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三首教案 系统时间 当前时间是 (东8区)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 教学目标 1. 理解与赏析:学生能够理解诗词曲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情感体验:通过诵读与分析,感受诗词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文化传承: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分析诗词曲中的意象与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 对于部分生僻词汇的理解。 深入理解诗词曲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营造氛围。 2. 提问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诗人或词人的作品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诗词曲片段。 3. 引入课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诗词曲三首》。 二、诗词曲基础知识 1. 多媒体展示:幻灯片展示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简要介绍诗词曲的特点、形式、韵律等基础知识。 3. 互动问答:通过小测验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诗词曲赏析 《静夜思》 1. 多媒体展示:播放李白《静夜思》的视频朗诵。 2. 图文并茂:展示李白的画像及相关背景资料。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代表什么?为什么说“疑是地上霜”? 4. 多媒体展示:展示李白生平简介和《静夜思》创作背景图。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6. 全班交流: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 《天净沙·秋思》 1. 多媒体展示:播放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视频朗诵。 2. 图文并茂:展示马致远的画像及相关背景资料。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意象代表什么?为什么说“小桥流水人家”? 4. 多媒体展示:展示马致远生平简介和《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图。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6. 全班交流: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 《卜算子·咏梅》 1. 多媒体展示:播放陆游《卜算子·咏梅》的视频朗诵。 2. 图文并茂:展示陆游的画像及相关背景资料。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已是黄昏独自愁”中的“愁”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零落成泥碾作尘”? 4. 多媒体展示:展示陆游生平简介和《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图。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6. 全班交流: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 1. 多媒
诗词曲三首教案 系统时间 ``` 当前时间是 (东8区)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 ``` 教学目标 1. 理解与赏析: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曲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魅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再现,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3. 文化传承:了解诗词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诗词曲的基本特征,如韵律、意境、意象等;学会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诗词曲的理解。 难点:理解诗词曲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能够独立创作简短的诗词或曲。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视频,营造古典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提问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诗词曲吗?它有哪些特点?” 3.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曲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讲授新知 1. 诗词曲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诗词曲片段,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讲解:介绍诗词曲的基本特征,包括韵律、意境、意象等,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2. 赏析经典: 多媒体展示:选取几首经典诗词曲,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学生朗读: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这些诗词曲,注意节奏和情感表达。 小组讨论:讨论每首诗词曲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教师适时点拨。 3. 角色扮演: 分组: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曲进行改编或演绎。 展示:各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和评价。 反思: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升表演技巧。 三、巩固练习 1. 分层作业: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诗词曲的读后感,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拓展题: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词或曲,可以模仿经典作品也可以自创。 2. 互动实践活动: 诗词接龙游戏:利用多媒体展示诗词曲片段,学生轮流接龙,增加学习趣味性。 诗词曲创作大赛:邀请学生现场创作诗词曲,评选出最佳作品,给予奖励。 四、反思总结 1. 回顾要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指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3.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诗词曲的特点 韵律 意境 意象 经典诗词曲赏析 李白《静夜思》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关汉卿《窦娥冤》 角色扮演 组别:A组 B组 C组 表演作品:《静夜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窦娥冤》 互动实践活动 诗词接龙游戏 诗词曲创作大赛 六、多媒体辅助材料 诗词曲音频:提供多首诗词曲的音频文件,供学生跟读和欣赏。 诗词曲图片:展示与诗词曲相关的插图和绘画作品,增强视觉冲击力。 角色扮演剧本:提供一些角色扮演的剧本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 七、个性化教学定制 分层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如基础题、拓展题等。 多样化评估:采用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口头报告、书面作业、角色扮演等。 个性化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意见,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八、注意事项 版权合规: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均符合版权法规。 内容质量:教案内容应保持科学性和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诗词曲三首教案 系统时间 当前时间是 (东8区)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静夜思》《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三首诗词曲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赏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词内容:准确把握三首诗词曲的主要意思,体会的情感。 2. 赏析诗词艺术:品析诗词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诗词中的情感内涵,实现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2. 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描绘夜晚宁静景色的视频,营造氛围。 2.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在安静的夜晚有过特别的感受?” 新课讲授 《静夜思》 1. 朗诵: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跟读。 2. 释义:讲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的意思。 3. 赏析: 语言特点:简练凝练,富有画面感。 情感表达:表达出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4. 拓展延伸:介绍李白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天净沙·秋思》 1. 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注意节奏和情感。 2. 释义:解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 3. 赏析: 语言特点:简洁凝练,富含画面感。 情感表达:表达了天涯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 4. 拓展延伸:介绍马致远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元曲的认识。 《山坡羊·潼关怀古》 1. 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注意情感的起伏变化。 2. 释义:解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诗句的意思。 3. 赏析: 语言特点:雄浑壮阔,富有气势。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人民苦难的。 4. 拓展延伸:介绍张养浩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元曲的理解。 小组讨论 1. 问题设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三首诗词曲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交流分享: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总结归纳 1. 回顾要点:总结三首诗词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2.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背诵,并抄写。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词,拓宽视野。 板书设计 《静夜思》 诗题:《静夜思》 :李白 主要内容:思乡之情 艺术特色:简练凝练,富有画面感 《天净沙·秋思》 诗题:《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主要内容:羁旅之愁 艺术特色:简洁凝练,富含画面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主要内容:历史兴衰的感慨 艺术特色:雄浑壮阔,富有气势 多媒体辅助材料 视频:《静夜思》动画朗诵 图片:《天净沙·秋思》配图 动画:《山坡羊·潼关怀古》剧情演示 互动实践活动 1.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饰演《静夜思》、《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角色。 2. 创作比赛:鼓励学生根据三首诗词曲的内容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创作。 反思总结 1.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后续教学。 个性化强调 本节课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提供差异化任务,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和背诵练习;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则增加一些鉴赏和创作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
