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灯文库logo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张志和的《渔歌子》。
2. 学生能够掌握词的基本结构,了解词牌名“渔歌子”的特点。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词句,理解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词中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3. 通过词中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词的基本结构:理解词牌名“渔歌子”的特点,掌握词的格式和韵律。
2. 词的内容分析:深入理解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会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1. 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如何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2. 词的文化背景:理解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词的意义。

 解决策略
1.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3. 教师引导: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解释,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词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3.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词中的意境。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入话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诗词,并简要介绍词牌名“渔歌子”。
2.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江南水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讲授新课(20分钟)
1. 词的基本结构:教师讲解词牌名“渔歌子”的特点,包括词的格式和韵律。
2. 词的内容分析:逐句讲解《渔歌子》,分析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3. 多媒体展示: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词的内容。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或情感表达。
2. 分享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或质疑。

 情景模拟(10分钟)
1. 角色扮演:选择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词中描绘的场景,让其他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
2. 互动交流: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问,与扮演者进行互动交流。

 练习巩固(10分钟)
1. 填空练习:提供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词中的关键词句,巩固对词的理解。
2. 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背诵《渔歌子》,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二)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渔歌子》,掌握其基本内容和意境。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精读)来深入理解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重难点解析 1. 教学重点: 《渔歌子》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诗歌中意象的分析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 诗歌中隐含的情感和的创作背景。 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 3. 解决方案: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中的景象。 结合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介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江南水乡的视频,引入课题。 提问学生对江南的印象,激发兴趣。 2. 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渔歌子》的张志和及其创作背景。 逐句讲解诗歌内容,重点解释关键词汇和意象。 3. 朗读练习(10分钟) 全班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分组朗读,每组选择一种朗读方式(如齐读、轮读、分角色读)。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的一个方面(如意象、情感、意境)。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5. 角色扮演(10分钟) 学生自愿报名,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 其他同学观看表演,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6.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中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背诵《渔歌子》,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精炼 ```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意象】 白鹭、桃花、鳜鱼、箬笠、蓑衣 西塞山、流水、斜风细雨 【情感】 自然之美 闲适之情 【创作背景】 张志和的生平 时代背景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教具: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PPT课件 诗歌卡片(用于朗读和讨论) 2. 多媒体素材: 有关江南水乡的视频 《渔歌子》的配乐朗诵音频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 3. 其他辅助资源: 诗歌注释 简介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1. 教学实施后的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2. 改进空间: 如果学生在讨论环节参与度不高,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 如果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有困难,可以在下次课中进行补充讲解。 3. 持续优化: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在《渔歌子》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还能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三)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掌握其背景知识。 2. 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渔歌子》,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其意境。 3.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词牌名的基本知识,以及词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渔歌子》,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渔歌子》的词意理解和背诵。 2. 词牌名的基本知识和词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词牌名及其结构特点的理解。 2. 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解决策略 1.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词意。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3.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词牌名的基本知识和词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方法匹配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渔歌子》的背景知识、词意和词牌名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词——《渔歌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的世界吧! 2.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田园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意境。 讲授新课(20分钟) 1. 介绍及背景:简要介绍张志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全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渔歌子》,注意字音和节奏。 3. 逐句讲解:逐句讲解词意,重点解释“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句子。 4. 词牌名讲解:介绍词牌名的基本知识,讲解《渔歌子》的词牌特点。 活动(15分钟) 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你觉得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 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如“渔夫垂钓”、“白鹭飞翔”等。 3. 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和表演。 练习巩固(10分钟) 1. 背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背诵练习,互相检查。 2. 填空练习:提供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词中的关键句子。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词牌名和词的结构特点。 2. 作业布置: 背诵《渔歌子》。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 ``` 《渔歌子》 :张志和 词意: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牌名:渔歌子 词的结构特点: 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 六、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资源:准备相关PPT、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教具:准备白板、马克笔、角色扮演道具等。 3. 参考:准备相关书籍和,供学生查阅。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反思内容:反思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达到了预期效果,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3.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方法 1. 观察: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特别是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2. 作业批改: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建议。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在《渔歌子》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四)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渔歌子》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 2. 掌握诗歌结构: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诗歌的基本结构,包括韵脚、节奏等。 3. 背诵与默写: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渔歌子》,并能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诗歌背景和生平。 2. 合作探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实践应用: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诗歌中的自然美景,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 增强文化认同: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升人文素养: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2. 诗歌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识别并分析诗歌的韵脚、节奏等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1. 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尤其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诗歌的文化价值。 解决策略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维碰撞。 