社会责任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水槽、小球、木块、绳子等实验材料。 2. 多媒体素材:《捞铁牛》的动画视频、相关图片、PPT课件。 3. 练习题: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反馈收集: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 改进措施: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方法 1. 观察: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检查:批改学生的练习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捞铁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物理原理:掌握浮力、杠杆原理等基本物理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物理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 3. 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结果,促进思维碰撞。 3.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方法。 3. 社会责任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浮力原理:让学生深刻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杠杆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杠杆平衡条件,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论与实践结合: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 2. 实验设计与实施: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解决策略 1. 直观演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浮力和杠杆原理。 2. 分步指导: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指导学生完成每个步骤,确保他们能够独立操作。 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浮力和杠杆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分享不同观点,促进共同进步。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捞铁牛案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言:简要介绍捞铁牛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提出几个关于浮力和杠杆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知(20分钟) 浮力原理讲解:通过PPT展示和实物演示,详细讲解浮力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杠杆原理讲解:利用模型和动画,讲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及其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30分钟) 实验准备:分发实验器材,说明实验目的和步骤。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讨论交流(15分钟) 小组讨论:各小组内部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发现。 全班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小结巩固(10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捞铁牛教学设计 一、浮力原理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托力 公式:F = ρgV 应用:潜水艇、救生圈等 二、杠杆原理 定义:力臂 × 力 = 阻力臂 × 阻力 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 应用:撬棍、天平等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器材 2. 测量数据 3. 分析结果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水槽、铁块、弹簧秤、杠杆模型、砝码等。 2. 多媒体素材:PPT课件、视频、动画演示等。 3. 辅助材料:实验记录表、案例分析材料等。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上的参与度和实验操作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实验方案。 评估 学生表现:通过讨论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在《捞铁牛教学设计》这节课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浮力和杠杆的基本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捞铁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捞铁牛的基本原理,包括浮力、杠杆等物理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捞铁牛装置。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主动探究捞铁牛的科学原理。 2. 学生能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资源回收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浮力和杠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2. 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捞铁牛装置。 教学难点 1. 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 2.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并进行有效的讨论和总结。 解决策略 1. 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2. 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和模板,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实验。 3.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捞铁牛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物理概念。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捞铁牛的过程,加深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促进思维碰撞。 4. 展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提供丰富的视觉材料,增强教学效果。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语: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视频引入捞铁牛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提问学生关于捞铁牛的经验和想法,引发思考。 讲授新知(15分钟) 讲解浮力原理: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解释浮力的概念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 讲解杠杆原理:通过模型演示,解释杠杆的作用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 实验操作(20分钟)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实验准备:提供实验材料(水槽、铁块、木板、绳子等)。 实验步骤: 1. 将铁块放入水中,观察其下沉情况。 2. 使用木板和绳子制作简单的杠杆装置。 3. 利用杠杆装置尝试捞起铁块。 记录数据: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小组讨论(10分钟) 讨论主题:各小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关键点。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作业布置(5分钟)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更高效的捞铁牛装置,并写出设计方案。 提交时间:下节课前提交。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捞铁牛教学设计 1. 浮力原理 定义 应用 2. 杠杆原理 定义 应用 3. 实验步骤 准备材料 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 4. 小组讨论 问题与解决方案 5. 作业 设计高效捞铁牛装置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水槽、铁块、木板、绳子、量杯等。 2. 多媒体素材:浮力和杠杆原理的动画视频、实验操作示意图。 3. 辅助:实验指导手册、设计模板。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浮力和杠杆原理的理解程度。 改进空间: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需要调整。 评估 形成性评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总结性评估:通过作业设计和后续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捞铁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捞铁牛的原理:学生能够解释利用浮力和杠杆原理捞起沉入水中的重物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绳子、木板等)来模拟捞铁牛的过程。 3. 应用科学知识: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并运用浮力和杠杆原理解决类似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结果并进行总结,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3. 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学会自我评估和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树立环保意识:结合捞铁牛的实际案例,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浮力和杠杆原理的理解:这是整个实验的基础,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相互作用。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学生需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以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教学难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协调不同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共同完成任务也是挑战之一。 解决策略 分层次讲解:先从直观现象入手,逐步引入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多次演示:教师先行示范,再让学生模仿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角色分工:明确小组内各成员职责,促进有效沟通与协作。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用于介绍新知,如浮力和杠杆的概念。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实验方案展开讨论,集思广益。 实验法:通过亲手操作加深理解,验证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历史或现实中的例子,增加课程趣味性。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古代人民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力量打捞沉船上的铁牛的故事,引发学生好奇心。 提问互动: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吗?”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浮力与杠杆的应用。 讲解新知(10分钟) 定义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什么是浮力、杠杆以及它们的基本特性。 动画辅助:播放一段关于浮力和杠杆工作原理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实验准备(10分钟) 材料分发:给每组学生发放实验所需材料(塑料桶、水、小石块、绳子、木棍等)。 安全提示: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小组实验(20分钟) 指导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实验当中。 记录数据:要求学生详细记录下每次实验的具体情况,包括使用的工具、操作步骤及最终结果。 分享交流(10分钟) 成果展示:邀请几组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实验过程及心得体会。 集体讨论: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总结归纳(5分钟) 回顾要点: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主要知识点。 布置作业:安排一些开放性思考题作为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捞铁牛 1. 浮力 定义 特点 2. 杠杆 定义 种类 3. 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 2) 装置搭建 3) 开始实验 4) 观察记录 4. 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细心操作 ``` 六、教学资源筹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实验器材:塑料桶、清水、小石块、绳子、木棍 参考:《物理》教材、科普读物 辅助:PPT课件、实验指南手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即时反馈:结束前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长期跟踪:定期回访学生,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持续优化:根据每次教学后的反思报告不断改进教案内容,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学会按一定的顺序的写法初步学会按表达需要安排详略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弄懂怀丙捞铁牛
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学习提纲请同学们带着小黑板上的问题把课文读一遍读完后请举手)出示学习提纲 1.为什么要捞铁牛 2.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3.
《捞铁牛》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
《捞铁牛》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学习概括段意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
教学随笔培养学生提问和答问的能力同济小学 朱铭蓉?学贵有疑怎样教学生在读书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找依据二是辨差异即在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和段落中辨别出它们所表达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三是揭矛盾即把课文中似乎写得有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四是抓联系即把课文前后之间的关系找出? 五是求原因即要思考课文里写的这个结果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六是探实质即要思考
《捞铁牛》教学设计之四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
《捞铁牛》教学设计之六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课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捞铁牛铁牛黄河大铁牛 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别 1994年1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蒲津桥遗址视察并题词留念
《捞铁牛》教案一 新课导入 由有关浮力的生活常识小测试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捞铁牛》看看一千多年前不懂科学原理的古人是如何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捞铁牛的二 学点结合(一)捞铁牛的背景1 为什么要捞铁牛(解释浮桥明确捞铁牛的必要)2 捞铁牛遇到了哪些困难(理解议论纷纷)3 人们可能会议论些什么4这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人们听了他的话可能会怎么想(二)准备工作 1.默读课文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捞铁牛》是本册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要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以及感悟并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对于本课的教学就研究性阅读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我有一点体会.一 从课题入手抓住主要内容.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捞铁牛》是单元首篇需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这种方法.在备课时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和感悟抓住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我意识到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