诗词曲三首教案 系统时间 ``` 当前时间是 (东8区)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背诵《静夜思》、《春晓》和《江雪》三首古诗。 掌握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学会赏析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朗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创作自己的小诗,培养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之美。 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掌握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能够赏析古诗,体会的情感。 难点: 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如何从古诗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赏析。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播放《静夜思》的视频动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问学生: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学习《静夜思》 1. 多媒体展示:播放《静夜思》的动画视频,配合音乐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2. 朗读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4.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根据《静夜思》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诗,分享给大家。 三、学习《春晓》 1. 多媒体展示:播放《春晓》的动画视频,配合音乐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2. 朗读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4.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根据《春晓》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诗,分享给大家。 四、学习《江雪》 1. 多媒体展示:播放《江雪》的动画视频,配合音乐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2. 朗读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4.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根据《江雪》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诗,分享给大家。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2. 学习《静夜思》(20分钟) 3. 学习《春晓》(20分钟) 4. 学习《江雪》(20分钟)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背诵《静夜思》、《春晓》和《江雪》三首古诗,并能赏析其中的意象和情感。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古诗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板书设计 | 《静夜思》 | | | | | | 床前明月光 | 想念故乡 | | 疑是地上霜 | | | 举头望明月 | | | 低头思故乡 | | | 《春晓》 | | | | | | 春眠不觉晓 | 欢迎春天 | | 处处闻啼鸟 | | | 夜来风雨声 | | | 花落知多少 | | | 《江雪》 | | | | | | 千山鸟飞绝 | 寂寞寒冷 | | 万径人踪灭 | | | 孤舟蓑笠翁 | | | 独钓寒江雪 | | 多媒体辅助材料 《静夜思》动画视频 《春晓》动画视频 《江雪》动画视频 诗歌朗诵音频 互动实践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创作练习:根据古诗意境,创作小诗。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教案内容需保持科学性与前沿性,及时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诗词曲三首教案 系统时间 当前时间是(东8区)北京: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静夜思》、《春晓》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赏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赏析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描绘夜晚景色的视频,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提问: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刚才看到的画面,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二、学习《静夜思》 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诵,注意节奏和情感。 2. 图文结合:展示李白《静夜思》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场景。 3. 赏析活动: 分析“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所代表的意义。 探讨“疑是地上霜”的象征意义。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4.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习《春晓》 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 图文结合:展示春天清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象。 4. 赏析活动: 分析“春眠不觉晓”中“春眠”的含义。 探讨“处处闻啼鸟”的象征意义。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春晓时的情景。 四、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 图文结合:展示早春时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象。 4. 赏析活动: 分析“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 探讨“最是一年春好处”的寓意。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5.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模仿这首诗的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五、总结与拓展 1. 总结: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古代文学的魅力。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三首诗词。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对家乡或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月光——思念家乡 《春晓》 春眠——享受自然 啼鸟——生机勃勃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色——初春美景 春好处——珍惜时光 多媒体辅助材料 视频:夜晚景色、春天清晨、早春时节 图片:插图、插画、照片 音乐:古典音乐、自然之声 个性化教学定制 分层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 多样化评估:采用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 个性化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使用的图像、图表等素材遵循版权法规。 定期更新教学内容,融入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22 Aspose Pty Ltd.诗词曲三首预习提示:1.会读会背三首诗开展背诵竞赛.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3.对诗歌名句要会赏析.在本上先写好班上交流.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3理解的思想感
#
#
#
第 31卷第 4期 2009年 7月 Vol. 31 No. 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09 ────────── 收稿日期:2009-03-02 简介:张蕾(1981-)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助教
咏兰诗词集锦(110首)1.庄 唐·王勃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2.兰 唐·唐彦谦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3.兰 唐·唐彦谦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4.兰渚泊 唐·施肩吾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5.秋思 唐·马戴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6.芳兰 唐·李世民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
咏兰诗词一百一十首(三)61.清·孔尚任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62.画兰 清·谭嗣同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涛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63.柬魏默源 清·何绍基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64.画兰 清·孙原湘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65.题《空
和中秋有关的二十七首古诗词和中秋有关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是唐以后的以唐宋为盛这是因为中秋节起源于唐初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中秋节发端于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的军粮问题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
第一课时《关雎》《蒹葭》学习什么:1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的意象和内容 2体悟诗的意境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怎样学习:反复诵读小组互助活动预习: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节奏体会诗的语言美 找关键词语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优美的语言叙述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美 反复诵读把握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为表达感情所用到的艺术手法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的花海里《
#