情景再现: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中的场景,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张志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诗歌内容:详细解读诗歌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 讨论法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内容和结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和点评。 实践法 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如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情景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重现诗歌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导入:简要介绍张志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出《渔歌子》这首诗。 学生预习:学生回顾预习内容,简单分享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讲解诗歌内容(10分钟) 教师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字面意思,结合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自然景象。 学生互动: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 分析诗歌结构(15分钟)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分析诗歌的韵脚、节奏等基本结构。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分析诗歌的结构,并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朗读训练(10分钟) 齐读:全班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表达。 情景剧表演(10分钟) 准备阶段:学生分组准备情景剧表演,分配角色,排练剧本。 表演展示:各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给予评价。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学习方法和重要性。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渔歌子》,并写一篇关于诗歌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 《渔歌子》教学设计 一、诗歌内容 1. 字面意思 2. 深层含义 二、诗歌结构 1. 韵脚 2. 节奏 三、朗读技巧 1. 齐读 2. 分角色朗读 四、情景剧表演 1. 角色分配 2. 剧本排练 五、作业 1. 背诵并默写 2. 写读后感 ``` 教学资源筹备 多媒体资源 图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视频:介绍张志和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短片。 音频:诗歌的朗读录音。 教具 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投影仪:播放多媒体资源。 道具:情景剧表演所需的服装和道具。 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效果: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评估方式 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作业反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和情感体验。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在《渔歌子》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五)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渔歌子》,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其含义及用法。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活动,提高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和创作实践,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渔歌子》的字面意义及其深层含义。 2. 诗歌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诗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1. 诗歌背景的理解: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背景。 2. 诗歌意境的感悟:诗歌的意境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3. 诗歌语言的运用: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诗歌语言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训练。 解决策略 1. 提供背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3. 多角度解读: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专家点评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渔歌子》的张志和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个人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和朗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互动式教学 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互动性和趣味性。 实践创作 引导学生尝试仿写或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江南水乡的风光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简要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张志和及其代表作《渔歌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20分钟) 1.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渔歌子》,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2. 逐句解析: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 3. 背景介绍: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小组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等。 2. 汇报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实践创作(15分钟) 1. 仿写练习:教师提供一些参考题目,引导学生尝试仿写《渔歌子》或其他类似的诗歌。 2. 作品展示:部分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并提出建议。 小结(5分钟) 1.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诗歌、完成一篇读后感等,巩固所学。 五、板书设计精炼 板书布局 ``` 课题:《渔歌子》教学设计 一、简介 张志和 生平事迹 主要作品 二、诗歌内容 逐句解析 诗句1:... 诗句2:... ... 三、诗歌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四、诗歌赏析 语言特点 意境描写 情感表达 五、实践创作 仿写练习 作品展示 ``` 板书说明 简洁明了:板书内容简洁,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 层次分明:各部分内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互动性强:板书设计留有空间,便于学生在上进行补充和修改,增强互动性。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用于播放PPT、视频和音频。 教材:《渔歌子》原文及相释,供学生参考。 教辅:相关背景、诗歌赏析文章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多媒体素材 PPT:包含诗歌内容、背景介绍、赏析等内容的PPT。 视频:江南水乡风光视频、诗歌朗诵视频等。 音频:诗歌朗诵音频、背景音乐等。 辅助教学资源 互动软件:使用互动软件进行问答和投票,增加互动性。 创作工具:提供在线创作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分享。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氛围:整体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但部分学生在诗歌意境的感悟上还有待提高。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情境创设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评估方式 1.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讨论的参与度等。 2. 作业反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创作水平。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上的表现和收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在《渔歌子》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相关文档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千古垂钓情??????????????????????? 《渔歌子》实录??????????????????????? 课前谈话:??????????????????????? 歇后语比赛:??????????????????????? 黄婆卖瓜自卖自夸???????????????????????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黄鼠狼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自由闲适的情感 3.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自由闲适的情感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渔歌子的歌曲录像让学生反复看和听一由歌曲入手走入《渔歌子》1.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和歌曲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很多

  • 渔歌子_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 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二自读《渔歌子》1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2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3 自读词提出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 宿迁市湖滨新城开发区晓店中心小学 吴小云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学生准备:查阅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张志和积累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词语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 寺坪小学 孟君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查阅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趣 1.在本册书中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词大家还记得吗谁能来背一背(指名背)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1.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忆江南》大家还记得词有些什么特点吗(第二三张)2.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渔歌子》介绍张志和(板书:渔歌子 张志和)(第四张)3渔歌子简介(第五张)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2.词的词牌名与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但有些却有联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忆

  •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   2背诵这首词   3想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激趣设境理解课题①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小儿垂钓>吗指

  • 渔歌子(公开课).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翠绿 墨绿 青绿 火红 粉红 桃红山青水秀 一碧千里 青山绿水 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水碧山青 桃红柳绿 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绚丽多姿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悠闲自在 悠然自得 轻松愉快 无忧无虑 怡然自得 从容自若渔歌子 唐 张志和学路指导一:

  • 渔歌子公开课教案).doc

    《渔 歌 子》教学设计课前交流一下: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明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相信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一复习引入课题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